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专升本(政治理论)模拟试卷 10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分数:2.00)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实践具有高手理论的品格,集中表现在实践具有 ( )(分数:2.00)A.自觉能动性B.社会制约性C.直接现实性D.客观实在性3.“过犹不及”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 )(分数:2.00)A.质量互变规律B.“过”是质的变化C.应当将事物的变化都控制在量变范围内D.质变完成就意味着量变的停止4.关于相对真理
2、和绝对真理,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分数:2.00)A.它们是真理的两种属性B.它们同人的认识能力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不相联系的C.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D.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5.社会意识的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分数:2.00)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6.阶级首先是一个 ( )(分数:2.00)A.政治范畴B.经济范畴C.思想范畴D.法律范畴7.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分数:2.00)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
3、怎样建设党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D.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8.“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改革开放是 ( )(分数:2.00)A.强国之路B.兴国之要C.力量之源D.执政之基9.完整地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在党的 ( )(分数:2.00)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10.目前,我国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是 ( )(分数:2.00)A.县级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市(设区的市)级人民代表大会D.省级人民代表大会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 )(分数:2.00)A.综合国力的一般内容B.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D.综合国力的一般条件12.社
4、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 )(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13.把“生态文明建设”纳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在 ( )(分数:2.00)A.党的十六大B.党的十七大C.党的十八大D.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14.个人通过辛勤的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也使自己事业有成,这表明 ( )(分数:2.00)A.不实现个人抱负,就不会创造社会价值B.实现自我价值是因,创造社会价值是果C.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不相关的D.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15.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
5、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这指的是道德的 ( )(分数:2.00)A.认识功能B.教育功能C.调节功能D.沟通功能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6.下列对唯物辩证法中“度”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度就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B.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量的规定性C.质变是对度的规定性的突破D.度是区分事物量变和质变的标准17.否定之否定过程的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较 ( )(分数:2.00)A.具有质的差别B.是更高级的发展阶段C.重复第一阶段的某些特征D.没有任何差别,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18.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揭示,
6、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B.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斋标准,为正确阐释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及其历史正当性问题提供了客观依据C.这一原理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基本观点和方法D.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了这一基本原理,才能真正实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9.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就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这其中的两个“毫不动摇”是指 ( )(分数:2.00)A.毫不
7、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C.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D.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一环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特征和主要原则是 ( )(分数:2.00)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我国“议政合一”原则的政治制度C.实施“三权分立”原则D.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21.文化强国是指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具体表现为 ( )(分数:2.00)A.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B.发达的文化产业C.强大的文化软实力D.强大的经济实力22.改
8、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_许多新特点是 ( )(分数:2.00)A.素质明显提高B.队伍迅速壮大C.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D.岗位流动加快23.依靠知识分子,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必须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才智的良好环境,需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的良好风尚是 ( )(分数:2.00)A.尊重知识B.尊重人才C.尊重劳动D.尊重创造24.证据就是以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证据要有( )(分数:2.00)A.合法性B.合理性C.客观性D.关联性25.法律的义务具有历史性,下列属于法律的历史性特征的有 ( )(分数:2.00)A.随着我国经
9、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免除了农民缴纳土地税的义务B.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国家逐步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收入在起征点以下人群缴纳所得税的义务也随之免除C.债务人欠债权人的钱财,由于债权人在法定的期限(2 年)内没有行使索要的权利,债务人原来承担的强制归还义务转化为自愿归还义务D.一个人犯了罪,依法应当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在犯罪后司法机关因法定原因没有追究,那 5年他所承担的刑事责任就不应追究三、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6.哲学就是世界观。(分数:2.00)_27.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分数:2.00)_28.法律权威是指法的国家意志性。
10、(分数:2.00)_四、材料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 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 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 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 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 110、日本的 120、德国的 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24 倍,是德国的 497 倍,日本的 443 倍,美国的21 倍,印度的 165 倍,是世
11、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 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50,石油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 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 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 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 2 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
12、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摘自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分数:2.00)_安徽省专升本(政治理论)模拟试卷 10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唯物辩证法和
13、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分数:2.00)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实践具有高手理论的品格,集中表现在实践具有 ( )(分数:2.00)A.自觉能动性B.社会制约性C.直接现实性 D.客观实在性解析:解析:实践具有高于理论的品格,集中表现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3.“过犹不及”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 )(分数:2.00)A.质量互变规律 B.“过”是质的变化C.应当将事物的变化都控制在量变范围内D.质变完成就意味着量变的停止解析:解析:“过犹不及
14、”反映了质量互变规律。4.关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分数:2.00)A.它们是真理的两种属性B.它们同人的认识能力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不相联系的 C.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D.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解析:解析:人的认识能力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相联系的,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是指人类可以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人的认识能力的非至上性是指由于时代和实践的局限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5.社会意识的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分数:2.00)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
15、之间的相互作用解析:解析:社会意识的独立性突出表现在社会意识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6.阶级首先是一个 ( )(分数:2.00)A.政治范畴B.经济范畴 C.思想范畴D.法律范畴解析:解析: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7.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分数:2.00)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D.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解析:解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8.“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改革开放是 ( )(分数:2.00)A.强国之路 B.兴国之要C.力量之
16、源D.执政之基解析:解析: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9.完整地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在党的 ( )(分数:2.00)A.十四大B.十五大 C.十六大D.十七大解析:解析:党的十五大完整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10.目前,我国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是 ( )(分数:2.00)A.县级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市(设区的市)级人民代表大会D.省级人民代表大会解析:解析:县级及以下人民代表大会实行直接选举制。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 )(分数:2.00)A.综合国力的一般内容B.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D.综合国力的一般条件解析:解析:中国特色
17、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 )(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解析: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13.把“生态文明建设”纳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在 ( )(分数:2.00)A.党的十六大B.党的十七大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解析:解析: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到“五位一体”。14.个人通过辛勤的劳动
18、为社会做出贡献,也使自己事业有成,这表明 ( )(分数:2.00)A.不实现个人抱负,就不会创造社会价值 B.实现自我价值是因,创造社会价值是果C.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不相关的D.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解析:解析:题干所述表明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即人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才能实现,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15.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这指的是道德的 ( )(分数:2.00)A.认识功能B.教育功能C.调节功能 D.沟通功能解析:解析:题干所述是道德的调节功能。二、多项选择题
19、(总题数:10,分数:20.00)16.下列对唯物辩证法中“度”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度就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B.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量的规定性 C.质变是对度的规定性的突破 D.度是区分事物量变和质变的标准 解析:解析:所谓关节点,就是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的临界点,那么事物的变化是由量变开始,进而转化成质变,所以,事物量变积累的程度,就关系到这个事物是否发生变化,到达临界点的时候,这时的度,就是关节点,即超过这个度就发生质变,没有超过就不会发生。其余三项正确。17.否定之否定过程的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较 ( )(分数:2.00)A.具有质的差别 B.是
20、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C.重复第一阶段的某些特征 D.没有任何差别,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解析:解析:否定之否定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具有质的差别,是更高级的发展阶段,会重复第一阶段的某些特征,但苓是完全相同。18.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揭示,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 B.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斋标准,为正确阐释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及其历史正当性问题提供了客观依据 C.这一原理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基本观点和方法 D.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了这一基本原
21、理,才能真正实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解析:解析:四个选项均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9.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就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这其中的两个“毫不动摇”是指 ( )(分数:2.00)A.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C.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析:解析:党的十六大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0.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一环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特征和主要原则是 ( )(分数:2.00)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我国“议政合一”原则的政治制度 C.实施“三权分立”原则D.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解析:解析:实施“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议会民主的特征,其余三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特征和主要原则。21.文化强国是指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具体表现为 ( )(分数:2.00)A.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 B.发达的文化产业 C.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D.强大的经济实力解析:解析: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其
23、余三项均是文化强国的具体表现。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_许多新特点是 ( )(分数:2.00)A.素质明显提高B.队伍迅速壮大 C.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岗位流动加快 解析: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岗位流动加快。23.依靠知识分子,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必须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才智的良好环境,需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的良好风尚是 ( )(分数:2.00)A.尊重知识 B.尊重人才 C.尊重劳动D.尊重创造解析:解析:要在全社会形成依靠知识分子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24.证据就是以法规的形
24、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证据要有( )(分数:2.00)A.合法性 B.合理性C.客观性 D.关联性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证据法,证据要有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25.法律的义务具有历史性,下列属于法律的历史性特征的有 ( )(分数:2.00)A.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免除了农民缴纳土地税的义务 B.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国家逐步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收入在起征点以下人群缴纳所得税的义务也随之免除 C.债务人欠债权人的钱财,由于债权人在法定的期限(2 年)内没有行使索要的权利,债务人原来承担的强制归还义务转化为自愿归还义务D.一个人犯了罪,依法应当判处五年以下有期
25、徒刑,由于在犯罪后司法机关因法定原因没有追究,那 5年他所承担的刑事责任就不应追究解析:解析:免除土地税和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体现了法律义务的历史性。三、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6.哲学就是世界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或观点。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解析:27.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
26、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现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当而且必须多样化,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解析:28.法律权威是指法的国家意志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法律权威就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国家及社会行为均须以法律为依据,法是唯一的权威。具体说来: 法律必须在整个社会调制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不得以政策、道德、习俗等调整手段或其他社会规范冲击或代替法律。中国在民主建设进程的初期,由于法制不完备,曾一度存在着政策至上的观念,主张依政策治国。随着法制的完备,政策治国的观念已失去其合理内核
27、,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则成为必然。 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它不但要求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更要求执政党的行为必须依据法律,而不允许凌驾于法律之上。对于社会公众来说,要自觉地认同和崇尚法律,并外化为积极主动的实际行为。)解析:四、材料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 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 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 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
28、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 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 110、日本的 120、德国的 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24 倍,是德国的 497 倍,日本的 443 倍,美国的21 倍,印度的 165 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 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50,石油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 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 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
29、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 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 2 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30、展。 摘自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要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具体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