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31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 ( )(分数:2.00)A.费尔巴哈B.谢林C.培根D.黑格尔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 )(分数:2.00)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革命性和批判性的统一C.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创新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 ( )(分数:2.00)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D.世界的统一性4.只承认绝对
2、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 )(分数:2.00)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分数:2.00)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6.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分数:2.00)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比较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7.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 ( )(分数:2.00)A.与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相符合B.与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相符合C.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D.与
3、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8.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 )(分数:2.00)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 )(分数:2.00)A.唯心主义辩证法B.唯物主义辩证法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 )(分数:2.00)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11.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的是 ( )(分数:2.00)A.地理环境B.物质生产C.风俗习惯D
4、.人伦道德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 )(分数:2.00)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1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分数:2.00)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C.封闭与开放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14.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 )(分数:2.00)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体的本质是人们的自然属性的总和15.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 ( )(分数:2.00)A.原始社会B.奴隶
5、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 )(分数:2.00)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分数:2.00)A.生产资料B.劳动力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18.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 )(分数:2.00)A.c:vB.m:cC.c:mD.m:v19.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 ( )(分数:2.00)A.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C.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0.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利润率应大体相当于 ( )(分数:2.00)A.剩余价值
6、率B.平均利润率C.银行的贷款利率D.银行的存款利率21.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 )(分数:2.00)A.社会分工的发展B.自然分工的发展C.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 ( )(分数:2.00)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3.从性质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是 ( )(分数:2.00)A.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经济困难的一种方式B.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C.扼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D.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的工具24.提出并实施新经
7、济政策的是 ( )(分数:2.00)A.列宁B.恩格斯C.马克思D.斯大林25.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在于( )(分数:2.00)A.新社会制度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B.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C.新社会制度能够鼓舞人们的信心和斗志D.新社会制度能够更好地调节生产关系二、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分数:2.00)_27.简述意识的本质。(分数:2.00)_28.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的过程。(分数:2.00)_29.简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数:2.00
8、)_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基本形式?(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分数:2.00)_32.试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分数:2.00)_33.如何才能更好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分数:2.00)_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31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 ( )(分数:2.
9、00)A.费尔巴哈B.谢林C.培根D.黑格尔 解析:解析: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 )(分数:2.00)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革命性和批判性的统一C.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创新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 ( )(分数:2.00)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D.世界的统一性 解析:解析:一元论
10、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4.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 )(分数:2.00)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诡辩论 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解析:解析: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分数:2.00)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 解析:解析: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矛盾规律,矛盾是指事物内
11、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义统一的关系,而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这两重父系就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6.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分数:2.00)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比较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解析:解析: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事物的内容是比较活跃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二者始终存在着矛盾。7.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 ( )(分数:2.00)A.与
12、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相符合B.与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相符合C.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解析:解析: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唯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8.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 )(分数:2.00)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解析:解析: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9.
1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 )(分数:2.00)A.唯心主义辩证法B.唯物主义辩证法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解析:解析:毛泽东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人的认识运动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这就是认识运动发展的总规律。毛泽东的这句话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 )(分数:2.00)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解析:
14、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11.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的是 ( )(分数:2.00)A.地理环境B.物质生产 C.风俗习惯D.人伦道德解析:解析:人口因素虽然对社会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有时甚至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为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而且它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物质生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每一种生产方式下都有与其相适应的人口规律
15、。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 )(分数:2.00)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解析:解析: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3)产品的分配方式。1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分数:2.00)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C.封闭与开放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解析: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4.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
16、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 )(分数:2.00)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体的本质是人们的自然属性的总和解析:解析: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一界定,只涉及人与动物的区别,尚未涉及不同时代的人和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本质的区别。15.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 ( )(分数:2.00)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解析:解析: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只处于从属的地位。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 )(分数:2.00)A
17、.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解析:解析: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分数:2.00)A.生产资料B.劳动力 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解析:解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价值的商品,只有在流通领域购买到劳动力,才可能实现货币转化为资本。18.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 )(分数:2.00)A.c:v B.m:cC.c:mD.m:v解析:解析: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
18、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它可用公式 c:v 来表示。19.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 ( )(分数:2.00)A.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C.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解析:解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区分为两大类,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另一方面,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区分为三个构成部分,即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20.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利润率应大体相当于 ( )(分数:2.00)A.剩余价值率B.平均利润率 C.银行的贷款利率D.银行的存款利率解析:解析
19、:商业利润的多少,受平均利润率规律的支配,取决于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通过这种竞争,最终在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形成了统一的平均利润率,商业资本家因而也获得平均利润。21.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 )(分数:2.00)A.社会分工的发展B.自然分工的发展C.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解析: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 ( )(分数:2.00)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解析:解析:第
20、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23.从性质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是 ( )(分数:2.00)A.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经济困难的一种方式B.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 C.扼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D.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的工具解析:解析: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多是采取比较缓和隐蔽的新殖民主义手法,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控制。24.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 )(分数:2.00)A.列宁 B.恩格斯C.马克思D.斯大林解析:解析:1921 年春,苏维埃俄国击退了外国武装干涉,
21、平息了国内叛乱,开始了和平建设时期,这时列宁果断地结束战时共产主义,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苏维埃俄国进入了新经济政策时期。25.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在于( )(分数:2.00)A.新社会制度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B.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C.新社会制度能够鼓舞人们的信心和斗志D.新社会制度能够更好地调节生产关系解析:解析: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在于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二、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
22、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 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解析:27.简述意识的本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已的意识。)解析:28.简述生
23、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的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在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起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促进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这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也有矛盾,但却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生产关系逐渐变得陈旧,它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变为基本不适合,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就要求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而新的生产关系一旦产生和确立起来,就又出现了生产关系与牛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之间在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生
24、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性质与发展要求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解析:29.简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1)一种表现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种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当这个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时,市场上大量商品积压,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破
25、坏,便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解析: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基本形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种结合有多种形式,但其基本形式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2)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 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是
26、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2)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大胆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对外国文化,既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解析:32.试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承认
27、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不矛盾的。 (1)在历史决定论看来,在现实生活中,规律是非直接的,只是作为一种趋势、一种平均数而存在。例如价值决定价格的规律,并不是说价格在任何一个个别场合都与价值一致,而是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总的平均数中,价格近似地符合价值,这样,人们在制定价格政策、规定商品价格上就有了选择的余地和可能。 (2)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给人的活动所提供的并不是一种唯一的现实可能性,而往往是提供一个由多种现实可能组成的可能性空间,何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取决于人的自觉活动和主体选择。 (3)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又有多种多样
28、的形式,即各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人们对具体模式和途径的选择,可以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解析:33.如何才能更好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是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领导全体人民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1)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到目前已有 160 年了,一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科学理论。 (2)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各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探索符合本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3)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拒绝学习借鉴吸收人类各种文明成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的著作中引用了大量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研究成果,把人类文明的果实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营养。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中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也包括社会科学理论的合理部分和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管理经验和方法,都应该吸收和借鉴,为我所用。当然这种吸收应是批判地继承、学习和借鉴,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