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行政史自考题-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中国奴隶社会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的( )A军事民主制 B等级君主制C城邦民主制 D部落家长制(分数:1.00)A.B.C.D.2.战国时期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中取代分封制的是( )A单一制 B乡遂制C郡县制 D宗法制(分数:1.00)A.B.C.D.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朝觐 B朝会C巡狩 D巡查(分数:1.00)A.B.C.D.4.汉武帝用以在组织机构上分割相权的做法是实行( )A内外服制 B三公宰相制
2、C丞相制 D中外朝制(分数:1.00)A.B.C.D.5.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 )A三老 B游徼C亭长 D啬夫(分数:1.00)A.B.C.D.6.汉朝地方政府在不违反中央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享有一定的( )A起诉权 B自主裁量权C复议权 D封驳权(分数:1.00)A.B.C.D.7.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完全的军事管制式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称为( )A节度使 B军镇C郡 D左郡县(分数:1.00)A.B.C.D.8.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 )A尚书省 B御史台C中书省 D门下省(分数:1.00)A.B.C.D.9.魏国建立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
3、A九品中正制 B三公九卿制C三省六部制 D三公宰相制(分数:1.00)A.B.C.D.10.隋唐时期为应对郡数过多、调节中央和地方关系而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道 B州C省 D府(分数:1.00)A.B.C.D.11.唐朝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旬可以退休,称为( )A告归 B休沐C致仕 D丁忧(分数:1.00)A.B.C.D.12.隋朝奉旨巡行郡县的监察官是( )A司隶台官员 B谒者台官员C御史台官员 D肃政台官员(分数:1.00)A.B.C.D.13.北宋初年,在府、州之上设立的遣使级的行政区划是( )A道 B路C省 D郡(分数:1.00)A.B.C.D.14.五代时期,掌管财赋的专门机构
4、是( )A枢密院 B中书门下C三司使 D吏部(分数:1.00)A.B.C.D.15.宋朝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是( )A察举制度 B磨勘制度C推举制度 D流外入流制度(分数:1.00)A.B.C.D.16.辽朝五京道执掌司法和监察之权的是( )A转运使司 B提点刑狱司C都总管府 D处置使司(分数:1.00)A.B.C.D.17.除六部外,元朝还有一系列负责某项具体业务的事务性职能机构,其中掌管佛教事务的是( )A宣政院 B理藩院C大理寺 D都护府(分数:1.00)A.B.C.D.18.辽朝最高军事机关是( )A枢密院 B大林牙院C大于越府 D军机处(分数:1.00)A.B.C.D.19.明
5、朝对各级官员和人民进行秘密侦察的特务机构是( )A都察院 B六科C十三道 D厂卫(分数:1.00)A.B.C.D.20.明朝为加强上下级间的联系和对府县施政状况的监督而设置的布政司的派出机构是( )A分巡道 B按察司C分守道 D专职道(分数:1.00)A.B.C.D.21.与元初行省性质基本相同,可以说已开元朝行省制度先河的制度是( )A金朝行台尚书省制度 B宋朝军、州制度C秦汉郡县制度 D唐朝督护制度(分数:1.00)A.B.C.D.22.清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废除少数世袭土官,改设和内地相同的地方官,进行直接统治的政策称为( )A左郡县政策 B旗民分治政策C改土归流政策 D宗主督护政
6、策(分数:1.00)A.B.C.D.23.清朝由军机处直接下达的机密指令,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后,或直接交职能机构办理,或直接寄送地方官员,这种谕旨下达方式是( )A“明发上谕” B“票拟”C“廷寄” D“熟状”(分数:1.00)A.B.C.D.24.清朝总理全国政务的职能部门是( )A理藩院 B大理寺C军机处 D六部(分数:1.00)A.B.C.D.25.清朝组织编制独立于赋役体系之外,包括所有土著和流动人口在内的乡里组织形式是( )A里社制 B乡老人制C地丁制 D保甲制(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西周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联系
7、与决策所采用的礼仪方式主要有( )(分数:2.00)A.巡狩B.朝觐C.朝会D.聘问E.照会27.西汉政府补充官僚队伍的形式有( )(分数:2.00)A.任子B.赀选C.征辟D.察举E.科举28.宋朝会议制度可分为( )(分数:2.00)A.内阁会议B.军机处常会C.例行常朝D.便殿议政E.临时朝议29.辽朝的谏官主要有( )(分数:2.00)A.侍御史B.殿中中丞C.左右谏议大夫D.左右补阙E.左右拾遗30.金朝女真人入仕的主要途径包括( )(分数:2.00)A.荫补B.世选C.军功D.科举E.流外入流三、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5.00)31.内外服制(分数:3.00)_32.节度使
8、(分数:3.00)_33.考满(分数:3.00)_34.理藩院(分数:3.00)_35.封驳制度(分数:3.00)_四、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0.00)36.简述军事民主制时期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分数:6.00)_37.简述秦汉时期宰相制度的变迁。(分数:6.00)_38.简述明朝内阁制度与历朝宰相制度的根本不同。(分数:6.00)_39.简述元朝行政监察制度的建树及其弊端。(分数:6.00)_40.简述清朝的地方监察体制。(分数:6.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试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对后世封建国家行政管理的影响。(分数:1
9、0.00)_42.试述清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多样性。(分数:10.00)_中国行政史自考题-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中国奴隶社会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的( )A军事民主制 B等级君主制C城邦民主制 D部落家长制(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奴隶社会国家的组织形式。要点透析 中国奴隶社会国家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度,即通过对旧的氏族机构的改造而产生,自然不可避免地残留有原始民主制的遗风,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仍在商周的会议制度中有所反映;二是夏、商
10、、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2.战国时期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中取代分封制的是( )A单一制 B乡遂制C郡县制 D宗法制(分数:1.00)A.B.C. D.解析: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朝觐 B朝会C巡狩 D巡查(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周朝的行政决策与联络方式巡狩。要点透析 巡狩是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朝觐则是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述职的一种礼仪。4.汉武帝用以在组织机构上分割相权的做法是实行( )A内外服制 B三公宰相制C丞相制 D中外
11、朝制(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时期的宰相制度。要点透析 汉武帝时,他实行中外朝制,在组织机构上架空相权。军国大事由皇帝先交内廷议决,再交外朝官执行。这样,由宫廷侍从官组成的中朝就掌握国家政务的决策权,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退居执行政务的地位,国家的行政管理重心由朝廷(外朝)向宫廷(内朝)转移,中朝官对外朝官处于压倒性优势的地位。5.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 )A三老 B游徼C亭长 D啬夫(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乡官。要点透析 秦汉时期,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为乡、里。乡官分为三老、啬夫和游徼。游徼主管乡中治安,是
12、县廷的属吏。6.汉朝地方政府在不违反中央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享有一定的( )A起诉权 B自主裁量权C复议权 D封驳权(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汉朝地方政府的行政执行。要点透析 汉朝地方政府在不违反中央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享有一定的自主裁量权,这主要表现在地方行政长官在贯彻中央或上级指示时依据地方实际情况作出裁量而制定的教令上。7.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完全的军事管制式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称为( )A节度使 B军镇C郡 D左郡县(分数:1.00)A.B. C.D.解析:8.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 )A尚书省 B御史台C中书省 D门下省(分数:1.00)A. B.C
13、.D.解析:9.魏国建立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 B三公九卿制C三省六部制 D三公宰相制(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魏朝的选官制度。要点透析 魏国建立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其具体方法是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大中正或中正,负责考察本州士人,综合他们的门第和德才定出品和状。品、状均呈报吏部作为政府选官依据。10.隋唐时期为应对郡数过多、调节中央和地方关系而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道 B州C省 D府(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隋朝的地方机构。要点透析 隋朝时期为应对郡数过多、调
14、节中央和地方关系而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道。这种中介组织既能够控制州郡,又不能威胁和削弱中央集权。11.唐朝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旬可以退休,称为( )A告归 B休沐C致仕 D丁忧(分数:1.00)A.B.C. D.解析:12.隋朝奉旨巡行郡县的监察官是( )A司隶台官员 B谒者台官员C御史台官员 D肃政台官员(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隋朝的行政监督机构。要点透析 隋朝中央监察机构为御史台、谒者台和司隶台,三台在监察对象上有明确的分工:御史台负责监察中央官员,谒者台官员则奉旨巡行郡县,司隶台则监察京畿郡县。13.北宋初年,在府、州之上设立的遣使级的行政区划是( )A道
15、 B路C省 D郡(分数:1.00)A.B. C.D.解析:14.五代时期,掌管财赋的专门机构是( )A枢密院 B中书门下C三司使 D吏部(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五代时期的中枢机构。要点透析 五代时期,三司使是掌管财赋的专门机构,它可单独与皇帝商议财政方面的决策,并负责财政事务的执行工作。15.宋朝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是( )A察举制度 B磨勘制度C推举制度 D流外入流制度(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宋朝官员的考核。要点透析 磨勘制度是宋朝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包括勘验官员簿历文状的一系列程序,簿历文状中包括解状(为选入时的
16、证明)、举状(举荐人的推荐书)、家状(个人履历)、考状(考核记录)等。16.辽朝五京道执掌司法和监察之权的是( )A转运使司 B提点刑狱司C都总管府 D处置使司(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辽朝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要点透析 辽朝全境分为上京、中京、东京、南京、西京五道,道所设机构与宋朝路一级机构相仿,采取分权式管理方式。分别设掌握军权的都总管府、执掌司法和监察之权的处置使司和掌管财政权的转运使司。17.除六部外,元朝还有一系列负责某项具体业务的事务性职能机构,其中掌管佛教事务的是( )A宣政院 B理藩院C大理寺 D都护府(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17、本题考查元朝的中央行政体制。要点透析 除六部外,元朝还有一系列负责某项具体业务的事务性职能机构,以宣政院为要。宣政院掌管佛教事务,同时负责管理吐蕃(今西藏)政务,不隶属于中书省或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18.辽朝最高军事机关是( )A枢密院 B大林牙院C大于越府 D军机处(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辽朝最高军事机关。要点透析 枢密院是辽朝最高军事机关,同时兼管行政事务,各设枢密使为长,下设知枢密使事、知枢密事、枢密副使等职。19.明朝对各级官员和人民进行秘密侦察的特务机构是( )A都察院 B六科C十三道 D厂卫(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
18、明朝的特务系统。要点透析 明朝设有对各级官员和人民进行秘密侦察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西厂,合称厂卫。厂卫由皇帝的亲信人物和心腹宦官掌管,是皇帝监视大臣和人民的私人工具。20.明朝为加强上下级间的联系和对府县施政状况的监督而设置的布政司的派出机构是( )A分巡道 B按察司C分守道 D专职道(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要点透析 明朝地方设道,道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分守道由布政司参政、参议主管所辖道之民政,代表布政使掌管所属府、县行政事务,是省府间的行政区。设分守道的目的是加强上下级间的联系和对府县施政状况的监督。21.与元初行省性质基本相同,可以
19、说已开元朝行省制度先河的制度是( )A金朝行台尚书省制度 B宋朝军、州制度C秦汉郡县制度 D唐朝督护制度(分数:1.00)A. B.C.D.解析:22.清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废除少数世袭土官,改设和内地相同的地方官,进行直接统治的政策称为( )A左郡县政策 B旗民分治政策C改土归流政策 D宗主督护政策(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要点透析 雍正年间以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废除世袭土官,改设和内地相同的地方官,进行直接统治,这反映出清朝中央集权的统治已深入南方少数民族地区。23.清朝由军机处直接下达的机密指令,不经过内阁,
20、由军机处封缄严密后,或直接交职能机构办理,或直接寄送地方官员,这种谕旨下达方式是( )A“明发上谕” B“票拟”C“廷寄” D“熟状”(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的谕旨下达方式。要点透析 清朝军机处设立后,谕旨下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经内阁下达的谕旨,称“明发上谕”,或给职能部门或给地方政府,多是一般性例行政务;另一种称“廷寄”,是由军机处直接下达的机密指令,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后,或直接交职能机构办理,或直接寄送地方官员。24.清朝总理全国政务的职能部门是( )A理藩院 B大理寺C军机处 D六部(分数:1.00)A.B.C.D. 解析:25.清朝组织编制
21、独立于赋役体系之外,包括所有土著和流动人口在内的乡里组织形式是( )A里社制 B乡老人制C地丁制 D保甲制(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的保甲制度。要点透析 为加强对基层的控制,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一项有效的乡里组织形式,即保甲制度。保甲的组织编制独立于赋役体系之外,不受其变化的影响和制约,能将所有土著和流动人口均包括在内,具有强化封建治安的功能。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西周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联系与决策所采用的礼仪方式主要有( )(分数:2.00)A.巡狩B.朝觐C.朝会 D.聘问 E.照会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的横向行政决策与联络。要
22、点透析 西周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的联系与决策,按照“朝会”、“聘问”等礼仪形式进行。朝会是诸侯间直接拜访,细分为“朝”和“会”两种形式。朝会是一种直接沟通方式,另有“聘问”这一间接沟通方式,即诸侯派使臣互相访问。27.西汉政府补充官僚队伍的形式有( )(分数:2.00)A.任子 B.赀选 C.征辟 D.察举 E.科举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官员的选拔方式。要点透析 西汉政府补充官僚队伍的形式有任子、赀选、征辟、察举、博士弟子等。任子是高级官员子弟备选为官的制度;赀选是依据财产补官的制度,凡资产达到一定数量的非商人者可候选为郎;察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就是在考察的基础上予以荐举;征辟是一种
23、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博士弟子由太常从民间 18 岁以上仪状端正的男子遴选,或由各县挑选,郡守认可后送太常。博士弟子在太学学习一年后接受考试,成绩高等者,可选为郎中。28.宋朝会议制度可分为( )(分数:2.00)A.内阁会议B.军机处常会C.例行常朝 D.便殿议政 E.临时朝议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宋朝的会议制度。要点透析 宋朝会议制度可分为例行常朝、便殿议政和临时朝议三大类。例行常朝由皇帝主持,其目的是疏通君臣关系,为皇帝决策提供信息;便段议政是皇帝在便殿召见宰相、枢密使等中枢官员商议军国大事的一种会议形式;临时朝议是皇帝就某问题临时召集会议进行商讨,
24、向大臣征求决策方案的会议形式,主要有皇帝亲自主持的朝议和皇帝授权宰相等高级官员主持的廷议。29.辽朝的谏官主要有( )(分数:2.00)A.侍御史B.殿中中丞C.左右谏议大夫 D.左右补阙 E.左右拾遗 解析:30.金朝女真人入仕的主要途径包括( )(分数:2.00)A.荫补 B.世选 C.军功 D.科举E.流外入流解析:三、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5.00)31.内外服制(分数:3.00)_正确答案:(是商王朝吸取夏朝及商朝早期的历史教训,为强化王权,对王朝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后实行的一种体制。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25、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外服指诸侯国统治的区域。)解析:32.节度使(分数:3.00)_正确答案:(最初是边区的军事长官,职权以领军为主,并无监察地方政务的职能,也无固定辖区。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掌握地方政治、军事和财政大权,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高级行政长官。节度使职位或传子世袭,或委部下充任,中央政府无权过问。)解析:33.考满(分数:3.00)_正确答案:(是明朝针对每一个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资历和政绩,办法是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分成上、中、下三等,以此为据决定其升降去留。)解析:34.理藩院(分数:3.00)_正确答案:(
26、是清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增设的中央机构,与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合称“三院八衙门”,是重要的中央机构。)解析:35.封驳制度(分数:3.00)_正确答案:(是明朝内阁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力,即内阁如认为皇帝诏书因不合时宜而不便下达时,可将诏书封还并加以驳正。)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0.00)36.简述军事民主制时期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分数:6.00)_正确答案:(1)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大体由军事首长、部落酋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三种权力机关进行管理。(2)军事首长仅负责统率军队和担任主祭,不单独享有民事方面公共事务的独断权,且其职
27、务不能世袭。(3)部落酋长议事会是部落联盟的常设权力机关,凡重大事务均由议事会集体决断。(4)人民大会是联盟的最高权力机关。)解析:37.简述秦汉时期宰相制度的变迁。(分数:6.00)_正确答案:(1)秦至西汉初年实行丞相制。(2)汉武帝改为中外朝制。(3)汉成帝以三公宰相制取代了丞相制。(4)东汉初年建立尚书台。)解析:38.简述明朝内阁制度与历朝宰相制度的根本不同。(分数:6.00)_正确答案:(1)从职务设置上看,历朝宰相皆定员定制,明朝大学士却无定员定制。(2)从地位上看,宰相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内阁首辅不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3)从职权上看,历朝宰相拥有决策参与权和行政执行中的指挥
28、权,而明朝大学士包括首辅在内仅有决策参与权,不具备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权。)解析:39.简述元朝行政监察制度的建树及其弊端。(分数:6.00)_正确答案:(1)元朝监察机构组织相当完整,有中央御史台、地方行御史台和各道肃政廉访司三级。在地方行政监察上,元朝分全国为几个大监察区,京都附近由御史台直接监察,其他大监察区由行御史台负责监察。元朝在大监察区之下再分二十二个小监察区,即二十二肃政廉访司,其监察区域称道,它们分别隶属中央御史台和西、南两行台。元朝监察制度较前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监察法规的制定,这些法规和条例使行政监察规范化,保证了监察机构的正常运转。(2)元朝监察体系的弊端也十分突出。首先,主要
29、监察职务被蒙古贵族垄断,严重影响了监察机构作用的发挥。其次,蒙古贵族享有特权,不受监察法规的制约,监察机构无权对一些特权机构进行监察。这无疑影响了监察机构正常功能的发挥。)解析:40.简述清朝的地方监察体制。(分数:6.00)_正确答案:(清朝对地方的监察采取双轨制。一方面由十五道监察御史按道对地方政府实行监控,对各级地方官员执行监督。另一方面清朝还有一系列地方监察系统。总督、巡抚例兼右都御史和右副都御史,对所辖地区地方政务负有监察责任。各省按察司是专管一省的司法与监察机构,也有行使监察的职权。省、府间的道也有监察省内某一区域政务或某一具体业务的权力,故又称道的长官道员为监司。由此可见,清朝地
30、方监察体制依然沿袭了明朝同一区域多种巡察的方式。)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试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对后世封建国家行政管理的影响。(分数:10.00)_正确答案:(1)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了实现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目的。(2)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奠定了封建中央集权体制的经济基础。(3)变法运动中,各国先后颁布法律,出现依法治民的倾向。(4)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官僚制。(5)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强化君主专制权力。)解析:42.试述清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多样性。(分数:10.00)_正确答案:(1)科举。科举是清政府选拔、补充官员的重要渠道,也是汉族士大夫走上仕途的最主要途径。(2)学校。清朝学校的目的一是备科举,二是为举贡。(3)荐举和捐纳。捐纳补官始于康熙年间,以后屡废屡兴,成为一大弊政。荐举也十分盛行,但如举荐不实或被举荐人犯罪,举荐人应受连坐处分。(4)世职和荫叙。世职和荫叙也是清朝重要的入仕途径,这是封建特权的反映。(5)吏道。吏员入仕也是一条获得任官资格的途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