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公共政策学自考题-19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2557       资源大小:67.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公共政策学自考题-19及答案解析.doc

    1、公共政策学自考题-1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4,分数:88.00)1.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是指_(分数:2.00)A.个人问题B.政策问题C.公共问题D.私人问题2.政策问题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一般都影响到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大多数人,与多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表现的是政策问题的_(分数:2.00)A.透明性B.权威性C.有效性D.公共性3.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

    2、能成为_(分数:2.00)A.社会问题B.政策问题C.公共问题D.私人问题4.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这指的是_(分数:2.00)A.公共政策问题的突发性B.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性C.公共政策问题的自然性D.公共政策问题的历史性5.决策者人数很少,只有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仅有几个的是_(分数:2.00)A.结构优良问题B.结构适度问题C.结构不良问题D.结构优秀问题6.一位或数位决策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方案的效用一致能够反映目标的一致性是指_(分数:2.00)A.结构优良问题B.结构适度问

    3、题C.结构不良问题D.结构优秀问题7.在国际关系领域的政策问题强调的是_(分数:2.00)A.合法性的原则B.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原则C.和平共处原则D.互不干涉内政原则8.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组织团体是_(分数:2.00)A.政治人物B.政府组织C.社会团体D.政党9.核心目标并不在于上台执政,而在于千方百计地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是_(分数:2.00)A.政治人物B.利益集团C.政党组织D.公民和社会团体10.如今成为现代科学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体的是_(分数:2.00)A.政党B.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C.利益集团D.大众传媒11.美国国会、政府与利益集团之间构成

    4、的“铁三角关系”被认为是_的一种表现。(分数:2.00)A.政府部门B.政党组织C.利益集团D.政策网络12.西方社会中的议题网络属于_(分数:2.00)A.利益型政策网络B.混合型政策网络C.开放型政策网络D.意见型政策网络13.政策制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对_(分数:2.00)A.问题的认知B.问题的建构C.问题的认定D.问题的形成14.边界估计方法一般能适合_的基本要求。(分数:2.00)A.问题界定B.问题搜索C.问题感知D.问题抽样15.把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和噪声污染统称为污染问题是_(分数:2.00)A.假设分析B.逻辑归类C.边界分析D.逻辑区分16.原因层次分析法属于一

    5、种_(分数:2.00)A.类别分析法B.边界分析法C.分类分析法D.多角度分析17.可由政策制定者操控的原因是_(分数:2.00)A.可诉原因B.可能原因C.合理原因D.可塑原因。18.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_(分数:2.00)A.伦理分析法B.假设分析法C.多角度分析D.边界分析法19.主要的局限性在于有可能削弱有关公共问题本质的创造性冲突和争论的是_(分数:2.00)A.边界分析B.多角度分析C.层次分析D.头脑风暴法20.依据一定的社会伦理规范来分析和界定有关的公共问题,最近一二十年在政策科学研究中也很流行的是_(分数:2

    6、.00)A.头脑风暴法B.假设分析C.层次分析D.伦理分析法21.政策研究者在进行政策分析时所受到的各种因素限制,即与该政策问题有关的各种力量给决策者和政策研究者设定的框框是_(分数:2.00)A.政策封套B.政策限制C.政策制约D.政策束缚22.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_(分数:2.00)A.问题认定B.问题搜索C.问题详述D.问题感知23.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的是_(分数:2.00)A.政策制定B.政策议程C.政策执行D.政策反馈24.由政治群体的成员共同认为值得公众关注并且处于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问题构成,

    7、指政治系统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_(分数:2.00)A.政府议程B.系统议程C.公共议程D.集体议程25.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_(分数:2.00)A.系统议程B.政府议程C.正式议程D.规划议程26.由一些经过积极而认真研究的项目所组成的议程是_(分数:2.00)A.规划议程B.界定议程C.磋商议程D.循环议程27.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它又被称为_(分数:2.00)A.政策议程B.行政议程C.公众议程D.正式议程28.下面会产生象征性公共政策问题的是_(分数:2.00)A.税收B.种族团结C.死刑D.

    8、焚烧国旗29.一般来说,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大多来源于_(分数:2.00)A.政治问题B.经济领域C.思想意识问题D.国际问题30.属于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的是_(分数:2.00)A.移民B.焚烧国旗C.庆典D.授奖仪式31.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必须同时也得到有关_的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策议程。(分数:2.00)A.公民B.利益集团C.权威人物D.军事集团32.对问题的察觉较易于建立政策议程的是_(分数:2.00)A.一般公民B.企业家C.政治权威人物D.专家学者33.所谓民主的问题察觉机制,是指问题的察觉机制应该体现_(分数:2.00)A.民主性B.公共性C.开放性D.正常性34.下列不属于政策

    9、议程构建模型的是_(分数:2.00)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自发创始模型D.内在创始模型35.政策议程的动员模型通常出现于_(分数:2.00)A.高度民主的社会B.不太民主的社会C.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D.财富高度集中的社会36.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_(分数:2.00)A.外在创始模B.动员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D.史密斯模型37.政策问题一般都能顺利地进入正式议程的模型是_(分数:2.00)A.动员模型B.激励模型C.外在创始模型D.内在创始模型38.属于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的是_(分数:2.00)A.动员模型

    10、B.激励模型C.外在创始模型D.内在创造模型39.下列哪种模型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_(分数:2.00)A.动员模型B.激励模型C.外在创始模型D.内在创始模型40.三源流模型的提出者是_(分数:2.00)A.芭芭拉尼尔森B.约翰金登C.拉斯韦尔D.埃尔德41.问题流主要关注于问题的_(分数:2.00)A.定义B.性质C.制定D.反馈42.当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汇合在一起,就打开了_(分数:2.00)A.政策窗口B.政策封套C.政治压迫D.政治决策43.某一领域的议题有时会影响到另一问题进入议程的能力的事实是_(分数:2.00)A.政治窗口B.溢出C.政治阻碍D.政治博弈44.

    11、中国学者认为_日渐式微,其他模型日趋活跃。(分数:2.00)A.动员模式B.内参模式C.借力模式D.关门模式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45.就一个社会而言,问题通常可分为_(分数:2.00)A.私人问题B.社会问题C.群体问题D.家庭问题E.公共问题4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00)A.我们从社会的广义概念出发把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看做在外延和内涵上相同的概念B.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从政策意图的角度看,政策问题可以被定义为引起社会上某一部分人的需要或不满足的某种条件或环境,并为此寻求援助和补偿的活动C.威廉邓恩认为,政策问题是指:“有待实现的需要、价值或机会,不论它是

    12、怎样确定的,都可以通过公共行为实现。”D.社会统治阶级与社会少数民众在政策问题上的认知往往是相互矛盾和有差异的E.政策问题主要依靠政府来解决,而且必须由政府亲自出面加以解决47.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包括_(分数:2.00)A.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B.问题的察觉C.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D.团体或组织活动E.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48.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_(分数:2.00)A.关联性B.公共性C.历史性与动态性D.客观性E.主观性49.公共权力机构对问题的解决,表现的公共政策形式有_(分数:2.00)A.法律B.法规C.行政命令D.指示E.公告50.有学者针对政策问题的主观性指出

    13、:“我们可能会分享相同的数据,至少我们相信我们分享相同的数据,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看到同一件事。_都塑造着我们对事实的感知。”(分数:2.00)A.价值观B.信仰C.意识形态D.利益E.偏见公共政策学自考题-1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4,分数:88.00)1.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是指_(分数:2.00)A.个人问题B.政策问题C.公共问题 D.私人问题解析:解

    14、析 此题是对公共问题定义的考查,而从社会的广义概念出发,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可看做在外延和内涵上相同的概念。2.政策问题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一般都影响到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大多数人,与多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表现的是政策问题的_(分数:2.00)A.透明性B.权威性C.有效性D.公共性 解析:解析 此题是对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或基本特征公共性内容的考查,考生应该注意掌握。3.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_(分数:2.00)A.社会问题B.政策问题 C.公共问题D.私人问题解析:解析 国内有学者认为,公共问题只有在属于政府的政策范围因而能够进入政府议程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政策问题。4.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

    15、成因来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这指的是_(分数:2.00)A.公共政策问题的突发性B.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性C.公共政策问题的自然性D.公共政策问题的历史性 解析:解析 此题是对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或基本特征一历史性内容的考查,考生应该注意掌握。5.决策者人数很少,只有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仅有几个的是_(分数:2.00)A.结构优良问题 B.结构适度问题C.结构不良问题D.结构优秀问题解析:解析 此题是对结构优良问题相关内容的考查。结构适度问题是指一位或数位决策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涉及不同的决策者,

    16、其效用无法达成一致,目标之间相互冲突。并不存在结构优秀问题的类型。6.一位或数位决策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方案的效用一致能够反映目标的一致性是指_(分数:2.00)A.结构优良问题B.结构适度问题 C.结构不良问题D.结构优秀问题解析:解析 此题是对结构适度问题相关内容的考查。结构优良问题是指决策者人数较少,只有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仅有几个;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涉及不同的决策者,其效用无法达成一致,目标之间相互冲突。并不存在结构优秀问题的类型。7.在国际关系领域的政策问题强调的是_(分数:2.00)A.合法性的原则B.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原则 C.和平共处原则D.互

    17、不干涉内政原则解析:解析 根据政策问题发生领域的不同,也可以将政策问题划分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外交问题、民族问题等。在解决政治问题时,首要遵循的是合法性的原则。在国际关系领域的政策问题强调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原则。8.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组织团体是_(分数:2.00)A.政治人物B.政府组织C.社会团体D.政党 解析:解析 政党是近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它往往是超地区、超行业、超血缘联系的社会群体的政治代表,其核心目标是争取执政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因而它必然是提出公共问题的重要主体。9.核心目标并不在于上台执政,而在于千方百计地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

    18、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是_(分数:2.00)A.政治人物B.利益集团 C.政党组织D.公民和社会团体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利益集团相关内容的考查,考生应该掌握提出公共问题的各主体相关的具体内容。10.如今成为现代科学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体的是_(分数:2.00)A.政党B.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 C.利益集团D.大众传媒解析:解析 在现代社会中,适应决策科学化需要的相关专家人士及政策咨询机构的作用也日渐突出,如今它们成为现代科学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体,自然也成为提出公共问题的一种重要主体。11.美国国会、政府与利益集团之间构成的“铁三角关系”被认为是_的一种表现。(分数:2.00)

    19、A.政府部门B.政党组织C.利益集团D.政策网络 解析:解析 政策网络往往并不是一个固化的正式组织,而是一种介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种网络化联合体形态。如美国国会、政府与利益集团之间构成的“铁三角关系”就被认为是政策网络的一种表现。12.西方社会中的议题网络属于_(分数:2.00)A.利益型政策网络B.混合型政策网络C.开放型政策网络D.意见型政策网络 解析:解析 西方社会中的议题网络属于意见型政策网络,意见型政策网络一般由对某一政策没有相关利益但有相近观点的专业机构或人士构成。13.政策制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对_(分数:2.00)A.问题的认知B.问题的建构C.问题的认定 D.问

    20、题的形成解析:解析 问题认定不仅需要充分了解问题情境,而且还必须运用创造性的判断力和洞察力,精心构建政策问题。而一个构件良好的政策问题,便基本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政策制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对问题的认定。14.边界估计方法一般能适合_的基本要求。(分数:2.00)A.问题界定 B.问题搜索C.问题感知D.问题抽样解析:解析 边界估计是问题认定的方法之一,我们要利用无问题变化的规律,逐步弄清问题的主要特征。该方法和程序一般能适合问题界定的基本要求。15.把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和噪声污染统称为污染问题是_(分数:2.00)A.假设分析B.逻辑归类 C.边界分析D.逻辑区分解析:解析

    21、题干所述属于逻辑归类,逻辑归类是指将多种问题组合成一个大的类别。考生应注意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之间的区别。16.原因层次分析法属于一种_(分数:2.00)A.类别分析法 B.边界分析法C.分类分析法D.多角度分析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原因层次分析法含义理解的考察。原因层次分析法主要是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类,因此原因层次分析法也是一种类别分析法。17.可由政策制定者操控的原因是_(分数:2.00)A.可诉原因 B.可能原因C.合理原因D.可塑原因。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可诉原因定义的考查。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使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对问题的

    22、发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对于上述概念,考生应注意区分。18.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_(分数:2.00)A.伦理分析法B.假设分析法C.多角度分析 D.边界分析法解析:解析 多角度分析是指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19.主要的局限性在于有可能削弱有关公共问题本质的创造性冲突和争论的是_(分数:2.00)A.边界分析B.多角度分析C.层次分析D.头脑风暴法 解析:解析 题干表述的内容是头脑风暴法的局限性。20.依据一定的社会伦理规范来分析和界定有关的公共问题,最近一二

    23、十年在政策科学研究中也很流行的是_(分数:2.00)A.头脑风暴法B.假设分析C.层次分析D.伦理分析法 解析:解析 此题是对伦理分析法相关内容的考查。头脑风暴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假设分析是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公共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是指将公共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诉原因三个层次的一种分析方法。21.政策研究者在进行政策分析时所受到的各种因素限制,即与该政策问题有关的各种力量给决策者和政策研究者设定的框框是_(分数:2.00)A.政策封套

    24、 B.政策限制C.政策制约D.政策束缚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政策封套定义的考查,考生应该掌握。22.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_(分数:2.00)A.问题认定 B.问题搜索C.问题详述D.问题感知解析:解析 问题认定是政策制定过程的初始阶段,经过问题认定,有些公共问题成为公共政策问题,有些公共问题则被搁置,甚至有些被认定为假问题。23.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的是_(分数:2.00)A.政策制定B.政策议程 C.政策执行D.政策反馈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政策议程含义的考查,考生应该掌握。24.由政治群体的成员共同认为值得公众

    25、关注并且处于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问题构成,指政治系统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_(分数:2.00)A.政府议程B.系统议程 C.公共议程D.集体议程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系统议程含义的考查,考生应注意区分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25.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_(分数:2.00)A.系统议程 B.政府议程C.正式议程D.规划议程解析:解析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一般将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两大类。本题考核的是系统议程的含义,考生在熟记此知识点的同时,对政府议程的含义也需要掌握。26.由一些经过积极而认真研究的项目所组成的议程是_(分数:2.00)A.

    26、规划议程B.界定议程 C.磋商议程D.循环议程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界定议程含义的考查。规划议程是由一些已达到规划阶段的项目所组成的;磋商议程是指根据每一规划方案的利害得失,政策相关人之间进行讨价还价式的磋商;循环议程是指进入正式议程的每一方案,都要不断接受检验加以修正。27.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它又被称为_(分数:2.00)A.政策议程B.行政议程C.公众议程D.正式议程 解析:解析 由于政府议程通常比系统或公众议程要正规,所以又称正式议程。28.下面会产生象征性公共政策问题的是_(分数:2.00)A.税收B.种族团结C.死刑D.焚烧国旗 解析:解析 选项

    27、ABC 属于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29.一般来说,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大多来源于_(分数:2.00)A.政治问题B.经济领域 C.思想意识问题D.国际问题解析:解析 一般说来,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大多来源于经济领域。但是近来一些社会问题也日趋重要,也是不能忽视的。30.属于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的是_(分数:2.00)A.移民 B.焚烧国旗C.庆典D.授奖仪式解析:解析 选项 BCD 属于象征性公共政策问题。31.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必须同时也得到有关_的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策议程。(分数:2.00)A.公民B.利益集团C.权威人物 D.军事集团解析:解析 政治权威人物对问题的察觉往往较易于建立政策议程

    28、,但是专家学者的察觉则不然。因此,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必须同时得到有关权威人物的认同和支持才能进行政府议程。32.对问题的察觉较易于建立政策议程的是_(分数:2.00)A.一般公民B.企业家C.政治权威人物 D.专家学者解析:解析 政治权威人物对问题的察觉往往轻易建立政策议程,而专家学者的察觉必须同时也得到有关权威人物的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策议程。33.所谓民主的问题察觉机制,是指问题的察觉机制应该体现_(分数:2.00)A.民主性 B.公共性C.开放性D.正常性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民主的问题察觉机制含义的考查,考生应注意掌握。34.下列不属于政策议程构建模型的是_(分数:2.00)A.外在创

    29、始模型B.动员模型C.自发创始模型 D.内在创始模型解析:解析 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以及创始者扩散问题的程度和方向,政策议程构建模型有: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三种。35.政策议程的动员模型通常出现于_(分数:2.00)A.高度民主的社会B.不太民主的社会 C.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D.财富高度集中的社会解析:解析 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政策议程的过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在这种情况下,政策问题通常都是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36.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_(分数:2.00)A.外在创始模

    30、B.动员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D.史密斯模型解析:解析 外在创始模型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该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37.政策问题一般都能顺利地进入正式议程的模型是_(分数:2.00)A.动员模型 B.激励模型C.外在创始模型D.内在创始模型解析:解析 在动员模型下,政策问题一般都能顺利地进入正式议程;但为了以后更好地执行该项政策,政府也需要将该问题提交公众议程加以讨论。38.属于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的是_(分数:2.00)A.动员模型B.激励模型C.外在创始模型 D.内在创造模型解析:解

    31、析 本题是对外在创始模型相关内容的考查。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政策议程的过程;内在创始模型属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当中的过程。考生应对上述三种模型加以区分。39.下列哪种模型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_(分数:2.00)A.动员模型B.激励模型C.外在创始模型D.内在创始模型 解析:解析 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动员模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40.三源流模型的提出者是_(分数:2.00)A.芭芭拉尼尔森B.约翰金登 C.拉斯韦尔D.埃尔德解析:解析 约翰金登提出三源流模型,其中三种源流是

    32、指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41.问题流主要关注于问题的_(分数:2.00)A.定义 B.性质C.制定D.反馈解析:解析 问题流主要关注于问题的定义,它包括问题是如何被认知的,以及客观条件是如何被定义为问题的、预算约束等;政策流的重要方面在于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的各种建议;政治流涉及政治对于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42.当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汇合在一起,就打开了_(分数:2.00)A.政策窗口 B.政策封套C.政治压迫D.政治决策解析:解析 当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汇合到一起,“政策窗口”就打开了,政策窗口是指提出公共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机会。43.某一领域的议题有时会影响到另一问题进入议程的能力的事

    33、实是_(分数:2.00)A.政治窗口B.溢出 C.政治阻碍D.政治博弈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溢出含义的考查,溢出现象会影响到议程的建立,对此考生应了解。44.中国学者认为_日渐式微,其他模型日趋活跃。(分数:2.00)A.动员模式B.内参模式C.借力模式D.关门模式 解析:解析 我国学者将公共政策议程模式划分为关门模式、动员模式、内参模式、借力模式、上书模式和外压模式等,并认为关门模式日渐式微,其他模式日趋活跃。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45.就一个社会而言,问题通常可分为_(分数:2.00)A.私人问题 B.社会问题 C.群体问题D.家庭问题E.公共问题 解析:解析 就一个

    34、社会而言,问题通常可分为私人问题和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两类。4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00)A.我们从社会的广义概念出发把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看做在外延和内涵上相同的概念 B.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从政策意图的角度看,政策问题可以被定义为引起社会上某一部分人的需要或不满足的某种条件或环境,并为此寻求援助和补偿的活动 C.威廉邓恩认为,政策问题是指:“有待实现的需要、价值或机会,不论它是怎样确定的,都可以通过公共行为实现。” D.社会统治阶级与社会少数民众在政策问题上的认知往往是相互矛盾和有差异的E.政策问题主要依靠政府来解决,而且必须由政府亲自出面加以解决解析:解析 社会统治集团与社会多数

    35、民众在政策问题的认知上往往是相互矛盾和有差异的,所以选项D 错误;政策问题尽管主要依靠政府来解决,然而并非都必须由政府亲自出面加以解决,有许多问题可由一些非政府的社会公共组织乃至受政府委托的私人组织加以解决,所以选项 E 错误。47.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包括_(分数:2.00)A.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B.问题的察觉 C.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D.团体或组织活动 E.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解析:解析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即本题五个选项,此知识点需要考生在理解性的基础上加以掌握。48.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_(分数:2.00)A.关联性 B.公共性 C.历史性与动

    36、态性 D.客观性 E.主观性 解析:解析 由政策问题的含义可推知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或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联性与公共性。(2)客观性与主观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49.公共权力机构对问题的解决,表现的公共政策形式有_(分数:2.00)A.法律 B.法规 C.行政命令 D.指示 E.公告解析:解析 公共权力机构对政策问题的解决,表现为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或指示等形式的公共政策,对其所针对的所有人员都具有权威性和普遍的效力。50.有学者针对政策问题的主观性指出:“我们可能会分享相同的数据,至少我们相信我们分享相同的数据,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看到同一件事。_都塑造着我们对事实的感知。”(分数:2.00)A.价值观 B.信仰 C.意识形态 D.利益 E.偏见 解析:解析 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标准、价值、利益和规范等出发就可能有不同的认识,有学者针对政策问题的主观性指出:“价值观、信仰、意识形态、利益以及偏见等都塑造我们对事实的感知。”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公共政策学自考题-19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