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前心理学自考题模拟 10 及答案解析(总分:120.01,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_(分数:2.00)A.新生儿期B.婴儿早期C.婴儿晚期D.先学前期2.就儿童注意发生的先后来说,是_(分数:2.00)A.有意注意在先B.无意注意在先C.两者同时出现D.两者无法比较3.婴儿辨别不同的形状,除视觉外,主要还有_(分数:2.00)A.听觉B.触觉C.味觉D.嗅觉4.23 岁是儿童想象发展的_阶段。(分数:2.00)A.准备B.初级C.成熟D.高级5.在幼儿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_进行推理和判断。(分数
2、:2.00)A.游戏逻辑B.生活逻辑C.直观逻辑D.客观逻辑6._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环节。(分数:2.00)A.理解B.概念C.判断D.推理7.儿童能够理解和使用较复杂的复合句,本质上是_的发展表现。(分数:2.00)A.发音器官成熟B.词汇量增加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8.从言语功能上讲,儿童在幼儿园想妈妈时说“我不哭”,这是_(分数:2.00)A.调节功能B.游戏功能C.交际功能D.问题功能9.4 岁儿童军军在拼图过程中,常会这样自言自语:把这个放到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对,就应该把它放在这里军军的这类言语属于_(分数:2.00)A.游戏言语B.问题言语C.对话言语D.连贯言语10._
3、情绪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人类的高级情感。(分数:2.00)A.自尊性B.安全性C.社会性D.生理性11.“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了”,可以比喻_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分数:2.00)A.冷却法B.转移法C.消退法D.反思法12.关于直立行走动作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孩子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无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B.孩子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有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C.孩子身体动作发展的趋势是翻身、抬头、坐、站、走D.行走是本能的动作,无有意运动的成分13._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分数:2.00)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14.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
4、在_中发生的。(分数:2.00)A.游戏情境B.语言情境C.社会情境D.家庭情境15.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_(分数:2.00)A.学习B.劳动C.手工D.游戏二、第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20.00)16.注意的分配 (分数:4.00)_17.记忆广度 (分数:4.00)_18.想象 (分数:4.00)_19.智力复合论 (分数:4.00)_20.男女双性化 (分数:4.00)_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32.00)21.为什么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分数:8.00)_22.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8.00)_23.
5、简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分数:8.00)_24.说明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分数:8.00)_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4.00)25.试述 36 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分数:12.00)_26.试述学前儿童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分数:12.00)_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4.00)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工作繁忙的张某下班后特地给 3 岁的儿子买了一件玩具,让他自己玩。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了洗澡水,叫儿子洗澡。他连喊了几遍,孩子才说:“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爸爸给他讲道理,他却说:“不,我偏不。”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
6、入浴池。可是,趁张某拿浴皂的当儿,孩子跑走了。张某气不过,抓住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张某心里也很不愉快。 分析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分数:14.01)(1).这个案例说明了这个孩子处于心理发展的哪个阶段?(分数:4.67)_(2).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分数:4.67)_(3).张某的做法对吗?他这样做对孩子心理发展有何影响?(分数:4.67)_学前心理学自考题模拟 10 答案解析(总分:120.01,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_(分数:2.00)A.新生儿期B.婴儿早期C.
7、婴儿晚期D.先学前期 解析:解析 13 岁称为先学前期,这时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2.就儿童注意发生的先后来说,是_(分数:2.00)A.有意注意在先B.无意注意在先 C.两者同时出现D.两者无法比较解析:3.婴儿辨别不同的形状,除视觉外,主要还有_(分数:2.00)A.听觉B.触觉 C.味觉D.嗅觉解析:解析 很小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的形状。研究表明,婴儿可以通过视觉辨别图形,还可以通过口腔触觉辨别奶嘴的形状。4.23 岁是儿童想象发展的_阶段。(分数:2.00)A.准备B.初级 C.成熟
8、D.高级解析:5.在幼儿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_进行推理和判断。(分数:2.00)A.游戏逻辑B.生活逻辑C.直观逻辑D.客观逻辑 解析:解析 从判断根据看,幼儿从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开始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本身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和推理,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进行。6._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环节。(分数:2.00)A.理解 B.概念C.判断D.推理解析:7.儿童能够理解和使用较复杂的复合句,本质上是_的发展表现。(分数:2.00)A.发音器官成熟B.词汇量增加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 解析:解析 复合句发展需要两个主要条件,第一,掌握足够的
9、词汇,特别是掌握有关的连接词;第二,逻辑思维的发展。8.从言语功能上讲,儿童在幼儿园想妈妈时说“我不哭”,这是_(分数:2.00)A.调节功能 B.游戏功能C.交际功能D.问题功能解析:9.4 岁儿童军军在拼图过程中,常会这样自言自语:把这个放到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对,就应该把它放在这里军军的这类言语属于_(分数:2.00)A.游戏言语B.问题言语 C.对话言语D.连贯言语解析:解析 问题言语的特点是比较简单、零碎,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等。当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表示所采取的办法。10._情绪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人类的高级情感。(分数:2.00
10、)A.自尊性B.安全性C.社会性 D.生理性解析:解析 在整个幼儿期,社会性情绪不断发展,出现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11.“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了”,可以比喻_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分数:2.00)A.冷却法 B.转移法C.消退法D.反思法解析:解析 冷却法是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所谓“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儿了。”12.关于直立行走动作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孩子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无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 B.孩子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有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C.孩子身体动作发展的趋势是翻身、抬头、坐、站、走D.行走是
11、本能的动作,无有意运动的成分解析:解析 孩子的直立行走动作,也是在无意动作基础上逐渐产生的。身体动作发展的顺序是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行走不是本能的动作,其中有着有意行动的成分。13._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分数:2.00)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 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解析:14.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_中发生的。(分数:2.00)A.游戏情境 B.语言情境C.社会情境D.家庭情境解析:15.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_(分数:2.00)A.学习B.劳动C.手工D.游戏 解析:二、第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20.00)16.注意的分配 (分数:4.
12、00)_正确答案:()解析: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即人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意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时从事两种以上的活动。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至少有一种非常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17.记忆广度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记忆广度:指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一般为 72 个信息单位。18.想象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想象: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两大基本特征。想象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是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不是
13、词或符号。19.智力复合论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智力复合论:智力复合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20.男女双性化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心理特征。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32.00)21.为什么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
14、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22.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特别是知觉恒常性和空间知觉,更和经验密切相关,而经验的积累主要靠记忆。 (2)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依靠记忆
15、,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儿童最初的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容易区分。 (3)儿童学习语言靠记忆,记住声音的语义,交际时对句子的理解和连贯性的保持都需要记忆。 (4)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受记忆影响,记忆使儿童积累一些情感体验的经验,从而淡情感丰富起来。意志行动离不开记忆。23.简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机作用。 (2)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3)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 (4)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24.说明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分数:8.00)_
16、正确答案:()解析: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如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又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4.00)25.试述 36 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到了幼儿期,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
17、忆继续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记忆的意识性、理解性明显提高,表观为有意记忆、意义记忆、语词记忆和记忆方法继续发展。这表明记忆发生了质的变化。 (1)意识性: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的基本特点。 无意记忆占优势: 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无意记忆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不是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而是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的附带结果。 这时期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 客观事物的性质; 客观事物与主体的关系; 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活动动机。 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有意识记在成人教育下产生;
18、有意识记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2)理解性: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机械记忆用得多,较多运用机械记忆,可能是因为: 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留下痕迹; 对事物理解能力差,对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 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原因: 通过对材料理解进行,理解使材料和已有知识经验联系,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知识经验体系; 机械记忆只把事物作为单个孤立的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记忆材料互相联系,从而把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的单位或系统。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
19、忆都在不断发展。年龄小的幼儿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高得多,随年龄增长,差距缩小,主要是因为意义记忆向机械记忆渗透,机械记忆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理解成分。 (3)记忆内容: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形象带有直观性、鲜明性); 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4)记忆方法: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及其相互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 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记忆形象和语词联系。26.试述学前儿童气质
20、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1)儿童的气质是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儿童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对智力。气质不能影响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 对性格。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儿童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儿童的影响个性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儿童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 (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 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 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21、。 对黏液质的孩子: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对抑郁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4.00)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工作繁忙的张某下班后特地给 3 岁的儿子买了一件玩具,让他自己玩。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了洗澡水,叫儿子洗澡。他连喊了几遍,孩子才说:“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爸爸给他讲道理,他却说:“不,我偏不。”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入浴池。可是,趁张某拿浴皂的当儿,孩子跑走了。张某气不过,抓住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张某心里也很不愉快。 分析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分数:14.01)(1).这个案例说明了这个孩子处于心理发展的哪个阶段?(分数:4.67)_正确答案:()解析: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2).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分数:4.67)_正确答案:()解析: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 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张某的做法对吗?他这样做对孩子心理发展有何影响?(分数:4.67)_正确答案:()解析:不对。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要么养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