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 12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在列出的四个备选项(总题数:20,分数:40.00)1.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科学方法的标准包括客观性、准确性和 【 】(分数:2.00)A.可靠性B.独特性C.可检验性D.系统性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前脑的组成部分的是 【 】(分数:2.00)A.大脑皮质B.丘脑C.垂体腺D.脑桥3.当个体处于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并能意识到在写字,但每个字怎么写则又不很清楚时的意识状态是 【 】(分数:2.00)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B.白日梦状态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D.有意识状态4
2、.人的睡眠是一种 【 】(分数:2.00)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意识并未完全停止的状态5.人们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的梁祝,主要依据声音的 【 】(分数:2.00)A.音强B.音高C.音色D.音长6.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这是 【 】(分数:2.00)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7.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主要储存形式是 【 】(分数:2.00)A.视觉代码B.语义代码C.数字代码D.语音代码8.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得出的著名曲线是 【
3、】(分数:2.00)A.学习曲线B.记忆曲线C.遗忘曲线D.回忆曲线9.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这是典型的 【 】(分数:2.00)A.直觉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10.假设 A 比 B 长,C 比 B 短,问 A 比 C 长吗?这种推理属于 【 】(分数:2.00)A.三段论推理B.归纳推理C.条件推理D.线性推理11.对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发展变化趋势的正确描述是 【 】(分数:2.00)A.流体智力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晶体智力则经历一个倒 U 形变化趋势B.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 U 形变化趋势,晶体智力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C.流体智力保持不变,晶体智力经历
4、一个倒 U 形变化趋势D.晶体智力保持不变,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 U 形变化趋势12.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称为 【 】(分数:2.00)A.信度B.常模C.标准化D.效度13.在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基础上而产生的自觉主动的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 【 】(分数:2.00)A.外在动机B.内在动机C.生理性动机D.主导动机14.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证明自身价值,甚至为了寻求一种乐趣,而努力工作的动机,被称之为 【 】(分数:2.00)A.成就动机B.工作动机C.交往动机D.权力动机15.下列属于人格的个性特征系统的是 【 】(分数:2.00)A.价值观B.需要C.气
5、质D.兴趣16.身体残疾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事业的成功赢得别人的尊重,这种人运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 】(分数:2.00)A.反向B.转移C.补偿D.文饰17.下列关于心理健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心理健康是指没有精神病B.心理健康是指能和他人和谐相处C.心理健康是指有良好的情绪状态D.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18.某生某科考试未及格,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学不下去,毕不了业,找不到工作。此时,帮助他的重点是 【 】(分数:2.00)A.正确认识挫折B.加强自身修养C.改变不合理观念D.优化自身人格品质19.儿童逐渐掌握守恒概念的年龄阶段
6、是 【 】(分数:2.00)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0.以下哪个观点不能解释“狼孩”“豹孩”“猪孩”回归人类社会后难以适应的原因 【 】(分数:2.00)A.人类个体早期经验的剥夺B.先天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C.个体心理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环境与教育影响D.个体心理发展中存在关键期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8.00)21.假性失眠(分数:2.00)_22.情景记忆(分数:2.00)_23.认知方式(分数:2.00)_24.群体凝聚力(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5.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梦与无意识关系的观点。(分数:
7、2.00)_26.简述问题解决的特征。(分数:2.00)_27.智力发展有何特征?(分数:2.00)_28.简述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分数:2.00)_29.简述焦虑的应对策略。(分数:2.00)_四、B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总题数:3,分数:6.00)30.试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分数:2.00)_31.试述脑的不对称性。(分数:2.00)_32.什么是知觉?请联系实际论述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分数:2.00)_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33.请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茅盾背诵红楼梦 沈雁冰(茅盾)会背红楼梦,这事原来连他的朋友郑振铎也不相信。 1
8、926 年的一天,章锡琛、钱君陶和郑振铎等人在谈话之间,谈到沈雁冰会背红楼梦, 郑振铎怎么也不相信。于是章锡琛请钱君陶作证人与郑振铎打赌。 一天下午,章锡琛请沈雁冰、郑振铎、钱君陶及周予同等人吃饭。酒至半酣,章锡琛说:“吃清酒颇觉乏味,请雁冰兄稍为助兴如何?” 沈雁冰酒兴正浓,随口答道:“好啊,如何助兴?” “听说你会背红楼梦,来一段怎样?” 沈雁冰表示:“愿意献丑。”当即由郑振铎点回目,并翻开早已准备好的书进行对照。沈雁冰遂按所点回目琅琅而诵,一口气背了半个多小时,将近一个回目。至此,郑振铎才深信不疑,众人也连连称赞,章锡琛则哈哈大笑:“郑兄,你输了,君陶作证,这桌酒你算请定了。” 毫无疑问
9、,沈雁冰成为中国文坛上最光辉的巨星之一,与他高超的记忆是分不开的,而背诵这种特殊的记忆方法也起了重要作用。 古代文人重视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代许多知名学者,甚至许多革命领袖也都在背诵上下过功夫。例如毛泽东能够背诵的东西很多,诗歌、散文、小说都能大段背下来。有一次,为注释江淹的恨赋中的一个“谥”字,他竞把西厢记中的原文背了一大段。(分数:2.00)_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 12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在列出的四个备选项(总题数:20,分数:40.00)1.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科学方法的标准包括客
10、观性、准确性和 【 】(分数:2.00)A.可靠性B.独特性C.可检验性 D.系统性解析: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前脑的组成部分的是 【 】(分数:2.00)A.大脑皮质B.丘脑C.垂体腺D.脑桥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前脑的组成部分。前脑是脑最复杂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前脑主要包括五部分:大脑皮质、边缘系统、丘脑、下丘脑、垂体腺。脑桥属于后脑的组成部分。3.当个体处于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并能意识到在写字,但每个字怎么写则又不很清楚时的意识状态是 【 】(分数:2.00)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B.白日梦状态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D.有意识状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状态。自动
11、化的意识状态是意识的第二种状态,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如当个体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时不需要费很大的努力,虽然能意识到自己在写字,但不用有意识地注意怎样一笔一画地写字。4.人的睡眠是一种 【 】(分数:2.00)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意识并未完全停止的状态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睡眠的基本概念。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汇总,意识既不是完全停止,也不是以同一方式在持续活动,其本身也经历一个小小的周期性变化。5.人们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的梁祝,主要依据声音的 【 】(分数:2.00)A.音强B.音高C.音色 D.音长解析:解析:
1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声音的属性。音色是人能够区分发自不同生源的同一个音高的主要依据,钢琴声和小提琴声听起来各不相同,正是这个原因。6.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这是 【 】(分数:2.00)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事物时,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指在对现实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
13、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说明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指的是人们在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7.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主要储存形式是 【 】(分数:2.00)A.视觉代码B.语义代码C.数字代码D.语音代码 解析:8.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得出的著名曲线是 【 】(分数:2.00)A.学习曲线B.记忆曲线C.遗忘曲线 D.回忆曲线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实验中他自己做被试,大声地朗读一串串无意义的音节,并且用节拍器有规律的节奏控制朗读的速度,然后再努力地回
14、忆它们。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斯设计了节省法,根据这种方法,艾宾浩斯绘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通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9.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这是典型的 【 】(分数:2.00)A.直觉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维的种类。直觉动作思维指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依赖于实际的动作。3 岁前的幼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例如,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教就是典型的直觉动作思维,动作停止他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10.假设 A 比 B 长,C 比 B 短,问 A 比 C 长吗?这种推理属于 【 】(分数:2.00)A.三段论推理B.
15、归纳推理C.条件推理D.线性推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性推理。线性推理也叫线性三段论,是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例如,“A 比 B 长,C 比 B 短,A 比C 长吗?”就属于线性推理。11.对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发展变化趋势的正确描述是 【 】(分数:2.00)A.流体智力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晶体智力则经历一个倒 U 形变化趋势B.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 U 形变化趋势,晶体智力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C.流体智力保持不变,晶体智力经历一个倒 U 形变化趋势D.晶体智力保持不变,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 U 形变化趋势
16、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流体智力说和晶体智力说。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在 20 岁左右达到顶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开始逐渐下降;而晶体智力的发展在成年期不仅不下降,反而在以后的过程中还会有所增长。因此,B 项表述正确。12.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称为 【 】(分数:2.00)A.信度B.常模C.标准化D.效度 解析:13.在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基础上而产生的自觉主动的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 【 】(分数:2.00)A.外在动机B.内在动机 C.生理性动机D.主导动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机的种类。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
17、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在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之后而能自觉、主动地学习,这属于内在动机。14.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证明自身价值,甚至为了寻求一种乐趣,而努力工作的动机,被称之为 【 】(分数:2.00)A.成就动机B.工作动机 C.交往动机D.权力动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工作动机。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地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工作动机来自不同工作需要的驱动,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证明自身的价值,为了使自己更成熟,甚至为了寻求一种乐趣,而努力做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因此工作是每个人一生的事业。15.下列属于人格的个性特征系统的
18、是 【 】(分数:2.00)A.价值观B.需要C.气质 D.兴趣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格的结构。人格的个性特征系统包括风格、气质、性格三种成分。A、B、D 三项属于人格动力系统。16.身体残疾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事业的成功赢得别人的尊重,这种人运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 】(分数:2.00)A.反向B.转移C.补偿 D.文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补偿是指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达不到满足的防御。答案选 C。17.下列关于心理健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心理健康是指没有精神病B.心理健康是指能和他人和谐相处C.心理健康是指有良好
19、的情绪状态D.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解析:18.某生某科考试未及格,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学不下去,毕不了业,找不到工作。此时,帮助他的重点是 【 】(分数:2.00)A.正确认识挫折B.加强自身修养C.改变不合理观念 D.优化自身人格品质解析:19.儿童逐渐掌握守恒概念的年龄阶段是 【 】(分数:2.00)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根据皮亚杰的发展认知理论,712 岁左右的儿童处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
20、,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20.以下哪个观点不能解释“狼孩”“豹孩”“猪孩”回归人类社会后难以适应的原因 【 】(分数:2.00)A.人类个体早期经验的剥夺B.先天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 C.个体心理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环境与教育影响D.个体心理发展中存在关键期解析: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8.00)21.假性失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假性失眠:有一些人经常对外宣称自己饱受失眠之苦,但其状态良好,神采奕奕,半点失眠的意思也没有,细问之下,原来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少于常人,因此认为自己在“失眠”。这种失眠称之为假性失眠。)解析:22.情景记忆(分数:2.00)_
2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解析:23.认知方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认知方式: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解析:24.群体凝聚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群体凝聚力:是指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它体现了群体的整体性特点,由成员间的信任和约定程度所决定,包括正性力量和负性力量。)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5.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梦与无意识关系的观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按照弗洛伊
22、德的说法,无意识中包含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冲动等,这些观念和想法因为与社会伦理道理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觉察到。人的无意识中的内容虽然无法意识到,但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泄露出来,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梦。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是一种无意识活动。)解析:26.简述问题解决的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目标指向性。即问题的解决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操作系列性。问题解决必须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才能称为问题解决活动。 (3)认知性操作。问题解决这种目标指向性活动是依存于认知性操作的。不具备认知性操作的活动,不被看作问题
23、解决。)解析:27.智力发展有何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在人的一生中,智力水平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来说,智力的发展可划分成三个阶段,即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 (2)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人的智力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解析:28.简述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情绪具有激励作用,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 (2)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解析:29.简述焦虑的应对策略。
24、(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认清焦虑状况。 (2)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不回避、记录。 (3)学会放松自己。(4)运用想象减轻焦虑。 (5)进行理性思考。 (6)接受专业治疗。)解析:四、B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总题数:3,分数:6.00)30.试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既有助于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有助于知己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促
25、进作用。 (1)认识客观世界。 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 学习心理学,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确的认知。控制行为。心理学向我们指出了心理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
26、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解析:31.试述脑的不对称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脑的两半球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1)从结构上说,人的大脑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的颞叶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颞叶的不对称性是和丘脑的不对称性相关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左右半球也是不平衡的。 (2)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的。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一侧,做出统一的反应。1861 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一个语言能力丧失的人,其额叶侧沟正
27、上方受过伤,这个区域现在就被称为布洛卡区,它与语言产生有关。若右半球这部位受损,并不引起语言障碍。凡涉及语言、书写和理解文字等能力的区域,通常位于左半球。因此,脑中风伤及左半球比只伤及右半球更有可能显现出语言障碍。不过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人的左半球有语言中枢,少数习惯用左手的人,在右半球有语言中枢。)解析:32.什么是知觉?请联系实际论述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
28、需要借助于过去的经验或知识的补充和帮助。感觉的产生不需要借助于过去的经验或知识的帮助。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刚出生的婴儿既不能把握物体的远近和大小,也没有关于时间的概念。这些知觉是随着他们后天不断的生活实践才发展完善起来的。 (2)联系: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解析: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33.请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茅盾背诵红楼梦 沈雁冰(茅盾)会背红楼梦,这事原来连他的朋友郑振铎也不相信。 1926 年的一
29、天,章锡琛、钱君陶和郑振铎等人在谈话之间,谈到沈雁冰会背红楼梦, 郑振铎怎么也不相信。于是章锡琛请钱君陶作证人与郑振铎打赌。 一天下午,章锡琛请沈雁冰、郑振铎、钱君陶及周予同等人吃饭。酒至半酣,章锡琛说:“吃清酒颇觉乏味,请雁冰兄稍为助兴如何?” 沈雁冰酒兴正浓,随口答道:“好啊,如何助兴?” “听说你会背红楼梦,来一段怎样?” 沈雁冰表示:“愿意献丑。”当即由郑振铎点回目,并翻开早已准备好的书进行对照。沈雁冰遂按所点回目琅琅而诵,一口气背了半个多小时,将近一个回目。至此,郑振铎才深信不疑,众人也连连称赞,章锡琛则哈哈大笑:“郑兄,你输了,君陶作证,这桌酒你算请定了。” 毫无疑问,沈雁冰成为中
30、国文坛上最光辉的巨星之一,与他高超的记忆是分不开的,而背诵这种特殊的记忆方法也起了重要作用。 古代文人重视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代许多知名学者,甚至许多革命领袖也都在背诵上下过功夫。例如毛泽东能够背诵的东西很多,诗歌、散文、小说都能大段背下来。有一次,为注释江淹的恨赋中的一个“谥”字,他竞把西厢记中的原文背了一大段。(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背诵实际上是一种“过度学习”,它使知识在头脑的巩固程度高,记忆效果好,所以它是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之一。实验证明最好的过度学习是 50,即记忆到刚好能复述就算 100,如果达 100花了一个小时,则最好能继续第习半小时。
31、当然再多点时间也可以,不过从时间上看就不经济了,因为其效果也不比过度 50更好。茅盾能够背诵红楼梦,毛泽东能背许多诗歌、散文、小说,这些案例都与他们的记忆方法和复习策略有关。在背诵上多下功夫,增多复习次数,以此来加深记忆是我们当前应当掌握的学习策略与方法。 (1)复习策略。复习策略解决如何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复学习,主要用于信息的长时记忆与保持。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发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 复习的时间。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 复习的次数。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 50时效果较好。 复习的方法。要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研究发现,较好的方法是尝试背诵法,即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2)组织策略。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等。群集即我们平时所讲的归类,它是组织策略的一种常见形式。摘录、划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