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法学自考题-1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属于_ A.狭义刑法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法典(分数:1.00)A.B.C.D.2.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之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原则上适用我国刑法,但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可以不予追究的是_ A.法定最低刑为 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B.法定最低刑为 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C.法定最高刑为 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D.法定最高刑为 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分数:1.00)
2、A.B.C.D.3.李某因倒卖外汇于 1995年 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 5年。修改后的刑法实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法院应当_ A.撤销原判,改判无罪 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 C.驳回申诉,维持原判 D.考虑到李某已服刑 2年,改判为有期徒刑 2年并予释放(分数:1.00)A.B.C.D.4.犯罪的本质是_ A.对社会关系的侵犯 B.对规范的侵犯 C.对法律规范的侵犯 D.对法益的侵犯(分数:1.00)A.B.C.D.5.根据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构成有四个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与_ A.犯罪目的 B.犯罪动机 C.犯
3、罪行为 D.犯罪主观要件(分数:1.00)A.B.C.D.6.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关键是_ A.行为人的预见程度不同 B.行为人的预见内容不同 C.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不同 D.行为人对行为是否实施的意志内容不同(分数:1.00)A.B.C.D.7.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_ A.按劳取酬 B.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C.不发报酬 D.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分数:1.00)A.B.C.D.8.免除处罚是指_ A.宣告被告人无罪 B.判处低于法定最低刑的刑罚 C.对行为作有罪宣告,但对行为人不判处任何刑罚 D.缓期宣告判决的刑罚(分数:1.00)A.B.C.D.
4、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可以适用假释的是_ A.被判处管制的 B.被判处罚金的 C.被判处拘役的 D.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分数:1.00)A.B.C.D.10.实施下列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可适用死刑的是_ A.颠覆国家政权罪 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C.叛逃罪 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分数:1.00)A.B.C.D.11.对于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表述正确的是_ A.“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仅是指造成对人的生命、身体的安全事故,而不包括造成工程本身的安全事故 B.刑法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都处罚 C.主观上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D.
5、由于本罪造成的结果往往非常严重,故属于严重的过失犯罪(分数:1.00)A.B.C.D.12.犯罪构成并不要求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结果的犯罪是_ A.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B.生产、销售劣药罪 C.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D.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分数:1.00)A.B.C.D.13.偷税罪在主观上_ A.可以是过失 B.只能是故意 C.可以表现为故意或过失 D.只能是直接故意(分数:1.00)A.B.C.D.14.暴力取证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 A.本罪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又包括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B.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C.因暴力取证而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
6、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 D.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证人使用暴力,以逼取证言的行为(分数:1.00)A.B.C.D.15.为关于组织乞讨罪,正确的说法是_ A.可以不采用暴力、胁迫手段 B.以利诱、欺骗等手段组织他人乞讨,可以构成本罪 C.主观上要求以牟利为目的 D.对象只能是残疾人或者不满 14周岁的未成年人(分数:1.00)A.B.C.D.16.某村治保主任刘某误认为村民卢某盗窃本村电力设备,遂指使他人将卢某捆绑、逼供,非法审讯。刘某的行为已构成_ A.刑讯逼供罪 B.非法拘禁罪 C.绑架罪 D.虐待被监管人罪(分数:1.00)A.B.C.D.17.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衣服正欲付款
7、,遂上前一把抓过该妇女手中的 1600元钱,并骂道:“不像话,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王某的行为构成了_ A.抢劫罪 B.抢夺罪 C.诈骗罪 D.招摇撞骗罪(分数:1.00)A.B.C.D.18.甲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的,构成_ A.招摇撞骗罪 B.诈骗罪 C.A和 B两罪并罚 D.一般违法行为(分数:1.00)A.B.C.D.19.李某为了自己吸食毒品,从某海关携带 10克的毒品入境,李某的行为属于_ A.走私毒品罪 B.非法持有毒品罪 C.运输毒品罪 D.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分数:1.00)A.B.C.D.20.接送不合格兵员罪客观方面要求在征兵工作中_ A.不要
8、徇私舞弊 B.徇私舞弊 C.接受贿赂 D.玩忽职守(分数:1.00)A.B.C.D.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1.我国刑法第 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特别规定”包括_ A.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作出的特别规定 B.自治区人大针对刑法所作的变通规定 C.自治州人大针对刑法所作的补充规定 D.刑法实施后,新制定的特别刑法的特别规定 E.刑罚实施后,新制定的附属刑法的特别规定(分数:2.00)A.B.C.D.E.22.下列哪些情况不应当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_ A.行为人在实施杀人行为时不满 14周岁,但死
9、亡结果发生时已满 14周岁的 B.已满 14周岁不满 16周岁的人奸淫幼女 C.行为人 15周岁时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微伤 D.醉酒的人强奸他人 E.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分数:2.00)A.B.C.D.E.23.排除犯罪的事由包括_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自救行为 D.防卫过当 E.法令行为(分数:2.00)A.B.C.D.E.24.继续犯的特征有_ A.必须是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继续 B.必须是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不间断地持续存在 C.必须是一个行为侵犯了同一具体的法益 D.必须出于同一个罪过 E.可以出于多个罪过(分数:2.00)A.B.C.D.E.25.下列关于刑法与其他
10、法律制裁关系描述正确的是_ A.严厉程度不同 B.适用对象不同 C.适用机关不同 D.适用根据不同 E.确立机关不同(分数:2.00)A.B.C.D.E.四、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五、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4,分数:12.00)26.保护管辖原则(分数:3.00)_27.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分数:3.00)_28.特殊累犯(分数:3.00)_29.保险诈骗罪(分数:3.00)_六、B判断说明题/B(总题数:4,分数:16.00)30.刑法总则明文规定对于牵连犯应该从一重罪处罚。(分数:4.00)A.正确B.错误31.实施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可能同时触犯销
11、售伪劣产品罪,应按一重罪处罚。(分数:4.00)A.正确B.错误32.犯侵占罪的,告诉的才处理。(分数:4.00)A.正确B.错误33.窝藏、转移、收购、销售、掩饰、隐瞒赃物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行为。(分数:4.00)A.正确B.错误七、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18.00)34.简述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分数:6.00)_35.在认定一般自首的“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分数:6.00)_36.简述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分数:6.00)_八、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4.00)37.试述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异同。(分
12、数:14.00)_九、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38.张某(男,24 岁)、王某(男,22 岁)、赵某(女,20 岁)均系无业人员。1997 年 11月,张某想做生意但无资金,想到县银行信贷科长李某作风不好,就指使赵某勾引李某,从而敲诈李某为其提供资金。同年11月 10日,当赵某以约会为名将李某骗至张某家后,张、王二人以揭发李某耍流氓相要挟,要求李某给他们 3万元钱。李某无奈,亲笔写了一张“市行急需 3万元”的条子,让银行值班员支付。后王某持条到银行取走 3万元钱。 问:对张某等人的行为应如何认定?请说明理由。(分数:10.00)_刑法学自考题-15 答案解析(总分:10
1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属于_ A.狭义刑法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法典(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自从 1997年刑法颁布后,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现行有效的单行刑法。答案为 B。2.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之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原则上适用我国刑法,但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可以不予追究的是_ A.法定最低刑为 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B.法定最低刑为 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C.法定最高
14、刑为 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D.法定最高刑为 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以外的其他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原则上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 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答案为 C。3.李某因倒卖外汇于 1995年 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 5年。修改后的刑法实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法院应当_ A.撤销原判,改判无罪 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 C.驳回申诉,维持原判 D.考虑到李某已服刑 2年,改判为有期徒刑 2年并予释放(分数:1.00)A.B.C.
15、D.解析:解析 李某的行为已经经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不适用从轻兼从新的原则,不能再根据新刑法重新判决。答案为 C。4.犯罪的本质是_ A.对社会关系的侵犯 B.对规范的侵犯 C.对法律规范的侵犯 D.对法益的侵犯(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危害行为,如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都是侵犯法益的行为。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取决于它是否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所以,犯罪的本质是对法益的侵犯。答案为
16、 D。5.根据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构成有四个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与_ A.犯罪目的 B.犯罪动机 C.犯罪行为 D.犯罪主观要件(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犯罪构成由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与犯罪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而组成,同样,各个要件也是由不同要素所组成,组成要件的要素,就是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答案为 D。6.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关键是_ A.行为人的预见程度不同 B.行为人的预见内容不同 C.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不同 D.行为人对行为是否实施的意志内容不同(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间接故意的行
17、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而过于自新的过失的行为人不希望发生危害结果,二者在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上明显不同。答案为 C。7.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_ A.按劳取酬 B.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C.不发报酬 D.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答案为 B。8.免除处罚是指_ A.宣告被告人无罪 B.判处低于法定最低刑的刑罚 C.对行为作有罪宣告,但对行为人不判处任何刑罚 D.缓期宣告判决的刑罚(分数:1
18、.00)A.B.C. D.解析:解析 免除处罚,也称免除刑罚处罚、免予刑事处罚,是指对行为作有罪宣告,但对行为人不判处任何刑罚。免除处罚以行为构成犯罪为前提,故对于非犯罪行为,不得适用免除处罚。在免除刑罚处罚时,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参见我国刑法第 37条)。答案为 C。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可以适用假释的是_ A.被判处管制的 B.被判处罚金的 C.被判处拘役的 D.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判处管制的,因为并
19、没有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不存在假释问题;被判处拘役的,由于刑期很短,适用假释没有实际意义;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也不存在假释问题;被判处死刑缓期 2年执行的,不能直接适用假释,只有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具备适用假释条件。答案为 D。10.实施下列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可适用死刑的是_ A.颠覆国家政权罪 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C.叛逃罪 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刑法对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规定了可以判处
20、死刑。答案为 D。11.对于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表述正确的是_ A.“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仅是指造成对人的生命、身体的安全事故,而不包括造成工程本身的安全事故 B.刑法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都处罚 C.主观上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D.由于本罪造成的结果往往非常严重,故属于严重的过失犯罪(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建设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行为;这里的“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不限于造成对人的生命、身体的安全事故,而应包括造成工程本身的安全事故,如导致工程本身不合格,无法投入使用等。由于本罪造成的结果往往非常严重,故属于严重的过失犯罪。从
21、法条的表述来看,主体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与工程监理单位,但刑法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主观上只能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行为,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答案为 D。12.犯罪构成并不要求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结果的犯罪是_ A.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B.生产、销售劣药罪 C.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D.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22、。该罪的成立不要求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结果,只要有行为即可。答案为 A。13.偷税罪在主观上_ A.可以是过失 B.只能是故意 C.可以表现为故意或过失 D.只能是直接故意(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偷税罪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该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该罪。答案为 B。14.暴力取证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 A.本罪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又包括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B.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C.因暴力取证而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 D.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证人使用暴力,以逼取证言的
23、行为(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暴力取证罪是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该罪只能由司法工作人员构成。答案为 B。15.为关于组织乞讨罪,正确的说法是_ A.可以不采用暴力、胁迫手段 B.以利诱、欺骗等手段组织他人乞讨,可以构成本罪 C.主观上要求以牟利为目的 D.对象只能是残疾人或者不满 14周岁的未成年人(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组织乞讨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 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行为。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 14周岁的人乞讨,因而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自由权利。以利诱、欺骗等手段组织他人
24、乞讨的,不成立本罪;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已满 14周岁的没有生理残疾的人乞讨的,不成立本罪。犯罪主体是已满 16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残疾人或者不满 14周岁的人而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乞讨。是否出于牟利目的,以及客观上是否牟利,不影响本罪的成立。答案为 D。16.某村治保主任刘某误认为村民卢某盗窃本村电力设备,遂指使他人将卢某捆绑、逼供,非法审讯。刘某的行为已构成_ A.刑讯逼供罪 B.非法拘禁罪 C.绑架罪 D.虐待被监管人罪(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非法拘禁罪,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本题中,刘
25、某指使他人捆绑卢某并逼供,剥夺了卢某的人身自由,所以构成非法拘禁罪,故 B项正确。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虐待被监管人员罪,是指监狱、拘留所、看管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员进行殴打或体罚虐待,或者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员,情节严重的行为。这两个罪的犯罪主体都是特殊主体,前者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后者主体为监管人员即在监狱、拘留所、看管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本题的刘某不符合此要求,所以 A、D 项排除。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
26、、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要求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或出于其他目的,本题中的刘某并不具有此目的,故 C项排除。答案为B。17.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衣服正欲付款,遂上前一把抓过该妇女手中的 1600元钱,并骂道:“不像话,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王某的行为构成了_ A.抢劫罪 B.抢夺罪 C.诈骗罪 D.招摇撞骗罪(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直接夺取他人数额较大的钱财,行为符合抢夺罪的构成要件。答案为 B。18.甲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的,构成_ A.招摇撞骗罪 B.诈骗罪 C.A和 B两罪并罚 D.一般
27、违法行为(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以谋取非法利益的构成招摇撞骗罪。如果骗取数额巨大财物,为保证罪刑均衡,应当认定为诈骗罪。答案为 B。19.李某为了自己吸食毒品,从某海关携带 10克的毒品入境,李某的行为属于_ A.走私毒品罪 B.非法持有毒品罪 C.运输毒品罪 D.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李某以吸食为目的,违反毒品管理法规,走私毒品的行为构成了走私毒品罪。答案为 A。20.接送不合格兵员罪客观方面要求在征兵工作中_ A.不要徇私舞弊 B.徇私舞弊 C.接受贿赂 D.玩忽职守(分数:1.00
28、)A.B. C.D.解析:解析 接送不合格兵员罪是在征兵工作中徇私舞弊,接送不合格兵员的行为,该罪的行为手段是徇私舞弊,接送不合格兵员。答案为 B。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1.我国刑法第 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特别规定”包括_ A.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作出的特别规定 B.自治区人大针对刑法所作的变通规定 C.自治州人大针对刑法所作的补充规定 D.刑法实施后,新制定的特别刑法的特别规定 E.刑罚实施后,新制定的附属刑法的特别规定(分数:2.00)A.B. C.D. E.解析:解析 港澳台地区不适用
29、大陆刑法,民族自治地方对刑法做出变通、补充规定的,应首先适用这些特别规定。如果单行刑法、附属刑法对刑法有特别的规定,也应该首先适用这些规定。答案为BD。22.下列哪些情况不应当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_ A.行为人在实施杀人行为时不满 14周岁,但死亡结果发生时已满 14周岁的 B.已满 14周岁不满 16周岁的人奸淫幼女 C.行为人 15周岁时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微伤 D.醉酒的人强奸他人 E.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分数:2.00)A. B. C. D.E.解析:解析 行为人实施行为时不满 14周岁,不需要承担责任。行为人未满 16周岁,实施的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时才需要承担责任,故意伤害
30、致人轻微伤的不需要承担责任。答案为 ABC。23.排除犯罪的事由包括_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自救行为 D.防卫过当 E.法令行为(分数:2.00)A. B. C. D.E. 解析:解析 防卫过当仍然要承担法律责任,不是排除犯罪事由。答案为 ABCE。24.继续犯的特征有_ A.必须是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继续 B.必须是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不间断地持续存在 C.必须是一个行为侵犯了同一具体的法益 D.必须出于同一个罪过 E.可以出于多个罪过(分数:2.00)A.B. C. D.E.解析:解析 继续犯具有以下特征:(1)继续犯必须是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继续,而不仅仅是不法状态的继续
31、。这是继续犯与状态犯的主要区别。(2)继续犯必须是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不间断地持续存在。一方面,继续犯的犯罪行为必须具有时间上的继续性,即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影响继续犯的成立,但瞬间性的行为不可能构成继续犯。另一方面,犯罪行为必须没有间断,即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没有间断。(3)继续犯必须是一个行为侵犯了同一具体的法益,即犯罪行为自始至终都针对同一对象,侵犯同一法益。(4)继续犯必须出于一个罪过。一般来说,继续犯是出于一个故意,出于数个故意的行为不可能成立继续犯。答案为 BC。25.下列关于刑法与其他法律制裁关系描述正确的是_ A.严厉程度不同 B.适用对象不同 C.适用机关不同 D.
32、适用根据不同 E.确立机关不同(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刑罚是最严厉的法律制裁,只适用于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人,只能由法院根据刑事法律予以适用,刑罚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确定。刑罚的这些特征与其他法律制裁具有明显的不同。答案为 ABCDE。四、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五、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4,分数:12.00)26.保护管辖原则(分数:3.00)_正确答案:(保护管辖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不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其在国外的犯罪行为,只要侵犯了本国利益或本国公民的法益,就适用本国刑法。其实质意义在于,保护本国利益与本国公民
33、的法益。因侵犯本国利益而适用本国刑法的;称为国家保护原则;因侵犯本国公民法益而适用本国刑法的,称为国民保护原则(消极的属人管辖原则)。)解析:27.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分数:3.00)_正确答案:(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指犯罪构成共同要件中为任何犯罪的成立所必须具备的要素。)解析:28.特殊累犯(分数:3.00)_正确答案:(特殊累犯是指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解析:29.保险诈骗罪(分数:3.00)_正确答案:(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以使自己或者第三者获取保险金为目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
34、,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解析:六、B判断说明题/B(总题数:4,分数:16.00)30.刑法总则明文规定对于牵连犯应该从一重罪处罚。(分数:4.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刑法总则没有明文规定牵连犯的概念与处罚原则,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对牵连犯应从一重罪处罚或者从一重罪从重处罚。31.实施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可能同时触犯销售伪劣产品罪,应按一重罪处罚。(分数:4.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实施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可能同时触犯销售伪劣产品罪,应按一重罚处罚。因为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通常属于伪造产品,由于行为人仅实施一个销售行为,故成立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想象竞合犯
35、,从一重罪论处。32.犯侵占罪的,告诉的才处理。(分数:4.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 270条第 1款的规定,规定,犯侵占罪的,告诉才处理。33.窝藏、转移、收购、销售、掩饰、隐瞒赃物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行为。(分数:4.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窝藏、转移、收购、销售、掩饰、隐瞒赃物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七、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18.00)34.简述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分数:6.00)_正确答案:(作为一种犯罪形态的犯罪预备,
36、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据此,犯罪预备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主观上为了犯罪;(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解析:35.在认定一般自首的“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分数:6.00)_正确答案:(1)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2)在共同犯罪案件中,作为一般共同犯罪成员的犯罪人,如果要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必须交代自己所知的同案犯的罪行,否则对“自己的罪行”的供述不可能“
37、如实”;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尤其是集团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如果要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必须交代整个共同犯罪的全部罪行,否则其对“自己的罪行”的供述也不可能“如实”。特别要注意的是,有的犯罪人出于掩护其他共犯人的目的,有预谋地投案包揽共同犯罪的全部责任的,不能视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3)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4)由于客观因素,不能全部交代所有的犯罪事实,但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的,也应属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如果隐瞒主要犯罪事实,或者以交代轻罪达到掩盖重罪的目的的,就不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5)犯罪人
38、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为自己进行辩护,提出上诉,或者更正、补充某些事实的,应当允许,不能将这些行为视为没有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解析:36.简述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分数:6.00)_正确答案:(诽谤罪与侮辱罪在客体、主体、主观方面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两点:(1)诽谤罪的方法只能是口头或文字的,不可能是暴力的;侮辱罪的方法既可以是口头、文字的,也可以是暴力的。(2)诽谤罪必须有捏造并散布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侮辱罪既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真实事实损害他人名誉。)解析:八、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4.00)37.试述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异同。(分
39、数:14.00)_正确答案:(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的情形。二者有些相同之处,即二者的行为人都没有完成犯罪,且都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1)形成的犯罪阶段不同。犯罪预备只能形成于犯罪的预备阶段,犯罪未遂形成于犯罪的实行阶段。(2)对二者的处罚原则及其原因不同。由于犯罪预备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因此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而犯罪未遂的社会危害性较大,所以对未遂犯只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不能免除
40、处罚。)解析:九、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38.张某(男,24 岁)、王某(男,22 岁)、赵某(女,20 岁)均系无业人员。1997 年 11月,张某想做生意但无资金,想到县银行信贷科长李某作风不好,就指使赵某勾引李某,从而敲诈李某为其提供资金。同年11月 10日,当赵某以约会为名将李某骗至张某家后,张、王二人以揭发李某耍流氓相要挟,要求李某给他们 3万元钱。李某无奈,亲笔写了一张“市行急需 3万元”的条子,让银行值班员支付。后王某持条到银行取走 3万元钱。 问:对张某等人的行为应如何认定?请说明理由。(分数:10.00)_正确答案:(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理由:(1)张某等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故意。(2)张某等人设骗局将李某骗至家中,以揭发其作风问题,要挟其当场写字条取款,并拿到了钱款,属于以非法手段诈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总之,张某等人的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特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