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题-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一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下列关于统计总体的表述中错误的是_(分数:1.00)A.统计总体所包含的事物具有同质性B.统计总体中的个别事物都具有相同的标志C.统计总体是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的D.统计总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2.普查是指_(分数:1.00)A.对总体的全部指标进行调查B.对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C.对总体单位的每个标志进行调查D.对总体中的绝大部分单位进行调查3.调查者把调查提纲寄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回答并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是_(
2、分数:1.00)A.询问法B.报告法C.直接观察法D.实验法4.综合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_(分数:1.00)A.绝对指标B.平均指标C.时点指标D.时期指标5.两个有联系的不同性质的总量指标之比是_(分数:1.00)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6.由组距数列计算众数时,当总体分布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而趋于均匀分布时,则_(分数:1.00)A.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B.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D.没有众数7.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数列中各项指标值是否具有_(分数:1.00)A.可比性B.可加性C.连
3、续性D.完整性8.测定时间数列长期趋势比较常用的方法是_(分数:1.00)A.分段平均法B.时距扩大法C.最小平方法D.移动平均法9.加权调和平均指数要成为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变形,其权数是_(分数:1.00)A.q1p1B.q1p0C.q0p0D.q0p110.在重置抽样条件下,要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 2/3,则样本单位数的变化是_(分数:1.00)A.扩大 9倍B.扩大到原来的 9倍C.扩大 4倍D.扩大到原来的 4倍11.当变量 x值增加时,变量 y值随之下降,因而 x与 y之间存在着_(分数:1.00)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直线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12.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
4、民经济为对象的_(分数:1.00)A.会计核算B.业务核算C.宏观核算D.微观核算13.社会再生产核算表的中心表是_(分数:1.00)A.国内生产总值表B.资金流量表C.投入产出表D.资产负债表14.若一个地区育龄妇女生育率为 11,年出生人数是 5万,那么该地区育龄妇女年平均人数是_(分数:1.00)A.445万B.454万C.220万D.550万15.社会产品必须是一定时期内的_(分数:1.00)A.劳动成果B.生产劳动成果C.社会劳动成果D.社会生产劳动有效成果16.表明每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引起的财政收入增加数额的指标,称为_(分数:1.00)A.财政收入弹性系数B.财政收入的边际倾向
5、C.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D.财政支出弹性系数17.已知某地区国民可支配收入为 2000亿元,居民消费为 1100亿元,社会消费为 400亿元,则该地区总消费率为_(分数:1.00)A.55%B.20%C.75%D.35%18.反映对可持续发展有影响的指标是_(分数:1.00)A.状态指标B.响应指标C.驱动力指标D.发展指标19.到岸价格又称_(分数:1.00)A.船上交货价B.船下交货价C.成本加运费价格D.成本加运费及保费价格20.出口合同履约率等于_(分数:1.00)A.出口盈(亏)额/同期应交合同数100%B.实际交货数/同期应交合同数100%C.出口盈(亏)额/出口总成本10
6、0%D.同期应交合同数/实际交货数 100%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常用的统计调查种类有_(分数:2.00)A.统计报表B.普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E.抽样调查22.平均指标按计算和确定的方法不同分为_(分数:2.00)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几何平均数E.调和平均数23.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_(分数:2.00)A.类型抽样B.等距抽样C.重置抽样D.整群抽样E.不重置抽样24.工业总产出的计算原则有_(分数:2.00)A.工业生产的原则B.最终产品的原则C.均衡原则D.“工厂法”原则E.效益最大化原则25.社会商品购买力的主要基本指标有_(
7、分数:2.00)A.本期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B.结余商品购买力C.本期预计购买力D.本期形成的商品购买力E.本期全部商品购买力四、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五、名词解释题(总题数:5,分数:15.00)26.统计调查 (分数:3.00)_27.动态相对指标 (分数:3.00)_28.正相关 (分数:3.00)_29.固定资产 (分数:3.00)_30.国际收支平衡表 (分数:3.00)_六、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5.00)31.简述时期指标的特点。 (分数:5.00)_3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什么作用? (分数:5.00)_33.简述小康的概念。 (分数:5.00)_
8、七、计算题(总题数:4,分数:30.00)34.某企业 2009年职工人数和产值的统计资料如下,试计算全年均季度劳动生产率。 季 度 一 二 三 四 企业产值(万元) 2450 2862 3020 2780 季度末职工人数(人) 176 180 186 168 (注:2008 年未该企业职工人数为 168人) (分数:5.00)_35.某企业产量及单位成本资料见下表。 产量 单位成本(元) 产 品 计量单位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 乙 丙 台 件 套 500 2000 1000 600 2100 1100 100 80 60 102 80 55 试分别用拉氏指数公式和派氏指数公式计算单
9、位成本总指数及各自的分子分母差额,并说明这两个差额在经济内容上的区别。 (分数:5.00)_36.某企业对某天 24小时生产的某种产品进行质量检验,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每隔 1小时抽取 1分钟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为:合格率为 95%,群间方差为 0.01。试在可靠程度为 95.45%的保证下,推断全天生产产品合格率的范围。(注:t=2) (分数:10.00)_37.2002年某省居民生活消费情况如下:城市居民人数为 37764人,生活消费支出总额为 20356万元,农村居民人数为 190688人,生活消费支出总额为 20050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分别计算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
10、费支出额。 (分数:10.00)_八、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0.00)38.试述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分数:10.00)_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题-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一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下列关于统计总体的表述中错误的是_(分数:1.00)A.统计总体所包含的事物具有同质性B.统计总体中的个别事物都具有相同的标志 C.统计总体是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的D.统计总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解析:解析 A、C、D 选项是统计总体概念的三个特点。B 选项所述统计总体中的个别事物(总体单位)都
11、具有相同的标志是不准确的,虽然统计总体所包含的个别事物要具有同质性,但是他们的种种特征或属性的表现即标志不会是完全相同的。2.普查是指_(分数:1.00)A.对总体的全部指标进行调查B.对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 C.对总体单位的每个标志进行调查D.对总体中的绝大部分单位进行调查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普查的概念及特点,属领会内容。3.调查者把调查提纲寄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回答并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是_(分数:1.00)A.询问法 B.报告法C.直接观察法D.实验法解析:解析 邮寄调查是通过邮寄或宣传媒体等方式将调查表或调查问卷送至被调查者手中,由被调查者填写,然后将调查表寄回或投放到指定收集点的一
12、种调查方法,它是询问法的一种。4.综合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_(分数:1.00)A.绝对指标B.平均指标 C.时点指标D.时期指标解析:解析 综合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形式。5.两个有联系的不同性质的总量指标之比是_(分数:1.00)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解析:解析 (1)结构相对指标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然后将各组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结果,通常称为比重。(2)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3)
13、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不同总体(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一项指标对比的结果。(4)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6.由组距数列计算众数时,当总体分布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而趋于均匀分布时,则_(分数:1.00)A.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B.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D.没有众数 解析:解析 众数由标志值出现次数的多少决定,不受资料中极端数值的影响,这增强了众数对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性。然而当总体分布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趋于均匀分布时,则没有众数。7.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数列中各项指标值是否具有_(分数:1.00)A.可比性 B.可加性C
14、.连续性D.完整性解析:解析 编制时间数列的目的在于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过程及其规律性。因此各项指标是否可以相互比较,即是否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8.测定时间数列长期趋势比较常用的方法是_(分数:1.00)A.分段平均法B.时距扩大法C.最小平方法D.移动平均法 解析:解析 移动平均法是测定时间数列长期趋势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9.加权调和平均指数要成为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变形,其权数是_(分数:1.00)A.q1p1B.q1p0C.q0p0 D.q0p1解析:解析 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应采用以基期的总量指标(q 0 p 0 )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形式;计算质量指标指数应采用以
15、报告期的总量指标(q 1 p 1 )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形式。10.在重置抽样条件下,要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 2/3,则样本单位数的变化是_(分数:1.00)A.扩大 9倍B.扩大到原来的 9倍 C.扩大 4倍D.扩大到原来的 4倍解析:解析 11.当变量 x值增加时,变量 y值随之下降,因而 x与 y之间存在着_(分数:1.00)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 C.直线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解析:解析 根据相关关系的方向划分,相关关系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相反,一个下降而另一个上升,或一个上升而另一个下降,这样的相关关系称为负相关。12.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
16、象的_(分数:1.00)A.会计核算B.业务核算C.宏观核算 D.微观核算解析:解析 从宏观角度看,国民经济运行是从生产到分配、交换直至最终使用的周而复始的经济循环。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13.社会再生产核算表的中心表是_(分数:1.00)A.国内生产总值表 B.资金流量表C.投入产出表D.资产负债表解析:解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上述五张基本核算表彼此衔接,联成一体,构成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但它们又是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子体系。五张基本核算表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表,它核算国民经济生产、分配和消费、投
17、资、进出口等社会再生产中的基本总量,并对其他基本核算表中的有关总量起着控制作用。其他基本核算表是国内生产总值表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14.若一个地区育龄妇女生育率为 11,年出生人数是 5万,那么该地区育龄妇女年平均人数是_(分数:1.00)A.445万B.454万 C.220万D.550万解析:解析 育龄妇女生育率指标的计算公式为:育龄妇女生育率(一般生育率)=15.社会产品必须是一定时期内的_(分数:1.00)A.劳动成果B.生产劳动成果C.社会劳动成果D.社会生产劳动有效成果 解析:解析 社会产品是一定时期为社会生产劳动的有效成果,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16.表明每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18、引起的财政收入增加数额的指标,称为_(分数:1.00)A.财政收入弹性系数B.财政收入的边际倾向 C.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D.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解析:解析 财政收入的边际倾向指标表明每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引起的财政收入增加的数额。计算公式为:财政收入的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17.已知某地区国民可支配收入为 2000亿元,居民消费为 1100亿元,社会消费为 400亿元,则该地区总消费率为_(分数:1.00)A.55%B.20%C.75% D.35%解析:解析 消费率=最终消费总量/国民经济最终使用量100%,总消费率为:18.反映对可持续发展有影响的指标是_(分数
19、:1.00)A.状态指标B.响应指标C.驱动力指标 D.发展指标解析:解析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提出的指标体系中,具体指标按其特征分为驱动力指标(反映对可持续发展有影响的指标)、状态指标(描述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和响应指标(反映对普遍关注的问题的响应的指标)等。19.到岸价格又称_(分数:1.00)A.船上交货价B.船下交货价C.成本加运费价格D.成本加运费及保费价格 解析:解析 到岸价格(CIF),又称成本加运费及保险费,是进口货物到达进口国国境的价格。20.出口合同履约率等于_(分数:1.00)A.出口盈(亏)额/同期应交合同数100%B.实际交货数/同期应交合同数100
20、% C.出口盈(亏)额/出口总成本100%D.同期应交合同数/实际交货数 100%解析:解析 在对外贸易统计分析中,分析合同执行情况时,需计算出口含国履约率,其计算公式为:出口合同履约率=实际交货数同期应交合同数100%。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常用的统计调查种类有_(分数:2.00)A.统计报表 B.普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E.抽样调查 解析:解析 常用的统计调查种类有以下几种:(1)普查;(2)抽样调查;(3)统计报表;(4)重点调查;(5)典型调查。22.平均指标按计算和确定的方法不同分为_(分数:2.00)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
21、几何平均数 E.调和平均数 解析:解析 平均指标按计算和确定方法不同,分为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3.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_(分数:2.00)A.类型抽样B.等距抽样C.重置抽样 D.整群抽样E.不重置抽样 解析:解析 一般来说,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有重置抽样和不重置抽样两种方法。24.工业总产出的计算原则有_(分数:2.00)A.工业生产的原则 B.最终产品的原则 C.均衡原则D.“工厂法”原则 E.效益最大化原则解析:解析 计算工业总产出指标应遵循如下三个原则:(1)工业生产的原则;(2)最终产品的原则;(3)“工厂法”原则。25.社会商品购买力的主要
22、基本指标有_(分数:2.00)A.本期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 B.结余商品购买力 C.本期预计购买力D.本期形成的商品购买力 E.本期全部商品购买力 解析:解析 社会商品购买力的主要基本指标有:本期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结余商品购买力;本期形成的商品购买力;本期全部商品购买力。四、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五、名词解释题(总题数:5,分数:15.00)26.统计调查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27.动态相对指标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动态相对指标也称作发展
23、速度,它是某一指标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对比的结果,说明同类现象不同时间上的发展程度。28.正相关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一致,即自变量 x的值增加,因变量 y的值也增加;或自变量x的值减少,因变量 y的值也减少,这样的相关关系称为正相关。29.固定资产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固定资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被重复或连续使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生产资料。30.国际收支平衡表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居民)和非常住单位(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六、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
24、5.00)31.简述时期指标的特点。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不同时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相加后表示较长时期现象总的发展水平。(2)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3)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3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什么作用?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能反映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2)反映通货膨胀状况。(3)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4)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33.简述小康的概念。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小康”课题组在 1992年对小康
25、作出如下的定义:“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进入世界中等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在温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殷实但还不够富裕的一种状况”。对上述小康的概念应抓住下面的要点:(1)小康是一个生活阶段。(2)小康主体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宏观上要求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增强;微观上要求居民生活质量、生活效果等综合提高。(3)小康是中等经济发展水平。(4)小康是奋斗目标。七、计算题(总题数:4,分数:30.00)34.某企业 2009年职工人数和产值的统计资料如下,试计算全年均季度劳动生产率。 季 度 一 二 三 四 企业产值(万元
26、) 2450 2862 3020 2780 季度末职工人数(人)176 180 186 168 (注:2008 年未该企业职工人数为 168人)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解:年平均季度劳动生产率 = 35.某企业产量及单位成本资料见下表。 产量 单位成本(元) 产 品 计量单位 基期报告期基期 报告期 甲 乙 丙 台 件 套 500 2000 10600 2100 11100 80 60 102 80 55 00 00 试分别用拉氏指数公式和派氏指数公式计算单位成本总指数及各自的分子分母差额,并说明这两个差额在经济内容上的区别。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解:(1
27、) = =0.9852或 98.52% p 1 q 0 -p 0 q 0 =266000-270000=-4000(元) 用拉氏指数公式计算的上述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是以基期的产量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指数分子的含义是用报告期的单位成本来计算基期的假定总成本,分母是基期的实际总成本。该指数分子与分母的差额说明在报告期产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单位成本的变动而使总成本发生的增加(减少)数额。此题的具体数额为-4000 元,说明总成本是减少的。 (2) = 36.某企业对某天 24小时生产的某种产品进行质量检验,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每隔 1小时抽取 1分钟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为:合格率为
28、95%,群间方差为 0.01。试在可靠程度为 95.45%的保证下,推断全天生产产品合格率的范围。(注:t=2)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解:已知 R=2460=1440 r=24 t=2 p=95% 则: 37.2002年某省居民生活消费情况如下:城市居民人数为 37764人,生活消费支出总额为 20356万元,农村居民人数为 190688人,生活消费支出总额为 20050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分别计算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额。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解: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城镇居民人数=2035637764=0.5
29、4 万元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农村居民人数=20050190688=0.11 万元八、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0.00)38.试述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1995 年全国工业普查对工业总产值的内容及计算做了某些修订,修订后的工业总产值(新规定)包括三项内容: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2)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半成品)的价值合计,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
30、价值。计算公式为: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数量本期不含增值税(销项税)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需强调的是,在本期生产成品价值中,不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3)对外加工费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承接的加工业修理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对于本企业内部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的劳务收入,应视为对外加工费收入。(4)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是指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本指标一般可从会计核算资料中取得,如果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不计算半成品、在制品的成本,则总产值中也不包括这部分价值,反之则包括。(5)综合上述工业总产值包括的内容,可以得到工业总产值(即工业总产出)的计算公式如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将报告期各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加总即得到报告期全社会的工业总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