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市政学自考题-17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4476       资源大小:6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市政学自考题-17及答案解析.doc

    1、市政学自考题-1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100.00)1.中国古代“镇”的职能经历了变迁,其中以军事行政职能为主转为以经济职能为主是在_(分数:3.00)A.唐朝B.南北朝C.宋朝D.元朝2.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镇(town)是指_(分数:3.00)A.设有县乡的市建镇B.不够设县条件的建制镇C.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D.设有建制乡的市建镇3.把城市看做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聚合体的是_(分数:3.00)A.地理学B.城市组织学C.城市社会学D.统计学4.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学科是_(分数:3.0

    2、0)A.社会学B.市政学C.政治学D.地理学5.1993 年,中国规定设立(县级)市的最低标准是非农业人口不低于_(分数:3.00)A.6 万人B.2 万人C.3 万人D.5 万人6.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城市是指_(分数:3.00)A.经国家批准设有县镇的城镇B.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镇的城镇C.经国家批准设有建制镇的城镇D.经国家批准设有县乡的城镇7.认为城市是以一定地域内密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有机体的是_(分数:3.00)A.城市经济学B.城市社会学C.城市政治学D.城市文化学8.1993 年,美国规定设立市的最低标准是非农业人口不低于_(分数:3.00)A.1 万人B.5000 人C.2500

    3、人D.2 万人9.强调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的是_(分数:3.00)A.统计学B.城市社会学C.城市经济学D.城市政治学10.以“不同团体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来界定城市的学科是_(分数:3.00)A.城市地理学B.城市经济学C.城市社会学D.城市政治学11.指出“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的是_(分数:2.00)A.马克思和恩格斯B.恩格斯和列宁C.亚当斯密D.黑格尔12.“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这句话是哪位名人说出来的?_(分数:2.00)A.马克思B.恩格斯C.亚当斯密D

    4、.列宁13.城市成为非农产业的聚集地和非农人口的聚居地是在_(分数:2.00)A.农业与手工业、商业分离以后B.手工业与商业分离以后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D.工业革命后14.区别城市和乡村的主要标志之一是_(分数:2.00)A.农业人口的多少B.非农业人口的多少C.商业从事者的多少D.工业从事者的多少15.在城市的特征中,区别于乡村的根本之点是_(分数:2.00)A.社会性B.经济性C.开放性D.高度聚集性16.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空间聚集,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_(分数:2.00)A.分工和协作B.分工和科技发展C.教育和科技发展D.教育和商业的发展17.被称为城市的“空间聚集性”的城市特征

    5、是_(分数:2.00)A.经济性B.高度聚集性C.社会性D.系统性18.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是_(分数:2.00)A.社会性B.经济性C.集聚D.开放性19.城市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的前提条件是_(分数:2.00)A.生产B.聚集C.科技D.人才20.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体现是_(分数:2.00)A.高度聚集性B.经济性C.开放性D.系统性21.决定人类以什么样的形式形成聚落的是_(分数:2.00)A.当时当地的地理条件B.当时当地的政治条件C.当时当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当时当地的文化水平22.人类定居后的第一种聚落形式是_(分数:2.00)A乡B.村落C.部落D.氏族23.在中国,城

    6、市型聚落的最低层次单元是_(分数:2.00)A.建制镇B.集镇C.乡镇D.城市24.城市出现的生产力基础是_(分数:2.00)A.商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手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5.对城市的历史生成具有“促生”作用的是_(分数:2.00)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D.第四次社会大分工26.城市产生过程基本上完成的标志是_(分数:2.00)A.第二次社会大分工B.第一次社会大分工C.商业和商人的产生D.手工业和手工业者的产生27.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是_(分数:2.00)A.产业中心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B.产业中

    7、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C.产业中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D.产业中心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28.以下属于狭义的市政主体的是_(分数:2.00)A.中共市委B.市政府C.市人大D.市政协29.狭义的市政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指_(分数:2.00)A.城市的政治管理B.城市的经济管理C.城市的社会管理D.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30.对城市的大量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主要部门是_(分数:2.00)A.市人民代表大会B.市人大常委会C.市人民政府D.街道办事处31.市政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手段是_(分数:2.00)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道德手段D.行政手段32.市政学最早产生于_(

    8、分数:2.00)A.西方B.中国C.亚洲D.苏联33.在地域范围上,市政由以往单独管辖城市市区,发展到还管辖周围广阔的乡村地区,出现“城乡共治”局面是在_(分数:2.00)A.公元前 6 世纪的古罗马时代B.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C.19 世纪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34.中国近代城市建制开始于_(分数:2.00)A.1905 年B.1911 年C.1907 年D.1909 年35.中国近代城市管理组织诞生的标志是_的颁布。(分数:2.00)A.江苏暂行市乡制B.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C.市自治制D.特别市组织法36.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是_(分数:2.00)A.北平市B.上

    9、海市C.武汉市D.广州市37.我国历史上首次对市辖区的设置作出了原则规定的法规是_(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B.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报告的通知C.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D.国务院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38.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_(分数:2.00)A.政治性B.动态性C.综合性D.历史性39.网络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大量应用,使管理信息的沟通更迅速、灵敏,市政运行更能适应城市变化,这所体现的是市政的_(分数:2.00)A.政治性B.整体性C.综合性D.动态性40.以下

    10、项目属于市政主体研究的是_(分数:2.00)A.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B.市人民团体组织建设C.市中介组织行为规范D.市公共事业发展规划41.市政学的根本性的方法论是_(分数:2.00)A.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B.系统的研究方法C.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42.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_(分数:2.00)A.市政方式B.市政手段C.市政目标D.市政规律43.对整个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的是_(分数:2.00)A.市政目标B.市政规律C.市政方式D.市政手段44.下列有关市政学研究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

    11、A.城市及其发展规律B.市政及其活动规律C.城市政治及其发展D.城市管理及其发展45.在市政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中,强调和注重组织结构、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是_(分数:2.00)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静态研究D.动态研究市政学自考题-1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100.00)1.中国古代“镇”的职能经历了变迁,其中以军事行政职能为主转为以经济职能为主是在_(分数:3.00)A.唐朝B.南北朝C.宋朝 D.元朝解析:解析 在宋代以前,镇是以军事行政职能为主,到了宋代,逐渐摆脱了军事色彩,是以贸易镇市的形式出现于经济领域,成为了介

    12、于县治与草市之间的一级商业中心。答案为 C。2.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镇(town)是指_(分数:3.00)A.设有县乡的市建镇B.不够设县条件的建制镇C.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 D.设有建制乡的市建镇解析:解析 此题是对镇的含义的考查。城市是指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而镇是指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考生应注意区分。答案为 C。3.把城市看做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聚合体的是_(分数:3.00)A.地理学B.城市组织学C.城市社会学D.统计学 解析:解析 本题是从统计学的角度对城市含义的考察。教材中从地理学、统计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和城市政治学等角度对城市的含义加

    13、以阐述,考生应注意区分。答案为 D。4.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学科是_(分数:3.00)A.社会学B.市政学C.政治学D.地理学 解析:解析 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答案为 D。5.1993 年,中国规定设立(县级)市的最低标准是非农业人口不低于_(分数:3.00)A.6 万人 B.2 万人C.3 万人D.5 万人解析:解析 我国规定设立(县级)市的最低标准是非农业人口不低于 6 万人;俄罗斯、芬兰和澳大利亚规定为 2 万人;日本规定为 3 万人;朝鲜规定为 5 万人。答案为 A。6.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城市是指_(分数:3.00)A.经国家批准设有县镇的城镇B.经国家批准设有市

    14、建镇的城镇 C.经国家批准设有建制镇的城镇D.经国家批准设有县乡的城镇解析:解析 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能成为城市。答案为 B。7.认为城市是以一定地域内密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有机体的是_(分数:3.00)A.城市经济学 B.城市社会学C.城市政治学D.城市文化学解析:解析 城市经济学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的结果,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强调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认为城市是经济活动及其空间集中的结果。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城市经济学认为城市是以一定区域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有机体。答案为 A。8.1993 年,美国规定设立市的最低标准是非农业人口不低于_

    15、(分数:3.00)A.1 万人B.5000 人C.2500 人 D.2 万人解析:解析 美国规定设立市的最低标准是非农业人口不低于 2500 人,俄罗斯、芬兰和澳大利亚规定为2 万人,而我国的规定是 5 万人。对此,考生应注意区分。答案为 C。9.强调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的是_(分数:3.00)A.统计学B.城市社会学C.城市经济学 D.城市政治学解析:解析 城市经济学强调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认为城市是经济活动及其空间集中的结果。答案为C。10.以“不同团体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来界定城市的学科是_(分数:3.00)A.城市地理学B.城市经济学C.城市社会学D.城市政治学 解析:解析 城市

    16、政治学认为城市既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和有法律规范的地域,又是不同团体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答案为 D。11.指出“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的是_(分数:2.00)A.马克思和恩格斯 B.恩格斯和列宁C.亚当斯密D.黑格尔解析:解析 题干中的话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形态中提及的。答案为 A。12.“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这句话是哪位名人说出来的?_(分数:2.00)A.马克思B.恩格斯C.亚当斯密D.列宁 解析:解析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列宁就指出:“城市

    17、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答案为 D。13.城市成为非农产业的聚集地和非农人口的聚居地是在_(分数:2.00)A.农业与手工业、商业分离以后 B.手工业与商业分离以后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D.工业革命后解析:解析 在农业与手工业、商业分离以后,城市就成为非农产业的聚集地和非农人口的聚居地;特别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农业人口越来越多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而非农业人口的多少成为区别城市和乡村的主要标志。答案为 A。14.区别城市和乡村的主要标志之一是_(分数:2.00)A.农业人口的多少B.非农业人口的多少 C.商业从事者的多少D.工业从事者的多少解析:解析 从工业革命以后

    18、,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人口越来越多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而非农业人口的多少成为区别城市和乡村的主要标志之一。答案为 B。15.在城市的特征中,区别于乡村的根本之点是_(分数:2.00)A.社会性B.经济性C.开放性D.高度聚集性 解析:解析 城市区别乡村的根本之点,在于城市的高度聚集性,集聚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其他各种特征都是由集聚衍生出来的。答案为 D。16.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空间聚集,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_(分数:2.00)A.分工和协作 B.分工和科技发展C.教育和科技发展D.教育和商业的发展解析:解析 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空间聚集,而分工和协作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城

    19、市生活的社会性也是城市的深层特征。答案为 A。17.被称为城市的“空间聚集性”的城市特征是_(分数:2.00)A.经济性B.高度聚集性 C.社会性D.系统性解析:解析 在有限的地域内,城市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度聚集地,这种特性也被称为城市的“空间聚集性”。答案为 B。18.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是_(分数:2.00)A.社会性B.经济性C.集聚 D.开放性解析:解析 在有限的地域内,城市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度聚集地,可以说集聚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其他各种特征是由集聚衍生出来的。答案为 C。19.城市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的前提条件是_(分数:2.00)A.生产B.聚集 C.科

    20、技D.人才解析:解析 聚集为城市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创造了前提条件,这主要是因为城市聚集了先进生产力的诸要素:先进的劳动者、先进的劳动工具和先进的劳动对象,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使城市产生了聚集效益,进而使城市整体的效益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答案为 B。20.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体现是_(分数:2.00)A.高度聚集性B.经济性C.开放性 D.系统性解析:解析 开放性已成为城市的一个重点特征,其不仅是城市具有生命力、吸引力的源泉,也是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体现。答案为 C。21.决定人类以什么样的形式形成聚落的是_(分数:2.00)A.当时当地的地理条件B.当时当地的政治条件C.当时当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1、 D.当时当地的文化水平解析:解析 人类以什么样的形式形成聚落,是由人们所生活的那个历史时代的具体条件决定的,即是由当时当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不是可以自由选择的。答案为 C。22.人类定居后的第一种聚落形式是_(分数:2.00)A乡B.村落 C.部落D.氏族解析:解析 村落是人类定居后的第一种聚落形式城市是由村落发展而来的第二种聚落形式。答案为B。23.在中国,城市型聚落的最低层次单元是_(分数:2.00)A.建制镇 B.集镇C.乡镇D.城市解析:解析 在我国,镇分为集镇和建制镇,其中集镇属于农村聚落,建制镇为城市型聚落的最低层次单元。答案为 A。24.城市出现的生产力基础是_(分数

    22、:2.00)A.商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手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解析:解析 在原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有了剩余,可拿出一部分用于交换,也就是说,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农业能够满足手工业者和其他非农业人口对农产品的需要。所以,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城市出现的生产力基础。答案为 B。25.对城市的历史生成具有“促生”作用的是_(分数:2.00)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D.第四次社会大分工解析:解析 商业和商人的产生基本上完成了城市的产生过程。商业和商人这一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产业和阶级是在第三次

    23、社会大分工时出现的。答案为 C。26.城市产生过程基本上完成的标志是_(分数:2.00)A.第二次社会大分工B.第一次社会大分工C.商业和商人的产生 D.手工业和手工业者的产生解析:解析 商业和商人的产生基本上完成了城市的产生过程。商业和商人是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形成的。答案为 C。27.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是_(分数:2.00)A.产业中心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B.产业中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C.产业中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D.产业中心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解析:解析 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从工业产业(第二产业)中心转为第三产业中心。答案为 A。28.以下属于狭义

    24、的市政主体的是_(分数:2.00)A.中共市委B.市政府 C.市人大D.市政协解析:解析 狭义的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在我国城市的行政机关包括市人民政府和市辖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和区人民政府的各职能部门、不设区的市和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市政府属于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答案为 B。29.狭义的市政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指_(分数:2.00)A.城市的政治管理B.城市的经济管理C.城市的社会管理D.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解析:解析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因此,狭义的市政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答案为

    25、D。30.对城市的大量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主要部门是_(分数:2.00)A.市人民代表大会B.市人大常委会C.市人民政府 D.街道办事处解析:解析 市人民政府既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又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大量公共事务进行具体的管理。答案为 C。31.市政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手段是_(分数:2.00)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C.道德手段D.行政手段解析:解析 市政管理的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道德手段。其中,经济手段是市政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手段。答案为 A。32.市政学最早产生于_(分数:2.00)A.西方 B.中国C.亚洲D.苏联解析:解析 11 世纪,一大批

    26、新兴的城市如罗马、那不勒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威尼斯等相继出现。这些城市或为天主教的采邑,或为皇帝、国王及封建领土的采地,他们逐渐被国王赋予相当的自治权,发展成为城市自治政府。这是西欧封建时代自治城市的萌芽,是西欧大陆“城市自治”的原型,是传统市政的发端。答案为 A。33.在地域范围上,市政由以往单独管辖城市市区,发展到还管辖周围广阔的乡村地区,出现“城乡共治”局面是在_(分数:2.00)A.公元前 6 世纪的古罗马时代B.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C.19 世纪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解析:解析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市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地域范围上,由以往单

    27、纯管辖城市市区,发展到还管辖周围广阔的乡村地区,出现了“城乡共治”的局面。答案为 D。34.中国近代城市建制开始于_(分数:2.00)A.1905 年B.1911 年C.1907 年D.1909 年 解析:解析 1909 年,清政府制定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第一次创立了城镇规范,并实行城乡分治,拉开了近代城市建制的序幕。答案为 D。35.中国近代城市管理组织诞生的标志是_的颁布。(分数:2.00)A.江苏暂行市乡制B.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C.市自治制D.特别市组织法解析:解析 1911 年江苏省制定的江苏暂行市乡制将清旧制中的城、镇统称为市,可以称作是中国市制的开端。答案为 B。36.中国近代

    28、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是_(分数:2.00)A.北平市B.上海市C.武汉市D.广州市 解析:解析 1921 年,广州政府颁布了广州市暂行条例,广州市成为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答案为 D。37.我国历史上首次对市辖区的设置作出了原则规定的法规是_(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B.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报告的通知C.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D.国务院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 解析:解析 国务院于 1955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明确了设立的标准,首次对市辖区的设置作出了原则规定。选项 A 对各级地方政府机构的建设做了法律规

    29、定;选项 B 分别就撤镇设市和撤县设市规定了标准;选项 C 明确了城乡的划分标准。答案为 D。38.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_(分数:2.00)A.政治性B.动态性C.综合性 D.历史性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市政综合性特点的考查。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其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考生对于市政综合性特点的具体内容也应该有所掌握。答案为 C。39.网络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大量应用,使管理信息的沟通更迅速、灵敏,市政运行更能适应城市变化,这所体现的是市政的_(分数:2.00)A.政治性B.整体性C.综合性D.动态性 解析:

    30、解析 市政具有动态性的特点,由于市政存在于城市并且它是以城市事务为对象的管理活动,所以为适应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高速发展的技术等要求,市政应该迅速地回应社会,灵敏地调整市政职能和市政手段等。本题中网络技术在市政管理中的应用,就体现了市政调整市政手段适应城市变化,体现了市政动态性的特点。答案为 D。40.以下项目属于市政主体研究的是_(分数:2.00)A.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 B.市人民团体组织建设C.市中介组织行为规范D.市公共事业发展规划解析:解析 市政学研究市政主体,要研究这些市政主体的组织体系、权限职责、权利义务、运行规定与规范、活动方式等。市人民政府属于市政主体,且其机构改革属于市政主体的

    31、组织体系的内容,所以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属于市政主体研究。答案为 A。41.市政学的根本性的方法论是_(分数:2.00)A.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B.系统的研究方法C.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市政学的根本性的方法,为我们研究市政学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答案为 C。42.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_(分数:2.00)A.市政方式B.市政手段C.市政目标 D.市政规律解析:解析 市政目标规定了市政的方向、方式和手段,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

    32、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答案为 C。43.对整个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的是_(分数:2.00)A.市政目标 B.市政规律C.市政方式D.市政手段解析:解析 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和市政手段回答的是怎么管理的问题,其中市政目标规定了市政的方向、方式和手段,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答案为 A。44.下列有关市政学研究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城市及其发展规律B.市政及其活动规律 C.城市政治及其发展D.城市管理及其发展解析:解析 市政学的市政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市政主体、市政客体、市政目标和市政规律,其中市政规律主要是指研究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答案为 B。45.在市政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中,强调和注重组织结构、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是_(分数:2.00)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静态研究 D.动态研究解析:解析 市政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规范研究、实证研究、静态研究、动态研究、系统研究、具体分析、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等。其中静态研究是一种以制度性和体制性要素为对象的研究方法,注重组织结构、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动态研究主要是分析发展过程和组织中人的行为、关系。答案为 C。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市政学自考题-17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eelhesitate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