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刑事诉讼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4 及答案解析(总分:8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鉴定意见(武大 2007 年研)(分数:2.00)_2.视听资料(中南财大 2007 年研)(分数:2.00)_3.传来证据、传闻证据(武大 2007、2004 年研)(分数:2.00)_4.直接证据(南开大学 2005 年研)(分数:2.00)_5.刑事强制措施(西安交大 2008 年研)(分数:2.00)_6.扭送(中山大学 2004 年研)(分数:2.00)_7.拘传(武大 2009 年研;南京大学 2008 年研;西北政法 2003 年研
2、)(分数:2.00)_8.取保候审(武大 2004 年研;南开大学 2004 年研)(分数:2.00)_9.监视居住(中山大学 2011 年研;中南财大 2008 年研;南开大学 2007 年研;西北政法 2007 年研)(分数:2.00)_10.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武大 2007 年研)(分数:2.00)_11.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武大 2007 年研)(分数:2.00)_12.刑事拘留与司法拘留(武大 2009 年研)(分数:2.00)_13.逮捕(中南财大 2009 年研;南师大 2008 年研)(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4.刑事诉讼法第 60 条
3、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请据此分析证人需要具备的条件。(中山大学2009 年研)(分数:2.00)_15.何谓传来证据?简述传来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以及运用规则。(武大 2009 年研)(分数:2.00)_16.简述言词证据的种类及其特点 o(中南财大 2006 年研)(分数:2.00)_17.简述强制措施的适用与人身自由的保障。(武大 2006 年研)(分数:2.00)_18.试述取保候审的概念与适用对象。(武大 2011 年研)(分数:2.00)_19.简述取保候审。(中南财大 2006 年研)(
4、分数:2.00)_20.简述公安机关采取拘留的条件。(中南财大 2010 年研)(分数:2.00)_21.人民检察院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决定拘留?(西南政法 2005 年研)(分数:2.00)_22.辨析:刑事诉讼中,拘留是逮捕的必经程序。(首都师范 2009 年研)(分数:2.00)_23.简述拘留和逮捕的区别。(中南财大 2005 年研)(分数:2.00)_24.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条件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首都师范 2011 年研)(分数:2.00)_25.简述强制措施的依法采用与变更。(西北政法 2007 年研)(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6.
5、00)26.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与鉴定意见之比较。(南师大 2004 年研)(分数:2.00)_27.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西北政法 2006 年研)(分数:2.00)_28.论述间接证据的主要作用和证明规则。(中山大学 2003 年研)(分数:2.00)_29.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89 条规定:“证人作证,审判人员应当告知他要如实地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第 190 条规定:“,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北大 2004 年研)问题:请你结合上述法律规定的内容,对我国证人制度进行简要的评析。(分数:2.
6、00)_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59 条关于证人证言的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北大 2006 年研)(分数:4.00)(1).何谓证据能力?何谓证明力?结合证人证言谈谈两者之间关系。(分数:2.00)_(2).根据证人证言的特征。说说证人证言转化为定案依据的条件。(分数:2.00)_我国刑诉法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北大 2007 年研)请回答
7、:(分数:4.00)(1).对逮捕的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数:2.00)_(2).我国刑诉中逮捕和羁押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四、案例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20.00)2002 年 7 月 12 日凌晨,在河北一所监狱职工宿舍内发生一起监狱干部夫妇二人被刺杀的案件。警方对现场实施了勘查。现场有大量的被害人的血迹,警方在现场发现一双不属于被害人的 41 码棕色皮凉鞋、一把带血的警用匕首和黑柄水果刀,警方在现场还提取了 5 根毛发。据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系穿着迷彩服的蒙面人,身材和走路的姿态像该监狱政治处干部李某某。警方对李某某采取了强制措施,在李某某家搜查到一件迷彩服和一双李某某
8、穿过的 42 码皮鞋,还提取了李某某的血样送检。DNA 鉴定表明,在现场提取的毛发与李某某血样一致;但物证检验表明,在李某某家搜查到的一件迷彩服上没有发现任何血迹。本案中,没有证据证实现场遗留的匕首和水果刀属于李某某所有;李某某的妻子证实,案发时李某某与自己在同一房间。经过讯问和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李某某作出了有罪供述。在其供述中,李某某称将血衣脱在了案发现场的门外,而警方一直没有找到溅有血迹的迷彩服。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李某某犯故意杀人罪,并判处被告人李某某死刑。(武大 2005 年研)问:(分数:4.00)(1).本案中哪些证据材料属于直接证据?哪些属于间接证据?对此直接证据的证据资格有什么
9、样的证据规则?本案是否应当采用这些直接证据材料?如果没有直接证据,本案依据间接证据是否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分数:2.00)_(2).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案是否达到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本案应当如何处理?(分数:2.00)_刘某(女)是 Z 市市民,小敏(女)是刘某所雇的保姆。2000 年 5 月,小敏到刘某家做保姆;2005 年 7 月,刘某的邻居发现小敏头部、面部损伤严重,遂关切询问,小敏告之是其雇主刘某殴打所致,邻居让小敏去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因慑于刘某淫威,小敏未敢告。于是邻居代替小敏(未取得小敏书面授权)向法院提出了控告。法院受理后进行了审查,发现小敏的伤情很严重,于是
10、将有关材料移送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立案后立即询问小敏。小敏说,自 2001 年 1 月至 2005 年 7 月,刘某以不讲卫生、偷懒等借口,多次用拳头、铁锤、擀面杖、金属筷等对她进行殴打,致小敏重度伤残。经调查,多名刘某的邻居证实经常听到小敏被打时发出的惨叫声。再进一步勘查,在刘某家的客厅天花板上、门框处、小敏的卧室枕套处,提取到多个血迹样本,经 DNA 鉴定,与小敏基因相同。于是对刘某提请批捕,并在侦查终结后移送起诉。在法庭上,刘某拒不承认殴打小敏的事实,一再坚持小敏的头部、面部伤害是一场交通事故所致。公诉人提供了一份法医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小敏头部受伤非一次性暴力形成,不符合交通事故的特点
11、。同时,法庭查明,刘某所称的交通事故在交管部门也无任何记录。于是,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 15 年。(武大2009 年研)问:(分数:10.00)(1).刘某邻居代小敏向法院提出的控告是否属于刑事自诉?为什么?该邻居的控告在刑诉法上应如何定性?(分数:2.00)_(2).法院能否将刘某邻居的材料转交公安机关处理?为什么?(分数:2.00)_(3).在该案中。有哪几种刑事证据的表现形式?并请具体列出每一种证据形式所对应的案内证据。(分数:2.00)_(4).该案有无直接证据?哪些证据属于直接证据?为什么?(分数:2.00)_(5).该案的定案证据是否充分?为什么?(分数:2.00)_2
12、001 年 11 月 17 日凌晨,在甲市郊区的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接到报案后,甲市公安局迅速组织侦查人员赶往事故现场。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自行车,自行车已被摔坏,在尸体旁边留有被害人的大滩血迹。在离尸体不远处有汽车紧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在被害人手腕上,带着一块上海牌手表,手表已经被摔坏,时针指在 6 时 5 分。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证明事故发生地距甲市 15 公里。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经法医对被害人进行鉴定,作出的结论是:被害人系男性,40 岁左右,身高 177cm,根据其伤势可判断,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公安局遂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
13、中,经过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有位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曾告诉过她,交通事故发生时,他刚好路过。他在离事故现场 10 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司机打开车门看了看,然后飞速逃离现场。他看到司机是市化工厂驾驶员杨某。甲市交通管理局来往车辆登记记录查明,6 时 05 分左右曾有两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为甲市化工厂车辆。经侦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员证明司机杨某 17 日早晨驾车从乙市返回甲市,下车后脸上神色慌张,出车登记表证明司机杨某 17 日 6 时 10 分回厂。侦查人员询问杨某与同车的陈某,两人均否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事故。请根据
14、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本案侦查人员收集到的证据分别属于证据种类中的哪一种?(分数:2.00)_(2).本案侦查人员收集到的证据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哪些?属于传来证据的有哪些?(分数:2.00)_(3).本案侦查人员收集到的证据中属于无罪证据的有哪些?属于言词证据的有哪些?(分数:2.00)_全国自考(刑事诉讼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4 答案解析(总分:8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鉴定意见(武大 2007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刑事诉讼中的鉴定意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
15、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后作出的判断性意见。)解析:2.视听资料(中南财大 2007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视听资料是指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可以重现案件原始声响、形象的录音录像资料和储存于电子计算机的有关资料及其他科技设备提供的信息,用来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把视听资料划为以下几种:录音资料、录像资料、电子计算机储存资料、运用专门技术设备得到的信息资料等。)解析:3.传来证据、传闻证据(武大 2007、2004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传来证据:凡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间接地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或者转
16、述原始证据而派生出来的证据,是传来证据,即通常所说的第二手或者第二手以上的材料。传闻证据:以是否在法庭上提出、是否经过宣誓具结和交叉询问等为划分标准。)解析:4.直接证据(南开大学 2005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直接证据,是指能够单独地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直接证据分为肯定性直接证据和否定性直接证据。肯定性直接证据的内容必须同时证明发生了犯罪案件和谁是实施者这两个要素,否则就不是肯定性直接证据。否定性直接证据则不然,只要一项证据足以否定上述两个要素中的任意一个,就是否定性直接证据。)解析:5.刑事强制措施(西安交大 2008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
17、:(正确答案: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解析:6.扭送(中山大学 2004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扭送是指公民将当场抓获的违法犯罪分子强制送交司法机关处理的行为。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通缉在案的;越狱逃跑的;正在被追捕的。)解析:7.拘传(武大 2009 年研;南京大学 2008 年研;西北政法 2003 年研)(分数:2.00)_
18、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它是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中最轻的一种。)解析:8.取保候审(武大 2004 年研;南开大学 2004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解析:9.监视居住(中山大学 2011 年研;中南财大 2008 年研;南开大学 2007 年研;西北政法 2007 年研)
19、(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的,命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所或者居所,并对其活动予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的方法。监视居住是逮捕的替代性措施,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羁押率,是在强制措施问题上贯彻比例原则的重要体现。)解析:10.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武大 2007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监视居住
20、,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的,命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所或者居所并对其活动予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方法。 (2)二者有以下区别: 取保候审分为保证人式的取保候审及保证金式的取保候审,后者需要交纳保证金,而监视居住一律不需要交纳保证金。 期间不同。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 12 个月,而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 6 个月。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会见他人;而监视居住期间,未经监督机关批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会见他人。)解析:11.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武大 2007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
21、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行政拘留是一种行政处罚的方式。 (2)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法律性质不同。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保障性措施,是一种诉讼行为,本身不带有惩罚性;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的一种处罚方式,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制裁。 法律根据不同。刑事拘留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采用的;行政拘留则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行政法规而采用的。 适用对象不同。刑事拘留适用于刑事诉讼中的现行犯或者重大的嫌疑分子,他们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行政拘留则适用于尚未构成犯罪的一般违法行为人。 羁押期限不同。刑事拘留一般不超过 10
22、日,案件重大、复杂的不超过 14 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拘留期限,不超过 37 日;行政拘留的期限则为 1 至 15 日。)解析:12.刑事拘留与司法拘留(武大 2009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司法拘留,又称民事拘留,是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严重妨碍民事诉讼程序的诉讼参与人以及其他人员采用的一种强制措施。 (2)刑事拘留和民事拘留的主要区别是: 法律性质不同。刑事拘留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它是针对可能出现妨碍刑事诉讼
23、的行为而采用的;民事拘留则是一种排除性措施,是针对已经出现的妨碍民事诉讼程序的严重行为而采取的。 法律根据不同。刑事拘留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用的;民事拘留则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采用的。 适用机关不同。刑事拘留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民事拘留则由人民法院决定,并由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执行,然后交公安机关有关场所看管。 适用对象不同。刑事拘留只适用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民事拘留则适用于实施了妨碍民事诉讼程序行为的所有人员,既包括当事人、诉讼参与人,也包括案外人。 羁押期限不同。刑事拘留一般不超过 10 日,案件重大、复杂的不超过 14 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
24、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拘留期限,不超过 37 日;民事拘留则最长为 15 日。 与判决的关系不同。刑事拘留的羁押期限可以折抵刑期;民事拘留与判决结果不发生关系,不得因被司法拘留而要求减轻或者免除判决应负的义务。)解析:13.逮捕(中南财大 2009 年研;南师大 2008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将其羁押起来的一种强制措施。逮捕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严厉的一种,它不仅剥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而且逮捕后除发现不应
25、当追究刑事责任和符合变更强制措施的条件的以外,对被逮捕人的羁押期间一般要到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为止。)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4.刑事诉讼法第 60 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请据此分析证人需要具备的条件。(中山大学2009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有资格作为证人的条件是:感知案件事实;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具有正确表达的能力。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有资格作为证人。这里的“辨别是非”是指对事实存在与否、状态如何以及性质怎样能够正确认识和辨别;“正
26、确表达”是指能够对自己所认识和辨别的事实存在与否、状态如何以及性质怎样进行正确的描述。(2)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得作为证人。这里所谓“生理上有缺陷”,是指存在盲、聋、哑或者其他生理方面的缺陷。“精神上有缺陷”,是指在智力上或者精神上存在障碍。年幼是指未成年人。如果在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但是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仍然可以成为证人,应当作证。)解析:15.何谓传来证据?简述传来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以及运用规则。(武大 2009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传来证据的概念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是根据证据的来源对证据进行的
27、分类。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复制、转述的证据是原始证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手材料。凡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间接地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或者转述原始证据而派生出来的证据,是传来证据,即通常所说的第二手或者第二手以上的材料。 (2)传来证据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发现原始证据的线索;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作为审查原始证据是否真实的手段;在无法获得原始证据时,可用以证明案件的次要事实和情节;可以强化原始证据的证明作用。 (3)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运用传来证据时,除遵守一般的证明规则以外,还应当注意遵守如下相应的特殊规则: 来源不明的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如道听途说、
28、街谈巷议等无法追根溯源的 材料; 在运用传来证据时,应采用传闻、转抄或复制次数最少的材料,可靠性相对较强; 在只有传来证据时,不应轻易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解析:16.简述言词证据的种类及其特点 o(中南财大 2006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刑事诉讼在学理上,根据证据形成的方法、表现形式、存在状况、提供方式不同,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言词证据是由人的意识对案情作出反映而形成的。凡证据事实是通过人的陈述来反映,以语言形式表现的叫做言词证据。 (1)言词证据包括: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陈述和辩解,鉴定意见。 (2)言词证据特点包括: 生
29、动、形象、内容丰富、涵盖面大,往往能够直接证明有关案件的事实; 其真实性受到提供证据的人自身道德素质、外界影响以及感知能力、判断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影响,对其审查判断比较复杂。)解析:17.简述强制措施的适用与人身自由的保障。(武大 2006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采取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 (1)强制措施的适用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合法性原则。即各种强制措施的采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适用对象、条件、程序和期限适用。 必要性
30、原则。即各种强制措施,只有在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有必要时才能采取,不得随意适用强制措施,更不能将强制措施作为一种处罚予以适用。 相当性原则。又称比例性原则,即适用何种强制措施,要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和犯罪的轻重程度相适应。 变更性原则。即任何强制措施,随着诉讼的进展和案情的变化要及时进行变更或解除。 (2)应当考虑的因素 由于强制措施在客观上会不同程度地限制甚至剥夺被适用对象的人身自由,如果适用不当,势必造成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侵犯,因此在适用强制措施时,必须坚持打击犯罪,以保障人权,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指导方针。既要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现行犯、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
31、又要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其他各项合法权利。因此公安司法机关在适用强制措施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逃避侦查、起诉、审判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强制措施的强度要与这种可能性的大小相适应。 公安司法机关对案件的事实的调查情况和对案件证据的掌握情况。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解析:18.试述取保候审的概念与适用对象。(武大 2011 年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取保候审,只是限制而不是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它是一种强度较轻的强制措施,所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65 条的规定,取保候审适用于下列情形: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这是取保候审中最常见的,由于可能判处的刑罚较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和审判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没有必要采取拘留、逮捕的方法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这种情况在实践中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来讲,多适用于有可能判处缓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初犯、过失犯、未成年人犯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