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广东专插本(大学语文)-试卷46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4527       资源大小:5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广东专插本(大学语文)-试卷46及答案解析.doc

    1、广东专插本(大学语文)-试卷 46 及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礼记的成书时间是( )(分数:2.00)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2.谏逐客书一文选自( )(分数:2.00)A.李斯文集B.史记李斯列传C.吕氏春秋D.泰山刻石文3.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一句中的“夫子”是指( )(分数:2.00)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4.先秦诸子的著作中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著作是( )(分数:2.00)A.管子B.庄子C.淮南子D.老子5.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

    2、文是( )(分数:2.00)A.尚书B.左传C.战国策D.春秋6.史伯用来论证周幽王必将衰败的言辞是( )(分数:2.00)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B.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C.民之所欲,天必从之D.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7.下列诗歌中属于田园诗的是( )(分数:2.00)A.短歌行(其一)B.将进酒C.归园田居(其一)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8.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分数:2.00)A.国风B.大雅C.小雅D.颂9.下列“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唐朝的是( )(分数:2.00)A.王安石B.柳宗元C.苏轼D.欧阳修10.“唐宋八大家”之首是( )(分数:2.00)A.韩愈B.

    3、柳宗元C.欧阳修D.苏轼11.马伶传的作者是( )(分数:2.00)A.张岱B.宗臣C.侯方域D.方苞12.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 )(分数:2.00)A.欧阳修B.王安石C.陆游D.苏轼13.晚清倡导“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是( )(分数:2.00)A.梁启超B.谭嗣同C.康有为D.黄遵宪14.下列作家有过“弃医从文”经历的是( )(分数:2.00)A.巴金B.郁达巍C.丁玲D.鲁迅15.老舍是( )(分数:2.00)A.汉族作家B.回族作家C.满族作家D.蒙古族作家16.下列不属于莎士比亚“四大喜剧”的是( )(分数:2.00)A.罗密欧与朱丽叶B.第十二夜C.皆大

    4、欢喜D.威尼斯商人二、古文翻译题(总题数:8,分数:16.00)17.雍虽不敏,请 事 斯语矣。(分数:2.00)_18.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燀 之以薪。(分数:2.00)_19.纵一苇之所 如 ,凌万顷之茫然然。(分数:2.00)_20.摄缄滕,固扃 鐍 。(分数:2.00)_21.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分数:2.00)_22.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分数:2.00)_23.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分数:2.00)_24.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分数:2.00)_三、名句默写题(总题数:8,分数:16.00)25. 1,衣食于是乎生。(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分数:2

    5、.00)填空项 1:_26.货恶其弃于地也, 1。(礼记大同)(分数:2.00)填空项 1:_27. 1,使之西面事秦。(李斯谏逐客书)(分数:2.00)填空项 1:_28. 1,悲江介之遗风。(屈原哀郢)(分数:2.00)填空项 1:_29. 1,欲辩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分数:2.00)填空项 1:_30.素手把芙蓉, 1。(李白古风)(分数:2.00)填空项 1:_31. 1,文武衣冠异昔时。(杜甫秋兴八首)(分数:2.00)填空项 1:_32.西宫南苑多秋草, 1。(白居易长恨歌)(分数:2.00)填空项 1:_四、阅读理解(总题数:3,分数:20.0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钢构的

    6、故乡 刘醒龙 一个从哺乳时期就远离故乡的人,正如最白的那朵云与天空离散了。 因此,漂泊是我的生活中,最纠结的神经,最生涩的血液,最无解的思绪,最沉静的呼唤。说到底,就是任凭长风吹旷野,短雨洗芭蕉,空有万分想念,千般记惦,百倍牵肠挂肚,依然无根可寻和无情可系。 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总是记得母乳的温暖。 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又总是记得不母乳的模样。 因为故乡的孕育,记忆中就有一个忽隐忽现的名为团风的地方。 书上说,团风是 1949 年春天那场叫渡江战役的最上游的曲击地。书上又说,团风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两支本该同仇敌忾的军队,却同室操戈时常火并,必争之地。书上更说,团风是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赤色

    7、政党中两位创党元老的深情故土、痴情故地。 著书卷,立学说,想来至少不使后来者多费猜度。就像宋时苏轼,诗意地说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竟然变成多少年后惹是生非的源头。苏轼当然不知后来世上会有团风之地,却断断不会不知鸟林之所在。苏轼时期的鸟林,在后苏轼时期,改名换姓成为团风。作为赤壁大战关键所在,如果此鸟林一直成为鸟林,上溯长江几百公里,那个也叫鸟林的去处,就没有机会将自己想象成孔明先生借来东风,助周公瑾大战曹盂德的英雄际会场所了。 书上那些文字,在我心里是惶惑的。 童年的我,无法认识童年的自己。认识的只有从承载这些文字的土地上,走向他乡的长辈。比如父亲,那位在一个叫刘下垸的小地方,学会操纵最原

    8、始的织布机的男人;比如爷爷,那位在一个叫林家大垸的小地方,替一户后来声名显赫的林姓人家织了 8 年土布和洋布的男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得到一些小命运和小小命运,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这位早早为了生计而少能认字的壮年男人,和另一位对生计艰难有着更深体会而累得脊背畸形的老年男人,同那些辉煌于历史的大事伟人,作某种关联。 比文字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亲人的故事。 首先是母亲。在母亲第九十九次讲述她的故事时,我曾经有机会在她所说的团风街上徘徊很久,也问过不少人,既没有找到,也没有听到,在那条街的某个地方,有过某座祠堂。虽然旧的痕迹消失了,我还是能够感受到生命初期的孤独凄苦。当年那些风雨飘摇的夜晚,母亲搂着她的两

    9、个加起来不到三岁的孩子,陪着那些被族人用私刑冤毙的游魂。一盏彻夜不灭的油灯,成了并非英雄母亲的虎胆,夜复一夜地盼到天亮,将害怕潜伏者抢劫的阴森祠堂,苏醒成为翻身农民供应生活物资的供销社。 其次是父亲。父亲的故事,父亲本人只说过一次。后来就不再说了。他的那个 1948 年在汉口街上贴一张革命传单,要躲好几条街的故事,更是从 1967 年的大字报上读到的。那一年,第一次跟在父亲身后,走在幻梦中出现过的小路上,听那些过分陌生的人冲着父亲表达过分的热情,这才相信那个早已成为了历史的故事。相信父亲为躲避“文革”斗争,只身逃回故乡,那些追逐而来的狂热青年,如何被父亲童年时的伙伴,一声大吼,喝退几百里。 还

    10、有一个故事,它是属于我的。那一年,父亲在芭茅草丛生的田野上,找到一处荒芜土丘,惊天动地地跪下去,冲着深深的土地大声呼唤自己的母亲。我晓得,这便是在我出生前很多年就已经离开的奶奶。接下来,我的一跪,让内心有了重新诞生的感觉。所以,再往后,当父亲和母亲,一回回地要求,替他们在故乡找块安度往生的地!我亦能够伤情地理解,故乡是使有限人生重新诞生为永生的最可靠的地方。 成熟了,成年了,越喜欢故乡。 哪怕只在匆匆路过中,远远地看上一眼! 哪怕只是在无声无息中,悄悄地深呼吸一下!(分数:8.00)(1).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感受?(分数:2.00)填空项 1:_(2).简要说明

    11、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主要作用。(分数:2.00)填空项 1:_(3).文中说“比文字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亲人的故事”,请你结合全文,具体写出三方面“难以置信”的事,以及这些事所表达出的作者感情。难以置信的事:作者的感情:(分数:2.00)填空项 1:_(4).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总盼望走出故乡,而“成熟了,成年了,越喜欢故乡”。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分数:2.00)填空项 1: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12、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毳(cu)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分数:8.00)(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句中的“绝”字妙在何处?(分数:2.00)填空项 1:_(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分数:2.00)填空项 1:_(3).“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两

    13、句中的“拉”和“强”,表现出人物什么样的感情?(分数:2.00)填空项 1:_(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分数:2.00)填空项 1:_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分数:4.00)(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简要分析。(分数:2.00)填空项 1:_(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分数:2.00)填空

    14、项 1:_广东专插本(大学语文)-试卷 46 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礼记的成书时间是( )(分数:2.00)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解析:解析:礼记是西汉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四十九篇本,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2.谏逐客书一文选自( )(分数:2.00)A.李斯文集B.史记李斯列传 C.吕氏春秋D.泰山刻石文解析:解析:谏逐客书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给秦王赢政的奏章。3.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一句中的“夫子”是指( )(分数:2.00)A.孔子

    15、 B.老子C.孟子D.荀子解析:解析:“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源自论语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而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而成。所以可知题干中的“夫子”指的是孔子。4.先秦诸子的著作中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著作是( )(分数:2.00)A.管子B.庄子C.淮南子D.老子 解析:解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5.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是( )(分数:2.00)A.尚书B.左传 C.战国策D.春秋解析:解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6.史伯用来论证周幽王必将衰

    16、败的言辞是( )(分数:2.00)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B.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C.民之所欲,天必从之D.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解析:7.下列诗歌中属于田园诗的是( )(分数:2.00)A.短歌行(其一)B.将进酒C.归园田居(其一) 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解析:8.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分数:2.00)A.国风B.大雅C.小雅D.颂 解析:9.下列“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唐朝的是( )(分数:2.00)A.王安石B.柳宗元 C.苏轼D.欧阳修解析:10.“唐宋八大家”之首是( )(分数:2.00)A.韩愈 B.柳宗元C.欧阳修D.苏轼解析:11.马伶传的作者是( )

    17、(分数:2.00)A.张岱B.宗臣C.侯方域 D.方苞解析:解析:这篇人物小传是侯方域寓居南京时写的。文章采录了南京当时的传说,以张扬马伶其人其事,并将矛头指向顾秉谦,旁敲侧击,来讥讽阮大钺。12.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 )(分数:2.00)A.欧阳修B.王安石C.陆游D.苏轼 解析:解析: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3.晚清倡导“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是( )(分数:2.00)A.梁启超 B.谭嗣同C.康有为D.黄遵宪解析:解析:1899 年梁启超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力

    18、求借鉴日本和西方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创造出一种“新文体”。1902 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14.下列作家有过“弃医从文”经历的是( )(分数:2.00)A.巴金B.郁达巍C.丁玲D.鲁迅 解析:解析: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早年学医是想通过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从而使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摆脱被奴役的命运,后来,鲁迅先生发现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否则就算躯体再强壮,也只有落得像牛一样被奴役的悲惨命运,所以鲁迅先生才弃医从文。15.老舍是( )(分数:2.00)A.汉族作家B.回族作家C.满族

    19、作家 D.蒙古族作家解析:解析:老舍,原名舒庆春,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6.下列不属于莎士比亚“四大喜剧”的是( )(分数:2.00)A.罗密欧与朱丽叶 B.第十二夜C.皆大欢喜D.威尼斯商人解析:解析: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分别是: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二、古文翻译题(总题数:8,分数:16.00)17.雍虽不敏,请 事 斯语矣。(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事:做,实践。)解析:18.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燀 之以薪。(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烊:炊,煮。)解析:19.纵一苇之所 如 ,凌万顷之茫然然。(分数:2.00)_

    2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如:往。)解析:20.摄缄滕,固扃 鐍 。(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鐍:锁钥。)解析:21.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和谐则万事万物蓬勃生长,只认同一则发展难以继续。)解析:22.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秦始皇死后,他的余威在边远地区仍有影响。)解析:23.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张巡就义的时候,神色不变,像平常一样安详。)解析:24.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按照常例办事,不是大丈夫所为。

    21、)解析:三、名句默写题(总题数:8,分数:16.00)25. 1,衣食于是乎生。(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解析:26.货恶其弃于地也, 1。(礼记大同)(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不必藏于己)解析:27. 1,使之西面事秦。(李斯谏逐客书)(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遂散六国之从)解析:28. 1,悲江介之遗风。(屈原哀郢)(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哀州土之平乐兮)解析:29. 1,欲辩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分数:2.00)填空项 1:_

    22、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此中有真意)解析:30.素手把芙蓉, 1。(李白古风)(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虚步蹑太清)解析:31. 1,文武衣冠异昔时。(杜甫秋兴八首)(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王侯第宅皆新主)解析:32.西宫南苑多秋草, 1。(白居易长恨歌)(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落叶满阶红不扫)解析:四、阅读理解(总题数:3,分数:20.0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钢构的故乡 刘醒龙 一个从哺乳时期就远离故乡的人,正如最白的那朵云与天空离散了。 因此,漂泊是我的生活中,最纠结的神经,最生涩的血液,最无

    23、解的思绪,最沉静的呼唤。说到底,就是任凭长风吹旷野,短雨洗芭蕉,空有万分想念,千般记惦,百倍牵肠挂肚,依然无根可寻和无情可系。 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总是记得母乳的温暖。 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又总是记得不母乳的模样。 因为故乡的孕育,记忆中就有一个忽隐忽现的名为团风的地方。 书上说,团风是 1949 年春天那场叫渡江战役的最上游的曲击地。书上又说,团风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两支本该同仇敌忾的军队,却同室操戈时常火并,必争之地。书上更说,团风是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赤色政党中两位创党元老的深情故土、痴情故地。 著书卷,立学说,想来至少不使后来者多费猜度。就像宋时苏轼,诗意地说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4、,竟然变成多少年后惹是生非的源头。苏轼当然不知后来世上会有团风之地,却断断不会不知鸟林之所在。苏轼时期的鸟林,在后苏轼时期,改名换姓成为团风。作为赤壁大战关键所在,如果此鸟林一直成为鸟林,上溯长江几百公里,那个也叫鸟林的去处,就没有机会将自己想象成孔明先生借来东风,助周公瑾大战曹盂德的英雄际会场所了。 书上那些文字,在我心里是惶惑的。 童年的我,无法认识童年的自己。认识的只有从承载这些文字的土地上,走向他乡的长辈。比如父亲,那位在一个叫刘下垸的小地方,学会操纵最原始的织布机的男人;比如爷爷,那位在一个叫林家大垸的小地方,替一户后来声名显赫的林姓人家织了 8 年土布和洋布的男人。从他们身上,我看

    25、得到一些小命运和小小命运,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这位早早为了生计而少能认字的壮年男人,和另一位对生计艰难有着更深体会而累得脊背畸形的老年男人,同那些辉煌于历史的大事伟人,作某种关联。 比文字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亲人的故事。 首先是母亲。在母亲第九十九次讲述她的故事时,我曾经有机会在她所说的团风街上徘徊很久,也问过不少人,既没有找到,也没有听到,在那条街的某个地方,有过某座祠堂。虽然旧的痕迹消失了,我还是能够感受到生命初期的孤独凄苦。当年那些风雨飘摇的夜晚,母亲搂着她的两个加起来不到三岁的孩子,陪着那些被族人用私刑冤毙的游魂。一盏彻夜不灭的油灯,成了并非英雄母亲的虎胆,夜复一夜地盼到天亮,将害怕潜伏者

    26、抢劫的阴森祠堂,苏醒成为翻身农民供应生活物资的供销社。 其次是父亲。父亲的故事,父亲本人只说过一次。后来就不再说了。他的那个 1948 年在汉口街上贴一张革命传单,要躲好几条街的故事,更是从 1967 年的大字报上读到的。那一年,第一次跟在父亲身后,走在幻梦中出现过的小路上,听那些过分陌生的人冲着父亲表达过分的热情,这才相信那个早已成为了历史的故事。相信父亲为躲避“文革”斗争,只身逃回故乡,那些追逐而来的狂热青年,如何被父亲童年时的伙伴,一声大吼,喝退几百里。 还有一个故事,它是属于我的。那一年,父亲在芭茅草丛生的田野上,找到一处荒芜土丘,惊天动地地跪下去,冲着深深的土地大声呼唤自己的母亲。我

    27、晓得,这便是在我出生前很多年就已经离开的奶奶。接下来,我的一跪,让内心有了重新诞生的感觉。所以,再往后,当父亲和母亲,一回回地要求,替他们在故乡找块安度往生的地!我亦能够伤情地理解,故乡是使有限人生重新诞生为永生的最可靠的地方。 成熟了,成年了,越喜欢故乡。 哪怕只在匆匆路过中,远远地看上一眼! 哪怕只是在无声无息中,悄悄地深呼吸一下!(分数:8.00)(1).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感受?(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漂泊无依的感受。)解析:(2).简要说明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主要作用。(分数:2.00)

    28、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引起下文。用孩子对母乳的感受作类比,引出作者对故乡的种种感受。)解析:(3).文中说“比文字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亲人的故事”,请你结合全文,具体写出三方面“难以置信”的事,以及这些事所表达出的作者感情。难以置信的事:作者的感情:(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难以置信的事: 故乡悠久厚重的历史。 母亲在祠堂里度过的孤独凄苦岁月。 父亲在“文革”时的“传奇”。 作者的感情:对故乡历史的敬畏,对父母遭遇的同情与敬重。)解析:(4).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总盼望走出故乡,而“成熟了,成年了,越喜欢故乡”。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

    29、的看法。(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满腔热血、充满好奇、志向远大,希望到外面闯世界,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到中年以后,如作者一样有了历练,视野随之开阔,心态慢慢变得平和,于是故乡的山水人事成为温馨的回忆,越来越喜欢故乡,依恋故乡,期盼叶落归根。)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

    30、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毳(cu)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分数:8.00)(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句中的“绝”字妙在何处?(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写“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解析:

    31、(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凡响”),为下文设下伏笔。)解析:(3).“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两句中的“拉”和“强”,表现出人物什么样的感情?(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拉”表现出客人的喜悦之情;“强”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和豪爽性格。)解析:(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分数:2.00)填空项 1:_

    32、(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舟子的话包含着对“痴”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借此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解析: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分数:4.00)(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简要分析。(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以动衬幽。“下鹭”以白鹭的悠然、安详不惊衬出环境的清幽。 以声衬幽。“蛙鸣”处处,以有声衬无声,从侧面渲染幽静。)解析:(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的闲适之情。 尾联“叹息”,一是叹息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息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全诗幽情之中自有暗恨。)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广东专插本(大学语文)-试卷46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