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真题 2011 年 04 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关于佐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佐剂能够增强免疫应答能力或者改变免疫应答类型B人体疫苗中添加的佐剂主要是弗氏佐剂C佐剂能特异性的活化淋巴细胞克隆D佐剂可以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分数:1.00)A.B.C.D.2.免疫球蛋白中与抗原决定基互补结合的部位是( )A恒定区 B超变区C骨架区 D铰链区(分数:1.00)A.B.C.D.3.补体的性质不稳定,一般采用的灭活条件是( )A56、30 分钟 B72、30 秒C100、20 分钟 D121、15
2、分钟(分数:1.00)A.B.C.D.4.在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中,起始分子是( )AC1 BC2CC3 DC4(分数:1.00)A.B.C.D.5.非特异性调理素包括( )A抗体 BC3bCC4b DC3b 和 C4b(分数:1.00)A.B.C.D.6.表达 MHC-类分子的细胞是(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C滋养层细胞 D淋巴细胞(分数:1.00)A.B.C.D.7.正常情况下,淋巴结中 T 细胞占其淋巴细胞总数的比例大概是( )A25% B50%C75% D90%(分数:1.00)A.B.C.D.8.不能直接识别结合细菌 LPS,但与 LPS 活化信号的转导密切相关的模式识别受体是
3、( )ATLR 1 BTLR 4CTLR 9 DTLR 10(分数:1.00)A.B.C.D.9.自然调节 T 细胞的标志是( )ACD4 -CD25-Foxp3- BCD4 -CD25+Foxp3-CCD4 -CD25+Foxp3- DCD4 -CD25-Foxp3-(分数:1.00)A.B.C.D.10.在内源性抗原处理加工过程中,肽段与 MHC 分子发生结合的细胞器是(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C溶酶体 D内体(分数:1.00)A.B.C.D.11.Graves 病的发生机制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 )A型超敏反应 B型超敏反应C型超敏反应 D型超敏反应(分数:1.00)A.B.C.D.12.
4、免疫比浊法属于( )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CELISA D免疫印迹(分数:1.00)A.B.C.D.13.普通菌毛的功能是( )A抗吞噬 B接合C黏附 D休眠(分数:1.00)A.B.C.D.1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释放方式是( )A破胞散出 B细胞融合传递C细胞间桥传递 D出芽(分数:1.00)A.B.C.D.15.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A脂多糖 B蛋白质C肽聚糖 D磷壁酸(分数:1.00)A.B.C.D.16.与肿瘤相关的病原体是( )AHAV B链球菌CHSV-1 DEB 病毒(分数:1.00)A.B.C.D.17.引起出血性结肠炎的病原体是( )A霍乱弧菌 B大肠杆菌 O157:H7
5、C副溶血性弧菌 D变形杆菌(分数:1.00)A.B.C.D.18.白喉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飞沫传播 B血液传播C垂直传播 D虫媒传播(分数:1.00)A.B.C.D.19.肠热症第 23 周导致肠壁局部组织坏死甚至引起肠穿孔,其原因是( )A外毒素的作用 B内毒素的作用C细菌的侵袭力 D变态反应(分数:1.00)A.B.C.D.20.链球菌感染导致猩红热的致病物质是( )A磷壁酸 B溶血素 OC致热外毒素 D溶血素 S(分数:1.00)A.B.C.D.21.能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菌是( )A淋球菌 B志贺菌C脑膜炎球菌 D链球菌(分数:1.00)A.B.C.D.22.衣原体的繁殖型是(
6、 )A始体 B原体C包涵体 D中间体(分数:1.00)A.B.C.D.23.感染后引起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少见,而主要是神经末梢麻痹的细菌是 ( )A破伤风梭菌 B肉毒梭菌C炭疽芽胞杆菌 D副溶血弧菌(分数:1.00)A.B.C.D.24.百日咳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荚膜 B内毒素C外毒素 D菌毛(分数:1.00)A.B.C.D.25.外斐反应可用于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此反应中代替立克次体抗原检测血清中有无立克次体抗体的抗原是( )A大肠杆菌的菌体抗原 B变形杆菌的菌体抗原C克雷伯杆菌的菌体抗原 D志贺杆菌的菌体抗原(分数:1.00)A.B.C.D.26.常采用镀银染色来显示
7、的病原体是( )A钩端螺旋体 B支原体C衣原体 D结核杆菌(分数:1.00)A.B.C.D.27.柯萨奇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血液传播 B消化道传播C破损皮肤 D蚊虫叮咬(分数:1.00)A.B.C.D.28.具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颗粒是( )A小球形颗粒 B管形颗粒CDane 颗粒 D蛋白颗粒(分数:1.00)A.B.C.D.29.能导致恐水病的病原体是( )A埃可病毒 B登革病毒C轮状病毒 D狂犬病病毒(分数:1.00)A.B.C.D.30.HIV 主要侵害的靶细胞是( )ACD8 +T 细胞 BCD4 +T 细胞CNK 细胞 D中性粒细胞(分数:1.00)A.B.C.D.二、填空题(
8、总题数:20,分数:20.00)31.免疫球蛋白多聚体的 J 链由 1 细胞合成。(分数:1.00)填空项 1:_32.表达于 B 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也是 B 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标志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33.Ig 重链胚系基因由 1、D H、J H、C H四个基因群组成。(分数:1.00)填空项 1:_34.HLA-类分子的 3 结构域是 CTL 细胞表面 1 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分数:1.00)填空项 1:_35.目前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将细胞因子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和 1 六类。(分数:1.00)填空项 1:_36.它是专职
9、抗原提呈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从而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细胞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37.再次应答主要由 1 细胞介导产生。(分数:1.00)填空项 1:_38.型超敏反应中,效应细胞主要是肥大细胞和 1 等。(分数:1.00)填空项 1:_39.细菌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除 1 外无其他细胞器。(分数:1.00)填空项 1:_40.在革兰阴性菌的细胞膜和外膜的脂质双层间有一空隙,称为 1。(分数:1.00)填空项 1:_41.细菌的运动器官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42.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各自产生不同的结构蛋白,在子代病毒装配时,可出现
10、衣壳蛋白或者包膜糖蛋白的互相交换,混合形成来自两亲代的镶嵌的衣壳或包膜,称为 1。(分数:1.00)填空项 1:_43.单细胞真菌以 1 方式繁殖。(分数:1.00)填空项 1:_44.引起皮下组织感染的真菌主要是孢子丝菌和 1 两类。(分数:1.00)填空项 1:_45.病毒进入机体后导致的持续性感染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46.用于培养脑膜炎球菌的培养基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47.抗链 O 试验常用于 1 的辅助诊断。(分数:1.00)填空项 1:_48.感染后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的细菌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49.HS
11、V-2 原发感染后,少量病毒可潜伏在 1。(分数:1.00)填空项 1:_50.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0,分数:20.00)51.抗原(分数:2.00)_52.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分数:2.00)_53.适应性免疫应答(分数:2.00)_54.DNA 疫苗(分数:2.00)_55.质粒(分数:2.00)_56.转化(分数:2.00)_57.消毒(分数:2.00)_58.“大三阳”(分数:2.00)_59.带菌状态(分数:2.00)_60.朊粒(分数:2.00)_四、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0.00)61.简述 N
12、K 细胞的杀伤作用机制。(分数:6.00)_62.简述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分数:6.00)_63.简述四种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各自的致病特点。(分数:6.00)_64.简述梅毒、期的临床特征。(分数:6.00)_65.简述病毒感染对细胞的致病作用。(分数:6.00)_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真题 2011 年 04 月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关于佐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佐剂能够增强免疫应答能力或者改变免疫应答类型B人体疫苗中添加的佐剂主要是弗氏佐剂C佐剂能特异性的活化淋巴细胞克隆D佐剂可以抑制单
13、核巨噬细胞(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佐剂是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后,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目前在人体疫苗中添加的佐剂主要包括氢氧化铝、磷酸钙等;动物实验中最常用的佐剂是弗氏不完全位剂和弗氏完全佐剂。2.免疫球蛋白中与抗原决定基互补结合的部位是( )A恒定区 B超变区C骨架区 D铰链区(分数:1.00)A.B. C.D.解析:3.补体的性质不稳定,一般采用的灭活条件是( )A56、30 分钟 B72、30 秒C100、20 分钟 D121、15 分钟(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
14、,56作用 30 分钟即被灭活;在 010条件下,活性只能保持 34 天,故补体应保存在-20以下。4.在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中,起始分子是( )AC1 BC2CC3 DC4(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起始分子是 C1,旁路激活途径的起始分子是 C3,MBL 途径的起始分子是 C4、C2。5.非特异性调理素包括( )A抗体 BC3bCC4b DC3b 和 C4b(分数:1.00)A.B.C.D. 解析:6.表达 MHC-类分子的细胞是(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C滋养层细胞 D淋巴细胞(分数:1.00)A.B.C.D. 解析:7.正常情况下,淋巴结中
15、T 细胞占其淋巴细胞总数的比例大概是( )A25% B50%C75% D90%(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淋巴结沿淋巴管道分布在机体某些特定部位,如腋窝、腹股沟、颈部和小肠系膜等血管交会处,其内 T 细胞约占 75%,B 细胞约占 25%。8.不能直接识别结合细菌 LPS,但与 LPS 活化信号的转导密切相关的模式识别受体是( )ATLR 1 BTLR 4CTLR 9 DTLR 10(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TLR4 识别的配体主要包括 G+菌磷壁酸和热休克蛋白 60,它们不能直接识别结合细菌 LPS,但与 LPS 活化信号的转导密切相关。9.自然调节
16、 T 细胞的标志是( )ACD4 -CD25-Foxp3- BCD4 -CD25+Foxp3-CCD4 -CD25+Foxp3- DCD4 -CD25-Foxp3-(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自然调节 T 细胞是组成性表达膜分子 CD4 和 CD25 及胞质中转录因子 Foxp3 的CD4+CD25+Foxp3+T 细胞。10.在内源性抗原处理加工过程中,肽段与 MHC 分子发生结合的细胞器是(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C溶酶体 D内体(分数:1.00)A. B.C.D.解析:11.Graves 病的发生机制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 )A型超敏反应 B型超敏反应C型超敏反应 D型
17、超敏反应(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 病)是一种特殊的型超敏反应,即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该病患者体内可产生针对甲状腺细胞表面甲状腺刺激素受体的自身抗体。该种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表面 TSH 受体结合可刺激甲状腺细胞合成分泌甲状腺素,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12.免疫比浊法属于( )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CELISA D免疫印迹(分数:1.00)A.B. C.D.解析:13.普通菌毛的功能是( )A抗吞噬 B接合C黏附 D休眠(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普通菌毛构成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菌毛的黏附作用可抵抗肠道的蠕动或尿液的冲洗作用而有利
18、于定居;菌毛的受体与菌毛结合的特异性决定了宿主的易感部位,如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和淋病奈瑟菌的菌毛分别在所致的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感染中起到关键作用。1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释放方式是( )A破胞散出 B细胞融合传递C细胞间桥传递 D出芽(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不同的病毒体以不同方式释放于细胞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有包膜的病毒释放时,病毒编码的特异性糖蛋白插入细胞膜或核膜的特定部位,核衣壳与膜相结合,形成包膜,以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外,通常并不直接导致细胞死亡。15.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A脂多糖 B蛋白质C肽聚糖 D磷壁酸(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革兰
19、阴性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脂多糖,由脂质 A、核心多糖和菌体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其中,脂质 A 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16.与肿瘤相关的病原体是( )AHAV B链球菌CHSV-1 DEB 病毒(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EB 病毒即人类疱疹病毒 4 型,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与 Burkitt 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17.引起出血性结肠炎的病原体是( )A霍乱弧菌 B大肠杆菌 O157:H7C副溶血性弧菌 D变形杆菌(分数:1.00)A.B. C.D.解析:18.白喉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飞沫传播 B血液传播C垂直传播 D虫媒传播(分数:1.
20、00)A. B.C.D.解析:解析 白喉的传染源是白喉患者或带菌者,经飞沫传播。19.肠热症第 23 周导致肠壁局部组织坏死甚至引起肠穿孔,其原因是( )A外毒素的作用 B内毒素的作用C细菌的侵袭力 D变态反应(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肠热症病程第 23 周后,胆囊中的细菌随胆汁排至肠道,部分细菌随粪便排出,部分细菌可再次侵入已致敏的肠壁淋巴结,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甚至引起肠穿孔。20.链球菌感染导致猩红热的致病物质是( )A磷壁酸 B溶血素 OC致热外毒素 D溶血素 S(分数:1.00)A.B.C. D.解析:21.能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菌是( )A淋
21、球菌 B志贺菌C脑膜炎球菌 D链球菌(分数:1.00)A.B. C.D.解析:22.衣原体的繁殖型是( )A始体 B原体C包涵体 D中间体(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整个增殖周期中,衣原体表现为原体和始体两种形态。原体具有高度感染性,无繁殖能力|始体是衣原体的繁殖型,不具有感染性。23.感染后引起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少见,而主要是神经末梢麻痹的细菌是 ( )A破伤风梭菌 B肉毒梭菌C炭疽芽胞杆菌 D副溶血弧菌(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肉毒梭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胃肠道症状很少见,主要是神经末端麻痹,严重者膈肌麻痹、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死亡
22、。24.百日咳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荚膜 B内毒素C外毒素 D菌毛(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百日咳杆菌的致病物质中较为重要的是百日咳毒素。百日咳毒素为外毒素,是百日咳的主要毒力因子。25.外斐反应可用于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此反应中代替立克次体抗原检测血清中有无立克次体抗体的抗原是( )A大肠杆菌的菌体抗原 B变形杆菌的菌体抗原C克雷伯杆菌的菌体抗原 D志贺杆菌的菌体抗原(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外斐反应的原理是用普通变形杆菌的菌体抗原(其抗原与立克次体有交叉反应)代替立克次体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立克次体抗体的凝集试验。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23、、恙虫病患者可出现阳性反应。26.常采用镀银染色来显示的病原体是( )A钩端螺旋体 B支原体C衣原体 D结核杆菌(分数:1.00)A. B.C.D.解析:27.柯萨奇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血液传播 B消化道传播C破损皮肤 D蚊虫叮咬(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柯萨奇病毒型别多、分布广,感染机会多。消化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呼吸道入侵机体。28.具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颗粒是( )A小球形颗粒 B管形颗粒CDane 颗粒 D蛋白颗粒(分数:1.00)A.B.C. D.解析:29.能导致恐水病的病原体是( )A埃可病毒 B登革病毒C轮状病毒 D狂犬病病毒(分数:1.00)A
24、.B.C.D. 解析:解析 狂犬病病毒进入机体后可导致狂犬病。狂犬病发病初期症状为不安、发热、头痛、乏力及伤口周围感觉过敏;继而极度兴奋,狂踩不安,吞咽或饮水时喉部肌肉受刺激而发生痉挛,甚至听到水声或见水也引起痉挛发作,故又称恐水病。这种兴奋期症状经 35 日后,病人转入麻痹、昏迷,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病死率极高。30.HIV 主要侵害的靶细胞是( )ACD8 +T 细胞 BCD4 +T 细胞CNK 细胞 D中性粒细胞(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HIV 主要侵害的靶细胞是 CD4+T 细胞,因为 HIV 的受体是这类细胞表面的 CD4 分子。二、填空题(总题数:20
25、,分数:20.00)31.免疫球蛋白多聚体的 J 链由 1 细胞合成。(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浆)解析:32.表达于 B 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也是 B 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标志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膜结合型 IgD(mIgD))解析:33.Ig 重链胚系基因由 1、D H、J H、C H四个基因群组成。(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V H)解析:34.HLA-类分子的 3 结构域是 CTL 细胞表面 1 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CD8)解析:35.目前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将细胞因子分为白细
26、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和 1 六类。(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生长因子)解析:36.它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从而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细胞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DC(树突状细胞))解析:37.再次应答主要由 1 细胞介导产生。(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记忆 T、B 淋巴)解析:38.型超敏反应中,效应细胞主要是肥大细胞和 1 等。(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嗜碱性粒细胞)解析:39.细菌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除 1 外无其他细胞器。(分数
27、: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核糖体)解析:40.在革兰阴性菌的细胞膜和外膜的脂质双层间有一空隙,称为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周浆间隙)解析:41.细菌的运动器官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鞭毛)解析:42.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各自产生不同的结构蛋白,在子代病毒装配时,可出现衣壳蛋白或者包膜糖蛋白的互相交换,混合形成来自两亲代的镶嵌的衣壳或包膜,称为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表型混合)解析:43.单细胞真菌以 1 方式繁殖。(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出芽)解析:44.引起皮下组织
28、感染的真菌主要是孢子丝菌和 1 两类。(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着色真菌)解析:45.病毒进入机体后导致的持续性感染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慢病毒感染)解析:46.用于培养脑膜炎球菌的培养基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巧克力色培养基)解析:47.抗链 O 试验常用于 1 的辅助诊断。(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风湿热)解析:48.感染后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的细菌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破伤风梭菌)解析:49.HSV-2 原发感染后,少量病毒可潜伏在 1
29、。(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骶神经节)解析:50.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呼吸道传播)解析: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0,分数:20.00)51.抗原(分数:2.00)_正确答案:(通常是指能与 T 细胞抗原受体(TCR)或者 B 细胞抗原受体(BCR)特异性结合,诱导 T 或者 B 淋巴细胞活化产生正免疫应答,即诱导抗体和(或)效应 T 细胞产生,并能与之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解析:52.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是指 IgG 类抗体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
30、位特异性结合后,再通过其 Fc 段与NK 细胞等表面相应 IgG Fc 受体结合,增强或触发上述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破坏的作用。)解析:53.适应性免疫应答(分数:2.00)_正确答案:(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 T/B 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解析:54.DNA 疫苗(分数:2.00)_正确答案:(是将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原的基因插入细菌表达质粒所构建的直接用来免疫机体的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解析:55.质粒(分数:2.00)_正确答案:(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的 DNA。)解析:56.转化(
31、分数:2.00)_正确答案:(是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裂解游离的 DNA 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解析:57.消毒(分数:2.00)_正确答案:(指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一定杀死含芽胞的细菌和非病原微生物。)解析:58.“大三阳”(分数:2.00)_正确答案:(在 HBV 的抗原抗体检测中,HBsAg、HBeAg 及抗 HBc 呈阳性时,俗称“大三阳”。)解析:59.带菌状态(分数:2.00)_正确答案:(在显性感染痊愈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持续在体内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可形成带菌状态。)解析:60.朊粒(分数:2.00)_正确答案:(其本质是传染性蛋白粒子,是人和动物传染
32、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0.00)61.简述 NK 细胞的杀伤作用机制。(分数:6.00)_正确答案:(穿孔素/颗粒酶途径:颗粒酶循穿孔素在靶细胞上形成的“孔道”进入胞内,诱导靶细胞凋亡;Fas/FasL 途径:FasL 与靶细胞表面的 Fas 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TNF-/TNFR-途径;TNF 与靶细胞表面的 TNFR-I 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解析:62.简述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分数:6.00)_正确答案:(母子间 Rh 血型不符引起。血型为 Rh-的母亲由于分娩等原因接受红细胞表面 Rh 抗原刺激后产生 IgG 类免疫血型抗体。当再次妊娠
33、且胎儿为 Rh+时,母体内 Rh 抗体通过胎盘与胎儿体内 Rh+红细胞结合,进而通过激活补体使胎儿红细胞溶解破坏,引起流产或发生新生儿溶血症。)解析:63.简述四种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各自的致病特点。(分数:6.00)_正确答案:(1)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临床表现为轻度腹泻,少数为霍乱样腹泻,通过产生肠毒素和定居因子致病。(2)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引起痢疾样腹泻,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3)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导致婴幼儿腹泻,细菌大量繁殖导致微绒毛萎缩,上皮细胞功能受损,造成腹泻。(4)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血清型为 O157:H7,表现
34、为轻度腹泻至伴随剧烈腹痛的血样便。)解析:64.简述梅毒、期的临床特征。(分数:6.00)_正确答案:(1)期梅毒:感染后 3 周左右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其溃疡渗出液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2)期梅毒:硬下疳后 28 周,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在梅毒疹和淋巴结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强。(3)期梅毒:发生于感染 2 年后,病变波及全身组织和器官,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解析:65.简述病毒感染对细胞的致病作用。(分数:6.00)_正确答案:(1)溶细胞型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短时间内大量释放病毒,造成细胞破坏而死亡。(2)稳定状态感染:病毒增殖过程中以出芽方式释放,不直接引起细胞溶解死亡,过程缓慢,病变较轻。(3)细胞凋亡:细胞受病毒感染后,在病毒蛋白诱导下启动凋亡基因,导致细胞出现核浓缩、细胞膜鼓泡、DNA 降解并可出现凋亡小体。(4)病毒基因组的整合: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的核酸结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整合的病毒 DNA 随细胞分裂进入子代细胞。(5)细胞的增生与转化:病毒感染细胞后可促进细胞 DNA 的合成,加速细胞增殖,使细胞失去接触抑制而大量增生。(6)包涵体的形成:细胞感染病毒后在细胞浆或核内出现光镜下可见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状结构称为包涵体。包涵体可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甚至引起细胞死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