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 6及答案解析(总分:8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为人民大会堂的落成而作的诗歌是 【 】(分数:2.00)A.望星空B.有赠C.麦坚利堡D.双桅船2.有赠的作者曾卓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 】(分数:2.00)A.九叶诗派B.七月诗派C.现代派D.新月派3.下列属于悼亡诗的是 【 】(分数:2.00)A.相信未来B.智慧之歌C.麦坚利堡D.红玉米4.下列不属于相信未来一诗所采用的意象的是 【 】(分数:2.00)A.布满蜘蛛网的炉台B.通向远方的大道C.紫葡萄D.美丽的雪花5.表达作者身在台湾,思念故土
2、的诗歌是 【 】(分数:2.00)A.有赠B.麦地C.乡愁D.一个人老了6.下列属于“九叶派”代表诗人的是 【 】(分数:2.00)A.曾卓B.穆旦C.舒婷D.北岛7.“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出自 【 】(分数:2.00)A.麦地B.双桅船C.有赠D.就是那一只蟋蟀8.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抒发了 【 】(分数:2.00)A.对昆虫的喜爱之情B.浓浓的思乡之情C.无处诉说的落寞之情D.凄清压抑的孤独之情9.麦地中有这样的诗句“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的金子”,其修辞方法是 【 】(分数:2.00)A.拟人B.比喻C.烘托D.对比10.诗歌有的人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 】(分数:2.00
3、)A.对比B.比喻C.拟人D.象征11.红玉米写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 【 】(分数:2.00)A.回顾、反思和守护B.回顾、反思和舍弃C.回顾、抵制和反抗D.回顾、总结和反抗12.绿原的诗作重读写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表达了对受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和诗人自己的一种难以摆脱的迷惘。这首诗写于 【 】(分数:2.00)A.监狱里B.旅途中C.“牛棚”里D.医院中13.下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历史故事的诗歌是 【 】(分数:2.00)A.长恨歌B.有赠C.回答D.日记14.“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两句诗出自 【 】(分数:2.00)A.相信未来B.回答C.有赠D.红玉米15
4、.哎,大森林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是 【 】(分数:2.00)A.欢欣雀跃B.幸灾乐祸C.困惑危机D.惊异赞叹16.下列哪一项属于西川的诗歌 【 】(分数:2.00)A.一个人老了B.双桅船C.日记D.智慧之歌17.“橡树、青草、花园、园丁”这些意象出自 【 】(分数:2.00)A.一个人老了B.相信未来C.有的人D.日记18.下列属于郭小川的诗集的是 【 】(分数:2.00)A.甘蔗林青纱帐B.曙光C.探险队D.死亡之塔19.曾卓的有赠一诗是写给 【 】(分数:2.00)A.一位男性的诗B.一位长辈的诗C.一位女性的诗D.一位领导的诗20.曾任“蓝星诗社”社长的台湾诗人是 【 】(分数:2.00)
5、A.食指B.罗门C.穆旦D.海子21.运用“蜘蛛网”、“炉台”、“灰烬”和“余烟”等几个意象开篇的诗歌是 【 】(分数:2.00)A.相信未来B.乡愁C.回答D.致西绪福斯22.乡愁中的四个用以比喻无形的乡愁的意象是 【 】(分数:2.00)A.邮票、船票、坟墓、海峡B.书信、船票、坟墓、祖国C.邮票、船票、坟墓、母亲D.书信、船票、坟墓、母亲23.双桅船是一首 【 】(分数:2.00)A.政治抒情诗B.民谣C.叙事诗D.朦胧诗24.海子在麦地中藉以表现诗歌意蕴的主要意象是 【 】(分数:2.00)A.麦地、麦子、太阳B.麦地、麦子、白杨C.麦地、麦子、月亮D.麦地、麦子、金子25.诗歌有的人
6、是为了纪念下列哪位作家而创作的 【 】(分数:2.00)A.鲁迅B.矛盾C.郭沫若D.老舍26.绿原属于下列哪个文学流派 【 】(分数:2.00)A.九叶派B.新月派C.七月诗派D.现代派27.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的是 【 】(分数:2.00)A.北岛B.洛夫C.食指D.公刘28.像一曲生命的挽歌,表现诗人对生命与死亡的深沉思索的诗是 【 】(分数:2.00)A.日记B.双桅船C.乡愁D.就是那一只蟋蟀29.描写“一个人”走向死亡过程中内心的跋涉的诗歌是 【 】(分数:2.00)A.望星空B.致西绪福斯C.回答D.一个人老了30.下列诗歌属于穆旦作品的是 【 】(分数:2.00)A.麦坚利堡B
7、.相信未来C.智慧之歌D.麦地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下列作品属于历史题材的有 【 】(分数:2.00)A.广陵散B.关汉卿C.茶馆D.将军族E.游园惊梦32.韩少功的马桥词典 【 】(分数:2.00)A.是一部词典体小说B.共搜集了 115个词条C.搜集了湖北武汉人的日常用词D.讲述了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E.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基本的时代背景33.下列作品中,以女性为题材的有 【 】(分数:2.00)A.哦,香雪B.秦腔C.送一个人上路D.巩乃斯的马E.髻34.巴金的散文怀念萧珊 【 】(分数:2.00)A.整篇文章自然直叙B.是悼念亡妻之作C.浓烈的内疚之情
8、弥漫全篇D.艺术上达到了无技巧境界E.叙述是内敛、朴实的35.散文巩乃斯的马揭示出的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是 【 】(分数:2.00)A.奔放雄健B.优美柔顺C.充满进取精神D.懦弱E.凶暴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36.简析少女小渔是如何在与江伟和洋老头的关系中塑造小渔的形象的。(分数:2.00)_37.分析送一个人上路以童年视角叙述情节的独特方式和艺术手段。(分数:2.00)_38.简析散文髻在构思和行文结构上的特点。(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39.分析茶馆中王利发的形象。(分数:2.00)_40.以关汉卿为例,分析田汉在历史剧创作中如何辩
9、证处理史料与艺术想象的关系。(分数:2.00)_五、阅读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41.阅读徐迟的祭马思聪文,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学评论短文。要求:(1)紧紧围绕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来写。(2)不要借题发挥,写成读后感。(3)语言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祭马思聪文(节选) 徐 迟历史上,放逐、出奔这类事不少。屈原、但丁是有名的例子。在“文革”中,我中华民族的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受尽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被迫于 1967年出走国外,以抗议暴徒罪恶,维护了人的尊严,他根本没有错,却还是蒙受了十九年(19671985 年)的不白之冤。1984 年11月,当我在
10、美国费城和他会晤之时,他给我最初印象最令我惊奇。虽然他还和过去一样的故人情重,且神志泰然,并相当乐观,还在勤奋作曲,我感到他和以前却有所不同。我没有去深入思考他在哪一点上跟以前不同。我只是从他的声音笑貌中,感到他似乎不时流露着一点点不易觉察的细微凄怆,却未能体会他心灵深处,埋藏着巨大的痛苦。在他女儿马瑞雪回忆她父亲最后日子的文章里说到一个晚上,马思聪听着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乐。他忽然失声痛哭,他求他夫人王慕理让他哭一个够。后来,他含泪说:“这个世界很美”他为什么哭?他哭他内心的哀伤。他哭他离开了祖国大地,这么久了没能回去。但这个世界很美,很美。有一次中央音乐学院一位前副院长和我谈到他们在“
11、文革”中的往事。这位前副院长在黯然伤神中,突然颜容扭曲,喘息哽咽地说道:“有人用有钉子的鞋猛打他们的马院长怎么打得下去!”他说不下去了!那年年底我回到国内,不久便听说我国已公开为思聪平反。不白之冤终于昭雪了。从此我就等他回国。1985 年 8月 16日,他从美国寄我一封长信,其中讲到他“读了叶浅予文章,谢谢他的真情。那时代的人好像比较真情,文革把人弄坏了”。看来我真不如浅予。在为马恩聪饶舌一文中浅予写道:“受过欺凌而被迫出亡的人,最懂得祖国的可爱,爱国之心也是最切。只有那些口口声声教训别人如何如何爱国,而自己却横着心侮辱善良灵魂的人才是真正的罪人。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那些窃国篡权的人却欠他太多
12、了。”叶浅予说得又慷慨,又体贴。我们许多人却都没有说什么,以帮助他解除那凝冻住他内心的深沉痛苦啊!那封长信是他从欧洲旅游回来写给我的,他写到了南斯拉夫的钟乳石岩洞,威尼斯舟子的金色歌喉,罗马的铁伏黎喷泉的音乐和瓦格纳常去喝咖啡的一家希腊咖啡店。他还写到翡冷翠的大教堂,比萨的斜塔。还有,如入仙境的瑞士雪山,以及大雪纷飞之下雪山餐厅里的丰盛午餐。还有他的那一别已半个世纪的巴黎,他写到巴黎他的母校国家音乐学院的陈旧的铁门。最后他到了伦敦,这次旅游快要结束了,他忽又悲从中来,说“盛衰转换,月圆月缺,周而复始,自是开地之轨道。”什么引起他的感慨万端?他为何要自苦了呢?想来是因为他能作欧游,还不能回国。他
13、只在信尾说了,“待我从西双版纳出来,立刻跑新疆”。这却不是说他想去一次云南和新疆。不,他说的是他正在修改那五易其稿的、以云南民歌为主要旋律的A 大调钢琴协奏曲(作品第六十号),等到他修改完工,从这曲中,从云南旋律中跑出采,便要立刻跑到新疆民歌为主要旋律的一部写新疆生活的大歌剧热碧亚(作品第六十一号)的创作中去。他人在北美心在祖国。他只是没有法子给我说他暂时还不能回国来,虽然他正驰神于云南的热带雨林和新疆的天山南北牧场上。因为他不知道回来的话会怎么对待他。他也许是心中在想,他既然出走了,他还能回去吗?他童年时是一个固执的小孩,到了晚年他还是一个固执的老人。在“文革”中他有勇气出走,现在他无勇气回
14、来。出走是不得已的事,在国外十九年是不得已的事,暂时不回来也是不得已的事,如今永远不会回来,更是不得已的事。这中间,恐怕只有叶浅予等少数人,只有少数亲友,给过他巨大痛苦的心灵一点儿慰藉。他保持了他独特的性格。除了他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外,他还有最纯洁的最天真的最美的音乐的个性。他还有一点疑虑。还没有回来,等待着一个能够回来的时机,等待着他疑虑的被消除。不幸他没有能等到那一天,他的灵魂已经飞升到了万里云天之外,但是他的灵魂,正像在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的结尾,是“得到了拯救”的。 (原刊于20 世纪名家散文精品,海天出版社,1997 年 5月版)(分数:2.00)_全国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模
15、拟试卷 6答案解析(总分:8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为人民大会堂的落成而作的诗歌是 【 】(分数:2.00)A.望星空 B.有赠C.麦坚利堡D.双桅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望星空的相关内容。望星空是郭小川为 1959年人民大会堂的落成而写的诗歌。2.有赠的作者曾卓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 】(分数:2.00)A.九叶诗派B.七月诗派 C.现代派D.新月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曾卓所属的文学流派。曾卓是“七月诗派”成员之一。代表作有诗集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等。3.下列属于悼亡诗的是 【 】(分数:2.00)A.相信未来B.智慧之歌C.麦坚利堡
16、 D.红玉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类型。麦坚利堡是一首在 20世纪 60年代产生了世界性影响的现代悼亡诗,是一首反思战争及悲剧命运的诗篇。4.下列不属于相信未来一诗所采用的意象的是 【 】(分数:2.00)A.布满蜘蛛网的炉台B.通向远方的大道 C.紫葡萄D.美丽的雪花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相信未来的内容。AD 两项出现在相信未来的第一小节,C 项出现在相信未来的第二小节。5.表达作者身在台湾,思念故土的诗歌是 【 】(分数:2.00)A.有赠B.麦地C.乡愁 D.一个人老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主题。乡愁把祖国大陆与台湾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表达了作者身在台湾思念故土的感情。6.下列属于“
17、九叶派”代表诗人的是 【 】(分数:2.00)A.曾卓B.穆旦 C.舒婷D.北岛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文学派别。A 项属于“七月诗派”的诗人,CD 两项属于“朦胧诗派”的诗人。7.“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出自 【 】(分数:2.00)A.麦地B.双桅船 C.有赠D.就是那一只蟋蟀解析:8.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抒发了 【 】(分数:2.00)A.对昆虫的喜爱之情B.浓浓的思乡之情 C.无处诉说的落寞之情D.凄清压抑的孤独之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就是那一只蟋蟀的思想感情。就是那一只蟋蟀以台湾 Y先生的话作为副题,“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全诗以回应
18、Y先生的视角,书写浓浓的思乡情。9.麦地中有这样的诗句“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的金子”,其修辞方法是 【 】(分数:2.00)A.拟人B.比喻 C.烘托D.对比解析:10.诗歌有的人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 】(分数:2.00)A.对比 B.比喻C.拟人D.象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有的人的相关内容。有的人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每节内部两种人形成对照,后三节中,人民群众对两种人的态度又与前四节诗形成对照。11.红玉米写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 【 】(分数:2.00)A.回顾、反思和守护 B.回顾、反思和舍弃C.回顾、抵制和反抗D.回顾、总结和反抗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红玉米的主题意蕴。红玉米写出了作
19、者站在日益废墟化、荒原化的现代人心灵的土壤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回顾、反思与守护。12.绿原的诗作重读写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表达了对受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和诗人自己的一种难以摆脱的迷惘。这首诗写于 【 】(分数:2.00)A.监狱里B.旅途中C.“牛棚”里 D.医院中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重读圣经的写作背景。重读圣经写于 1970年,副题是:“牛棚”诗抄第 n遍。当时诗人被下放至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即诗歌副标题所谓的“牛棚”劳动改造。13.下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历史故事的诗歌是 【 】(分数:2.00)A.长恨歌 B.有赠C.回答D.日记解析:14.“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0、”这两句诗出自 【 】(分数:2.00)A.相信未来B.回答 C.有赠D.红玉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回答的内容。回答以对仗式的警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开篇,为全诗定下了悲愤的基调,有力讽刺了“文革”时期道德扭曲、价值颠倒的荒唐现实。15.哎,大森林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是 【 】(分数:2.00)A.欢欣雀跃B.幸灾乐祸C.困惑危机 D.惊异赞叹解析:16.下列哪一项属于西川的诗歌 【 】(分数:2.00)A.一个人老了 B.双桅船C.日记D.智慧之歌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西川的作品。BCD 三项分别是舒婷、王家新、穆旦的作品。17.“橡树、青草、花园、园丁”这些意象出自
21、【 】(分数:2.00)A.一个人老了B.相信未来C.有的人D.日记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重要意象。日记中,橡树、青草、花园、园丁、“我”与锄草机这些意象,构成了日常所见的典型场景,以此呈现出生命和灵魂那种顽强向上不屈生长的宽容、坚忍与伟力。18.下列属于郭小川的诗集的是 【 】(分数:2.00)A.甘蔗林青纱帐 B.曙光C.探险队D.死亡之塔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郭小川的作品。BD 两项是罗门的作品。C 项是穆旦的作品。19.曾卓的有赠一诗是写给 【 】(分数:2.00)A.一位男性的诗B.一位长辈的诗C.一位女性的诗 D.一位领导的诗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有赠的相关内容。1955 年,
22、曾卓受冤案牵累,饱受牢狱之苦,而一位平凡朴实的伟大女性始终等待着诗人的归来,有赠就是诗人赠给这位女性的诗。20.曾任“蓝星诗社”社长的台湾诗人是 【 】(分数:2.00)A.食指B.罗门 C.穆旦D.海子解析:21.运用“蜘蛛网”、“炉台”、“灰烬”和“余烟”等几个意象开篇的诗歌是 【 】(分数:2.00)A.相信未来 B.乡愁C.回答D.致西绪福斯解析:22.乡愁中的四个用以比喻无形的乡愁的意象是 【 】(分数:2.00)A.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B.书信、船票、坟墓、祖国C.邮票、船票、坟墓、母亲D.书信、船票、坟墓、母亲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乡愁的内容。乡愁以四种具体可见的事物比喻无形的
23、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3.双桅船是一首 【 】(分数:2.00)A.政治抒情诗B.民谣C.叙事诗D.朦胧诗 解析:24.海子在麦地中藉以表现诗歌意蕴的主要意象是 【 】(分数:2.00)A.麦地、麦子、太阳B.麦地、麦子、白杨C.麦地、麦子、月亮 D.麦地、麦子、金子解析:25.诗歌有的人是为了纪念下列哪位作家而创作的 【 】(分数:2.00)A.鲁迅 B.矛盾C.郭沫若D.老舍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有的人的内容。有的人的副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写于 1949年,是为纪念鲁迅逝世 13周年而作的。26.绿原属于下列哪个文学流派 【 】(分数:2.00)
24、A.九叶派B.新月派C.七月诗派 D.现代派解析:27.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的是 【 】(分数:2.00)A.北岛B.洛夫 C.食指D.公刘解析:28.像一曲生命的挽歌,表现诗人对生命与死亡的深沉思索的诗是 【 】(分数:2.00)A.日记 B.双桅船C.乡愁D.就是那一只蟋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主题。B 项主要描述对理想、爱情的追求,CD 两项抒发的是思乡之情。29.描写“一个人”走向死亡过程中内心的跋涉的诗歌是 【 】(分数:2.00)A.望星空B.致西绪福斯C.回答D.一个人老了 解析:30.下列诗歌属于穆旦作品的是 【 】(分数:2.00)A.麦坚利堡B.相信未来C.智慧之歌 D
25、.麦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穆旦的作品。ABD 三项的作者分别是罗门、郭路生、海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下列作品属于历史题材的有 【 】(分数:2.00)A.广陵散 B.关汉卿 C.茶馆 D.将军族E.游园惊梦解析:32.韩少功的马桥词典 【 】(分数:2.00)A.是一部词典体小说 B.共搜集了 115个词条 C.搜集了湖北武汉人的日常用词D.讲述了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 E.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基本的时代背景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桥词典的概况。马桥词典搜集的是湖南汨罗县马桥人的日常用词,C 项错误。33.下列作品中,以女性为题材的有 【 】(分数:2.00
26、)A.哦,香雪 B.秦腔C.送一个人上路D.巩乃斯的马E.髻 解析:34.巴金的散文怀念萧珊 【 】(分数:2.00)A.整篇文章自然直叙 B.是悼念亡妻之作 C.浓烈的内疚之情弥漫全篇 D.艺术上达到了无技巧境界 E.叙述是内敛、朴实的 解析:35.散文巩乃斯的马揭示出的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是 【 】(分数:2.00)A.奔放雄健 B.优美柔顺 C.充满进取精神 D.懦弱E.凶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巩乃斯的马的相关知识。巩乃斯的马揭示出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奔放雄健而不凶暴,优美柔顺而不懦弱,它是进取精神和崇高感情的象征,是力与美的美妙结合。E 项错误。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
27、6.00)36.简析少女小渔是如何在与江伟和洋老头的关系中塑造小渔的形象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国姑娘小渔善良、纯真、富有同情心,考虑别人比自己多,她当护士的时候,因为同情一个快死的病人而把童贞给了他。为了获得绿卡,小渔在男友江伟的安排下,与一个贫穷的洋老头假结婚,以金钱作为代价来换取她的合法身份。与洋老头举行婚礼后,她因为江伟的冲天怒气而硬压下自己心里的委屈。当她被置于令人难堪的假结婚的处境中时,本应受伤害最多的小渔,却最少体现出屈辱的感觉,她对洋老头善意的同情折射出她人性中的美好光辉。)解析:37.分析送一个人上路以童年视角叙述情节的独特方式和艺术手段。(分数:2.
28、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小说以童年的“我”的视角叙述故事,祖父和韩老七的故事都是通过“我”的叙述呈现在读者面前,避重就轻、化繁为简。限制视角的使用,正文与补记的相互映衬,使小说具有了多重审美意蕴。朴实的叙述语言中不时地夹杂着夸张的言辞,以充满讽刺和幽默的语言来呈现沉重的悲剧。)解析:38.简析散文髻在构思和行文结构上的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髻在构思上巧妙地选取了发髻这个女子青春美丽的象征物,回忆了母亲和姨娘从韶华俏丽,到渐渐衰老,终而殁世的人生历程,寄托了对岁月销蚀、青春难驻和人生的易逝的感慨。文章结构精致,作者从年幼时的记忆写起,将几十年的沧桑变化凝聚在两个女
29、人的发髻变迁中,看似随意道来,实则独具匠心。)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39.分析茶馆中王利发的形象。(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茶馆的众多人物中,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第一幕时,他才 20岁,他的处世哲学是:“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因此,他从不敢得罪有钱有势的人,但总免不了被敲诈勒索;为了能让茶馆经营下去,他也顺应时世变迁,不断改变茶馆的经营方式,目的足求得一家人的生存。这样一个精明、干练、善于经营的小商人,最后也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到国民党统治时期,他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茶馆终于被霸
30、占,他自己则在绝望和悲愤中上吊自杀。)解析:40.以关汉卿为例,分析田汉在历史剧创作中如何辩证处理史料与艺术想象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为历史剧,关汉卿是田汉的一个出色的艺术创造。因为历史上有关关汉卿的史料很少,历来对关汉卿及其作品的评价也多有歪曲之处,这就给田汉的创作造成很大的困难。田汉从他的唯物历史观出发,分析了元代经济政治和民众生活,在极为有限的史料基础上,充分发挥艺术想象,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把握历史的真实,将散见于各种资料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贯穿在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这条主线上,并围绕着关汉卿的艺术活动和政治抗争,把笔触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
31、落,从而勾画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交织成一幅充满阶级矛盾的社会图景。剧作没有写关汉卿的一生,而是紧紧围绕着创作与演出窦娥冤)展开戏剧冲突,在一系列矛盾斗争中逐步显示关汉卿的英雄性格,生动地塑造了这一杰出戏剧家和正义之士的艺术形象。)解析:五、阅读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41.阅读徐迟的祭马思聪文,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学评论短文。要求:(1)紧紧围绕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来写。(2)不要借题发挥,写成读后感。(3)语言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祭马思聪文(节选) 徐 迟历史上,放逐、出奔这类事不少。屈原、但丁是有名的例子。在“文革”中,我中华民族的著名作曲家
32、马思聪先生,受尽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被迫于 1967年出走国外,以抗议暴徒罪恶,维护了人的尊严,他根本没有错,却还是蒙受了十九年(19671985 年)的不白之冤。1984 年11月,当我在美国费城和他会晤之时,他给我最初印象最令我惊奇。虽然他还和过去一样的故人情重,且神志泰然,并相当乐观,还在勤奋作曲,我感到他和以前却有所不同。我没有去深入思考他在哪一点上跟以前不同。我只是从他的声音笑貌中,感到他似乎不时流露着一点点不易觉察的细微凄怆,却未能体会他心灵深处,埋藏着巨大的痛苦。在他女儿马瑞雪回忆她父亲最后日子的文章里说到一个晚上,马思聪听着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乐。他忽然失声痛哭,他求他
33、夫人王慕理让他哭一个够。后来,他含泪说:“这个世界很美”他为什么哭?他哭他内心的哀伤。他哭他离开了祖国大地,这么久了没能回去。但这个世界很美,很美。有一次中央音乐学院一位前副院长和我谈到他们在“文革”中的往事。这位前副院长在黯然伤神中,突然颜容扭曲,喘息哽咽地说道:“有人用有钉子的鞋猛打他们的马院长怎么打得下去!”他说不下去了!那年年底我回到国内,不久便听说我国已公开为思聪平反。不白之冤终于昭雪了。从此我就等他回国。1985 年 8月 16日,他从美国寄我一封长信,其中讲到他“读了叶浅予文章,谢谢他的真情。那时代的人好像比较真情,文革把人弄坏了”。看来我真不如浅予。在为马恩聪饶舌一文中浅予写道
34、:“受过欺凌而被迫出亡的人,最懂得祖国的可爱,爱国之心也是最切。只有那些口口声声教训别人如何如何爱国,而自己却横着心侮辱善良灵魂的人才是真正的罪人。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那些窃国篡权的人却欠他太多了。”叶浅予说得又慷慨,又体贴。我们许多人却都没有说什么,以帮助他解除那凝冻住他内心的深沉痛苦啊!那封长信是他从欧洲旅游回来写给我的,他写到了南斯拉夫的钟乳石岩洞,威尼斯舟子的金色歌喉,罗马的铁伏黎喷泉的音乐和瓦格纳常去喝咖啡的一家希腊咖啡店。他还写到翡冷翠的大教堂,比萨的斜塔。还有,如入仙境的瑞士雪山,以及大雪纷飞之下雪山餐厅里的丰盛午餐。还有他的那一别已半个世纪的巴黎,他写到巴黎他的母校国家音乐学院
35、的陈旧的铁门。最后他到了伦敦,这次旅游快要结束了,他忽又悲从中来,说“盛衰转换,月圆月缺,周而复始,自是开地之轨道。”什么引起他的感慨万端?他为何要自苦了呢?想来是因为他能作欧游,还不能回国。他只在信尾说了,“待我从西双版纳出来,立刻跑新疆”。这却不是说他想去一次云南和新疆。不,他说的是他正在修改那五易其稿的、以云南民歌为主要旋律的A 大调钢琴协奏曲(作品第六十号),等到他修改完工,从这曲中,从云南旋律中跑出采,便要立刻跑到新疆民歌为主要旋律的一部写新疆生活的大歌剧热碧亚(作品第六十一号)的创作中去。他人在北美心在祖国。他只是没有法子给我说他暂时还不能回国来,虽然他正驰神于云南的热带雨林和新疆
36、的天山南北牧场上。因为他不知道回来的话会怎么对待他。他也许是心中在想,他既然出走了,他还能回去吗?他童年时是一个固执的小孩,到了晚年他还是一个固执的老人。在“文革”中他有勇气出走,现在他无勇气回来。出走是不得已的事,在国外十九年是不得已的事,暂时不回来也是不得已的事,如今永远不会回来,更是不得已的事。这中间,恐怕只有叶浅予等少数人,只有少数亲友,给过他巨大痛苦的心灵一点儿慰藉。他保持了他独特的性格。除了他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外,他还有最纯洁的最天真的最美的音乐的个性。他还有一点疑虑。还没有回来,等待着一个能够回来的时机,等待着他疑虑的被消除。不幸他没有能等到那一天,他的灵魂已经飞升到了万里云
37、天之外,但是他的灵魂,正像在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的结尾,是“得到了拯救”的。 (原刊于20 世纪名家散文精品,海天出版社,1997 年 5月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章以衬托手法开篇,引出作曲家马思聪被迫出走,暗示主人公也和屈原、但丁一样,是一个深受迫害的爱国者。作者在美国费城和他相见时“感到他和以前有所不同”,通过音容笑貌中流露的细微凄怆,描绘了马思聪内心埋藏着的巨大痛苦。由“前副院长”的回忆,引出马思能在“文革”中受到的非人折磨,叙述马思聪不能回国的疑虑。但是马思聪在国外十九年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他保持了独特的个性,最纯洁最天真最美的音乐的个性。一个爱国、有才华的音乐家形象跃然纸上。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平静的叙述中让人感受到“文革”带给人们的创伤。)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