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28及答案解析(总分:9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这里的“文化”指的是 ( )(分数:2.00)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2.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就是 ( )(分数:2.00)A.中国传统文化B.中国古代文化C.中国文化传统D.中国民族文化3.在中国境内,地形呈阶梯状分布,地势 ( )(分数:2.00)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南高北低
2、D.北高南低4.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而到西周时已经十分清晰的相关观念则是 ( )(分数:2.00)A.“天”B.“地”C.“天下”D.“地上”5.明清时期,为了对土地深度利用,大幅度提高亩产量,所以盛行采用 ( )(分数:2.00)A.区田法B.代田法C.均田法D.手实法6.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 )(分数:2.00)A.铁器制造B.锡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7.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中国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 )(分数:2.00)A.部落的代兴B.诸侯的代兴C.族群的代兴D.方国的代兴8.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西交通,开辟了著名的
3、( )(分数:2.00)A.“丝绸之路”B.“西域之路”C.“瓷器之路”D.“西域走廊”9.西汉时期,强调“独尊儒术”的是 ( )(分数:2.00)A.汉景帝B.汉文帝C.汉元帝D.汉武帝10.两税法得名因为征税在 ( )(分数:2.00)A.春夏B.夏秋C.秋冬D.冬春11.在中唐思想界打出“攘斥佛老”大旗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2.00)A.韩愈B.柳宗元C.刘禹锡D.白居易12.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今阿富汗喀布尔考察的道教领袖是 ( )(分数:2.00)A.王重阳B.李志常C.丘处机D.刘德仁13.中国的养蚕和陶瓷技术传到欧洲大约是在 ( )(分数:2.00)A.1605年B.1705
4、年C.1676年D.1776年14.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 ( )(分数:2.00)A.以犁耕为主B.整修田埂C.使用水车D.栽培水稻15.徽商和晋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们贸易的方式属于 ( )(分数:2.00)A.农商兼营B.官商经营C.坐商经营D.行商经营16.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 )(分数:2.00)A.伦理政治B.强权政治C.议会政治D.民主政治17.科举制度创始于 ( )(分数:2.00)A.汉朝B.西晋C.隋朝D.唐朝18.科举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 ( )(分数:2.00)A.口试B.策问C.笔试D.殿试19.西汉初,萧何在秦律的
5、基础上制订了 ( )(分数:2.00)A.九刑B.九章律C.刑书D.法经20.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 ( )(分数:2.00)A.冠、婚、丧、祭、家B.冠、婚、射、朝、聘C.祭、凶、宾、军、贺D.吉、凶、宾、军、嘉21.“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 ( )(分数:2.00)A.西周时代B.春秋时代C.战国时代D.秦汉时代22.从殷墟卜辞来看,殷商时期已完成了对天上最高权威神的创造,这种神叫 ( )(分数:2.00)A.“日神”B.“月神”C.“上帝”D.“星神”23.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是 ( )(分数:2.00)A.宗教信仰B.哲学观念C.艺术审美D.伦理道德24.君子的根本标志是
6、( )(分数:2.00)A.“仁”B.“义”C.“礼”D.“智”25.中国戏曲发端于 ( )(分数:2.00)A.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仪式B.汉魏时期的百戏C.唐代的参军戏与歌舞戏D.宋元时期的杂剧和南戏26.元代统治画坛的是 ( )(分数:2.00)A.文人画B.花鸟画C.风俗画D.佛画27.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 ( )(分数:2.00)A.北京话B.北方话C.南方话D.官话28.春节的时候,人们往往用在年画中画鱼在莲叶间嬉游表示“连年有余“,用在门上画五只蝙蝠表示“五福临门”,这里所用的表达心愿的方法是 ( )(分数:2.00)A.比喻法B.象征法C.影射法D.谐琶双关法29.中外文化的第二次
7、大交汇开端于 ( )(分数:2.00)A.唐代开元、天宝年间B.宋代真宗、仁宗年间C.明朝嘉靖、万历年间D.清朝康熙、乾隆年间30.首次阐述“新儒学”概念的是 ( )(分数:2.00)A.熊十力B.贺麟C.冯友兰D.钱穆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重要文献有 ( )(分数:2.00)A.耒耜经B.齐民要术C.四民月令D.四时纂要E.天工开物32.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有 ( )(分数:2.00)A.半穴式B.井干式C.干栏式D.石室E.土木结构式33.下列属于凶礼的有 ( )(分数:2.00)A.丧礼B.荒礼C.冠礼D.吊礼E.婚礼34.在中国古代的原
8、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 ( )(分数:2.00)A.上帝崇拜B.鬼魂崇拜C.祖先崇拜D.前兆迷信E.占卜35.汉民族利用汉语汉字的特点形成了一些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修辞格有 ( )(分数:2.00)A.对偶B.顶真C.回文D.析字E.复叠三、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0.00)法家_37.本草之学(分数:2.00)_38.什伍里甲制度(分数:2.00)_39.中庸之道(分数:2.00)_40.普通话(分数:2.00)_四、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41.简述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特征。(分数:2.00)_42.简述我国古代丧服“五服”服制。(分数:2.00)_43
9、.简述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观念。(分数:2.00)_44.简述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分数:2.00)_45.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分数:2.00)_46.简述庶族平民礼俗的规范性。(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47.试述中医药学的腑脏、经脉、针灸等学说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分数:2.00)_48.试述尊崇自然的审美观念及其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分数:2.00)_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28答案解析(总分:9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
10、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这里的“文化”指的是 ( )(分数:2.00)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 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解析:解析: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指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2.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就是 ( )(分数:2.00)A.中国传统文化 B.中国古代文化C.中国文化传统D.中国民族文化解析:3.在中国境内,地形呈阶梯状分布,
11、地势 ( )(分数:2.00)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D.北高南低解析:4.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而到西周时已经十分清晰的相关观念则是 ( )(分数:2.00)A.“天”B.“地”C.“天下” D.“地上”解析:5.明清时期,为了对土地深度利用,大幅度提高亩产量,所以盛行采用 ( )(分数:2.00)A.区田法 B.代田法C.均田法D.手实法解析:6.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 )(分数:2.00)A.铁器制造B.锡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 D.铝器制造解析:解析:陶器的烧制带出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青铜器制造。龙山文化时代,除良渚文化外
12、的所有文化遗址,都曾发现过铜器,器,这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7.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中国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 )(分数:2.00)A.部落的代兴B.诸侯的代兴C.族群的代兴 D.方国的代兴解析:8.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西交通,开辟了著名的 ( )(分数:2.00)A.“丝绸之路” B.“西域之路”C.“瓷器之路”D.“西域走廊”解析:9.西汉时期,强调“独尊儒术”的是 ( )(分数:2.00)A.汉景帝B.汉文帝C.汉元帝D.汉武帝 解析:解析:公元 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10.
13、两税法得名因为征税在 ( )(分数:2.00)A.春夏B.夏秋 C.秋冬D.冬春解析:11.在中唐思想界打出“攘斥佛老”大旗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2.00)A.韩愈 B.柳宗元C.刘禹锡D.白居易解析:解析:韩愈在原道等一系列文章中,揭出了一个从尧、舜、禹、汤以造孔子、孟子的“道统”,并认为这个“道统”至孟子而失传,今天得由他加以继承光大,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文化的主体意识。与此相辅相成,他又打出了“攘斥佛老”(主要是佛)大旗,把佛教及道教视为“夷狄”之教、思想异端而欲加以排除。12.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今阿富汗喀布尔考察的道教领袖是 ( )(分数:2.00)A.王重阳B.李志常C.丘处机 D
14、.刘德仁解析:13.中国的养蚕和陶瓷技术传到欧洲大约是在 ( )(分数:2.00)A.1605年B.1705年 C.1676年D.1776年解析:解析:在 18世纪,西方形成过一个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中国的养蚕和陶瓷技术大约在 1705年传到欧洲,此外还有大量的花草、树木品种。14.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 ( )(分数:2.00)A.以犁耕为主 B.整修田埂C.使用水车D.栽培水稻解析:解析:我国南北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形成了南北方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北方农业文化是麦黍型农耕文化,其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粱、玉米、豆类等农作物,以犁耕为主和井渠双灌等。
15、B、C、D 三项是南方农耕文化的标志。15.徽商和晋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们贸易的方式属于 ( )(分数:2.00)A.农商兼营B.官商经营C.坐商经营D.行商经营 解析:解析:行商经营,即由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我国历史上的徽商和晋商都很有名气。晋商还曾出现“船帮”“驼帮”“车帮”和“马帮”四个商帮,他们都是行商。16.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 )(分数:2.00)A.伦理政治 B.强权政治C.议会政治D.民主政治解析:解析: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的伦理政治是中国政治制度的
16、鲜明特点。17.科举制度创始于 ( )(分数:2.00)A.汉朝B.西晋C.隋朝 D.唐朝解析:解析:隋朝统一中国之后,为加强中央权威,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 607年)设置了进士科,从此科举制度便开始正式确立。18.科举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 ( )(分数:2.00)A.口试B.策问C.笔试 D.殿试解析:解析:科举以考试为主要标准,笔试是考试的主要形式,无论是诗文还是策论,都很看重人们对典章文物的熟悉与文学化的语言文字表达。19.西汉初,萧何在秦律的基础上制订了 ( )(分数:2.00)A.九刑B.九章律 C.刑书D.法经解析:解析:A 项是西周初年的法律,C
17、 项是春秋末年郑国子产制定的,D 项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的。20.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 ( )(分数:2.00)A.冠、婚、丧、祭、家B.冠、婚、射、朝、聘C.祭、凶、宾、军、贺D.吉、凶、宾、军、嘉 解析:解析:中国的礼仪制度在包括政府与宫廷的社会上层表现得严整与周密,具有浓都的封建等级色彩。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可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种,即“五礼”。“五礼”大约定制于周代。21.“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 ( )(分数:2.00)A.西周时代 B.春秋时代C.战国时代D.秦汉时代解析:22.从殷墟卜辞来看,殷商时期已完成了对天上最高权威神的创造,这种神叫 ( )(分数:2.0
18、0)A.“日神”B.“月神”C.“上帝” D.“星神”解析:解析:殷墟卜辞证明,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完成了对天上最高权威神“上帝”的创造,并迷信它有广泛的神力。殷人根据祖先能接近上帝的迷信,在宗教活动中,常通过祖先来祈求上帝,如祈年、祈雨等。23.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是 ( )(分数:2.00)A.宗教信仰B.哲学观念C.艺术审美D.伦理道德 解析:解析:伦理道德在社会精神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衡量一切事物或行为的准绳。在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染上了浓重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文章强调“载道”,音乐强调“教化”,史学强调“别善恶”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2
19、4.君子的根本标志是 ( )(分数:2.00)A.“仁” B.“义”C.“礼”D.“智”解析:25.中国戏曲发端于 ( )(分数:2.00)A.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仪式 B.汉魏时期的百戏C.唐代的参军戏与歌舞戏D.宋元时期的杂剧和南戏解析:解析:中国戏曲发端于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仪式。按照当时的习俗,祭祀神鬼时要用人装扮成“尸”,作为神鬼所凭依的实体;同时,巫者穿着巫服,手拿道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载歌载舞,以此来娱乐神鬼。这种仪式便是后世戏剧的萌芽。26.元代统治画坛的是 ( )(分数:2.00)A.文人画 B.花鸟画C.风俗画D.佛画解析:解析:由于元代统治者对汉族实行歧视政策,广大知识分子苦闷
20、彷徨,转而寄情山水,因此,元代是文人画统治画坛的时期。27.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 ( )(分数:2.00)A.北京话B.北方话 C.南方话D.官话解析:解析: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28.春节的时候,人们往往用在年画中画鱼在莲叶间嬉游表示“连年有余“,用在门上画五只蝙蝠表示“五福临门”,这里所用的表达心愿的方法是 ( )(分数:2.00)A.比喻法B.象征法C.影射法D.谐琶双关法 解析:解析:趋吉避凶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习俗,而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崇拜。汉语同音词多,汉民族有重含蓄、忌直言的文化心态,因此人们往往利用同音词
21、进行谐音取义,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心愿。题干所述即采用了谐音双关法来表达美好的愿望。29.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 )(分数:2.00)A.唐代开元、天宝年间B.宋代真宗、仁宗年间C.明朝嘉靖、万历年间 D.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解析:解析: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16世纪末,也即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传教的耶稣会士东来,他们不仅带来了西方的科技和文化,而且还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从而形成了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变汇。30.首次阐述“新儒学”概念的是 ( )(分数:2.00)A.熊十力B.贺麟 C.冯友兰D.钱穆解析:解析:贺麟在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一文中,主张“以
22、儒家思想为本体,以西洋文化为用具”,首次阐述了“新儒学”这一概念。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重要文献有 ( )(分数:2.00)A.耒耜经 B.齐民要术C.四民月令D.四时纂要 E.天工开物解析:解析:B、C、E 三项分别是南北朝、汉朝、明朝时期的农书。32.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有 ( )(分数:2.00)A.半穴式 B.井干式 C.干栏式 D.石室 E.土木结构式 解析:解析:我国多地区、多民族的建筑风格的形成,是与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的。我国建筑主要有五种形式:半穴式、井干式、干栏式、石室、土木结构或木石结构式。33.下列属于凶礼的有 ( )(分
23、数:2.00)A.丧礼 B.荒礼 C.冠礼D.吊礼 E.婚礼解析:34.在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 ( )(分数:2.00)A.上帝崇拜 B.鬼魂崇拜 C.祖先崇拜 D.前兆迷信 E.占卜 解析:35.汉民族利用汉语汉字的特点形成了一些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修辞格有 ( )(分数:2.00)A.对偶 B.顶真 C.回文 D.析字 E.复叠 解析:三、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0.00)法家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之一,其兴起与春秋战国之际的政权交替有关。先秦的法家分前后两期。早期法家代表人物是齐国的管仲、魏同的李悝等,其强调建立普
24、遍法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以公平的法度治理国家,目的是富国强兵;后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主张对民众严刑峻法。)解析:37.本草之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本草之学:即中国古代的药学,主要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解析:38.什伍里甲制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什伍里甲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推行什伍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什长、伍长负责闾里治安。后代里甲制即由此发展而来,并长期成为国家基层社会的人身控制形式。)解析:39.中庸之道(分数:2.
25、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其适中,“无偏无陂”。)解析:40.普通话(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41.简述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农经验。 (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民心理。 (3)精打细算、
26、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解析:42.简述我国古代丧服“五服”服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我国古代的丧服称为“五服”,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服制。斩衰,因不许缝边的粗麻布丧服而得名,由儿子为父母服孝,妻子为丈夫服孝,未出嫁的女儿为父母服丧时穿戴,服期三年。齐衰,用粗生麻布制作,剪断处缉边,此丧服为祖父母服孝一年,为曾祖父母服孝五个月,为高祖父母服孝三个月。大功,以大功布做丧服;小功,所做孝服比大功布的丝缕稍细;缌麻,在丧服中分量最轻。大功、小功和缌麻三种孝服的服丧对象,比前面两种的关系疏远一些,穿丧服的时间也比较短。)解析:43.简述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观念。(分数:
27、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念主要包括: (1)民本思想。饮食是儒家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组成部分。足食即让国民吃饱,是传统社会稳定秩序的一项国策。 (2)节约粮食。勤俭节约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3)人格教育。中国人利用饮食的机会培养志向、观察人品,甚至把饮食观与人才观联系起来。 (4)食疗观。把饮食与养生之道联系起来,强调节制饮食,讲究选择食物与食法。)解析:44.简述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皇帝总揽天下大权。 (2)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3)严密的人身控制。)解析:45.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28、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所谓“家天下”,是指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 (2)秦始皇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汉代,刘邦将天下视为私产,他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3)在皇位继承上,历代帝王大多遵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原则。 (4)从秦始皇创立大一统帝国到晚清帝制结束,一部中国政治变迁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的兴亡史。)解析:46.简述庶族平民礼俗的规范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岁时礼俗的伦理性。 (2)人生礼俗的家族性。 (3)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与礼俗规范。)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
29、0)47.试述中医药学的腑脏、经脉、针灸等学说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腑脏在中医学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解剖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传统文化概念。它的思想来源是阴阳五行学说。在这一体系中,把五行观念与人体器官相配属,分列为五官、五色、五味、五音和七情,然后将它们的内性外象联系在一起考察。 (2)经脉学说强调人体的外表、肌肉与内脏密不可分的联系,强调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辩证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诊断和治疗,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念和事物联系发展的观念是相一致的。 (3)针灸学说反映的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法。按照针灸学说,只要确定了某种病症属于某一经
30、脉,即可直接施治,其要点是辨证解决人体健康中的“阻滞”与“疏通”的矛盾关系。)解析:48.试述尊崇自然的审美观念及其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它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艺术家们渴望与自然达成高度的和谐,在自然之中陶冶自己的审美情操,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崇尚自然,赞美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永恒的主题。 (1)庄子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音乐描绘成“天籁”“天乐”,就是指秉承天然元气的自然之乐。追求纯真自然,反对雕琢矫饰,是道家共同的审美风格。 (2)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反映作者渴望回归自然的典范之作。在陶渊明等人的倡导下,追求自然的风尚在晋宋之际出现了一个高潮。山水自然之美成了人们自觉的审美对象,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把自然美景作为描绘的重点,山水诗和山水画从此盛行起来。 (3)唐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山水游记,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等。这些作品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造化的憧憬和向往,抒发了作者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思想情感。 (4)直到今天,自然美仍然是中国艺术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中国艺术审美观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