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 11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在列出的四个备选项(总题数:20,分数:40.00)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分数:2.00)A.华生B.詹姆斯C.杜威D.冯特2.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者操纵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是 【 】(分数:2.00)A.控制变量B.自变量C.因变量D.无关变量3.学生们正在教室上课,突然一只小鸟从窗口飞过,大家不约而同转过头去看,这种现象叫作 【 】(分数:2.00)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4.在催眠状态下,有些被催眠者可能会根据催眠者的指示,
2、去做那些在一般情况下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该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是 【 】(分数:2.00)A.感觉麻痹B.感觉扭曲或幻觉C.解除抑制D.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5.描述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概念是 【 】(分数:2.00)A.感受性B.感觉C.皮肤觉D.距离感6.对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称为 【 】(分数:2.00)A.时间知觉B.运动知觉C.社会知觉D.深度知觉7.考试中会遇到不同形式的题目,如选择题、简答题等,其中简答题考查的是对知识信息的【 】(分数:2.00)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8.在看电影时,总是把相继出现的一组图片看成是平滑连续的画面,这种现象是因为存在 【 】
3、(分数:2.00)A.程序记忆B.感觉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9.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 】(分数:2.00)A.间接性和形象性B.间接性和概括性C.直接性和形象性D.直接性和概括性10.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 【 】(分数:2.00)A.推理B.习惯C.偏好D.功能固着性11.一个实际年龄为 4 岁,心理年龄为 5 岁的儿童,其比率智商是 【 】(分数:2.00)A.08B.125C.80D.12512.初生的婴儿能够通过哭、皱眉头等向成人传递各种信息。这体现了情绪情感的 【 】(分数:2.00)A.动机功能B.调控功能C.健康功能D.信号功能13.表
4、情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它可分为 【 】(分数:2.00)A.言语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B.言语表情、身段表情、语调表情C.言语表情、语调表情、面部表情D.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语调表情14.暴怒、狂喜、恐惧、绝望等情绪状态,都属于 【 】(分数:2.00)A.激情的表现B.心境的表现C.应激的表现D.热情的表现15.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法利的单一型模式,暴力抢劫罪犯属于 【 】(分数:2.00)A.智力 T-型B.体力 T-型C.智力 T+型D.体力 T+型16.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在相似性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分数:2.00)A.教育水平
5、B.职业C.社会背景D.态度17.有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20归属于智商,80归属于情商。情商应归属于心理健康标准中的哪个方面 【 】(分数:2.00)A.悦纳自己B.人际关系和谐C.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D.适应环境好18.一位来自偏僻地区的学生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学后,感到自己只会做题、考试,不会娱乐,不会交往,十分自卑。你认为他的压力源属于以下哪一种 【 】(分数:2.00)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19.对青少年的学校适应行为进行研究,易采用的方法是 【 】(分数:2.00)A.横断研究法B.群体序列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纵向研究法20.柯尔伯格使用“
6、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些孩子认为海因兹不能偷药,因为偷东西的行为不能得到普遍赞扬。持这种看法的孩子,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分数:2.00)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公正水平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8.00)21.观察法(分数:2.00)_22.发散思维(分数:2.00)_23.投射测验(分数:2.00)_24.群体规范(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5.意识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分数:2.00)_26.简述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分数:2.00)_27.简述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区别与联系。(分数:2.00
7、)_28.简述去个体化现象的发生过程和原因。(分数:2.00)_29.成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数:2.00)_四、B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总题数:3,分数:6.00)30.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复习策略来提高记忆的效果。(分数:2.00)_31.试述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分数:2.00)_32.如何认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分数:2.00)_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33.一位中学生物老师走进课堂时,将装在盒子中的模型放在不显眼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上课时他先给学生讲这节课的目的与要求,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请用心
8、理学原理分析上述做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分数:2.00)_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 11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在列出的四个备选项(总题数:20,分数:40.00)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分数:2.00)A.华生B.詹姆斯C.杜威D.冯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于 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2.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者操纵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是 【 】(分数:2.
9、00)A.控制变量B.自变量 C.因变量D.无关变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1)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2)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3)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3.学生们正在教室上课,突然一只小鸟从窗口飞过,大家不约而同转过头去看,这种现象叫作 【 】(分数:2.00)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10、力的注意。4.在催眠状态下,有些被催眠者可能会根据催眠者的指示,去做那些在一般情况下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该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是 【 】(分数:2.00)A.感觉麻痹B.感觉扭曲或幻觉C.解除抑制 D.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一般情况下,那些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是受到抑制的,人们不可能让被试去做。但是在催眠状态下,抑制被解除,被试就可能根据催眠者的指示去做。答案选 C。5.描述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概念是 【 】(分数:2.00)A.感受性 B.感觉C.皮肤觉D.距离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受性。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
11、感受性的大小来说明的。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6.对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称为 【 】(分数:2.00)A.时间知觉 B.运动知觉C.社会知觉D.深度知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反映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深度知觉使人们能够把二维的视网像解释为三维的世界认识事物的真面貌。运动知觉可以使人从运动中获得更多的信息。社会知觉指的是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7.考试中会遇到不同形式的题目,如选择题、简答题等,其中简答题考查的是对知识信息的【 】(分数:2.00)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解析:8.在看电影时,总是把相继出现的一组图片看成是平滑连续的画面,这
12、种现象是因为存在 【 】(分数:2.00)A.程序记忆B.感觉记忆 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解析:9.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 】(分数:2.00)A.间接性和形象性B.间接性和概括性 C.直接性和形象性D.直接性和概括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维的特征。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10.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 【 】(分数:2.00)A.推理B.习惯C.偏好D.功能固着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功能固着性的概念。格式塔学派研究知觉时发现,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功能固着性。这
13、种功能固着现象有时会限制人们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一个实际年龄为 4 岁,心理年龄为 5 岁的儿童,其比率智商是 【 】(分数:2.00)A.08B.125C.80D.125 解析:12.初生的婴儿能够通过哭、皱眉头等向成人传递各种信息。这体现了情绪情感的 【 】(分数:2.00)A.动机功能B.调控功能C.健康功能D.信号功能 解析:13.表情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它可分为 【 】(分数:2.00)A.言语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B.言语表情、身段表情、语调表情C.言语表情、语调表情、面部表情D.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语调表情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表情的
14、种类。依据表现形式,表情可以分为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表情。14.暴怒、狂喜、恐惧、绝望等情绪状态,都属于 【 】(分数:2.00)A.激情的表现 B.心境的表现C.应激的表现D.热情的表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激情的表现。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这些都是激情的表现。在激情状态下,人的外部行为表现比较明显,生理的唤醒程度也较高,因而很容易失去理智。15.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法利的单一型模式,暴力抢劫罪犯属于 【 】(分数:2.00)A.智力 T-型B.体力 T-型 C.智力 T+型D
15、.体力 T+型解析:16.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在相似性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分数:2.00)A.教育水平B.职业C.社会背景D.态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际吸引的条件。在相似性的诸多因素中,状态是最主要的因素,人们更容易喜欢那些对社会上的重大事件的看法都与自己比较一致的人,在感情上更加融洽的人。17.有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20归属于智商,80归属于情商。情商应归属于心理健康标准中的哪个方面 【 】(分数:2.00)A.悦纳自己B.人际关系和谐C.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D.适应环境好解析:18.一位来自偏僻地区的学生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学后,感到自己只会做题、考
16、试,不会娱乐,不会交往,十分自卑。你认为他的压力源属于以下哪一种 【 】(分数:2.00)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压力的来源。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19.对青少年的学校适应行为进行研究,易采用的方法是 【 】(分数:2.00)A.横断研究法B.群体序列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纵向研究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纵向研究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
17、试进行追踪研究,有系统地定期观察、记录其心理发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它有利于揭示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与时间因素的对应关系,比较适合青少年的学校适应行为的研究。20.柯尔伯格使用“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些孩子认为海因兹不能偷药,因为偷东西的行为不能得到普遍赞扬。持这种看法的孩子,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分数:2.00)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公正水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道德判断的发展。处于习俗水平阶段的人认为,能获得赞扬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就是好的。儿童开始接受来自他人的社会调节,并依据个人违犯规则时的意向
18、来判断其行为的好坏。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8.00)21.观察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解析:22.发散思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解析:23.投射测验(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投射测验: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设计出来的人格测验。它一般是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
19、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出若干人格特性。)解析:24.群体规范(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群体规范:指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5.意识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 (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解析:26.简述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0、为: (1)收集信息。 (2)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 (3)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质,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 (4)在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区域,信息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解析:27.简述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区别与联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一般能力是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特殊能力是指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 (2)一般能力是各种特殊能力形成和发展的
21、基础,特殊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解析:28.简述去个体化现象的发生过程和原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作去个体化。 (2)导致去个体化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匿名性,另一个原因是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上,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
22、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解析:29.成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成年期指从 20 岁左右开始到最后衰老死亡这一漫长的时期。这一时期最典型的特点是: (1)个体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自我同一性得到了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稳定,情绪也趋于稳定,人际交往趋向成熟。 (2)随着个体经济地位的独立,个体的诸多心理感受和生活状态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恋爱、婚姻以及养育子女已经成为成年人的重要任务。)解析:四、B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总题数:3,分数:6.00)30.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复习策略来提高记忆的效果。(分数:2.00)_正
23、确答案:(正确答案:复习策略解决如何对所学内容进适当的重复学习,主要用于信息的长时记忆与保持。 (1)在复习的时间上,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合系统复习。 (2)在复习的次数上,要注意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 50时效果较好。 (3)在复习的方法上,较好的复习方法是尝试背诵法,即阅读与背诵相结合。)解析:31.试述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信度。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或由不同的人使用,其测量结果应该保持不变。它包括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 (2)效度。一个测验总是为一定的测量目的而设计编制的,并具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和
24、使用范围,判断它的效度高低,首先要看它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如果能正确地测量出所要测的东西。那么它就是高效度的测量。它包括内容效度、构想效度、预测效度。 (3)测验的标准化。除非我们知道参加测验的都是什么人,以及所有参加测验的人的得分情况,否则。我们单从一个测验分数能够获得的信息很少。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使用以前,测验的编制者都要建立常模,以使测验分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最常见的两种常模表示法是百分位系统和标准分数。)解析:32.如何认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
25、展顺序。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他们逐渐能够把自己与物体分开,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 岁)。此时儿童开始学习并能够运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表征,发展出了某些代表性的系统。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还是不成熟的,其典型的特点就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此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 (4)形式运算阶段。到儿童十一二岁以后,就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这是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
26、段。该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得到了发展心理学家的普遍认可,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也有不少心理学家对他的理论提出了批评,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解析: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33.一位中学生物老师走进课堂时,将装在盒子中的模型放在不显眼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上课时他先给学生讲这节课的目的与要求,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上述做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该教师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2)按照注意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意志努力的参与程度,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种。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利用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发挥有利方面,如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克服不良影响,如将生物模型装在盒子中,放在不显眼处,尽可能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 (3)随意注意,也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正确运用随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如让学生加深对课的目的和要求的理解,以便保持注意。)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