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同法的概述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6,分数:18.00)1.在下列哪种情形中,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法律关系?_ A.甲邀请乙看电影,乙因为有事没有前去赴约 B.甲与乙谈恋爱 C.甲向乙购买两斤苹果 D.甲送给乙一个手机(分数:3.00)A.B.C.D.2.我国作为法典形式的合同法,于 1999年 3月 15日颁布,同年 10月 1日实施。该法的结构不包括_ A.前言 B.总则 C.分则 D.附则(分数:3.00)A.B.C.D.3.合同法第 3条规定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最能体现合同法基本原则中的_ A.合同自由原则 B
2、.合同主体平等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鼓励交易原则(分数:3.00)A.B.C.D.4.法律以及合同的规则具有滞后性,且难以涵盖缔约后可能产生的一切现象。成文规定的另一个缺陷是某些条文或词语存在理解上的歧义。当法律或者合同规定不周延时,应当以_原则来补充法律或合同的规定。 A.诚实信用 B.公平 C.鼓励交易 D.平等(分数:3.00)A.B.C.D.5.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_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A.平等 B.公平 C.鼓励交易 D.诚实信用(分数:3.00)A.B.C.D.6.民法通则第 58条规定,
3、因欺诈、因胁迫所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法第 54条将因欺诈、因胁迫所订立的合同确定为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这种改变体现了_ 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 C.鼓励交易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分数:3.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20.00)7.下列关于民事权利义务的分类,表述正确的是_ A.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可以分成绝对权与相对权 B.物权关系是对世权 C.人身权关系是对人权 D.知识产权关系是支配权 E.债权债务关系是相对权(分数:4.00)A.B.C.D.E.8.下列关于债的发生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_ A.合同 B.单方允诺、遗赠 C.不当得利 D.无
4、因管理 E.侵权(分数:4.00)A.B.C.D.E.9.合同法有实质意义上的合同法和形式意义上的合同法两种含义。下列属于实质意义上的合同法的是_ A.民法典 B.担保法中关于担保合同的规定 C.物权法中关于抵押、质押合同的规定 D.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合同的规定 E.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分数:4.00)A.B.C.D.E.10.下列表述中,体现公平原则的是_ A.实质平等与合同正义 B.确立合同强行规则 C.对格式条款提供方作出限制 D.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 E.确定解决争议方式自由(分数:4.00)A.B.C.D.E.11.我国合同法中体现鼓励交易原则的具体规定有_
5、A.严格限定合同的无效 B.严格限制合同的不生效 C.确立合同效力待定制度 D.严格区分合同成立与生效 E.尽可能认定合同有效(分数:4.00)A.B.C.D.E.三、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30.00)12.简述合同法的特征。(分数:10.00)_13.简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分数:10.00)_14.简述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分数:10.00)_四、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32.00)15.试论述我国合同法概念的具体含义。(分数:10.00)_16.试述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分数:11.00)_17.试述鼓励交易原则在我国合同法中的体现。(分数:11.00)_合同法
6、的概述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6,分数:18.00)1.在下列哪种情形中,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法律关系?_ A.甲邀请乙看电影,乙因为有事没有前去赴约 B.甲与乙谈恋爱 C.甲向乙购买两斤苹果 D.甲送给乙一个手机(分数:3.00)A. B.C.D.解析:解析 合同法是调整因合同行为所生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四个选项中只有 B选项是买卖合同关系,其他都不是合同法律关系。2.我国作为法典形式的合同法,于 1999年 3月 15日颁布,同年 10月 1日实施。该法的结构不包括_ A.前言 B.总则 C.分则 D.附则(分数:3.00)A.B.
7、C.D. 解析:解析 我国作为法典形式的合同法,于 1999年 3月 15日颁布,同年 10月 1日实施。该法含总则、分则、附则三大部分,共 23章,428 条。3.合同法第 3条规定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最能体现合同法基本原则中的_ A.合同自由原则 B.合同主体平等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鼓励交易原则(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合同法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因而合同法的调整方法和原则必须以平等为核心。合同法第 3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4.法律以及合同的规则具有滞后性,且难以涵盖缔约后可能产生的
8、一切现象。成文规定的另一个缺陷是某些条文或词语存在理解上的歧义。当法律或者合同规定不周延时,应当以_原则来补充法律或合同的规定。 A.诚实信用 B.公平 C.鼓励交易 D.平等(分数:3.00)A. B.C.D.解析:解析 法律以及合同的规则具有滞后性,且难以涵盖缔约后可能产生的一切现象。成文规定的另一个缺陷是某些条文或词语存在理解上的歧义。当法律或者合同规定不周延时,应当以诚实信用原则来补充法律或合同的规定。5.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_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A.平等 B.公平 C.鼓励交易 D.诚实信用(分数
9、:3.00)A.B.C.D. 解析:解析 合同法第 12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6.民法通则第 58条规定,因欺诈、因胁迫所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法第 54条将因欺诈、因胁迫所订立的合同确定为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这种改变体现了_ 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 C.鼓励交易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分数:3.00)A.B.C. D.解析:解析 民法通则第 58条规定,因欺诈、因胁迫所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法第54条将因欺诈、因胁迫所订立的合同确定为可变更、可撤销的
10、合同。这种改变严格限定了合同无效的适用范围,体现了鼓励交易的原则。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20.00)7.下列关于民事权利义务的分类,表述正确的是_ A.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可以分成绝对权与相对权 B.物权关系是对世权 C.人身权关系是对人权 D.知识产权关系是支配权 E.债权债务关系是相对权(分数:4.00)A. B. C.D. E. 解析:解析 合同法是调整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将民事权利是否具有对世性作为划分标准,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绝对权(又称“对世权”)关系,另一类是相对权(又称“对人权”)关系。前者,义务主体表现为不特定的任何人,彼此
11、并非特定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例如物权关系、人身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其权利内容为独占支配特定对象(支配特定物、支配自己人身、支配特定智力成果),排除任何人干涉;后者,义务主体表现为特定人,属于特定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例如债权债务关系),其权利内容为受领、请求特定人为特定给付。8.下列关于债的发生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_ A.合同 B.单方允诺、遗赠 C.不当得利 D.无因管理 E.侵权(分数:4.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债的发生原因有很多,除合同以外,还有因单方允诺、遗赠、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事由。侵权行为引起侵权之债的发生。9.合同法有实质意义上的合同法和形式意义上的合
12、同法两种含义。下列属于实质意义上的合同法的是_ A.民法典 B.担保法中关于担保合同的规定 C.物权法中关于抵押、质押合同的规定 D.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合同的规定 E.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分数:4.00)A.B. C. D. E. 解析:解析 实质意义上的合同法是调整因实施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终止等行为所生民事法律关系的一切法律规定,包括合同法的规定,也包括散见在其他法律文件中的关于合同的法律规定,诸如担保法中关于担保合同的规定,物权法中关于抵押、质押合同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承包经营权设定合同的规定,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合
13、同的规定。10.下列表述中,体现公平原则的是_ A.实质平等与合同正义 B.确立合同强行规则 C.对格式条款提供方作出限制 D.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 E.确定解决争议方式自由(分数:4.00)A. B. C.D. E. 解析:解析 我国合同法第 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公平原则要求实质平等和合同正义。公平原则还表现为对合同内容的介入,禁止订立不公平合同。例如,确立合同强行规则,对格式条款提供方作出限制,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等。11.我国合同法中体现鼓励交易原则的具体规定有_ A.严格限定合同的无效 B.严格限制合同的不生效 C.确立合同效力待定制度 D.严格区分
14、合同成立与生效 E.尽可能认定合同有效(分数:4.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我国合同法在立法过程中确立了鼓励交易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严格限定合同的无效;严格限制合同不生效;确立合同效力待定制度;严格区分合同成立与生效;提高缔约效率,促进合同成立;尽可能认定合同有效等。三、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30.00)12.简述合同法的特征。(分数:10.00)_正确答案:(合同法具有如下特征: (1)合同法是规范合同当事人行为的法律。 (2)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动态财产关系的法律。 (3)合同法的规定基本属于任意性规范。 (4)合同法既调整民事合同关系又调整商事合同关系
15、。)解析:13.简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效力贯穿合同法始终的根本规则。它是立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司法的基本原则,更是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等合同行为的根本准则。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本质的反映,体现了合同订立和履行等行为的客观规律。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还反映了立法者在交易领域中的立法政策。)解析:14.简述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作为一项合同法基本原则的“诚实信用”之含义,难以用其字面意思表达。其有两个基本含义: (1)公正地调和或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维护当事人的信用利益,使当事人正当期待的利益得以实
16、现。 (2)公正地调和或平衡合同当事人与第三人或公众的利益,维护一般公共信用利益。诚实信用原则所要维护的是两个平衡,即合同当事人利益的平衡、合同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解析:四、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32.00)15.试论述我国合同法概念的具体含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合同法是调整特定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因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终止等行为所发生的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这一定义表明合同法有如下含义:(1)合同法是调整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详言之,合同法调整的对象是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之间
17、、自然人与其他组织之间、法人与法人之间、法人与其他组织之间、其他组织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不是调整法人内部、其他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或组织机构之间关系的法律。 (2)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合同法所调整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无论是自然人、法人还是其他组织,法律地位平等。当事人地位不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如行政法律关系),不属于合同法调整。合同法不调整行政合同关系。 (3)合同法是调整财产性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在我国,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民法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4)合同法是调整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合同法只调
18、整债权债务关系,不调整物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 (5)合同法是调整因合同行为所生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合同法所调整的是因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终止等行为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解析:16.试述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分数:11.00)_正确答案:(1)合同主体平等原则。 合同主体,无论男性抑或女性,无论贫穷抑或富有,无论强势抑或弱势,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人格独立。彼此无等级关系、无隶属关系,地位平等。 (2)合同自由原则。自由是平等的出发点和终极点。人们为了自由而追求平等,自由是平等的必然推论。 (3)合同公平原则。合同公平原则追求合同正义,要求合同当事人实现实质上的平等,排除形式平等
19、掩盖下的实质上的不平等。 (4)诚实信用原则。 作为一项合同法基本原则的“诚实信用”之含义,难以用其字面意思表达。其有两个基本含义:公正地调和或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维护当事人的信用利益,使当事人正当期待的利益得以实现。公正地调和或平衡合同当事人与第三人或公众的利益,维护一般公共信用利益。诚实信用原则所要维护的是两个平衡,即合同当事人利益的平衡、合同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5)鼓励交易原则。 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在同一时间内交易越频繁所获得的利润越高,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周转频率越高效益也就越高。合同当事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力求频繁地交易,整个社会也在高速运转的经济关系中不断发展和繁荣。鼓
20、励交易、助长流通无论对于合同当事人还是对于社会利益都具有积极性。我国合同法在立法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借鉴了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编撰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等相关规则,确立了鼓励交易的原则。)解析:17.试述鼓励交易原则在我国合同法中的体现。(分数:11.00)_正确答案:(1)严格限定合同的无效。合同法第 52条、第 53条列举了合同无效的若干情形。其中规定,合同只有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时才能被认定无效,政府规章和地方人大立法文件不能规定合同无效情形。此外合同法还缩减了无效情况。 (2)严格限制合同不生效。合同法第 44条第 1款规定,合同成立即生效。该条第
21、 2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合同法将对合同生效的限制规定局限于法律和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和地方性立法都不能限制合同的生效。 (3)确立合同效力待定制度。依据合同法第 47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非纯获利益的行为的,其行为效力待定。其法定代理人事后追认的,该行为有效,否则该行为无效。依据合同法第 48条的规定,无权代理行为属于效力待定行为。本人追认的,无权代理成为有权代理,否则代理行为无效。 合同法的上述规定目的在于尽可能使合同发生效力。 (4)严格区分合同成立与生效。合同成立,表明合同当事人达
22、成合意。合同生效,表明合同的约束力开始发生。合同的生效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合同有效条件。区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可以避免将已经成立而未生效的合同当成无效合同。未生效的合同将来有生效的可能,而无效合同除无效行为转换外,不可能成为有效合同。 (5)提高缔约效率,促进合同成立。合同的成立经历要约与承诺两个过程。法律要求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否则不构成合同当事人的合意。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缔约双方相互磋商,就合同每一个条款、合同内容的每一项细节都有一个协商过程,只有协商一致合同方能成立。这种协商发生在对话人之间,缔约效率不受影响;发生在非对话人之间,将影响缔约效率。为此,合同法第 30条、第 31
23、条规定,承诺对要约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承诺对要约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以外,该承诺有效。这种不作反对即应认定同意的规定,旨在提高缔约效率,促进合同成立。 (6)尽可能认定合同有效。为了鼓励交易,为了体现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志,合同法第 36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这表明,尽管合同的形式不符合法律的要求,但是只要当事人已经实际履行了,该合同仍有效。 (7)严格限制合同的解除。如同确定合同无效受到严格限制一样,合同的解除也受到严格限制。不是一方违约另一方当然享有合同的解除权。依据合同法第 94条的规定,在一方违约的情形下,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的情形被限定在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8)确立了可预见赔偿制度。为了鼓励交易,助长流通,合同法确立了可预见赔偿规则。该法第 113条第 1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