1、心理学自考真题 2014 年 04 月及答案解析(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这个学派是_(分数:2.00)A.人本主义心理学B.认知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心理学2.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科学方法的标准包括客观性、准确性和_(分数:2.00)A.可靠性B.独特性C.可检验性D.系统性3.学生正在教室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从教室外闯进来一个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指向他,这种心理活动称作_(分数:2.00)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
2、有意识注意D.随意注意4.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和_(分数:2.00)A.对他人的觉知B.对自身的觉知C.对过去的觉知D.对将来的觉知5.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_(分数:2.00)A.刺激强度B.神经冲动C.感觉阈限D.最小可觉差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分数:2.00)A.感受性B.感觉阈限C.适应现象D.知觉规律7.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其核心为_(分数:2.00)A.复述B.感觉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8.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体现的创造性思维特征是_(分数:2.00)A.敏感性B.灵活性C.洞察性D
3、.再定义性9.37 岁儿童更多运用的思维种类是_(分数:2.00)A.直觉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发散思维10.为了发现儿童的潜能,了解其长处和发展倾向,通常采用的心理测验是_(分数:2.00)A.智力测验B.性向测验C.成就测验D.水平测验11.一个 10 岁的儿童通过 12 岁组的全部项目,他的比率智商是_(分数:2.00)A.100B.110C.120D.14012.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马斯洛称之为_(分数:2.00)A.匮乏动机B.高级动机C.成长动机D.成就动机13.关于情绪的功能,以下陈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情绪具有激励作用B.情绪只影响
4、心理健康,不影响生理健康C.情绪的外部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D.在困难复杂的工作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最佳操作效果14.一个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其气质类型属于_(分数:2.00)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15.在认知类型中,根据大脑左右半球差异而划分的认知风格类型是_(分数:2.00)A.冲动型与沉思型B.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C.主动型与被动型D.系列型与同时型16.支配型的人通常能够与顺从型的人成为好搭档,这反映出人际吸引中_(分数:2.00)A.接近性原则B.相似性原则C.互补性原则D.熟悉性原则17.下列哪种需要不属于舒茨提出的三种基本人际需要_(分数:2.0
5、0)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C.尊重需要D.情感需要18.社会学习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认为挫折与攻击的关系是_(分数:2.00)A.攻击必然是挫折的结果B.攻击不一定是挫折的结果C.挫折会引起多种可能的反应D.挫折与攻击无关19.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公正阶段的年龄是_(分数:2.00)A.812 岁B.1214 岁C.810 岁D.1012 岁20.人的感知觉发展最早的是_(分数:2.00)A.听觉B.视觉C.嗅觉D.触觉二、第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12.00)21.认知 (分数:3.00)_22.随意注意 (分数:3.00)_23.群体凝聚力 (分数:3.00)_24.自我意识
6、(分数:3.00)_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30.00)25.简述社会刻板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分数:5.00)_26.简述功能固着性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分数:5.00)_27.简述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分数:5.00)_28.简述成就动机的特征。 (分数:5.00)_29.简述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 (分数:5.00)_30.简述中年危机的表现。 (分数:5.00)_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26.00)31.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复习策略来提高记忆的效果。 (分数:8.00)_32.运用“大五人格”理论,谈谈如何开展职业选择。 (分数:8.00)_33.近年来全球地震频发,很多人因
7、此而产生焦虑,根据心理学有关理论,谈谈如何应对焦虑。 (分数:10.00)_心理学自考真题 2014 年 04 月答案解析(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这个学派是_(分数:2.00)A.人本主义心理学B.认知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心理学 解析:考点 心理学的流派 解析 精神分析学派于 19 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主要就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2.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
8、,科学方法的标准包括客观性、准确性和_(分数:2.00)A.可靠性B.独特性C.可检验性 D.系统性解析:考点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解析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等。它们各自的特点是:观察法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测验法的测验内容必须具备适用性和科学性;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前者的特点是切合实际,后者特点是可进行反复验证。因此,科学方法的标准包括客观性、准确性和可实验性。3.学生正在教室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从教室外闯进来一个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指向他,这种心理活动称作_(分数:2.00)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 C.有意识注意D.随意注意解析:考
9、点 注意的种类 解析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我们正在教室内聚精会神的听讲,突然从教室外闯进一个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会把视线指向他,即不由自主的引起了对他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注意的引起不是依靠意志的努力,而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决定的。4.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和_(分数:2.00)A.对他人的觉知B.对自身的觉知 C.对过去的觉知D.对将来的觉知解析:考点 意识的性质 解析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意识
10、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和对自身的觉知。5.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_(分数:2.00)A.刺激强度B.神经冲动C.感觉阈限 D.最小可觉差解析:考点 感受性的相关知识 解析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分数:2.00)A.感受性B.感觉阈限C.适应现象 D.知觉规律解析:考点 视觉适应 解析 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适应现象。7.记忆的三
11、存储模型认为记忆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其核心为_(分数:2.00)A.复述B.感觉记忆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解析:考点 记忆的三存储摸型 解析 记忆的三存储模型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8.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体现的创造性思维特征是_(分数:2.00)A.敏感性B.灵活性C.洞察性D.再定义性 解析:考点 创造性思维特征 解析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的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以及洞察性。再定义性是指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9.37 岁儿童更多运用的思维种类是_(分数:2.00)A.直觉动作思维B.具体
12、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发散思维解析:考点 思维的种类 解析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形式主要表现在37 岁的学龄前儿童身上。10.为了发现儿童的潜能,了解其长处和发展倾向,通常采用的心理测验是_(分数:2.00)A.智力测验B.性向测验 C.成就测验D.水平测验解析:考点 能力测验的分类 解析 由于对能力的认定与实施目的不同,实际使用时,能力测验被分为智力测验、性向测验和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泛指用以测量潜在才能的测验。其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潜在才能,深入了解其长处和发展倾向。11.一个 10 岁的儿童通过 12 岁组的全部项目,他的比率智商是_
13、(分数:2.00)A.100B.110C.120 D.140解析:考点 智商的测验 解析 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计算可知这个 10 岁儿童的比率智商是 120。12.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马斯洛称之为_(分数:2.00)A.匮乏动机B.高级动机C.成长动机 D.成就动机解析:考点 动机分类 解析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13.关于情绪的功能,以下陈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情绪具有激励作用B.情绪只影响心理健康,不影响生理健康 C.情绪的外部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
14、D.在困难复杂的工作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最佳操作效果解析:考点 情绪情感的功能 解析 情绪情感的功能有(1)情绪具有激励作用;(2)情绪的外部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3)在困难复杂的工作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最佳操作效果;(4)情绪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有影响。14.一个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其气质类型属于_(分数:2.00)A.多血质B.粘液质 C.胆汁质D.抑郁质解析:考点 气质差异 解析 一个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其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这种气质就像冬天一样无艳丽的色彩装点而冰冷耐寒,但也缺乏生气。15.在认知类型中,根据大脑左右半球差异而划分的认
15、知风格类型是_(分数:2.00)A.冲动型与沉思型B.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C.主动型与被动型D.系列型与同时型 解析:考点 认知方式差异 解析 达斯等人在脑神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型与同时型认知风格。他们认为左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系列型加工风格;而右优势脑的个体则表现出同时型加工风格。16.支配型的人通常能够与顺从型的人成为好搭档,这反映出人际吸引中_(分数:2.00)A.接近性原则B.相似性原则C.互补性原则 D.熟悉性原则解析:考点 人际吸引的条件 解析 由于交往双方的角色不同,因此,他们的行为也就不同。这时,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能够互补的人,如支配型的人通常能够与顺从型
16、的人成为好搭档。17.下列哪种需要不属于舒茨提出的三种基本人际需要_(分数:2.00)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C.尊重需要 D.情感需要解析:考点 人际交往的理论 解析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包括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18.社会学习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认为挫折与攻击的关系是_(分数:2.00)A.攻击必然是挫折的结果 B.攻击不一定是挫折的结果C.挫折会引起多种可能的反应D.挫折与攻击无关解析:考点 挫折后的反应 解析 社会学习心理学家多拉德和米勒于 1939 年出版了挫折与攻击,他们运用了大量实验证据来说明挫折与攻击的关系。他们认为“攻击必然是挫折的结果”。19.皮亚杰
17、关于儿童道德发展公正阶段的年龄是_(分数:2.00)A.812 岁B.1214 岁C.810 岁D.1012 岁 解析:考点 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 解析 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 岁)、权威阶段(67、8 岁)、可逆性阶段(810 岁)、公正阶段(1012 岁)。20.人的感知觉发展最早的是_(分数:2.00)A.听觉B.视觉C.嗅觉D.触觉 解析:考点 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 解析 触觉发展的最早,婴儿在早期通过口腔触觉和手的触觉来探讨外部世界。二、第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12.00)21.认知 (分数:3.00)_正确答案:
18、()解析:认知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心理过程。22.随意注意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3.群体凝聚力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称作群体凝聚力,它体现了群体的整体性特点,由成员间的信任和约定程度所决定,包括正性力量和负性力量。24.自我意识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
19、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和对自身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即是自我意识。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30.00)25.简述社会刻板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刻板印象之所以会形成,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者总是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做出全面的推论。 (2)每一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 (3)接触机会的限制,人们通过间接方式得到的信息形成了刻板,又由于缺乏直接接触的机会,因而印象难以改变。 (4)社会刻板印象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刻板常常与人们的利益或价值发生关系,而且还可以快速补充社会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缺失
20、信息。 (5)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等。26.简述功能固着性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功能固着性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是:另一个常见的解题障碍是格式塔学派研究知觉时发现的,即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功能固着性。很多人在表征物体时总是按照物体的传统功能,不会变通,在问题解决时不能用新的方式来表征问题情境。这种功能固着现象有时会限制人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7.简述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在人的一生中,智力水平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来说,智力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增长阶段、稳定阶
21、段和衰竭阶段。从出生到 15 岁左右,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增长,之后以负加速方式增长,增长逐渐减慢。一般在 18 到 25 岁之间,智力的发展达到高峰。在成人期,智力表现为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保持期,可持续到 60 岁左右。进入老年阶段(60 岁以后),智力的发展表现出迅速下降现象,进入衰退期。智力是由许多不同的成分组成的,智力的各种成分的发展轨迹各不相同,达到顶峰的年龄以及增长与衰退的过程也各不相同。28.简述成就动机的特征。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动机,它也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成就动机存
22、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喜欢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喜欢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并全力以赴获得成功。 (2)具有坚定信念。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行为目标明确,对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做到底。 (3)正确的归因方式。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常把以往的成就归因于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这种归因方式会使他们今后更努力去改变自身不利于成功的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取。29.简述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源、信息、通道、目标靶、反馈、障碍
23、和沟通背景。 (1)信息源:主要指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 (2)信息:主要指信息源试图传递给目标靶的观念和情感,它们必须转化为各种可以被别人觉察的信号,这些信号包括语词的和非语词的。 (3)通道:主要指沟通信息的传送方式。 (4)目标靶:主要指沟通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 (5)反馈:沟通过程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沟通双方不断地将自己对接受到的信息的反应提供给对方,以便达到预期的沟通目的。 (6)障碍:在沟通的过程中,障碍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环节。 (7)背景:沟通背景主要指沟通发生的情境。30.简述中年危机的表现。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年期是一个从成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
24、,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转折和冲突。中年人最不能接受的可能最先是自己仪容方面的变化,如面部的皱纹、臃肿的体态等。在人进入中年以后,家庭生活方面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是家庭没有小孩子了。孩子长大了,走出家门了,面对空空落落的家,他们也许会感到非常失落,生活好像变得单调无味。这种家庭生活方面的变化构成了中年危机的第二个方面。中年危机的第三个方面是事业方面的变化。研究发现,个体的工作满意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因为个体在年轻时的许多幻想,在人到中年时已经基本上破灭了,人们这时会普遍认为自己已经定型,未来不会再有更大的发展前途了,于是就会对前程产生一种悲凉的感觉,而不是像年轻人那样,对什么都充
25、满了信心。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26.00)31.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复习策略来提高记忆的效果。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运用复习策略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复习的时间。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及时复习可以较大限度地控制遗忘,但它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想长期保持所学到的内容,还必须进行系统地不断地复习。 (2)复习的次数。学习完某一新内容后,复习多少次最有利于记忆?这涉及过度学习的问题。所谓过度学习,即在恰能背诵某一材料后再进行适当次数的重复学习。这种重复学习绝不是无谓的重复,相反,它可以加深记忆痕迹以加强记忆的效果。一般而言,过渡学习的程度达 50%时效
26、果较好。但要注意,过度学习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越好,超过 50%的过度学习反而会引起疲劳、注意力分散甚至厌烦情绪等不良效果。 (3)复习的方法。较好的方法是尝试背诵法,即阅读与背诵相结合。一面读,一面试着背诵,这样可以使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避免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此外,还应尽量地调动起多种感官共同地进行记忆。多种形式的编码和多通道的联系增加了信息的储存和提取途径,就使记忆效果得到增强。另外只有理解的信息才比较容易记忆并长久保持。因此,复习策略应该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32.运用“大五人格”理论,谈谈如何开展职业选择。 (分数:
27、8.00)_正确答案:()解析:(1)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五冈素模式。这五种人格特质是: 情绪稳定性: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 外行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 开放性: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 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 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 (2)心理学者对职业行为方面的兴趣,主要认为人格与人们选择的职业类型及在该行业中业绩表现均有关系。例如,根据五因素模式,社会和事业方面的兴趣均与外向性有关。外向者应该较偏好社会和事业方面的职业,且较高内向
28、者表现为佳。并且社会兴趣还与随和性有关。这些都说明了人格对人员选拔的重要性。33.近年来全球地震频发,很多人因此而产生焦虑,根据心理学有关理论,谈谈如何应对焦虑。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焦虑的应对策略有以下几种。 (1)认清焦虑状况。克服焦虑的第一步,要先认识焦虑症状,以及它会带来什么影响。当身体、思维和心理出现以下症状时,就知道自己正处于焦虑状态中。身体:心跳加速、呼吸短促、郁闷、食欲差、恶心、失眠、尿频、流汗等。思维:记忆力减退或混淆、易分心、思维难以集中、反复想同一件事情等。心理:易怒、不耐烦、紧张、害怕、坐立不安、恐惧、沮丧、警觉戒备等。 (2)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
29、不回避。正面迎战。做记录。 (3)学会放松自己。焦虑会让我们觉得紧张、担忧和激动,如果能够主动地学会放松自己,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焦虑的存在。 (4)运用想象减轻焦虑。想象可能出现的焦虑情境,放任自己体验焦虑,同时随时提醒自己:“焦虑虽然让人不舒服,却不会致命,慢慢地就可以与焦虑共存了。” (5)进行理性思考。想象自己面对焦虑情境时有没有使用错误的思考模式,比如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夸大事态、不知变通、不合理的预期等。这些思考模式常常引发无谓的焦虑,试试变换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6)接受专业治疗。如果焦虑已经严重到了干扰正常的生活,可能就得求助于正规咨询机构的援助或者进行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或者辅助药物治疗等,都是治疗焦虑较为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