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卷 24及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分数:2.00)_2.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指的是( )(分数:2.00)A.个体经济B.外资经济C.集体经济D.私营经济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按劳分配 ( )(分数:2.00)A.是以个人为单位的B.是以企业为单位的C.只限于购买个人消费品D.不受市场机制的制约4.供求机制是商品的供求
2、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 ( )(分数:2.00)A.相互背离和对立运动而发挥作用的机制B.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C.相互协调和完全平衡而发挥作用的机制D.在时间上交替占优势而发挥作用的机制5.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 ( )(分数:2.00)A.生产资料私有制B.生产资料公有制C.实现共同富裕D.“三个有利于”的标准6.以下不属于非剥削性质的资金收入的是 ( )(分数:2.00)A.普通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B.个体劳动者的投资收入C.承包农户的投资收入D.按资本分配的收入7.既属于商品市场,又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 )(分数:2.00)A.消费品市场B.房地产市场C.生产
3、资料市场D.劳动力市场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动力是 ( )(分数:2.00)A.协调发展B.创新发展C.绿色发展D.开放发展9.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第三产业成为社会经济中最主要的产业,我们称之为 ( )(分数:2.00)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C.服务型社会D.生产型社会10.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结构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为( )(分数:2.00)A.外延型的经济发展模式B.内涵型的经济发展模式C.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D.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11.我国实现工业化要走 ( )(分数:2.00)A.传统工业化道路B.劳动密集型工业道路C.新型工业化道路D.优先发展重工
4、业道路12.主导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是 ( )(分数:2.00)A.农业的发展B.第三产业的发展C.服务业的发展D.工业的发展13.整个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主要表现是 ( )(分数:2.00)A.工农业的结构是否合理B.城乡化水平的结构是否合理C.城乡人口的结构是否合理D.区域经济的结构是否合理1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为 ( )(分数:2.00)A.改革开放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C.科技进步和创新D.保障和改善民生15.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按最终用途划分,形成( )两大方面。(分数:2.00)A.供给和需求B.积累和消费C.投资和出口D.投资和消费16.社会总产品
5、的价值形式是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价值总和,即 ( )(分数:2.00)A.货币资本的价值B.社会总产值C.流通资本的价值D.商品资本的价值17.企业分配给职工的工资属于 ( )(分数:2.00)A.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B.国民收入的再分配C.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D.国民收入中的社会后备基金18.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是 ( )(分数:2.00)A.银行信贷B.劳务费用C.价格变动D.国家预算19.通过增加税收或压缩财政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属于 ( )(分数:2.00)A.平衡财政政策B.盈余财政政策C.扩张财政政策D.赤字财政政策20.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和“稳
6、定器”的是 ( )(分数:2.00)A.保障体系B.国防体系C.市场体系D.宏观调控体系21.国家或社会为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而实施的各种措施、政策和制度是指 ( )(分数:2.00)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22.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分数:2.00)_23.关于生产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分数:2.00)A.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B.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包括人和
7、物两大要素E.是社会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反映24.消费信用的形式有 ( )(分数:2.00)A.赊账B.分期付款C.发放消费信贷D.国家信用E.银行信用25.资本的技术构成 ( )(分数:2.00)A.是从物质方面考察的资本构成B.是从价值方面考察的资本构成C.是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资本构成D.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表示E.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26.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 )(分数:2.00)A.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B.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C.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D.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E.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
8、量相等27.非关税的措施包括 ( )(分数:2.00)A.混合税B.进口配额制C.“自愿”出口限制D.行政手段限制进口E.选择税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8.简述剩余价值率(m)的表示方法。(分数:2.00)_29.简述产业资本的定义及其循环形式和职能形式。(分数:2.00)_30.简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竞争的原因。(分数:2.00)_31.简述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它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过程会很漫长的原因。(分数:2.00)_32.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3.论述题本大题共 3小题,请任选 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
9、按前 2小题评分。(分数:2.00)_34.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分数:2.00)_35.试述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的影响。(分数:2.00)_五、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36.合理配置社会经济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分数:2.00)_37.资本主义地租主要有相对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形式。(分数:2.00)_38.市场经济只可以和社会主义结合,不能和资本主义结合。(分数:2.00)_39.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分数:2.00)_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卷 24答案解析(总分
10、: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分数:2.00)_解析:2.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指的是( )(分数:2.00)A.个体经济B.外资经济C.集体经济D.私营经济 解析: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按劳分配 ( )(分数:2.00)A.是以个人为单位的B.是以企业为单位的 C.只限于购买个人消费品D.不受市场机制的制约解析:4.供求机制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 ( )
11、(分数:2.00)A.相互背离和对立运动而发挥作用的机制B.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C.相互协调和完全平衡而发挥作用的机制D.在时间上交替占优势而发挥作用的机制解析:解析: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5.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 ( )(分数:2.00)A.生产资料私有制B.生产资料公有制 C.实现共同富裕D.“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解析:6.以下不属于非剥削性质的资金收入的是 ( )(分数:2.00)A.普通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B.个体劳动者的投资收入C.承包农户的投资收入D.按资本分配的收入 解析:解析: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属于剥
12、削收入。按资金分配的收入属于非剥削收入,如普通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债券、银行储蓄所获得的股息、红利、利息以及个体劳动者、承包农户的投资收入,都属于非剥削性质的资金收入。7.既属于商品市场,又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 )(分数:2.00)A.消费品市场B.房地产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 D.劳动力市场解析: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动力是 ( )(分数:2.00)A.协调发展B.创新发展 C.绿色发展D.开放发展解析:解析: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其中,创新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动力。9.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第三产业成为社会经济中最主要的产业
13、,我们称之为 ( )(分数:2.00)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C.服务型社会 D.生产型社会解析:解析: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时候,占最大比重的是第一产业,我们称之为农业社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逐渐占优势比重,我们称之为工业社会。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第三产业成为社会经济中最主要的产业,其产值和就业人数都占有绝对比重。我们称之为服务型社会。10.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结构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为( )(分数:2.00)A.外延型的经济发展模式B.内涵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C.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D.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解析:解析:外延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
14、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经济增长。内涵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和结构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11.我国实现工业化要走 ( )(分数:2.00)A.传统工业化道路B.劳动密集型工业道路C.新型工业化道路 D.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解析:12.主导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是 ( )(分数:2.00)A.农业的发展B.第三产业的发展C.服务业的发展D.工业的发展 解析:解析:工业的发展主导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现代化的目标主要靠工业的发展来实现,其他产业的现代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业的发展。13.整个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主要表现是 ( )(分数:2.00)A.
15、工农业的结构是否合理 B.城乡化水平的结构是否合理C.城乡人口的结构是否合理D.区域经济的结构是否合理解析:解析:工农业的结构是否合理,既是城乡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主要表现。1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为 ( )(分数:2.00)A.改革开放 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C.科技进步和创新D.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析:15.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按最终用途划分,形成( )两大方面。(分数:2.00)A.供给和需求B.积累和消费 C.投资和出口D.投资和消费解析:16.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是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价值总和,即 ( )(分数:2.00)A.货
16、币资本的价值B.社会总产值 C.流通资本的价值D.商品资本的价值解析:17.企业分配给职工的工资属于 ( )(分数:2.00)A.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B.国民收入的再分配C.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D.国民收入中的社会后备基金解析:18.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是 ( )(分数:2.00)A.银行信贷B.劳务费用C.价格变动D.国家预算 解析:解析:国家预算是国家制订的财政收支计划,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19.通过增加税收或压缩财政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属于 ( )(分数:2.00)A.平衡财政政策B.盈余财政政策 C.扩张财政政策D.赤字财政政策解析:解析:盈余财政政策属
17、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它通过缩减政府的支出,或者减少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或者增加税收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从而达到减少社会总需求的目的。20.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的是 ( )(分数:2.00)A.保障体系 B.国防体系C.市场体系D.宏观调控体系解析:解析:保障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安全网”“稳定器”,它的建立健全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顺畅运行。21.国家或社会为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而实施的各种措施、政策和制度是指 ( )(分数:2.00)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22.多项选择题在每
18、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分数:2.00)_解析:23.关于生产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分数:2.00)A.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B.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 E.是社会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反映解析:解析:E 项是针对生产关系而言的。24.消费信用的形式有 ( )(分数:2.00)A.赊账 B.分期付款 C.发放消费信贷 D.国家信用E.银行信用解析:25.资本的技术构成 ( )(分数:2.00)A.是从物质方面考察的资本构成 B.是
19、从价值方面考察的资本构成C.是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资本构成 D.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表示 E.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 解析:解析:B 项是针对资本的价值构成而言的。26.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 )(分数:2.00)A.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B.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C.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D.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E.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量相等 解析:27.非关税的措施包括 ( )(分数:2.00)A.混合税B.进口配额制 C.“自愿”出口限制 D.行政手段限制进口 E.选择税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
20、数:10.00)28.简述剩余价值率(m)的表示方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剩余价值率(m)的表示方法有以下两种: (1)物化劳动表示法,即 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v。该公式表示在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 (2)活劳动表示法,即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该公式表明,在工人的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中,有多大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多大部分用来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解析:29.简述产业资本的定义及其循环形式和职能形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产业资本是指投在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21、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2)产业资本的循环必须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解析:30.简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竞争的原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垄断取代竞争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基础,但是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其原因在于: (1)垄断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只要商品经济存在,竞争就必然存在。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竞争不可避免。 (2)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生产部门和企业。在垄断组织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还存在着大量非垄断的“局外企业”。 (3)为了各自利益,各个垄断组织和垄断资本家之闻
22、也始终存在着竞争。)解析:31.简述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它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过程会很漫长的原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复杂性。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限度内的不断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资本主义的灭亡。 (3)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充满着艰辛曲折。)解析:32.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的联系在于:资本积聚加速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反过来加速资本积聚。 两者的区别在于: (1)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的自我积累,资本集中则是若干单个资本的合并或联合。 (2)资本积
23、聚是单个资本家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它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是通过原有资本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实现的,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3)资本积聚要受资本积累的限制,它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资本集中则不受积累的限制,它的增长速度比较快。)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3.论述题本大题共 3小题,请任选 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2小题评分。(分数:2.00)_解析:34.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 (1)非歧视性原则。非歧视性主要体现为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互惠原则等条款。 (2)透明度原
24、则。透明度原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缔约国可以保护本国某些产业,但保护的手段必须是透明的;二是各缔约国的贸易法规、政策、措施应是充分透明的。 (3)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单方面优惠原则。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些特殊的优惠。 (4)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各成员的贸易条款,在特定情况下成员可以采取例外和保障措施,即不承担或不履行已承诺的义务。)解析:35.试述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的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经济全球化既加强了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又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经济矛盾。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联系
25、的加强主要表现在: 发达国家之间在生产领域的联系。发达国家之间跨国直接投资的增加使它们之间在生产领域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断提高。 发达国家之间在贸易领域的联系。商品贸易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之间在贸易领域相互联系和依赖的基本形式。 发达国家之间在金融领域的联系。货币关系国际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联系和依赖的重要方式。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主要表现在: 发达国家之间在贸易领域的矛盾。随着科技革命和生产全球化的推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但市场的扩展速度却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生存空间,维持和扩大本国垄断资本的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必
26、然会在世界市场展开争夺,从而加深了它们在贸易领域的矛盾。发达国家采用各种方式争夺世界市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是贸易冲突的内在根源。 发达国家之间在投资领域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有所增加,它们在投资领域的矛盾也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发达国家之间在金融领域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巩同和加强各自的货币在国际货币金融事务中的地位而展开争夺;二是围绕各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而产生纠纷。)解析:五、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36.合理配置社会经济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对。)解析:37.资本主义地租主要有相对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形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资本主义地租主要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形式。)解析:38.市场经济只可以和社会主义结合,不能和资本主义结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既可以和社会主义结合,也可以和资本主义结合。)解析:39.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