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专插本(大学语文)-试卷 33 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黄粱美梦”一语出自 ( )(分数:2.00)A.搜神记B.种梨C.庄子D.枕中记2.白居易长恨歌是一首( )(分数:2.00)A.七言近体亩B.七言律诗C.七言歌行D.七言绝句3.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 )(分数:2.00)A.时间的推移B.感情的变化C.事理的逻辑D.想象的展开4.下面有关顾炎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他的代表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B.开清代朴学之风C.主张古文运动D.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
2、”5.谏逐客书进谏的对象是 ( )(分数:2.00)A.秦穆公B.秦始皇C.秦惠王D.秦二世6.王国维认为抒写“无我之境”的代表作是 ( )(分数:2.00)A.采薇B.饮酒(其五)C.秋兴八首(其一)D.沈园二首7.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是 ( )(分数:2.00)A.王维、孟浩然、储光羲B.高适、岑参、王昌龄C.卢纶、李益D.刘长卿、韦应物8.元代的散曲包括小令和 ( )(分数:2.00)A.杂剧B.剧曲C.中调D.套数9.礼记中“大同”社会是指 ( )(分数:2.00)A.尧舜以前的时代B.尧舜时代C.夏商周时代D.春秋战国时代10.唐代作家韩愈是 ( )(分数:2.00)A.初
3、唐古文家B.晚唐古文家C.中唐古文家D.盛唐古文家11.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并发展了“楚辞”这一新的诗歌样式的伟大诗人是( )(分数:2.00)A.陶渊明B.陆游C.曹操D.屈原12.诗风飘逸自然、词采瑰玮绚丽的唐代诗人是( )(分数:2.00)A.高适B.杜甫C.李白D.白居易13.李清照的号是( )(分数:2.00)A.香山居士B.六一居士C.淮海居士D.易安居士14.提出了“虚心涵用,切己体察”这一读书方法的文章是( )(分数:2.00)A.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B.巴金怀念曹禺C.曾国藩字谕纪泽儿D.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5.婴宁中描写花的主要象征意义是 ( )(分数:2.00
4、)A.绝世容颜B.自然天性C.狡黠心理D.社会规范16.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 )(分数:2.00)A.顺叙B.倒叙C.插叙D.平叙二、古文翻译题(总题数:8,分数:16.00)17.子犹 驰 而造焉。(分数:2.00)_18.能为文收 责 于薛者乎?(分数:2.00)_19.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心 恢然有余 。(分数:2.00)_20.当陵阳之焉至兮, 淼 南渡之焉如?(分数:2.00)_21.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分数:2.00)_2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手己。(分数:2.00)_23.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分数:
5、2.00)_24.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分数:2.00)_三、名句默写题(总题数:8,分数:16.00)25.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1。(诗经.蒹葭)(分数:2.00)填空项 1:_26.丛菊两开他日泪, 1。(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分数:2.00)填空项 1:_27.回眸一笑百媚生, 1。(白居易长恨歌)(分数:2.00)填空项 1:_28. 1,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分数:2.00)填空项 1:_29. 1,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分数:2.00)填空项 1:_30.洞庭青草,近中秋、 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分数:2.00)填空
6、项 1:_31.梦断香消四十年, 1。(陆游沈园二首)(分数:2.00)填空项 1:_32. 1?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分数:2.00)填空项 1:_四、阅读理解(总题数:3,分数:16.00)景观意义上的废墟保护 贺万里 废墟一般是指历史上曾经作为人文景观存在过的、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被毁损后的遗迹。废墟主要由两种因素造成:一种是人类的种种作为,如搬迁、战争;一种是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废墟是人类历史延续存在的一个最真实的重要物证。也就是说,废墟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文献去记忆历史,而且可以通过废墟去记忆历史。废墟最真实地显现了我们的历
7、史记忆。 废墟是我们获得自身文化身份的一个确证,并因此而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感。实际上,废墟的存在就是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如果我们说我们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樊城人的后代,却什么废墟遗址都设有,只能到文献故纸堆里找证明,我们的说法就显得苍白无力。当然也可以盖一座漂亮的新城隍庙,但不能说我们是拥有悠久历史的群落,在几百年前就有某某信仰了等等,因为证明不了。而废墟恰恰是一种具有证实这种文化身份、增加文化认同的实务存在。增加了这种文化认同,我们才具有一种充实感。 废墟具有审美情感凝聚意义上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说,它对于我们的审美情感,具有其他自然事物无法比拟的深刻意义。人类的情感是可以很轻松的,人们可以
8、看看戏,听听歌;也可废墟中得到。古代诗文中,让我们觉得最深刻的就是感怀废墟的那些,如南朝鲍照的芜城赋,这些诗文把对废墟的感怀和人世沧桑变换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废墟,才可以获得那种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废墟让生命的涵养、审美的体验变得鲜活和丰富。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废墟这种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对待废墟的态度和做出的城市规划就会不同。扬州也曾在前几年整治过运河风光带,最后运河整治好之后,两岸花红柳绿,草坪、坡阜掩映其间那里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带。运河是有历史记忆的,但在那里似乎消失了。这在很多城市都存在。 许多城市在改造过程中,通过拆迁,旧貌换新颜,却让城市历史中断,让城市记忆从一
9、种很鲜活的存在变成苍白的文献。在拆迁中遇到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包括小码头,甚至那些杂乱的民居,如果从景观意义上来规划,就有可能保存下一个城市的某些历史记忆。因此,从景观设计意义上去规划城市废墟的保存,是与一般意义上讲的城市规划不同的。 (摘自艺术百家)2009 年第 4 期,有改动)(分数:8.00)(1).下列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2.00)A.废墟只能让人们了解历史的某个瞬间,而要全面了解真实的历史,人们只有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才能实现B.人们对废墟的价值认识不清,认识不够,其实是造成当今城市发展之中导致大量废墟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C.芜城赋之所以比其他的
10、许多诗文更容易让人获得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是因为文中写了对废墟的感触D.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看,扬州市把运河两岸整治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带,其实就是对历史文化的破坏(2).下列对“废墟”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分数:2.00)A.废墟一般指以前的人文景观在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中遭到毁损之后被保存下果的遗迹B.废墟是一种蕞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也是人类要记忆历史所必须依据的条件C.废墟是使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感的客观存在,也是我们获得自身,文化身份的实物存在D.废墟是一种对于人类的审美情感,具有其他自然事物所无法比拟的深刻意义的文化遗产(3).文中“这在很多城市都存在”一
11、句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分数:2.00)填空项 1:_(4).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废墟的作用。(分数:2.00)填空项 1:_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12、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分数:4.00)(1).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分数:2.00)填空项 1:_(2).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试简要分析层次。(分数:2.00)填空项 1:_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13、。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分数:4.00)(1).这首词的上阕写早春景象,抓住了早春景物的特点,极富有情趣,试对此做简要分析。(分数:2.00)填空项 1:_(2).“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数:2.00)填空项 1:_广东专插本(大学语文)-试卷 33 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黄粱美梦”一语出自 ( )(分数:2.00)A.搜神记B.种梨C.庄子D.枕中记 解析:2.白居易长恨歌是一首( )(分数:2.00)A.七言近体亩B.七言律诗C.七言歌行
14、 D.七言绝句解析:解析: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体裁属于七言歌行体。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3.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 )(分数:2.00)A.时间的推移B.感情的变化 C.事理的逻辑D.想象的展开解析:解析:前赤壁赋以“喜悲喜”为内在线索而行文的。4.下面有关顾炎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他的代表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B.开清代朴学之风C.主张古文运动 D.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解析:解析: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学问渊博,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
15、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5.谏逐客书进谏的对象是 ( )(分数:2.00)A.秦穆公B.秦始皇 C.秦惠王D.秦二世解析:解析: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赢政的奏章。6.王国维认为抒写“无我之境”的代表作是 ( )(分数:2.00)A.采薇B.饮酒(其五) C.秋兴八首(其一)D.沈园二首解析:解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7.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
16、代表诗人是 ( )(分数:2.00)A.王维、孟浩然、储光羲 B.高适、岑参、王昌龄C.卢纶、李益D.刘长卿、韦应物解析:解析:李益、高适、岑参、刘长卿等都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8.元代的散曲包括小令和 ( )(分数:2.00)A.杂剧B.剧曲C.中调D.套数 解析:9.礼记中“大同”社会是指 ( )(分数:2.00)A.尧舜以前的时代 B.尧舜时代C.夏商周时代D.春秋战国时代解析:10.唐代作家韩愈是 ( )(分数:2.00)A.初唐古文家B.晚唐古文家C.中唐古文家 D.盛唐古文家解析:解析:韩愈生活在中唐时期,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11.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
17、造并发展了“楚辞”这一新的诗歌样式的伟大诗人是( )(分数:2.00)A.陶渊明B.陆游C.曹操D.屈原 解析:12.诗风飘逸自然、词采瑰玮绚丽的唐代诗人是( )(分数:2.00)A.高适B.杜甫C.李白 D.白居易解析:解析:高适是边塞诗人,诗歌充满边关气息;杜甫的诗以沉郁顿挫著称;白居易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易自然;李白诗风飘逸开放,词彩瑰丽。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C。13.李清照的号是( )(分数:2.00)A.香山居士B.六一居士C.淮海居士D.易安居士 解析:解析:香山居士是白居易;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淮海居士是秦观。古人的名号容易混淆,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特别留心
18、。14.提出了“虚心涵用,切己体察”这一读书方法的文章是( )(分数:2.00)A.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B.巴金怀念曹禺C.曾国藩字谕纪泽儿 D.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解析:解析:曾国藩在信中回答儿子曾纪泽读书心得时训导说,读书没有心得,是因为没有做到“虚心涵泳,切已体察”。劝导儿子读书要结合自己的阅历和现实感受与书相融通,认真体会思考从而做出更理性、更深刻地理解。15.婴宁中描写花的主要象征意义是 ( )(分数:2.00)A.绝世容颜B.自然天性 C.狡黠心理D.社会规范解析:16.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 )(分数:2.00)A.顺叙B.倒叙C.插叙D.平叙
19、 解析:二、古文翻译题(总题数:8,分数:16.00)17.子犹 驰 而造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驰:驱车快跑。)解析:18.能为文收 责 于薛者乎?(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责:通“债”,债务。)解析:19.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心 恢然有余 。(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恢然有余:游刃有余。恢然,宽绰有余貌。)解析:20.当陵阳之焉至兮, 淼 南渡之焉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淼:大水茫茫的样子。)解析:21.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全天下的英雄豪杰,没有谁可以和他争锋。)
20、解析:2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手己。(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的边邑作为郑庄公与自己都管辖的两属之地。)解析:23.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假如您已经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为了沽名钓誉,空手归来,那是我的罪。)解析:24.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百姓归顺仁道,就像水流向低处、野兽奔跑于旷野一样。)解析:三、名句默写题(总题数:8,分数:16.00)25.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1。(诗经.蒹葭)(分数:2.00)填空
21、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宛在水中央)解析:26.丛菊两开他日泪, 1。(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孤舟一系故园心)解析:27.回眸一笑百媚生, 1。(白居易长恨歌)(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六宫粉黛无颜色)解析:28. 1,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庄生晓梦迷蝴蝶)解析:29. 1,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梧桐更兼细雨)解析:30.洞庭青草,近中秋、 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
22、庭)(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更无一点风色)解析:31.梦断香消四十年, 1。(陆游沈园二首)(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沈园柳老不吹绵)解析:32. 1?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晓来谁染霜林醉)解析:四、阅读理解(总题数:3,分数:16.00)景观意义上的废墟保护 贺万里 废墟一般是指历史上曾经作为人文景观存在过的、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被毁损后的遗迹。废墟主要由两种因素造成:一种是人类的种种作为,如搬迁、战争;一种是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废墟是人类历史延续
23、存在的一个最真实的重要物证。也就是说,废墟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文献去记忆历史,而且可以通过废墟去记忆历史。废墟最真实地显现了我们的历史记忆。 废墟是我们获得自身文化身份的一个确证,并因此而我们的生存具有一种充实感。实际上,废墟的存在就是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如果我们说我们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樊城人的后代,却什么废墟遗址都设有,只能到文献故纸堆里找证明,我们的说法就显得苍白无力。当然也可以盖一座漂亮的新城隍庙,但不能说我们是拥有悠久历史的群落,在几百年前就有某某信仰了等等,因为证明不了。而废墟恰恰是一种具有证实这种文化身份、增加文化认同的实务存在。增加了这种文化认同,我
24、们才具有一种充实感。 废墟具有审美情感凝聚意义上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说,它对于我们的审美情感,具有其他自然事物无法比拟的深刻意义。人类的情感是可以很轻松的,人们可以看看戏,听听歌;也可废墟中得到。古代诗文中,让我们觉得最深刻的就是感怀废墟的那些,如南朝鲍照的芜城赋,这些诗文把对废墟的感怀和人世沧桑变换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废墟,才可以获得那种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废墟让生命的涵养、审美的体验变得鲜活和丰富。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废墟这种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对待废墟的态度和做出的城市规划就会不同。扬州也曾在前几年整治过运河风光带,最后运河整治好之后,两岸花红柳绿,草坪、坡阜掩映其间那里成
25、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带。运河是有历史记忆的,但在那里似乎消失了。这在很多城市都存在。 许多城市在改造过程中,通过拆迁,旧貌换新颜,却让城市历史中断,让城市记忆从一种很鲜活的存在变成苍白的文献。在拆迁中遇到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包括小码头,甚至那些杂乱的民居,如果从景观意义上来规划,就有可能保存下一个城市的某些历史记忆。因此,从景观设计意义上去规划城市废墟的保存,是与一般意义上讲的城市规划不同的。 (摘自艺术百家)2009 年第 4 期,有改动)(分数:8.00)(1).下列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2.00)A.废墟只能让人们了解历史的某个瞬间,而要全面了解真实的
26、历史,人们只有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才能实现 B.人们对废墟的价值认识不清,认识不够,其实是造成当今城市发展之中导致大量废墟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C.芜城赋之所以比其他的许多诗文更容易让人获得感怀伤逝的审美体验,是因为文中写了对废墟的感触D.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看,扬州市把运河两岸整治成了很人工化的自然风光带,其实就是对历史文化的破坏解析:(2).下列对“废墟”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分数:2.00)A.废墟一般指以前的人文景观在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中遭到毁损之后被保存下果的遗迹B.废墟是一种蕞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的表达,也是人类要记忆历史所必须依据的条件 C.废墟是使我们的生存具有一
27、种充实感的客观存在,也是我们获得自身,文化身份的实物存在D.废墟是一种对于人类的审美情感,具有其他自然事物所无法比拟的深刻意义的文化遗产解析:(3).文中“这在很多城市都存在”一句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们不了解废墟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当中对废墟不加以重视,甚至出现随意损毁、改造废墟的做法。)解析:(4).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废墟的作用。(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废墟能最真实地显现我们的历史记忆; 废墟能增加人们对文化的认同; 废墟能涵养生命,让人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废墟能让历史记忆延续。)解
28、析: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29、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分数:4.00)(1).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解析:(2).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试简要分析层次。(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大致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晋侯、秦伯围郑,敢以烦执事?”先讨秦欢心,以退为进。 第二层,“越国以鄙远,君之薄也。”陈亡郑利晋,以害动秦。
30、 第三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主存郑利秦,以利诱秦。 第四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唯君图之。”责晋贪不义,以史间秦。)解析: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分数:4.00)(1).这首词的上阕写早春景象,抓住了早春景物的特点,极富有情趣,试对此做简要分析。(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上阕写景,抓住“柔桑”“平冈细草”“黄犊”等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农村早春景象的意象着力刻画,同时词人注意炼字,把早春景象写得生动传神,如写柔桑的嫩芽用一“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让人感受到了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一个“鸣”字又写出了黄犊乍见春草的欢快无比,用“点”写寒鸦让人不觉得伤感、凄凉。词人用喜爱的笔触把农村平常事物纳入笔下,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读来情味盎然。)解析:(2).“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运用衬托之法,把“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着写,反衬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留恋之情,表达出作者对充满活力的村、村春色的热烈赞美之情。)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