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2758       资源大小:52.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及答案解析.doc

    1、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及答案解析(总分:12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数:2.00)A.B.C.D.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间区间是( )A1949 年 10 月到 1952 年 12 月 B1953 年 1 月到 1957 年 12 月C1957 年 1 月至 1966 年 12 月 D1949 年 10 月到 1956 年 12 月(分数:2.00)A.B.C.D.3.我国对民族资本主

    2、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途径是( )A国家资本主义 B和平赎买C利用、限制、改造 D自愿互利,国家引导(分数:2.00)A.B.C.D.4.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手段和最主要途径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 D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分数:2.00)A.B.C.D.5.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 年宪法C1979 年宪法 D1982 年宪法(分数:2.00)A.B.C.D.6.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分数:

    3、2.00)A.B.C.D.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阶级 D改造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分数:2.00)A.B.C.D.8.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 )A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B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D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分数:2.00)A.B.C.D.9.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稳步前进(分数:2.00)A.B.C.D.10.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B稳步前进的原则

    4、C说服教育的原则D依靠贫下中农兴办合作社的原则(分数:2.00)A.B.C.D.11.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A集体经济 B国营经济C混合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分数:2.00)A.B.C.D.12.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分数:2.00)A.B.C.D.1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处在经

    5、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数:2.00)A.B.C.D.1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其所有制结构呈现的状况是( )A完全的公有制B国营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C基本单一的所有制D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分数:2.00)A.B.C.D.15.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购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资产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C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D没收官僚资本(分数:2.00)A.B.C.D.16.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循序渐进的步骤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分数

    6、:2.00)A.B.C.D.17.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B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C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分数:2.00)A.B.C.D.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 )A国家资本主义 B和平赎买 C统购统销 D加工订货(分数:2.00)A.B.C.D.19.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 B消灭富农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分数:2.00)A.B.C.D.20.我国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B“三

    7、反”、“五反”运动的开展C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分数:2.00)A.B.C.D.2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分数:2.00)A.B.C.D.22.建国初期,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主要采取的模式是( )A苏联模式 B日本模式 C美国模式 D德国模式(分数:2.00)A.B.C.D.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2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分数:10.00)_24.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统一采用“没收”的方式进行。(分数:10.00)_2

    8、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分数:10.00)_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26.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数:10.00)_27.简述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分数:10.00)_28.简述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意义。(分数:10.00)_29.简述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分数:10.00)_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0.00)30.论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意义是什么?(分数:10.00)_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答案解析(总分:12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

    9、2,分数:44.00)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数:2.00)A. B.C.D.解析: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间区间是( )A1949 年 10 月到 1952 年 12 月 B1953 年 1 月到 1957 年 12 月C1957 年 1 月至 1966 年 12 月 D1949 年 10 月到 1956 年 12 月(分数:2.00)A.B.C.D. 解析:3.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途径是( )A国家资本主义 B和平赎买C利用、限制、改造

    10、 D自愿互利,国家引导(分数:2.00)A. B.C.D.解析:4.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手段和最主要途径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 D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分数:2.00)A. B.C.D.解析:5.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 年宪法C1979 年宪法 D1982 年宪法(分数:2.00)A.B. C.D.解析:6.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分数:2.00)A.B.C.D. 解析: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11、是( )A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阶级 D改造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分数:2.00)A. B.C.D.解析:8.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 )A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B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D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分数:2.00)A. B.C.D.解析:9.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稳步前进(分数:2.00)A.B.C.D. 解析:10.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B稳步前进的原则C说服教育的原则D依靠贫下中农

    12、兴办合作社的原则(分数:2.00)A. B.C.D.解析:11.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A集体经济 B国营经济C混合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分数:2.00)A.B. C.D.解析:12.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分数:2.00)A.B. C.D.解析:1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

    13、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数:2.00)A.B. C.D.解析:1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其所有制结构呈现的状况是( )A完全的公有制B国营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C基本单一的所有制D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分数:2.00)A.B.C. D.解析:15.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购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资产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C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D没收官僚资本(分数:2.00)A.B.C.D. 解析:16.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循序渐进的步骤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D互助组、高

    14、级社、初级社(分数:2.00)A.B.C. D.解析:17.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B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C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分数:2.00)A.B.C. D.解析: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 )A国家资本主义 B和平赎买 C统购统销 D加工订货(分数:2.00)A.B. C.D.解析:19.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 B消灭富农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分数:2.00)A.B.C. D.解析:20.我国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

    15、始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B“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C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分数:2.00)A. B.C.D.解析:2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分数:2.00)A.B.C.D. 解析:22.建国初期,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主要采取的模式是( )A苏联模式 B日本模式 C美国模式 D德国模式(分数:2.00)A. B.C.D.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2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分数:10.00)_正确

    16、答案:(正确。理由:(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始。(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解析:24.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统一采用“没收”的方式进行。(分数:10.00)_正确答案:(错误。理由:(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对不同的经济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为农民的集体所有制。通过合作化的途径实现。

    17、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的改造相似,基本上通过由低到高的三种合作方式:初级形式的手工业供销小组、中级形式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高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途径是中国共产党在个体手工业中开展了以手工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要把资本家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政策与方针是利用、限制、改造。(2)没收的是“官僚垄断资本”,直接把它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解析:2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分数:10.00)_正确答案:(错误。理由:(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18、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始,中国不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是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26.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数:10.00)_正确答案:(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基本矛盾和向社会主义

    19、转变的条件。(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经济上是个相当落后的农业国,这是新中国建立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主要经济成分有五种。政治上建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文化上实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在解决了土地问题后,社会的基本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

    20、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必然。转变的条件包括:经济上,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政治上,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后正式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为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了政治保证;在思想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国际条件上,战后的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加上苏联在战后显示出社会主义强大的影响力,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了有利因素。)解析:27.简述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分数:10.00)_正确答案:(1

    2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为农民的集体所有制。通过合作化的途径实现。其方针和政策是:党提出积极领导、稳定前进的方针;按照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方式,到 1956 年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由低到高的三种合作方式,途径是中国共产党在个体手工业中开展了以手工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办法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造是要把资本家生产

    22、资料私人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政策与方针是利用、限制、改造。高级形式的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三大改造到 1956 年底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从此,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析:28.简述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意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为农民的集体所有制。通过合作化的途径实现。其方针和政策是:党提出积极领导、稳定前进的方针;按照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

    23、社的方式,到 1956 年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成功的经验有:第一,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第二,要尊重我国农业的特点和习惯,采取适当的形式逐步地引导农民走公有制道路;第三,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要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原则指导合作化运动发展。)解析:29.简述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分数:10.00)_正确答案:(评析在回答本题时要回答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主体、核心以及评述等。(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2)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

    24、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又称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以“一化三改”为核心。这里的“一化”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主体;这里的“三改”是指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一化三改”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0.00)30.论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意义是什么?(分数:10.00)_正确答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资本家生产资料私

    25、人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政策与方针是利用、限制、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最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第一,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避免了暴力和流血冲突,从而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第二,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坚持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第四,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列

    26、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赎买之路。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着一些缺点和偏差,如:在后期要求过急,速度过快,工作过粗等。(2)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政策的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又一个历史性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这就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个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理论和政策是正确的,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和列宁提出但没有做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到 1956 年底,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此,我国社会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