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政策学自考题模拟 14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一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博弈论的提出者是_(分数:1.00)A.西蒙B.诺依曼C.拉斯韦尔D.巴达克2.政策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出发点是_(分数:1.00)A.目标定位B.目标执行C.目标分析D.结构目标3.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_(分数:1.00)A.主席令B.总理令C.新闻报道D.中共中央文件4.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_(分数:1.00)A.民主化B.现代化C.信息化D.公正化5.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对人的观念现
2、代化提出的一种基本要求是_(分数:1.00)A.专业化B.科学化C.理性化D.民主化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1.00)A.美国的政党制度属于两党制B.法国实行多党制C.德国实行多党制D.中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7.公共权力的中心是_(分数:1.00)A.国家权力B.公民权力C.利益集团的权力D.组织权力8.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_(分数:1.00)A.数理模型B.理论模型C.仿真模型D.实际模型9.通常提出的政策问题容易进入政策议程的是_(分数:1.00)A.大众传媒B.政府部门C.政治人物D.政党组织10.对公共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方法是_(分数:1.00)A
3、.多角度分析B.类别分析C.层次分析法D.边界分析11.政策方案所要遵循的方向是_(分数:1.00)A.政策目标B.政策规划C.政策议程D.政策评估12.公共政策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的团体和个人是_(分数:1.00)A.结果B.目标人群C.执行机构D.法规13.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又称_(分数:1.00)A.互动理论模型B.琼斯模型C.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D.麦克拉夫林模型14.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是_(分数:1.00)A.民主原则B.忠实原则C.法治原则D.创新原则15.公共政策评估的核心概念是_(分数:1.00)A.政策产出B.政策影响C.政策结果D.政策议程16.政策执行后对政策所取得结
4、果的评估是_(分数:1.00)A.预评估B.过程评估C.单一政策评估D.结果评估17.政策维持的终极手段是_(分数:1.00)A.政策环境创设B.提高政策绩效C.政策主体的政策维持D.政策的法制化18.政策创新的根本动力是_(分数:1.00)A.经济制度和体制变革B.民众诉求C.地区之间竞争压力的需要D.参与世界竞争的需要19.将对政策结果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从而产生于政策相关的只是的过程是_(分数:1.00)A.规定B.预测C.描述D.定义20.直接隶属于政府部门或政党组织的是_(分数:1.00)A.学术型政策研究组织B.事业单位法人型政策研究组织C.行政型政策研究组织D.产业型政策研究组
5、织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以同一种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_(分数:2.00)A.单目标政策B.多目标政策C.元政策D.基本政策E.部门政策22.政策主体系统包括_(分数:2.00)A.政策制定系统B.政策执行系统C.间接主体系统D.直接主体系统E.政策反馈过程23.公共政策问题的边界分析包括的步骤有_(分数:2.00)A.类比分析B.饱和抽样C.边界估计D.类别分析E.诱导性提问24.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的证据来源包括_(分数:2.00)A.文献B.档案记录C.访谈D.直接观察E.物理人工制品2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
6、影响因素有_(分数:2.00)A.执行者因素B.资源因素C.工具因素D.环境因素E.道德因素四、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五、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20.00)26.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分数:5.00)_27.简述渐进主义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 (分数:5.00)_28.简述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 (分数:5.00)_29.简述政策稳定相对性的表现。 (分数:5.00)_六、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0.00)30.试述政策分析的原则。 (分数:10.00)_31.试述公共政策调整的作用。 (分数:10.00)_七、案例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3
7、0.00)32.针对我国经济过热的状况,我国今年不断上调存贷款利率。这使部分农村信用社出现了提高贷款利率的投机取巧行为,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利益,因此不断有公民抗议。 请运用政策执行偏差理论分析公民抗议的行为是否合理。 (分数:15.00)_“863计划”出台经过 1986年 3月 3日,一份报告送到了中共中央驻地中南海。后来根据这个报告而形成的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被称为“863 计划”。 这份题为“关于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人联合提出的。在这份报告中,他们针对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议和设想:要
8、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计划。这份报告很快呈送到邓小平的案头。邓小平两天后就做了批示。他认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并指示“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邓小平并要求有关负责同志,“宜速决断,不可拖延”。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立即邀请部分科学家进行座谈,科学家们对高技术项目的选择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有关部门将讨论意见上报邓小平,邓小平做出了明确的批示。根据这一批示,形成了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同年 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根据这一报告编制而成的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纲要选择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
9、术、信息技术等 7个领域,确定了 15个主题项目作为突破重点,以追踪世界先进水平。“863 计划”于 1987年 3月正式开始组织实施,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领域协同合作、各自攻关,很快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请回答:(分数:15.00)(1).试述比较常见的几种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分数:7.50)_(2).试分析在本案例中专家人士所提建议是怎样成为公共问题并进入政策议程的。(分数:7.50)_公共政策学自考题模拟 14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一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博弈论的提出者是_(分
10、数:1.00)A.西蒙B.诺依曼 C.拉斯韦尔D.巴达克解析:考点 博弈论 解析 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前者取得的所有重要研究成果,如西蒙的有限性决策模型和决策过程理论,以及诺依曼等提出的博弈论,都直接成为了公共政策学的内容。2.政策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出发点是_(分数:1.00)A.目标定位 B.目标执行C.目标分析D.结构目标解析:考点 政策系统的目标定位 解析 政策系统的目标定位是政策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出发点,是政策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之具体化。3.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_(分数:1.00)A.主席令B.总理令 C.新闻报道D.中共中央文件解析:考点 我国行政法规
11、的发布形式 解析 在我国,行政法规属于行政决策,是以总理令的形式发布。4.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_(分数:1.00)A.民主化 B.现代化C.信息化D.公正化解析:考点 公共政策的发展 解析 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少数统治者的素质等等,但现代,世界主要因素的政府和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5.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对人的观念现代化提出的一种基本要求是_(分数:1.00)A.专业化B.科学化C.理性化 D.民主化解析:考点 政策问题的形成 解析 注意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经过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思想渐入人心。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1.00
12、)A.美国的政党制度属于两党制B.法国实行多党制C.德国实行多党制D.中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解析:考点 政党与公共政策 解析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它们通过政治协商制度参与国家重大事情的讨论与决定。7.公共权力的中心是_(分数:1.00)A.国家权力 B.公民权力C.利益集团的权力D.组织权力解析:考点 公共权力的中心 解析 公共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权力,国家权力的行使过程就是作为国家权力的代理者一政府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8.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_(分数:1.00)A.数理模型B.理论模型 C.仿真模型D.实际模型解析:考点 公共
13、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 解析 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所谓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或框架。9.通常提出的政策问题容易进入政策议程的是_(分数:1.00)A.大众传媒B.政府部门 C.政治人物D.政党组织解析:考点 政府部门这个公共政策提出的主体 解析 政府部门是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它们会通过自身系统收集和反馈信息,会主动提出各种公共问题,因为政府部门是政策制定者,所以它们提出的公共问题最容易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10.对公共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方法是_(分数:1.0
14、0)A.多角度分析B.类别分析C.层次分析法D.边界分析 解析:考点 边界分析的定义 解析 边界分析就是一种对公共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11.政策方案所要遵循的方向是_(分数:1.00)A.政策目标 B.政策规划C.政策议程D.政策评估解析:考点 政策目标的意义 解析 政策目标就是政策方案所要遵循的方向,如果目标不明确,政策方案也就失去了明确的方向。12.公共政策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的团体和个人是_(分数:1.00)A.结果B.目标人群 C.执行机构D.法规解析:考点 目标人群的定义 解析 目标人群是公共政策所直接或者问接影响到的团体和个人,政策制定者期望通过公共政策引
15、导、改变和规范目标人群的行为。13.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又称_(分数:1.00)A.互动理论模型B.琼斯模型C.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 D.麦克拉夫林模型解析:考点 循环模型 解析 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 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14.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是_(分数:1.00)A.民主原则B.忠实原则 C.法治原则D.创新原则解析:考点 忠实原则 解析 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有利就执行,无利就变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是有悖于忠实原则的,必然导致政策执行偏差乃至失败。15.公共政策评估的核心概念是_(分数:1.00)A
16、.政策产出B.政策影响C.政策结果 D.政策议程解析:考点 公共政策评估的核心概念 解析 公共政策评估须以“政策结果”为核心概念。16.政策执行后对政策所取得结果的评估是_(分数:1.00)A.预评估B.过程评估C.单一政策评估D.结果评估 解析:考点 结果评估的定义 解析 结果评估是政策执行后对政策所取得结果的评估,包括政策产出评估和政策影响评估。17.政策维持的终极手段是_(分数:1.00)A.政策环境创设B.提高政策绩效C.政策主体的政策维持D.政策的法制化 解析:考点 政策的法制化 解析 法制化的政策不会因政策主体、环境的变化而变动,是政策维持的终极手段。18.政策创新的根本动力是_(
17、分数:1.00)A.经济制度和体制变革B.民众诉求 C.地区之间竞争压力的需要D.参与世界竞争的需要解析:考点 政策创新的根本动力 解析 民众诉求是政策创新的根本动力。19.将对政策结果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从而产生于政策相关的只是的过程是_(分数:1.00)A.规定 B.预测C.描述D.定义解析:考点 规定的含义 解析 规定也是建议,它将对结果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从而产生与政策相关的知识。20.直接隶属于政府部门或政党组织的是_(分数:1.00)A.学术型政策研究组织B.事业单位法人型政策研究组织C.行政型政策研究组织 D.产业型政策研究组织解析:考点 行政型政策研究组织 解析 行政型政策
18、研究组织直接隶属于政府部门或政党组织,依靠国家拨款来运作,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在公共政策分析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以同一种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_(分数:2.00)A.单目标政策B.多目标政策C.元政策 D.基本政策 E.部门政策 解析:考点 公共政策的划分 解析 公共政策以统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22.政策主体系统包括_(分数:2.00)A.政策制定系统 B.政策执行系统 C.间接主体系统 D.直接主体系统E
19、.政策反馈过程解析:考点 政策主体系统 解析 政策主体系统包括: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23.公共政策问题的边界分析包括的步骤有_(分数:2.00)A.类比分析B.饱和抽样 C.边界估计 D.类别分析E.诱导性提问 解析:考点 边界分析的步骤 解析 边界分析往往有三个步骤:一是饱和抽样;二是诱导性提问;三是边界估计。24.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的证据来源包括_(分数:2.00)A.文献 B.档案记录 C.访谈 D.直接观察 E.物理人工制品 解析:考点 个案研究的步骤 解析 个案研究的证据有六个不同的来源,即文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物理人工制品。25.公共政策执
20、行力的影响因素有_(分数:2.00)A.执行者因素 B.资源因素 C.工具因素 D.环境因素 E.道德因素解析:考点 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解析 综合看来,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执行者因素、资源因素、工具因素、环境因素。四、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五、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20.00)26.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这个定义揭示了公共
21、政策学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27.简述渐进主义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的、边际
22、性的调适。(2)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28.简述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道德品质要求;(2)行为规范要求;(3)价值判断要求。29.简述政策稳定相对性的表现。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政策稳定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时间上看,政策稳定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从空间上看,政策稳定是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六、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0.00)30.试述政策分析的原则。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民主化原则,民主既是一种程序,又是一种权力。没有民主,就很难
23、有科学的政策分析,也就更谈不上决策的科学化。(2)系统性原则,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组成了多层次的复杂的社会系统。(3)协调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即依据政策大系统总任务、总目标的要求,使各子系统相互协同配合,并以各个子系统局部最优化为基础,通过调节控制,实现大系统的最优化。(4)多样性原则,政策分析过程经常出现的只注重表面现象,而忽视系统结构,就是对多样性原则理解模糊的表现。(5)分合原则,该原则要求政策研究者和研究组织在对政策系统做到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实现对其科学的分解和整合。(6)预测性原则。公共政策是着眼于未来的。制定政策是对公共部门的未来行为所作的一种预先分
24、析与选择,具有明显的预测性。31.试述公共政策调整的作用。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及时纠偏、预防失误。 要避免政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就要求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政策出台以后,必须密切注意和及时了解政策实施的后果,加强评估和监控,随时随地收集政策的反馈信息,一旦发现政策出现偏差和失误,就应当立即予以调整。 (2)协调关系、有序运行。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通过对出现矛盾和纠纷的政策内容和政策关系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使各方面的政策互相衔接、协调一致地发挥整体功能。 (3)发展完善、保持稳定。 公共政策是动态发展的。这种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客观环境和条件是不断发
25、展变化的;第二,人们的认识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因此,一项政策的制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人们在实践中深化认识,进而不断调整原有的政策,使之趋于完善。可见,公共政策的适当调整不仅有助于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七、案例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30.00)32.针对我国经济过热的状况,我国今年不断上调存贷款利率。这使部分农村信用社出现了提高贷款利率的投机取巧行为,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利益,因此不断有公民抗议。 请运用政策执行偏差理论分析公民抗议的行为是否合理。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这是一种典型的政策执行偏差的行为。所谓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执行者在
26、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主要表现为替代式政策执行,即在政策执行中,执行者用自己的一套政策替代既定政策,对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就充分利用,对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就曲解变形,对政策执行的态度取决于是否符合地方利益。该农村信用社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利益,所以说公民的抗议是合理的。“863计划”出台经过 1986年 3月 3日,一份报告送到了中共中央驻地中南海。后来根据这个报告而形成的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被称为“863 计划”。 这份题为“关于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人联合
27、提出的。在这份报告中,他们针对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议和设想:要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计划。这份报告很快呈送到邓小平的案头。邓小平两天后就做了批示。他认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并指示“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邓小平并要求有关负责同志,“宜速决断,不可拖延”。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立即邀请部分科学家进行座谈,科学家们对高技术项目的选择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有关部门将讨论意见上报邓小平,邓小平做出了明确的批示。根据这一批示,形成了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同年 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根据这一报告
28、编制而成的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纲要选择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 7个领域,确定了 15个主题项目作为突破重点,以追踪世界先进水平。“863 计划”于 1987年 3月正式开始组织实施,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领域协同合作、各自攻关,很快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请回答:(分数:15.00)(1).试述比较常见的几种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分数:7.50)_正确答案:()解析:比较常见的几种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 (1)政府部门。 (2)政治人物。 (3)政党组织。 (4)利益集团。 (5)大众传媒。 (6)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 (7)公民和社会团体。 (8)政策
29、网络(2).试分析在本案例中专家人士所提建议是怎样成为公共问题并进入政策议程的。(分数:7.50)_正确答案:()解析:进入政策方程的条件: (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本案中: (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针对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王大珩等四位学者作为公共问题的提出者,向中共中央提出了要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中国高科技发展计划的建议。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邓小平认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两次做出重要批示,为四位学者提出的公共问题进入议程创造了条件。政治权威人物对问题的察觉往往较易于建立政策议程。 (3)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为“863 计划”的出台提供了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