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政策学自考题-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事先不设计问卷、表格和提问程序的获得资料的方法是_ A.无结构访谈法 B.实地观察法 C.非参与观察法 D.参与观察法(分数:1.00)A.B.C.D.2.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全面批评的政策研究学者的代表人物是_ A.德洛尔 B.阔德 C.博雷尔 D.戴伊(分数:1.00)A.B.C.D.3._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事业的成败。 A.战略规划 B.战略重点 C.战略条件 D.战略布局(分数:1.00)A.B.C
2、.D.4.在美国,县政权一般实行_ A.市长议会制 B.市经理制 C.委员会制 D.强市长制(分数:1.00)A.B.C.D.5.由直接决策者和执行者以外从事政策监督和控制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的系统是_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评估系统 D.政策监控系统(分数:1.00)A.B.C.D.6.下列国家中,国家元首(总统、主席、君主等)是虚位,不拥有实质意义的决策权的是_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俄罗斯(分数:1.00)A.B.C.D.7.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的理论模型是_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政治系统模型 D.精英模型(分数:1.00)A.B
3、.C.D.8.“所谓公共政策,是指某一特定时间集团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它体现了那些一直试图获取优势的并相互竞争着的派系或团体之间出现的均势”是_的核心命题。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混合扫描模型 D.集团模型(分数:1.00)A.B.C.D.9.核心目标是争取执政以解决公共问题的是_ A.政府部门 B.利益集团 C.政党组织 D.政治人物(分数:1.00)A.B.C.D.10.政策议程的动员模型通常出现于_ A.高度民主的社会 B.不太民主的社会 C.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 D.财富高度集中的社会(分数:1.00)A.B.C.D.11.听证,最早源于西方国家的_ A.行政实践 B
4、.政策过程 C.立法实践 D.司法实践(分数:1.00)A.B.C.D.12.在所有政策过程各个阶段中,核心是_ A.论证 B.抉择 C.采纳 D.辩论(分数:1.00)A.B.C.D.13.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构建的模型是_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分数:1.00)A.B.C.D.14.“土政策”往往是_的一种典型表现。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附加式政策执行 C.残缺式政策执行 D.照搬式政策执行(分数:1.00)A.B.C.D.15.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各有利弊,在操作方式上也多种多样,在实践中应_ A.以内部评估为主 B.以外部评估为主 C.把内外评估结合起
5、来 D.采取何种方式无关紧要(分数:1.00)A.B.C.D.16.政策实验的关键环节是_ A.随机指派 B.固定指派 C.随机抽选 D.事前设计(分数:1.00)A.B.C.D.17.美国宪法第 5 条规定,国会在两院_的议员认为必要时,应提出本宪法的修正案。 A.1/3 B.1/2 C.2/3 D.全体(分数:1.00)A.B.C.D.18.在下列政策终结对象中,哪一类的终结最易达成?_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计划(分数:1.00)A.B.C.D.19.发现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的症结并确定其性质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_ A.主要性步骤 B.关键性步骤 C.主要内容 D.重要目的(分
6、数:1.00)A.B.C.D.20.政策分析者没有充分对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进而形成肤浅的建议。这种错误是指_ A.一知半解式的政策建议 B.生搬硬套式的政策建议 C.墨守成规式的政策建议 D.姗姗来迟式的政策建议(分数:1.00)A.B.C.D.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1.古代政策研究没有形成独立学科的原因有_ A.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 B.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显露出来 C.参与决策的人很少 D.决策过程纯属“黑箱”运作 E.在那时还不可能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政策(分数:2.00)A.B
7、.C.D.E.22.信息传播系统的基本功能有_ A.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B.信息的加工与储存 C.信息的传递 D.信息的交换 E.信息的发布(分数:2.00)A.B.C.D.E.23.下列关于精英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有_ A.现代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意大利学者莫斯卡和帕累托 B.揭示了“主权属于人民”的根本理念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 C.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 D.把注意力集中于政策形成过程中的能动因素 E.对于多元化主义政治体制外的决策过程,缺乏解释性(分数:2.00)A.B.C.D.E.24.预测性评估的步骤包括_ A
8、.方案调查 B.详细研究 C.进一步的分析 D.试验式证实 E.抉择(分数:2.00)A.B.C.D.E.25.政策监控的主体包括_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大众传媒 E.利益集团(分数:2.00)A.B.C.D.E.四、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五、B简答题/B(总题数:4,分数:20.00)26.简述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应做出的努力。(分数:5.00)_27.简述类别分析法的涵义。(分数:5.00)_28.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分数:5.00)_29.简述政策本身的稳定因素。(分数:5.00)_六、B论述题/B(总题数:2,分
9、数:20.00)30.试述公共政策在政府推行政治统治和实施社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分数:10.00)_31.试述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分数:10.00)_七、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2,分数:30.00)32.在国务院规定的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最后期限前,某省实现了矿办小井一律关闭的目标,并关闭乡镇煤矿 619 处。然而,该省关闭整顿小煤矿百人督导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照国务院提出的关井“六项标准”(吊销有关证照、炸毁井筒、拆除设施、填平场地、发布公告并在限期内尽可能恢复地表植被),当前关闭整顿小煤矿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具体表现为一些县、乡没有按照“六项标准”
10、进行关闭,大部分小煤矿仅拉倒了井架、切断了电源、封平了井口,明显存在以停代关、以封代关等“假关闭”现象。经调查发现,该省经对小煤矿多次清理整顿,全省小煤矿数量由 5000 多座减少到现在的 1700 多座,这些保存下来的煤矿大多为投资规模较大、对当地财政和就业贡献较大,且“四证”(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和营业执照)齐全的小煤矿。如在该省公布的首批关闭的 228家小煤矿中,就有 139 家属“四证”齐全企业。调查还发现,补偿政策不透明、补偿资金来源不明确,补偿金额未到位,也是造成部分小煤矿“假关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多年来小煤矿在政府“有水快流”思想的鼓励和引导下,投入了大量的资
11、金进行了大规模整改并已达标。此外,对于关闭小煤矿,基层干部面临财政减收、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等多重压力,而矿主们则更是持观望和侥幸心理。 结合上述案例,试分析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分数:15.00)_33.1962 年,美国与苏联之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其背景是美国、苏联日益加深的军事对抗。事端则起因于苏联将导弹秘密运至古巴,并设置导弹发射基地。美国发现这一问题后,针对这一严重的安全危机,为了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美国总统肯尼迪马上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智囊人物研究对策,很快拿出处理“导弹危机”的六个方案:无所作为(零方案);对苏联和古巴施加外交压力;通过各种渠道与古巴领
12、导人卡斯特罗接触;派遣美军入侵古巴;对古巴实施先发制人的突袭;采取间接军事行动封锁海面。 根据以上材料中所提供的六个方案,请你根据公共政策学的方案择优的有关原理,选择出结束“导弹危机”的最佳方案。(分数:15.00)_公共政策学自考题-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事先不设计问卷、表格和提问程序的获得资料的方法是_ A.无结构访谈法 B.实地观察法 C.非参与观察法 D.参与观察法(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无结构访谈法内容的考
13、查。选项 ABCD 均是公共政策研究中获取一手资料的方法,对这些方法考生应注意区分。答案为 A。2.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全面批评的政策研究学者的代表人物是_ A.德洛尔 B.阔德 C.博雷尔 D.戴伊(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从事政策研究的学者,以德洛尔为代表,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全面的批评,这也致使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答案为 A。3._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事业的成败。 A.战略规划 B.战略重点 C.战略条件 D.战略布局(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战略规划是决定全局的,是领导活动的纲领和准则
14、,而其好坏直接决定着事业的成败。答案为 A。4.在美国,县政权一般实行_ A.市长议会制 B.市经理制 C.委员会制 D.强市长制(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在美国,县政权一般实行委员会制;选项 ABD 一般是市政权的体制。答案为 C。5.由直接决策者和执行者以外从事政策监督和控制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的系统是_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评估系统 D.政策监控系统(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政策监控系统相关内容的考查。信息传播系统包括情报部门、统计部门、档案部门、系统数据库、图书资料部门以及政策信息的咨询、监督、反馈部门;政策
15、咨询系统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政策评估系统由政策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五大要素构成。答案为 D。6.下列国家中,国家元首(总统、主席、君主等)是虚位,不拥有实质意义的决策权的是_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俄罗斯(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英国实行议会制,国家元首(君主、总统、主席等)是虚位的,不拥有实质意义的决策权。答案为 B。7.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的理论模型是_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政治系统模型 D.精英模型(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
16、“理性人”,考生应对各个理论模型加以区分。答案为 A。8.“所谓公共政策,是指某一特定时间集团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它体现了那些一直试图获取优势的并相互竞争着的派系或团体之间出现的均势”是_的核心命题。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混合扫描模型 D.集团模型(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莱瑟姆对公共政策进行了定义(具体内容详见题干),这个定义实际上就是集团模型的核心命题。答案为 D。9.核心目标是争取执政以解决公共问题的是_ A.政府部门 B.利益集团 C.政党组织 D.政治人物(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政党是近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其
17、核心的目标就是争取执政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因此政党组织必然是提出公共问题的重要主体。答案为 C。10.政策议程的动员模型通常出现于_ A.高度民主的社会 B.不太民主的社会 C.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 D.财富高度集中的社会(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政策议程的过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在这种情况下,政策问题通常都是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答案为 B。11.听证,最早源于西方国家的_ A.行政实践 B.政策过程 C.立法实践 D.司法实践(分数:1.00)A.B.C.D. 解
18、析:解析 听证,最早源于西方的司法实践,后来被逐渐运用到立法实践和行政实践之中,从而成为政府政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形式。答案为 D。12.在所有政策过程各个阶段中,核心是_ A.论证 B.抉择 C.采纳 D.辩论(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马琼指出:“公共政策是由语言构成的,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在所有政策过程各个阶段中,辩论是其核心。”答案为 D。13.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构建的模型是_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过程模型是史密斯提出的,互适模型的构建者是麦克拉夫林,循环模型是
19、雷恩和拉宾诺维茨提出的,博弈模型的代表人物是巴达克。答案为 B。14.“土政策”往往是_的一种典型表现。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附加式政策执行 C.残缺式政策执行 D.照搬式政策执行(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附加式政策执行是指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人为地附加了与政策目标背离的其他内容,使政策执行超出了政策的基本要求,为谋取地方或个人利益提供方便。“土政策”就是这种附加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答案为 B。15.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各有利弊,在操作方式上也多种多样,在实践中应_ A.以内部评估为主 B.以外部评估为主 C.把内外评估结合起来 D.采取何种方式无关紧要(分数:1.
20、00)A.B.C. D.解析:解析 公共政策评估类型可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评估是指政府内部的评估组织和人员所进行的评估;外部评估是政府部门外的评估主体所完成的评估。综合分析内外部评估的利弊,可见在实践中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合理的评估结果。答案为 C。16.政策实验的关键环节是_ A.随机指派 B.固定指派 C.随机抽选 D.事前设计(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采取实验法评估公共政策,关键环节是“随机指派”,应保证每个实验对象都有相同的概率被抽到任何一组。或者说,实验对象不是刻意选择的,也不是事前设计的,而是根据概率原则抽取的。答案为 A。17.美国宪法第 5
21、条规定,国会在两院_的议员认为必要时,应提出本宪法的修正案。 A.1/3 B.1/2 C.2/3 D.全体(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美国宪法第 5 条规定,国会在两院 2/3 的议员认为必要时,应提出本宪法的修正案,或者根据 2/3 的州议会请求,召开制宪会议,提出修正案。答案为 C。18.在下列政策终结对象中,哪一类的终结最易达成?_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计划(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对象中,计划是最容易达成的一项。答案为 D。19.发现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的症结并确定其性质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_ A.主要性步骤 B.关
22、键性步骤 C.主要内容 D.重要目的(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关键性的步骤就在于发现所要解决的公一共问题的症结,并确定其性质。答案为 B。20.政策分析者没有充分对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进而形成肤浅的建议。这种错误是指_ A.一知半解式的政策建议 B.生搬硬套式的政策建议 C.墨守成规式的政策建议 D.姗姗来迟式的政策建议(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一知半解式的政策建议,往往是由于政策分析者没有充分对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进而形成了肤浅的建议。答案为 A。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1.古代政策研究没有形成独立学
23、科的原因有_ A.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 B.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显露出来 C.参与决策的人很少 D.决策过程纯属“黑箱”运作 E.在那时还不可能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政策(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在占代中国和在古代西方,“公共政策学”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主要是因为:由于古代国家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显露出来,参与决策的人很少且决策过程纯属“黑箱”运作,因此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不是对政策过程所做的观察和分析
24、。但是,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同时,在那时,还不可能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政策。答案为 ABCDE。22.信息传播系统的基本功能有_ A.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B.信息的加工与储存 C.信息的传递 D.信息的交换 E.信息的发布(分数:2.00)A. B. C. D.E.解析:解析 选项 ABC 是信息传播系统的基本功能,选项 DE 并不属于信息传播系统的基本功能,对于细节表述上的差异,考生应注意区分。答案为 ABC。23.下列关于精英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有_ A.现代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意大利学者莫斯卡和帕累托
25、 B.揭示了“主权属于人民”的根本理念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 C.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 D.把注意力集中于政策形成过程中的能动因素 E.对于多元化主义政治体制外的决策过程,缺乏解释性(分数:2.00)A. B. C. D.E.解析:解析 选项 DE 是集团模型受到批评的相关内容。答案为 ABC。24.预测性评估的步骤包括_ A.方案调查 B.详细研究 C.进一步的分析 D.试验式证实 E.抉择(分数:2.00)A. B. C. D. E.解析:解析 预测性评估分为四个步骤,即选项 ABCD,考生应该有所了解。答案为
26、 ABCD。25.政策监控的主体包括_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大众传媒 E.利益集团(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政策监控的主体是指从事政策监控活动的个人和组织,它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组织、大众传播媒介、利益集团和公民等主体。答案为 ABCDE。四、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五、B简答题/B(总题数:4,分数:20.00)26.简述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应做出的努力。(分数:5.00)_正确答案:(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2)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3)重视本土资源。(4)重视当
27、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解析:27.简述类别分析法的涵义。(分数:5.00)_正确答案:(类别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之一,同样也是公共问题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逻辑区分是指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过程。而逻辑归类正相反,指将多种问题组合成一个大的类别。)解析:28.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分数:5.00)_正确答案:(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解析:29.简述政策本身的稳定因素
28、。(分数:5.00)_正确答案:(1)政策目标的长期性。 (2)政策的有效性。 (3)政策的合法性。 (4)修改的复杂性。 (5)接续政策的失败。 (6)政策终结的失败。)解析:六、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30.试述公共政策在政府推行政治统治和实施社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公共政策是政府推行政治统治的基本工具。政治统治不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两大阶级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而是整体性的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公共政策常常被用来表达和维护统治阶级总体的、长远的、根本性利益。政府权力还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来加强政策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29、(2)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权力通过关注民生和促进经济的繁荣,扩大其合法性基础。另外,政府权力还通过公共政策,对各种经济关系进行协调,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对民众的政治行为以及各种权利和权利关系进行规范,并对各种社会政治组织进行监督。)解析:31.试述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分数:10.00)_正确答案:(公共政策监控机制是由政策监控主体、政策监控对象、政策监控主体发生作用的内容和方式等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可分为内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和外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1)内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内部政策监控主体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内部政策监控的运行路线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自
30、上而下监控。这是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所做的政策监控,既包括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政策监控,也包括上级地方政府对下级地方政府的政策监控、上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对下级政府的职能部门的政策监控。 自下而上监控。广义上讲,政府之间的检查、纠偏、指导等工作主要是上级对下级的,但也包括下级对上级的督促、建言和批评。 (2)外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由于政策监控主体在政府体制结构中地位的不同,决定了政策监控主体施加影响力的程度各有差异。 立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司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政党组织对公共政策的监控。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大众传播媒介对公共政策的监控。公民对公共政策的监控。)解析:七、B案例分析
31、题/B(总题数:2,分数:30.00)32.在国务院规定的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最后期限前,某省实现了矿办小井一律关闭的目标,并关闭乡镇煤矿 619 处。然而,该省关闭整顿小煤矿百人督导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照国务院提出的关井“六项标准”(吊销有关证照、炸毁井筒、拆除设施、填平场地、发布公告并在限期内尽可能恢复地表植被),当前关闭整顿小煤矿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具体表现为一些县、乡没有按照“六项标准”进行关闭,大部分小煤矿仅拉倒了井架、切断了电源、封平了井口,明显存在以停代关、以封代关等“假关闭”现象。经调查发现,该省经对小煤矿多次清理整顿,全省小煤矿数量由 5000
32、多座减少到现在的 1700 多座,这些保存下来的煤矿大多为投资规模较大、对当地财政和就业贡献较大,且“四证”(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和营业执照)齐全的小煤矿。如在该省公布的首批关闭的 228家小煤矿中,就有 139 家属“四证”齐全企业。调查还发现,补偿政策不透明、补偿资金来源不明确,补偿金额未到位,也是造成部分小煤矿“假关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多年来小煤矿在政府“有水快流”思想的鼓励和引导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了大规模整改并已达标。此外,对于关闭小煤矿,基层干部面临财政减收、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等多重压力,而矿主们则更是持观望和侥幸心理。 结合上述案例,试分析政
33、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分数:15.00)_正确答案:(公共政策执行的目的是为了影响或改变政策对象即目标人群。其功能的发挥不仅与执行主体的各个因素有关,也与政策对象对政策认同、接受和支持的程度有关。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但这种目标总要表现为对一部分人、群体或组织的利益进行分配或调整,表现为对一部分个人、群体或组织行为的指导、制约或改变。这些个体、群体和组织就是政策对象,即政策执行主体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所发生影响和作用的承受者。政策对象包括政策所涉及的个人、组织和集团。这些对象受自身利益、文化心理因素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呈现出主观差异性。因此,即使政策执行者对各个政策对象所施加的政策力度是
34、相同的,但是由于政策对象自身主观差异性的存在,所以政策效果仍存在着差异。“多年来小煤矿在政府有水快流思想的鼓励和引导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了大规模整改”,这说明了文化心理因素对政府执行的影响。“对于关闭小煤矿,基层干部面临财政减收、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等情况,说明了政策对象自身利益对政策执行的影响。)解析:33.1962 年,美国与苏联之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其背景是美国、苏联日益加深的军事对抗。事端则起因于苏联将导弹秘密运至古巴,并设置导弹发射基地。美国发现这一问题后,针对这一严重的安全危机,为了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美国总统肯尼迪马上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智囊人物研究对
35、策,很快拿出处理“导弹危机”的六个方案:无所作为(零方案);对苏联和古巴施加外交压力;通过各种渠道与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接触;派遣美军入侵古巴;对古巴实施先发制人的突袭;采取间接军事行动封锁海面。 根据以上材料中所提供的六个方案,请你根据公共政策学的方案择优的有关原理,选择出结束“导弹危机”的最佳方案。(分数:15.00)_正确答案:(1)政策抉择的第二个环节是政策审议,就是决策者对各个方案进行最后的比较并选择一种最满意的方案,或者以某一方案为主干并综合、吸收其他方案的可取之处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方案,然后对该方案的适时性、适当性、可行性、完善性等进行深入考察和研讨,以完成可供最终采纳和批准的政策文
36、本的过程。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是评估和择优。评估是对各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择优则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决策意见。(2)在审定过程中要把决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问题作综合的分析和权衡,决定取舍。审定的目的是减少决策失误。(3)根据以上原理得出,结束“导弹危机”的最佳方案是:一方面,对苏联和古巴施加外交压力;另一方面可采取适当间接军事行动封锁海面,这样可切断苏联对古巴的海上运输。无所作为的方案将可能使美方利益受损;在古巴设置导弹发射基地的是苏联,也就是说苏联是关键因素,接触卡斯特罗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派遣美军入侵古巴和对古巴实施先发制人的突袭,都会直接引发战争,造成三方的损失。)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