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试卷 25 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中共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重要性的会议是 【 】(分数:2.00)A.瓦窑堡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遵义会议D.党的七大2.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 【 】(分数:2.00)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3.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于 【 】(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 【 】(分数:2.00)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5.邓小平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在 【 】(分数:2.00)A.1978 年B.1982 年C.1992 年D.1993 年6.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 】(分数:2.00)A.一切从实际出发B.解放思想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演变为 【 】(分数:2.00)A.封建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8.土地革命前中期,党的主要领导人所犯的错误是 【 】(分
3、数:2.00)A.右倾投降主义B.右倾机会主义C.“左”倾逃跑主义D.“左”倾机会主义9.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 】(分数:2.00)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 】(分数:2.00)A.无产阶级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农民阶级革命D.社会主义革命11.毛泽东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论著是 【 】(分数:2.00)A.井冈山的斗争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调查工作12.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是 【 】(分数:2.00)A.半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半
4、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1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 】(分数:2.00)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4.搞好农业合作化的关键是 【 】(分数:2.00)A.党的领导B.国家帮助C.自愿互利D.逐步过渡1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逐步实现的,其中的第三步是组织 【
5、】(分数:2.00)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人民公社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1956 年底基本实现了 【 】(分数:2.00)A.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计划订货、统购包销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C.取消定息D.全行业公私合营1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 【 】(分数:2.00)A.对抗性的矛盾B.非对抗性的矛盾C.不可调和的矛盾D.可以消除的矛盾18.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属于 【 】(分数:2.00)A.人民内部矛盾B.阶级矛盾C.对抗性矛盾D.主要矛盾19.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 】(分数
6、:2.00)A.发达的社会主义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C.新民主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20.毛泽东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其中“一改”指的是 【 】(分数:2.00)A.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B.改革所有制C.改革分配制度D.改革经济体制二、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2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分数:2.00)_22.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分数:2.00)_23.习近平提出的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几点意见是什么?(分数:2.00)_24.如何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分数:2.00)_25.发展问题
7、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原因是什么?(分数:2.00)_26.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分数:2.00)_27.为什么说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分数:2.00)_三、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2.00)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我们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人们的发展活力,鼓励他们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更要高
8、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为什么要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分数:2.00)_全国自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试卷 25 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中共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重要性的会议是 【 】(分数:2.00)A.瓦窑堡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遵义会议 D.党的七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
9、共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重要性的时间。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成熟,党的领导才真正认识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2.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 【 】(分数:2.00)A.毛泽东 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3.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于 【 】(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B
1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 【 】(分数:2.00)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5.邓小平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在 【 】(分数:2.00)A.1978 年B.1982 年C.1992 年 D.1993 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邓小平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时间。“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邓小平在 1992 年的南方谈话中提出来的。6.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 】(分数:2.00)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2、其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7.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演变为 【 】(分数:2.00)A.封建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1840 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丰封建社会。8.土地革命前中期,党的主要领导人所犯的错误是 【 】(分数:2.00)A.右倾投降主义B.右倾机会主义C.“左”倾逃跑主义D.“左”倾机会主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土地革命前中期,党的主要领导人所犯的错误。 土地
13、革命前中期,指的是 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到 1935 年瓦窑堡会议前。这一时期,中共党内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集中概括为“左”倾机会主义。9.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 】(分数:2.00)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因此,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 】(分数:2.00)A.无产阶级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 C.农民阶级革命D.社会主义革命
14、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由中国革命的对象决定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由于它们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反对它们是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因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1.毛泽东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论著是 【 】(分数:2.00)A.井冈山的斗争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调查工作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论著。1930 年 1 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走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
15、阶级不同的道路,实际上否定了照搬外国经验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2.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是 【 】(分数:2.00)A.半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社会。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逐步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性质的社会。1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 】(分数:2.00)A.无产阶级领导
16、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17、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4.搞好农业合作化的关键是 【 】(分数:2.00)A.党的领导 B.国家帮助C.自愿互利D.逐步过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搞好农业合作化的关键。党的领导是搞好农业合作化的关键,而正确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则是搞好合作化的重要保证。1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逐步实现的,其中的第三步是组织 【 】(分数:2.00)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人民公社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步骤和形式。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引导农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集体化
18、的道路,其中的第三步是组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1956 年底基本实现了 【 】(分数:2.00)A.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计划订货、统购包销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C.取消定息D.全行业公私合营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1956 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到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基本实现了公私合营,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1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 【 】(分数:2.00)A.对抗性的矛盾B.非对抗性的矛盾 C.不可调和的矛盾D.可以消除的矛盾解析:解析:本题
19、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它不是对抗牲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18.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属于 【 】(分数:2.00)A.人民内部矛盾 B.阶级矛盾C.对抗性矛盾D.主要矛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0、,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也包括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还包括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盾。19.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 】(分数:2.00)A.发达的社会主义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
21、间。20.毛泽东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其中“一改”指的是 【 】(分数:2.00)A.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B.改革所有制C.改革分配制度D.改革经济体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的“两参一改三结合”。毛泽东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二、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2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22、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解析:22.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23、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解析:23.习近平提出的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几点意见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2)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3)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
24、、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4)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解析:24.如何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明代以来曾遭到西班牙、荷兰等殖民主义的侵略,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1894 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侵华战争,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日本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达 50 年之久。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宣告无条件投降。10 月 25 日,中国政府在台北市举行驻台日军受降仪式,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得
25、到共识。1949 年,国民党政权在反共反人民内战中失败,从大陆退踞台湾。在美国等反华势力的扶持下,在台湾继续维持其反共的政治架构。台湾再次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2)台湾问题的实质: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解析:25.发展问题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原因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同时也与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 (2)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 (3)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
26、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解析:26.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中国发展壮大,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世界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解析:27.为什么说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27、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2)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3)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解析:三、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2.00)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28、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我们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人们的发展活力,鼓励他们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更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为什么要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全新阶段,由于确立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使得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但只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才能充分显示出优越性,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内在要求,是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贯目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