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6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docx

    • 资源ID:137470       资源大小:498.7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6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docx

    1、2016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 一、选择题 1.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合肥南站,已开通运行,下列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 A. 规划设计 B. 钢轨气焊 C. 安装座椅 D. 涂刷油漆 解析: A、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B、钢轨气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C、安装座椅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D、涂刷油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答案: B 2.安徽农副产品种类繁多,下列各类省内知名食品中糖类含量最丰富的是 ( ) A. 大圩葡萄 B. 巢湖银鱼 C. 芜湖大米 D. 淮南豆腐 解析: A.葡萄中富含维生

    2、素,故错误; B.鱼类中富含蛋白质,故错误; C.大米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故正确; D.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错误 。 答案: C 3.铜是生活、生产中重要的金属,常见的黄铜矿中,主要成分是 CuFeS2,已知铜元素在该物质中的化合价为 +2价,则该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2 B.0 C.+3 D.+4 解析: 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2,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x+( 2)2=0 ,则 x=+2价 。 答案: A. 4.中国 “ 青蒿素之母 ” 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 2015年诺贝尔学奖,青蒿素是从草本植

    3、物青嵩总提取出的一种抗疟药物,是我国唯一被世界承认的原创新药,其化学式为 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C.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22 个氢分子 解析: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青蒿素中含有三种元素,所以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由青蒿素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青蒿素中 C、H、 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5 ): (122 ): (165 )=90: 11: 40,由此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

    4、构成的, 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 15 个碳原子、22 个氢原子和 5个氧原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氢分子 , 故错误 。 答案: B 5.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错 误的是 ( ) A. 添加酒精 B. 测定溶液 pH C. 量取液体 D. 称量质量 解析: A、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防止酒精洒到外面;故 A正确; B、测定溶液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洁净表面皿上的 pH试纸上,然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 pH,故 B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 D、使用天平时要遵循 “ 左物右码 ” 的原则;故 D错误 。 答

    5、案 : D 6.镧是稀土金属中的一员,可制合金,催化剂,制造昂贵的照相机镜头等,如图是镧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镧 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57 B.单质的化学式是 La2 C.普通镧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82 D.相对原子质量为 138.9 解析: A.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所以镧原子核外有 57 个电子,故正确;B.镧是金属元素,其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为 La,故错误;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可知,镧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139 57=82,故正确; D.由信息可知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6、量为 138.9,故正确 。 答案: B 7.通过对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归纳,结论正确的是 ( ) A.C+O2 CO2,碳燃烧一定产生 CO2 B.CO+CuO Cu+CO2,属于置换反应 C.2HCl+FeFeCl 2+H2 ,铁桶不能装盐酸 D.NaOH+HClNaCl+H 2O,氢氧化钠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解析: A、碳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 A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 B错误; C、由于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铁桶不能装盐酸,故 C正确;D、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氢氧化钠不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故 D错误 。 答案: C 8.科学探究表明地球上

    7、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玻璃态的水不存在晶体结构,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玻璃态水不属于氧化物 B.玻璃态水分子不运动 C.玻璃态水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D.玻璃态水分子间隔比普通水的分子间隔小 解析: 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玻璃态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以错误; B、玻璃态的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微观粒子的性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错误; C、玻璃态水与普通水的成分一样,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正确; D、玻璃态水分子间隔与普通水的分子间隔相同,错误 。 答案: C 9.如图是汽车 “ 尾气催化转换器

    8、 ” ,尾气中有毒的 CO和 NO 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反应为置换反应 B.图中生成物有四种不同分子 C.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数目是不改变的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2: 3 解析: 去除干扰粒子得图: A、由上述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 A不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生成物有两种不同分子,故 B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数目是不改变的,故 C正确; D、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故 D不正确 。 答案 : C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

    9、根据图示判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当甲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C.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 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D.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解析: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 A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当甲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故 B正确; C、 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乙物质

    10、需要的水多,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故 C正确; D、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不 一定变小,如通过降温的方式,故 D错误 。 答案: D 二、解答题 11.2015年底,我国很多城市 PM2.5爆表,空气质量问题愈发严重,很多市民都从商场购买了空气净化器以应对雾霾,它是由活性炭层、负氧离子发生器等 7层组合而成 。 如图是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结构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含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一个即可 )。 解析: 塑料和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 答案 : (2)机身使用的是铝合金,与铁相比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金属铝、铁活

    11、动性顺序 。 解析: 铝合金与铁相比的优点是耐腐蚀,不易生锈;铝能置换出硫酸亚铁中的铁,该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Al+3FeSO4=3Fe+Al2(SO4)3。 答案 :耐腐蚀 不易生锈 2Al+3FeSO4=3Fe+Al2(SO4)3 (3)上述活性炭层有效的除去了空气中的 PM2.5和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利用其 性质 。 解析: 活性炭层能有效的除去了空气中的 PM2.5和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是利用其吸附性质 。 答案 :吸附 (4)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若想从根本撒花姑娘减少雾霾,你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一条即可 )。 解析: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措施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12、减少私家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 答案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 12.气体的制备是初中化学重要知识和技能,下列是某同学对气体制取装置的研究 。 请你跟他一同解决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 , 。 解析: 编号仪器分别是铁架台、长颈漏斗 。 答案: 铁架台 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利用 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解析: A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方程式是: 2KClO3 2KCl+3O2 答案: KClO3 2KCl+3O2 (3)用 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择该套装置

    13、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 。 若用 F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 端进入 。 解析: 装置 B打开弹簧夹,盐酸和大理石接触生成二氧化碳,关闭弹簧夹,试管内压强增大,将盐酸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 答案: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 a; (4)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含有少量的水蒸气,欲用 G装置除去水蒸气,应将气体从 端进入 。 解析: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答案: C 13.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金属是铁 。 图 1 所示是实验室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 2是炼铁高炉内发生的一连串化学反应 (1)图 1中如果没有石灰水, (填写 “ 能 ” 或 “ 不能 ” )判断出一氧

    14、化碳已经和氧化铁反应,理由是 。 解析: 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能将红色氧化铁还原为黑色的铁,从而证明了反应的发生 。 答案 :能 玻璃管中的固体粉末由红色变成黑色 (2)图 2中第 步反应的产物是 ,写出步骤 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碳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 答案 :二氧化碳 C+CO2 2CO (3)根据图 1实验可知,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外,还可以得出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 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尾气能够燃烧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的生成二氧化碳 。 答案 :可燃性 2CO+O2 2

    15、CO2 14.老师上课时做了镁在氮气中燃烧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 “ 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吗? ” 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底部铺有细沙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将镁条打磨光亮的目的 ,在集气瓶底部铺层细沙的原因是 。 解析: 将镁条打磨光亮的目的除去镁表面的杂质;在集气瓶底部铺层细沙的原因是防止集气瓶炸裂 。 答案: 除去镁表面的杂质 防止集气瓶炸裂 (2)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除白色

    16、 MgO 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应该是碳,因此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2Mg+CO22MgO+C。 答案: 2Mg+CO2 2MgO+C (3)通过该实验可知 (填 “ 能 ” 或 “ 不能 ” )用 CO2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探究之后请说说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 解析: 由镁在 CO2中可以燃烧得出结论为: CO2可以支持镁的燃烧 (或镁在 CO2中可以燃烧 );因此镁等金属着火时不能用 CO2灭火器来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根据实验 可知物质燃烧不一定有 O2参加反应 。 答案: 不能 物质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实验反思】 (4)不能用镁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

    17、原因是 。 解析: 镁条在空气中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答案 :镁条在空气中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5.过氧化钠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药品,为浅黄白色颗粒,在空气中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接着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 解析: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 NaOH和氧气 。 答案: 2Na2O2+2H2O=4NaOH+O2 (2)请写出区别水和过氧化氢的方法 。 解析: 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而水不能 。 可以向液体中分别

    18、加入二氧化锰固体,观察有无气泡冒出 。 答案: 分别取两种液体少许放入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液体是水 (3)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在反应后的溶解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消失了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 1: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 2:可能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 猜想 1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 为了验证猜想 2,同学们设计了如表方案并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19、于试管中,滴加 1 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 观察现象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 根据开始溶液由无色到红色再到无色,如果酚酞变质,则一开始溶液也不会变红,所以可以判断无色酚酞没有变质; 根据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了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所以在这里要排除过氧化氢的干扰,可以向变红了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观察现象,若红色不消失,则说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 。 答案: 如果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刚开始就不会先变成红色了 实验步骤: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1 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往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不是过氧化氢使溶液颜色褪色 【讨论交流】老师提醒同学还有其他原因也会导致溶液先变红

    20、再褪为无色你认为可能还与 有关 。 (写一条即可 )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 解析: 可以考虑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过大等相关的因素,所以可以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答案: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变回红色 依然无色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 溶液颜色褪去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无关 16.钛 (Ti)被称之为 “ 未来金属 ” ,与人骨相容性好,且制成的钛合金有形状记忆功能 。 一定条件下,钛可由四氯化钛 (TiCl4)和金属镁反应而制得,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Ti+2MgCl 2.现有 760kg含杂质 20%的四氯化钛 (杂质不含钛元素 ),求理论上可生产金属钛的质量 。 解析: 设生产金属钛的质量为 x TiCl4+2MgTi+2MgCl 2 190 48 760Kg80% x 解得: x=153.6Kg 答 案 :可生产金属钛是 153.6kg。


    注意事项

    本文(2016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docx)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