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29 及答案解析(总分:9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分数:2.00)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2.在二十四正史中,较为全面地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司马迁史记一书中的 ( )(分数:2.00)A.滑稽列传B.秦始皇本纪C.货殖列传D.游侠列传3.在保护自然方面,中国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 ( )(分数:2.00)A.不违天时观念B.不违地利观念C.不违人和观念D.不违
2、天地观念4.黄河泛滥、海运兴起而使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 ( )(分数:2.00)A.冗朝中期B.宋朝末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5.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 )(分数:2.00)A.夏商周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 )(分数:2.00)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7.名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 ( )(分数:2.00)A.子产B.邓析C.公孙龙D.惠施8.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 )(分数:2.00)A.两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9.中唐以后兴旺起来的白话小说之祖是 (
3、)(分数:2.00)A.变文B.话本C.南戏D.传奇10.在中国哲学中,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和“知行合一”的观点的是 ( )(分数:2.00)A.朱熹的理学B.王阳明的心学C.程颐、程颢的理学D.李贽的童心说11.在一枝花不伏老中以“铜豌豆”自比的是 ( )(分数:2.00)A.关汉卿B.王实甫C.马致远D.张养浩12.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 ( )(分数:2.00)A.夏代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13.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是 ( )(分数:2.00)A.互惠交换B.行商经营C.坐商经营D.商幌14.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 )(分数:2.00)A.预测天气B
4、.研究天体运行C.研究四季变化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15.中国古算学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一次同余式组解法,西方人也称之为( )(分数:2.00)A.“中国几何原理”B.“中国勾股定理”C.“中国剩余定理”D.“中国出入相补原理”16.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 ( )(分数:2.00)A.前期的禅让制B.前期的母权制C.后期的父权制D.后期的禅让制17.中国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分数:2.00)A.乡亭里什伍制B.什伍里甲制C.什伍制D.里典伍老制18.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 )(分数:
5、2.00)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 )(分数:2.00)A.法经B.汤刑C.吕刑D.刑书20.五服制度中最重的丧服是 ( )(分数:2.00)A.齐衰B.缌麻C.大功D.斩衰21.“行先知后”说的提出者是 ( )(分数:2.00)A.荀子B.程颐C.王阳明D.王夫之22.实行儒、道、佛三教并行是在 ( )(分数:2.00)A.唐太宗年间B.唐玄宗年间C.唐高宗年间D.南北朝时期23.据周礼记载,周朝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分数:2.00)A.“五常”B.“六艺”C.“五经”D.“四书”24.“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
6、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最早见于 ( )(分数:2.00)A.礼记大学B.礼记学记C.荀子劝学D.论语学而25.中国诗歌形式美的极致是 ( )(分数:2.00)A.楚辞B.汉赋C.唐代格律诗D.宋词26.“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 ( )(分数:2.00)A.中庸之道B.知行合一C.天人合一D.辩证思维27.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 )(分数:2.00)A.坚持语文平等B.以普通话为共同语C.以汉语为国家级通用语D.允许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存在28.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音的文化事象称作 ( )(分数:2.00)A.语系B.语音C.避讳D.
7、崇拜29.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 )(分数:2.00)A.华严宗B.天台宗C.禅宗D.密宗30.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 )(分数:2.00)A.孙中山B.蔡元培C.李大钊D.章太炎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中国文化属于 ( )(分数:2.00)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D.汉民族文化E.上层文化3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出基本经济区,论述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这几大基本经济区主要有 ( )(分数:2.00)A.山西B.山东C.陕西D.龙门一碣石以北地带E.江南33.明末清初“三先生”是指
8、 ( )(分数:2.00)A.王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李贽E.王阳明34.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 )(分数:2.00)A.仁B.义C.礼D.智E.信35.下列文献中,属于唐代正字著作的是 ( )(分数:2.00)A.复古编B.干禄字书C.五经文字D.九经字样E.说文解字三、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0.00)庙会_市声_家族_39.郡县制(分数:2.00)_40.法经(分数:2.00)_四、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41.简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分数:2.00)_42.简述北方文化背景对唐朝开国的影响。(分数:2.00)_43.简述秦汉王朝政治的新格局。(分数:2.0
9、0)_44.简述家训族规的规范功能。(分数:2.00)_45.为什么说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分数:2.00)_46.简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47.试述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分数:2.00)_48.试述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正、负面影响。(分数:2.00)_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29 答案解析(总分:9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分数:2.00)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
10、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解析:解析: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广大的东部地区又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洪涝,以及与此相关的蝗灾病虫害,等等。2.在二十四正史中,较为全面地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司马迁史记一书中的 ( )(分数:2.00)A.滑稽列传B.秦始皇本纪C.货殖列传 D.游侠列传解析:解析: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比较全面地描绘了秦汉时期各地的区域文化特色。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即“山西”(即关中)地区、山东(大致包括先秦时期秦国以东的六国)地区、龙门一一碣石(从山陕交界南端到河北东北部的一
11、条斜线)以北农牧交错地带和江南地区,进而论述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3.在保护自然方面,中国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 ( )(分数:2.00)A.不违天时观念 B.不违地利观念C.不违人和观念D.不违天地观念解析:解析: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反映出孟子在保护自然方面不违天时的观念。4.黄河泛滥、海运兴起而使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 ( )(分数:2.00)A.冗朝中期B.宋朝末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解析:5.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 )(分数:2.00)A.夏商周文化B.先秦文化
12、 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解析:解析:在中国每一次的发展和突破中,人们总能找到先秦文化的作用。正如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渊源一样,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泉。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 )(分数:2.00)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 D.商代解析:解析: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族群的代兴。7.名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 ( )(分数:2.00)A.子产B.邓析 C.公孙龙D.惠施解析:解析:名家又称“刑名家”,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的公孙龙、惠施也是名家的代表人物。8.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
13、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 )(分数:2.00)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9.中唐以后兴旺起来的白话小说之祖是 ( )(分数:2.00)A.变文B.话本 C.南戏D.传奇解析:解析:讲述历史及人世间故事的“说话”从中唐以后就兴旺起来,有了行会并在南宋进入“黄金时代”。记录“说话”的文章叫“话本”,是后来白话小说之祖。10.在中国哲学中,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和“知行合一”的观点的是 ( )(分数:2.00)A.朱熹的理学B.王阳明的心学 C.程颐、程颢的理学D.李贽的童心说解析:11.在一枝花不伏老中以“铜豌豆”自比的是 ( )(分数:2.00)A.关汉卿 B.王实
14、甫C.马致远D.张养浩解析:解析:关汉卿在一枝花不伏老中用敲不破、打不碎的“铜豌豆”自况,来表达自己“往烟花路上走”的决心,貌似破罐破摔,实际是在向生活的说教发出嘲弄。12.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 ( )(分数:2.00)A.夏代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解析:13.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是 ( )(分数:2.00)A.互惠交换B.行商经营 C.坐商经营D.商幌解析:解析:A 项属于社会互惠性质的等价交换;C 项是由买主向卖主主动汇合的经营方式;D 项是坐商招徕顾客的特定符号。14.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 )(分数:2.00)A.预测天气B.研究天体运行C.研
15、究四季变化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 解析:解析:古人认为天变是人事顺逆、吉凶的表象,因而人们期望通过观测天象变化来预卜人间的祸福。15.中国古算学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一次同余式组解法,西方人也称之为( )(分数:2.00)A.“中国几何原理”B.“中国勾股定理”C.“中国剩余定理” D.“中国出入相补原理”解析:16.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 ( )(分数:2.00)A.前期的禅让制B.前期的母权制C.后期的父权制 D.后期的禅让制解析:解析:君主专制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在父权制下,父祖是血缘家族的统治首脑,在家族中有着至尊的权威,他掌管着氏族部落祭祀的神权与征伐的
16、军权。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军事首领与宗族家长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的帝王。17.中国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分数:2.00)A.乡亭里什伍制B.什伍里甲制 C.什伍制D.里典伍老制解析:解析:春秋时期,齐国开始实行什伍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并设什长、伍长控制人民;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实行什伍连坐法,进一步加强对人们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后世逐渐形成了国家基层社会的人身控制形式什伍里甲制度。18.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 )(分数:2.00)A.周代B.汉代 C.隋代D.唐代解析:1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17、是 ( )(分数:2.00)A.法经 B.汤刑C.吕刑D.刑书解析:解析:战国时期,在各国普遍制定与公布成文法的基础上,魏国的李悝对诸国成文法进行了总结,制作了法经六篇,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B 项是商朝的律法,是中国最早的国家法律;C 项是周穆王命吕侯制定的,D 项是春秋末年郑国子产制定的。20.五服制度中最重的丧服是 ( )(分数:2.00)A.齐衰B.缌麻C.大功D.斩衰 解析:解析:五服是五种粗糙程度不同的麻布礼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与死者关系越亲近,服制越重,其丧服的形制也就越粗糙,以服制形式表示服丧人悲伤的不同程度。斩衰是五服中最高的一等,是用剪刀
18、直接斩断生麻布制成,衣裳毛边不缝。服丧者为子或未嫁女。21.“行先知后”说的提出者是 ( )(分数:2.00)A.荀子B.程颐C.王阳明D.王夫之 解析:解析:A 项,荀子提出“知轻行重”说;B 项,程颐提出“知先行后”的主张;C 项,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22.实行儒、道、佛三教并行是在 ( )(分数:2.00)A.唐太宗年间 B.唐玄宗年间C.唐高宗年间D.南北朝时期解析:23.据周礼记载,周朝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分数:2.00)A.“五常”B.“六艺” C.“五经”D.“四书”解析:解析:据周礼记载,周朝的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六艺”,即五礼
19、、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24.“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最早见于 ( )(分数:2.00)A.礼记大学B.礼记学记 C.荀子劝学D.论语学而解析:解析: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这一教育思想命题最早见于礼记学记。25.中国诗歌形式美的极致是 ( )(分数:2.00)A.楚辞B.汉赋C.唐代格律诗 D.宋词解析:解析:唐代的格律诗字数、句数固定,讲究平仄押韵和粘连对仗,形式整齐韵律和谐,具有强烈的音乐美感,是中国诗歌形式美的极致。26.“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 ( )(分数:2.00)A.中庸之
20、道 B.知行合一C.天人合一D.辩证思维解析:解析:“中和之美”的观念主要受到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的一项重要原则。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其适中,“无偏无陂”;中和之美则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27.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 )(分数:2.00)A.坚持语文平等 B.以普通话为共同语C.以汉语为国家级通用语D.允许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存在解析:解析: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在多民族
21、国家里,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28.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音的文化事象称作 ( )(分数:2.00)A.语系B.语音C.避讳 D.崇拜解析:解析: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在等级差别森严分明的时代,触犯尊者名讳被视为扰乱封建秩序,是绝对不允许的。29.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 )(分数:2.00)A.华严宗B.天台宗C.禅宗 D.密宗解析:30.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 )(分数:2.00)A.孙中山B.蔡元培C.李大钊 D.章太炎解析
22、:解析:在“东西文化论战”中,李大钊提出“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的观点,并预言人类必将“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中国文化属于 ( )(分数:2.00)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 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D.汉民族文化E.上层文化解析:3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出基本经济区,论述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这几大基本经济区主要有 ( )(分数:2.00)A.山西 B.山东 C.陕西D.龙门一碣石以北地带 E.江南 解析:33.明末清初“三先生”是指 ( )(分数:2.00)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
23、.李贽E.王阳明解析:解析: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被称为“三先生”。三人都参加过抗清活动,他们或发愤著书,或主张“经世致用”,或痛斥封建帝制,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34.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 )(分数:2.00)A.仁 B.义 C.礼 D.智E.信解析:解析:孔子建构起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形成了相对系统的伦理道德思想。他的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这三个方面可以视为其三基德或三母德。35.下列文献中,属于唐代正字著作的是 ( )(分数:2.00)A.复古编B.干禄字书 C.五经文字 D.九经字样 E.说文解字解析:解析:晚唐时期,颜师古编正字著作颜氏字样,对唐代的正字学
24、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后比较著名的正字著作有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张参的五经文字和唐玄度的九经字样等。A 项复古编是宋代张有的文字规范著作。E 项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著作。三、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0.00)庙会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庙会:我国从唐代起,把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较大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发展成庙会。明清以后,我国的庙会发展到极盛。我国的庙会活动是一种带有一定的集体性和类型性的民族传统文化事象。)解析:市声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市声:是指行商招徕顾客的传统代号。市声分两种,一种是叫卖声。叫卖声随昼夜、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叫卖的用语都是乡音土语,听来亲切。另一种是代叫声,
25、是以音响器具代替人声。吆喝招徕顾客。)解析:家族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其中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解析:39.郡县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系列变动,土地兼并战争到处发生。在大国吞并小国之后,征服者大都将小国变成县郡,以隶属于自己的行政系统之下。这种郡县制在战国时代,已成为各国国内一般行政区划。秦汉时期以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建立起大一统的王权体制,君主集权达到空前的高度。)解析:40.法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经:战国时期,在各国普遍制定与公布成文法的基础上,魏国的李悝对诸国成文
26、法进行了总结,制作了法经六篇,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41.简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自然环境。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是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这是区域文化形成的第三个因素。 (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这是区域文化形成的第四个因素。)解析:42.简述北方文化背景对唐朝开国的影响。(分数:2.00
27、)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尚武精神。唐代展开了比秦汉更大规模的开边拓土,唐朝之所以有这样强劲的军事实力在于它精良的府兵,而府兵的精良又以北方传统为背景。唐朝之所以有赫赫武功,与其从北朝带来的尚武精神和能征惯战的习性有关。 (2)开放的民族政策。不论是对边地民族还是对异国之人,唐朝基本能以开放、包容的精神一视同仁。北朝关陇贵族胡汉共处的文化经历,使唐王室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异族,心态开放决定了唐王朝在处理与边地民族关系上,采取宽松的方式。 (3)崇佛教与重诗文。唐代朝廷文教基本是一种以儒学治国(表现是以儒学经典选拔政治人才),以宗教治身并允许信仰自主的多元格局。其中尤以佛教最盛,最盛的原因与唐
28、王室的北朝背景大有关系。北朝贵族对南朝文化的羡慕心态,在唐朝初期仍然以强劲的势头沿袭着,诗歌、文章在唐代的大兴,一定程度上就是其心态在起作用。)解析:43.简述秦汉王朝政治的新格局。(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1)郡县制的确立:秦朝建立至汉武帝初期的王朝政治经历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反复。秦朝实施郡县制,但分封的观念依然大有市场。到汉代,分封诸侯的前提已经消失,分封诸侯的做法彻底过时。经过汉武帝一番切实的削弱政策的实施,郡县制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得到最终确立。 (2)中央集权制:秦朝为中央集权制奠定了规模。最高权力者称皇帝,表示其地位与上天同尊。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九卿称
29、“外朝官”,皇帝的亲近侍从则称“内朝官”。 (3)地方是郡、县两级制,后变为三级。 (4)该时期的历史走向:指向社会基层的政治权力越来越深入普遍,民间可以自为的范围越来越小;“内朝官”地位逐渐取代“外朝官”,皇帝剥夺相权。 (5)两汉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解析:44.简述家训族规的规范功能。(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从家训族规的内容看,其礼俗规范功能有如下表现: (1)以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 (2)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 (3)以劝诫惩罚的礼俗规条。规范家族成员行为,补充国法。)解析:45.为什么说
30、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文字是文化的产物。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其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语言的产生,另一个是人类已具有创造工具的能力。使用语言和制造工具,使人脱离了动物性而具有了文化属性。而文字的产生是在人类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之后的产物。 (2)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民族的文字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各民族都会依据本民族的文字特点形成许多的文化事象。这些由文字直接衍生的文化事象,使文字成为整个文化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解析:46.简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
31、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台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47.试述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制实际上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西周王朝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在一个广大的地域上,在众多的人群中,敉平了各自的族姓界限,在相互融合中“孵化”出一个统一的文化人群,中华民族的基干由此生成,后世一切统一家国社会的建立,都仰仗这一基础。 (2)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上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32、王朝要使诸侯有效地捍卫周室,就必须向他们让渡权力,而 诸侯要想保证自己的存在,必须拱卫王朝的权益。分封制是一种富于“弹性”的制度。 (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在周初异姓族群林立的情况下,每一个分封出去的国家,必须完全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能开辟生存空间。这就必须因地制宜地去寻求自己的道路。分封制超出制度本身的意义,是多姿多彩的上古文化局面的开辟。)解析:48.试述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正、负面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正面影响在于: 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个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 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2)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在于: 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科举制不仅在官员素质上为集权政治提供保障,同时它也是重要的思想控制工具。知识阶层在科举制的牢笼之下,缺乏主体意识与创造性思维。明清之后,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之下,科举制已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