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感觉与知觉(二)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选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_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分数:2.00)A.B.C.D.2.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_属性的反映。 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分数:2.00)A.B.C.D.3.闻到香味,看到颜色,听到声音等心理活动是_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分数:2.00)A.B.C.D.4.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被称之为_ A.视觉 B.嗅觉 C.皮肤
2、觉 D.超感知觉(分数:2.00)A.B.C.D.5.超感知觉简称 ESP,就是人们常说的_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第六感觉(分数:2.00)A.B.C.D.6.人的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以及_ A.内部感觉 B.直觉 C.超感知觉 D.颜色感觉(分数:2.00)A.B.C.D.7.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感觉的是_ A.视觉 B.嗅觉 C.听觉 D.渴(分数:2.00)A.B.C.D.8.对于人类的生存有重要意义,在各种感觉中得到最好发展的是_ A.远距离感觉 B.近距离感觉 C.内部感觉 D.平衡觉(分数:2.00)A.B.C.D.9.在感觉系
3、统中,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的神经结构是_ A.感受器 B.效应器 C.传入神经 D.大脑皮层(分数:2.00)A.B.C.D.10.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_ A.收集信息 B.转换 C.神经传导 D.中枢加工(分数:2.00)A.B.C.D.11.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是_ A.收集信息 B.转换 C.神经传导 D.中枢加工(分数:2.00)A.B.C.D.1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大小的关系是_ A.韦伯比率 B.平行关系 C.正比关系 D.反比关系(分数:2.00)A.B.C.D.13.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大小来说明的,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_ A.感觉 B.知觉 C.感觉能力
4、D.知觉能力(分数:2.00)A.B.C.D.14.有的人听觉能力特别好,能够听出远处的轻微声音,这说明他的听觉_ A.差别阈限高 B.差别阈限低 C.绝对阈限低 D.绝对阈限高(分数:2.00)A.B.C.D.15.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_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常数值(分数:2.00)A.B.C.D.16.绝对感觉阈限是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其被觉察的机会是_ A.50% B.60% C.70% D.80%(分数:2.00)A.B.C.D.17.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固定比例关系是_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绝对感觉阈限 D.感受性(分
5、数:2.00)A.B.C.D.18.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的关系的规律,是由下列哪位学者发现的?_ A.冯特 B.韦伯 C.马斯洛 D.巴甫洛(分数:2.00)A.B.C.D.19.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对韦伯定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由费希纳定律可知,知觉经验与刺激强度之间在数量上是一种_ A.函数关系 B.对数关系 C.正比例关系 D.反比例关系(分数:2.00)A.B.C.D.20.在产生白、灰、黑系列的混合光中,由于没有起主导作用的波长,一般称它们为_ A.色调 B.亮度 C.饱和度 D.中和色(分数:2.00)A.B.C.D.21.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一是色调,二是
6、饱和度,三是_ A.色彩 B.亮度 C.颜色 D.色光(分数:2.00)A.B.C.D.22.构成某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被称为_ A.色度 B.饱和度 C.亮度 D.色环(分数:2.00)A.B.C.D.23.眼睛最外部的透明保护层是_ A.角膜 B.虹膜 C.水晶体 D.视网膜(分数:2.00)A.B.C.D.24.在视觉系统中,真正的感光机构是_ A.角膜 B.网膜 C.虹膜 D.水晶体(分数:2.00)A.B.C.D.25.网膜上的两种光细胞是棒体细胞和_ A.水晶体 B.视紫红质 C.锥体细胞 D.瞳孔(分数:2.00)A.B.C.D.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棒体细胞只对光的强
7、度起反应 B.棒体细胞也能分辨颜色 C.锥体细胞不对光的强度起反应 D.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都可反应光的波长(分数:2.00)A.B.C.D.27.视觉的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暗适应和_ A.明适应 B.大小适应 C.形状适应 D.距离适应(分数:2.00)A.B.C.D.28.视网膜由多层神经细胞组成,锥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_ A.中心 B.边缘 C.所有 D.上端(分数:2.00)A.B.C.D.29.电影开映后,走进电影院起初什么也看不清,等一段时间后慢慢能看清了,这种现象叫视觉的_ A.明适应 B.暗适应 C.感受性 D.恒常性(分数:2.00)A.B.C.D.30.下列关于暗适应的说法
8、,正确的是_ A.暗适应过程中,瞳孔会缩小 B.暗适应过程中,视黄醛完全脱离视蛋白,发生漂白过程 C.暗适应主要是棒体细胞的功能 D.暗适应导致对光的感受性下降(分数:2.00)A.B.C.D.31.在视觉后像中,当光刺激终止对感受器的作用后,它所引起的视觉并不立即消失,它会出现一个短暂的驻留,称为_ A.后像 B.遗觉像 C.负后像 D.正后像(分数:2.00)A.B.C.D.32.电影的原理就是利用人们的_ A.正后像 B.负后像 C.暗适应 D.明适应(分数:2.00)A.B.C.D.33.根据负后像原理,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你都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与它_的颜色出现。 A.相同 B.
9、相反 C.相近 D.无关(分数:2.00)A.B.C.D.34.在视觉后像中,所保持的形象与原有的刺激性质相反时,这种后像被称为_ A.正后像 B.负后像 C.后像 D.遗觉像(分数:2.00)A.B.C.D.35.四色说的四种原色是指_ A.红、黄、蓝、绿 B.红、蓝、绿、紫 C.黄、蓝、黑、白 D.黄、绿、蓝、紫(分数:2.00)A.B.C.D.36.既能解释颜色互补现象又能解释颜色对比现象的色觉理论是_ A.杨黑理论 B.拮抗理论 C.位置学说 D.频率匹配学说(分数:2.00)A.B.C.D.37.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_ A.2020000 赫兹 B.3025000 赫兹 C.40
10、20000 赫兹 D.5025000 赫兹(分数:2.00)A.B.C.D.38.听觉的适宜刺激是_ A.声音 B.振动 C.声波 D.语音(分数:2.00)A.B.C.D.39.下列不属于声波的物理性质的是_ A.频率 B.振幅 C.音强 D.波形(分数:2.00)A.B.C.D.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 A.低于 20 赫兹的振动叫超声波,是无法引起人的听觉的 B.振幅大,压力大,声音就强 C.声波最简单的形状是正弦波 D.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到的大部分声音是由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正弦波叠加而成的复合音(分数:2.00)A.B.C.D.41.人们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的梁祝,主要依据声音的
11、哪个感觉特性?_ A.音强 B.音高 C.音色 D.分贝(分数:2.00)A.B.C.D.42.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_决定。 A.振幅 B.波长 C.音质 D.频率(分数:2.00)A.B.C.D.43.混合音的复合程序与组成形式构成声音的质量特征,称_ A.音强 B.音高 C.音色 D.音律(分数:2.00)A.B.C.D.44.在声音的属性中,单位为分贝,缩写为 db 的是_ A.音质 B.音强 C.音高 D.音色(分数:2.00)A.B.C.D.45.由声波的振幅,即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所决定的声音属性是_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色(分数:2.00)A.B.C
12、.D.46.由于声波在种媒体上的传导速度是恒定的,因此频率与波长_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关系 D.无法确定(分数:2.00)A.B.C.D.47.下列关于听觉疲劳与听觉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_ A.听觉适应需要的时间短,恢复也很快,听觉疲劳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B.听觉疲劳需要的时间短,恢复也很快,听觉适应则需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C.经常性地发生听觉疲劳会造成听力减退甚至耳聋 D.音隙是指对小部分频率的声音丧失听觉,音岛则是指对较大一部分声音丧失听觉(分数:2.00)A.B.C.D.48.个体对较大一部分声音丧失听觉叫做_ A.听觉疲劳 B.音隙 C.失聪 D.音岛(分数:2.00)A.
13、B.C.D.49.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我们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听觉现象称为_ A.混合音 B.拍音 C.纯音 D.声音的掩蔽(分数:2.00)A.B.C.D.50.听觉的主要器官是_ A.外耳 B.中耳 C.内耳 D.耳鼓(分数:2.00)A.B.C.D.心理学-感觉与知觉(二)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选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_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通过感觉,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
14、信息,通过知觉,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这样,看似杂乱无章的刺激开始有了意义。答案为 A。2.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_属性的反映。 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红色、圆形、有重量、酸味,这些感觉都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我们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事物的属性后产生的感觉。答案为 A。3.闻到香味,看到颜色,听到声音等心理活动是_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15、,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感觉这个词是多种感觉的总称,感觉有几种,说法不一,通常人们讲五官,即视、听、味、嗅和皮肤五种感觉。答案为 A。4.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被称之为_ A.视觉 B.嗅觉 C.皮肤觉 D.超感知觉(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有人提出五官以外的“第六感觉”,或称超感知觉。超感知觉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答案为 D。5.超感知觉简称 ESP,就是人们常说的_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第六感觉(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16、人们通常认为感觉即视、听、味、嗅和皮肤五种感觉,但也有人提出五官以外的“第六感觉”,或称超感知觉(简称 ESP)。答案为 D。6.人的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以及_ A.内部感觉 B.直觉 C.超感知觉 D.颜色感觉(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内部感觉。答案为 A。7.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感觉的是_ A.视觉 B.嗅觉 C.听觉 D.渴(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内部感觉的信息来自身体内部,机体觉告诉我们内部各器官所处状态,如饥、渴、胃痛等。答案为
17、 D。8.对于人类的生存有重要意义,在各种感觉中得到最好发展的是_ A.远距离感觉 B.近距离感觉 C.内部感觉 D.平衡觉(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远距离感觉包括视觉和听觉,它们提供位于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处的事物的信息,对于人类的生存有重要意义,在各种感觉中得到最好的发展。答案为 A。9.在感觉系统中,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的神经结构是_ A.感受器 B.效应器 C.传入神经 D.大脑皮层(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答案为 A。10.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
18、_ A.收集信息 B.转换 C.神经传导 D.中枢加工(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在有些感觉系统中包括有一个辅助组织,如外耳的耳廓和眼睛的水晶体,它们的作用是改变刺激使之更有利于获取。答案为 A。11.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是_ A.收集信息 B.转换 C.神经传导 D.中枢加工(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答案为 B。1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大小的关系是_ A.韦伯比率 B.平行关系 C.正比关系 D.反比关系(分数:2.00)A.B.C.
19、D. 解析:解析 感受性是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答案为 D。13.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大小来说明的,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_ A.感觉 B.知觉 C.感觉能力 D.知觉能力(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大小来说明的。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答案为 C。14.有的人听觉能力特别好,能够听出远处的轻微声音,这说明他的听觉_ A.差别阈限高 B.差别阈限低 C.绝对阈限低 D.绝对阈限高(分数
20、:2.00)A.B.C. D.解析:解析 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超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答案为 C。15.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_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常数值(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引起差别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差别越小,即差别感觉阂限越低。这说明差别感觉闽与差别感受性之间成反比例关系。答案为 B。16.绝对感觉阈限是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其被觉察的机会是_ A.50% B.60% C.70% D.80%(分数:2.00)A. B.C.D.
21、解析:解析 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阈限都是很低的,这对于保障生命安全有积极作用。绝对阈限的值需要靠多次重复测定去取平均值,或者更确切地说,绝对阈限是有 50%机会被觉察的最小刺激量。答案为A。17.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固定比例关系是_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绝对感觉阈限 D.感受性(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从刺激方面讲,为引起最小感觉差异需要出现的刺激量变化称差别阈限而从感觉方面讲,反映最小刺激差异的能力是差别感受性,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换言之,差别感觉阈限是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一个固定比例关系。答案为 B。18.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
22、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的关系的规律,是由下列哪位学者发现的?_ A.冯特 B.韦伯 C.马斯洛 D.巴甫洛(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的关系的规律,由 19 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称韦伯定律。答案为 B。19.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对韦伯定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由费希纳定律可知,知觉经验与刺激强度之间在数量上是一种_ A.函数关系 B.对数关系 C.正比例关系 D.反比例关系(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1860 年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对韦伯定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它也可用于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
23、认为知觉经验与刺激强度之间在数量上是一种对数关系。答案为 B。20.在产生白、灰、黑系列的混合光中,由于没有起主导作用的波长,一般称它们为_ A.色调 B.亮度 C.饱和度 D.中和色(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如红色、绿色,它由混合光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所决定。在产生白、灰、黑系列的混合光中,由于没有起主导作用的波长,一般认为它们不具色调,称它们为无彩色或中和色。答案为 D。21.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一是色调,二是饱和度,三是_ A.色彩 B.亮度 C.颜色 D.色光(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色调、饱
24、和度和亮度。答案为 B。22.构成某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被称为_ A.色度 B.饱和度 C.亮度 D.色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亮度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白色亮度最大,当其亮度减弱时,表现出一系列灰色,最终达到全部黑暗时,视觉消失。答案为 C。23.眼睛最外部的透明保护层是_ A.角膜 B.虹膜 C.水晶体 D.视网膜(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眼球最外部是一个透明的保护层,叫做角膜,光线通过它进入到位于它后面由虹膜环绕的瞳孔。答案为 A。24.在视觉系统中,真正的感光机构是_ A.角膜 B.网膜 C.虹膜 D.水晶体(分数:2.00)
25、A.B. C.D.解析:解析 光能向神经活动的转换在网膜上实现,网膜是真正的感光机构。网膜由多层神经细胞组成,最主要的是两种感光细胞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答案为 B。25.网膜上的两种光细胞是棒体细胞和_ A.水晶体 B.视紫红质 C.锥体细胞 D.瞳孔(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光能向神经活动的转换在网膜上实现,网膜是真正的感光机构。网膜由多层神经细胞组成,最主要的是两种感光细胞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答案为 C。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棒体细胞只对光的强度起反应 B.棒体细胞也能分辨颜色 C.锥体细胞不对光的强度起反应 D.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都可反应光的波长(分数:2.
26、00)A. B.C.D.解析:解析 棒体细胞和体细胞不仅形状不同,它们的功能和在网膜上的位置分布也不相同。棒体细胞只对光的强度起反应,对微弱光线敏感,但不能分辨颜色;锥体细胞则可以专门反应光的波长,但对光的强度反应很差,因此在光亮条件下,锥体细胞使人能够细微地分辨颜色,在人类视觉中最为活跃,而在光线微弱时就不起作用了。答案为 A。27.视觉的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暗适应和_ A.明适应 B.大小适应 C.形状适应 D.距离适应(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视觉适应的产生正是不同感光细胞起作用的结果。答案为 A。28.视网膜由多层神经细胞组成,锥体细
27、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_ A.中心 B.边缘 C.所有 D.上端(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感光细胞在网膜上的分布。锥体细胞集中于网膜中心,称作中央窝或黄斑的一点上。答案为 A。29.电影开映后,走进电影院起初什么也看不清,等一段时间后慢慢能看清了,这种现象叫视觉的_ A.明适应 B.暗适应 C.感受性 D.恒常性(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叫暗适应。答案为 B。30.下列关于暗适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 A.暗适应过程中,瞳孔会缩
28、小 B.暗适应过程中,视黄醛完全脱离视蛋白,发生漂白过程 C.暗适应主要是棒体细胞的功能 D.暗适应导致对光的感受性下降(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暗适应的涵义及其基本过程。从光亮到黑暗的过程中,瞳孔直径可由 2 毫米扩大到 8 毫米,故选项 A 错误。漂白过程发生在明适应的过程中,而在暗适应过程中,视黄醛与视蛋白重新结合,产生还原过程,故选项 B 错误。暗适应主要是棒体细胞的功能,在暗适应最初的 57 分钟里,感受性提高很快,故选项 C 对 D 错。答案为 C。31.在视觉后像中,当光刺激终止对感受器的作用后,它所引起的视觉并不立即消失,它会出现一个短暂的驻留,称
29、为_ A.后像 B.遗觉像 C.负后像 D.正后像(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视觉后像中,当光刺激终止对感受器的作用后,它所引起的视觉并不立即消失,它会出现一个短暂的驻留,称正后像。电影的原理就是利用人们的正后像,使快速呈现的一组断续的图像被看成了连续的动景。答案为 D。32.电影的原理就是利用人们的_ A.正后像 B.负后像 C.暗适应 D.明适应(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视觉后像中,当光刺激终止对感受器的作用后,它所引起的视觉并不立即消失,它会出现一个短暂的驻留,称正后像。电影的原理就是利用人们的正后像,使快速呈现的一组断续的图像被看成了连续的动景
30、。答案为 A。33.根据负后像原理,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你都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与它_的颜色出现。 A.相同 B.相反 C.相近 D.无关(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负后像原理,你可以发现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都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与它相反的颜色出现,这是颜色对比现象。答案为 B。34.在视觉后像中,所保持的形象与原有的刺激性质相反时,这种后像被称为_ A.正后像 B.负后像 C.后像 D.遗觉像(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负后像原理,你可以发现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都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与它相反的颜色出现,即所保持的形象与原有的刺激性质
31、相反。答案为 B。35.四色说的四种原色是指_ A.红、黄、蓝、绿 B.红、蓝、绿、紫 C.黄、蓝、黑、白 D.黄、绿、蓝、紫(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黑林提出了拮抗理论,也简称四色说。他提出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有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答案为 A。36.既能解释颜色互补现象又能解释颜色对比现象的色觉理论是_ A.杨黑理论 B.拮抗理论 C.位置学说 D.频率匹配学说(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为了解释颜色对比现象,黑林提出了拮抗理论。拮抗原理也能解释颜色互补现象。答案为B。37.人耳所能接受
32、的振动频率为_ A.2020000 赫兹 B.3025000 赫兹 C.4020000 赫兹 D.5025000 赫兹(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 2020000 赫兹。低于 20 赫兹的振动叫次声,高于 20000 赫兹的振动叫超声波,是无法引起人的听觉的。答案为 A。38.听觉的适宜刺激是_ A.声音 B.振动 C.声波 D.语音(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人的语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提琴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答案为 C。39.下列不属于声波的物理性质的是_ A.频率 B.振幅
33、 C.音强 D.波形(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声波的物理性质。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音强是声音的属性。答案为 C。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 A.低于 20 赫兹的振动叫超声波,是无法引起人的听觉的 B.振幅大,压力大,声音就强 C.声波最简单的形状是正弦波 D.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到的大部分声音是由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正弦波叠加而成的复合音(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 2020000 赫兹。低于 20 赫兹的振动叫次声,高于 20000 赫兹的振动叫超声波,是无法引起人的听觉的。振幅决定声音的强度,振幅大,压
34、力大,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振幅小,压力小,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到的大部分声音不是纯音,而是复合音,这是由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正弦波叠加而成的。答案为 A。41.人们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的梁祝,主要依据声音的哪个感觉特性?_ A.音强 B.音高 C.音色 D.分贝(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音色是指混合音的复合程序与组成形式构成声音的质量特征。音色是人能够区分发自不同声源的同一个音高的主要依据,如男声、女声、钢琴声、提琴声表演同一个曲调,听起来各不相同。答案为 C。42.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_决定。 A.振幅 B.波长 C.音质 D.频率(分数
35、:2.00)A.B.C.D. 解析:解析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即每秒震动次数决定,常人听觉的音高范围很广,可以由最低 20 赫兹听到 20000 赫兹。答案为 D。43.混合音的复合程序与组成形式构成声音的质量特征,称_ A.音强 B.音高 C.音色 D.音律(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音色是指混合音的复合程序与组成形式构成声音的质量特征。音色是人能够区分发自不同声源的同一个音高的主要依据。答案为 C。44.在声音的属性中,单位为分贝,缩写为 db 的是_ A.音质 B.音强 C.音高 D.音色(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音强指声音的大小,由
36、声波的物理特性振幅,即振动的大小所决定。音强的单位称分贝,缩写为 db。答案为 B。45.由声波的振幅,即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所决定的声音属性是_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色(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音强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物理特性振幅,即振动的大小(即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所决定。答案为 B。46.由于声波在种媒体上的传导速度是恒定的,因此频率与波长_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关系 D.无法确定(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由于声波在一种媒体上的传导速度是恒定的,因此频率与波长成反比。日常所说的长波指频率低的声音,短波指
37、频率高的声音。答案为 B。47.下列关于听觉疲劳与听觉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_ A.听觉适应需要的时间短,恢复也很快,听觉疲劳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B.听觉疲劳需要的时间短,恢复也很快,听觉适应则需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C.经常性地发生听觉疲劳会造成听力减退甚至耳聋 D.音隙是指对小部分频率的声音丧失听觉,音岛则是指对较大一部分声音丧失听觉(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听觉适应所需时间很短,恢复也很快。听觉适应有选择性,即仅对作用于耳的那一频率的声音发生适应,对其他未作用的声音并不产生适应现象。听觉疲劳和听觉适应不同,它在声音停止作用后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答案为 B。48.个
38、体对较大一部分声音丧失听觉叫做_ A.听觉疲劳 B.音隙 C.失聪 D.音岛(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如果听觉疲劳经常性地发生,会造成听力减退甚至耳聋。如果只是对小部分频率的声音丧失听觉,叫做音隙。若对较大一部分声音丧失听觉叫做音岛,再严重就会完全失聪。答案为 D。49.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我们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听觉现象称为_ A.混合音 B.拍音 C.纯音 D.声音的掩蔽(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答案为 D。50.听觉的主要器官是_ A.外耳 B.中耳 C.内耳 D.耳鼓(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内耳的形状类似蜗牛,内部充满液体,名叫蜗牛壳,是听觉的主要器官。当声波通过液体作用于蜗牛壳内基底膜时,它上面的一些长短不同的毛细胞就与听神经联系起来,将声音传向大脑。答案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