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行政史自考题-3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100.00)1.正式规定三公均不参加政府机构的活动,只作为奖赏有功之臣的最高荣誉职衔的皇帝是_ A.隋炀帝 B.孝文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分数:2.50)A.B.C.D.2.隋文帝确定了三省的分工,其中作为“政本之地”的是_ A.中书省 B.门下省 C.政事堂 D.尚书省(分数:2.50)A.B.C.D.3.隋代三省制度中,尚书省权力过大,隋文帝为压抑尚书省权力采取的方式是_ A.不设长官尚书令 B.将宰相议政场所从尚书省搬出 C.剥夺尚书仆射的决策参与权 D.架空尚
2、书省长官的行政权(分数:2.50)A.B.C.D.4.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是_ A.宰相制 B.三公宰相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分数:2.50)A.B.C.D.5.在隋代中枢机构中权力最大的是_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六部(分数:2.50)A.B.C.D.6.唐朝时期,政事堂经历了门下政事堂和中书政事堂两个阶段,到唐玄宗开元十一年,政事堂改称_ A.内阁 B.正厅 C.枢密院 D.中书门下(分数:2.50)A.B.C.D.7.唐代握有“涂归”诏敕的中枢机构官员是_ A.侍中 B.中书令 C.给事中 D.中书舍人(分数:2.50)A.B.C.D.8.唐玄宗时,
3、被称“内相”且具有草诏权的是_ A.翰林学士 B.中书舍人 C.枢密使 D.尚书丞(分数:2.50)A.B.C.D.9.隋唐执掌人事的部门是_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工部(分数:2.50)A.B.C.D.10.隋唐时期的六部隶属于_ A.尚书省 B.门下省 C.政事堂 D.枢密院(分数:2.50)A.B.C.D.11.隋唐尚书省下辖六部,每部之下各辖_ A.二司 B.三司 C.四司 D.五司(分数:2.50)A.B.C.D.12.以下隋唐中央政府的机构中,_主管钱币收支和保管。 A.太常寺 B.将作监 C.太府寺 D.都水监(分数:2.50)A.B.C.D.13.以下隋唐中央政府的
4、机构中,主管文教事务。_ A.光禄寺 B.太常寺 C.少府监 D.国子监(分数:2.50)A.B.C.D.14.以下隋唐中央政府的机构中,主管皇族事务的是_ A.宗正寺 B.卫尉 C.太仆寺 D.司农寺(分数:2.50)A.B.C.D.15.隋唐尚书六部所辖各司以_为主官。 A.郎中 B.员外郎 C.仆射 D.待郎(分数:2.50)A.B.C.D.16.隋唐时期,三司是处理重大案件的特别法庭,其组成机构是_ A.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B.国子监、刑部、大理寺 C.刑部、吏部、御史台 D.大理寺、兵部、御史台(分数:2.50)A.B.C.D.17.隋唐之初将原地方管理中的州郡县三级体制变革为州(
5、郡)县二级体制,随后又在州(郡)之上设置作为监察区的_,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 A.道 B.州 C.咱 D.行省(分数:2.50)A.B.C.D.18.唐代的刺史是_ A.中央派出的监察官 B.郡县长官 C.州的长官 D.道的长官(分数:2.50)A.B.C.D.19._乃唐代地方行政之中坚。 A.州 B.府 C.郡 D.道(分数:2.50)A.B.C.D.20.唐初地方州级统治方针是_ A.军民分治 B.军政合一 C.兵农合一 D.兵民合一(分数:2.50)A.B.C.D.21.唐代依汉代管理西域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_ A.路 B.都护府 C
6、.左郡县 D.羁縻府州(分数:2.50)A.B.C.D.22.唐代县下基层行政组织中五里为_ A.邻 B.保 C.坊 D.乡(分数:2.50)A.B.C.D.23.唐中期以后,周边各少数民族相继建立起小王国,其中基本照搬唐朝三省六部官制而略有变动的是_ A.突厥 B.回纥 C.南诏 D.渤海(分数:2.50)A.B.C.D.24.在吐蕃王朝的官职中相当于唐之宰相的是_ A.赞普 B.大论 C.小论 D.兵马都元帅同平章事(分数:2.50)A.B.C.D.25.我国最早的独立而自成体系的行政法典是唐玄宗时编纂的_ A.唐律 B.唐六典 C.职官律典 D.内制律令(分数:2.50)A.B.C.D.
7、26.唐代行政细则和文秘程式的办事章程称_ A.律 B.令 C.格 D.式(分数:2.50)A.B.C.D.27.唐朝国家的基本法是_ A.律 B.令 C.格 D.式(分数:2.50)A.B.C.D.28.隋代奉旨巡行郡县的监察官是_ A.司隶台官员 B.谒者台官员 C.御史台官员 D.肃政台官员(分数:2.50)A.B.C.D.29.唐代御史台三院中,执掌朝仪纠察的是_ A.殿院 B.察院 C.台院 D.礼院(分数:2.50)A.B.C.D.30.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各机关往来商议文书称_ A.关 B.移 C.敕 D.符(分数:2.50)A.B.C.D.31.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
8、的是_ A.御史台 B.谒者台 C.司隶台 D.尚书台(分数:2.50)A.B.C.D.32.唐代御史台下所设的三院不包括_ A.贡院 B.台院 C.殿院 D.察院(分数:2.50)A.B.C.D.33.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最主要途径是_ A.门荫 B.行伍 C.进入幕府 D.科举(分数:2.50)A.B.C.D.34.中国封建时期正式确立科举制度是在_ A.秦汉时期 B.宋朝 C.隋朝 D.明朝(分数:2.50)A.B.C.D.35.正式开科取士、确立科举制度的是_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分数:2.50)A.B.C.D.36.唐代科举中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是_ A.制科
9、 B.常科 C.荐举 D.察举(分数:2.50)A.B.C.D.37.唐代科举中常科每年举行_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分数:2.50)A.B.C.D.38.隋朝废除了门阀政治下的_ A.行伍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流外入流制(分数:2.50)A.B.C.D.39.唐代在省试之上增加一次殿试的皇帝是_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德宗(分数:2.50)A.B.C.D.40.唐代决定士人能否任职的一次考试是_ A.州考 B.礼部考试 C.殿试 D.吏部考试(分数:2.50)A.B.C.D.中国行政史自考题-3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
10、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100.00)1.正式规定三公均不参加政府机构的活动,只作为奖赏有功之臣的最高荣誉职衔的皇帝是_ A.隋炀帝 B.孝文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分数:2.50)A.B.C. D.解析:解析 隋文帝正式规定三公均不参加政府机构的活动,只作为奖赏有功之臣的最高荣誉职衔,而且尽量不以公官授人。答案为 C。2.隋文帝确定了三省的分工,其中作为“政本之地”的是_ A.中书省 B.门下省 C.政事堂 D.尚书省(分数:2.50)A.B.C.D. 解析:解析 隋文帝时期,尚书省掌行政、中书省掌诏令、门下省掌封驳的分工确定下来,并确定尚书省总署都省为“政本
11、之地”。答案为 D。3.隋代三省制度中,尚书省权力过大,隋文帝为压抑尚书省权力采取的方式是_ A.不设长官尚书令 B.将宰相议政场所从尚书省搬出 C.剥夺尚书仆射的决策参与权 D.架空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隋文帝虽采取不设长官的方式以压抑尚书省的权力,但代行其职的左、右仆射仍然在职事官中为最高。答案为 A。4.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是_ A.宰相制 B.三公宰相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分数:2.50)A.B.C.D. 解析:解析 隋建立起自己的中央政府机构,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体制的基本框架,唐又在这一框架内部加以调整而有所发展。
12、答案为 D。5.在隋代中枢机构中权力最大的是_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六部(分数:2.50)A.B.C. D.解析:解析 在隋代三省制度中,尚书省权力过大,实际成为行政运转的轴心所在,违背了中枢制衡原则,不利于皇帝对整个行政系统的驾驭。答案为 C。6.唐朝时期,政事堂经历了门下政事堂和中书政事堂两个阶段,到唐玄宗开元十一年,政事堂改称_ A.内阁 B.正厅 C.枢密院 D.中书门下(分数:2.5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政事堂的相关知识。政事堂经历了门下政事堂和中书政事堂两个阶段,到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 年)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答案为 D。7.唐代
13、握有“涂归”诏敕的中枢机构官员是_ A.侍中 B.中书令 C.给事中 D.中书舍人(分数:2.50)A.B.C. D.解析:解析 中书省官员中书舍人掌诏令,处理尚书六部来文,并负责提出处理意见;门下省官员给事中掌封驳,有日常封驳章奏之权,对皇帝诏敕也可以“涂归”。选项中侍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侍中省(门下省)的官员,它对中书起草的诏令享有封驳权。中书令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初设时的长官。答案为 C。8.唐玄宗时,被称“内相”且具有草诏权的是_ A.翰林学士 B.中书舍人 C.枢密使 D.尚书丞(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唐高宗时,为分宰相之权,皇帝着手建立新的秘书机构以取代宰
14、相决策地位。玄宗时,设置“翰林待诏”,后正式设置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开始具有草诏权,时称“内相”。答案为 A。9.隋唐执掌人事的部门是_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工部(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隋唐六部的分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人事、财经、文教礼仪、军事、司法监察和建设等事务,是执掌政令的重要中央职能部门。答案为 A。10.隋唐时期的六部隶属于_ A.尚书省 B.门下省 C.政事堂 D.枢密院(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隋唐中央政府职能机构以尚书六部为主。可见,隋唐时期的六部隶属于尚书省。答案为A。11.隋唐尚书省下辖六部
15、,每部之下各辖_ A.二司 B.三司 C.四司 D.五司(分数:2.50)A.B.C. D.解析:解析 隋唐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每部之下各辖四司,共二十四司。答案为 C。12.以下隋唐中央政府的机构中,_主管钱币收支和保管。 A.太常寺 B.将作监 C.太府寺 D.都水监(分数:2.50)A.B.C. D.解析:解析 与户部执掌相关的有太府寺(主管钱币收支和保管)和司农寺(主管粮食收支和保管)。答案为 C。13.以下隋唐中央政府的机构中,主管文教事务。_ A.光禄寺 B.太常寺 C.少府监 D.国子监(分数:2.50)A.B.C.D. 解析:解析 九寺中包括大理寺(主管司
16、法审判)、卫尉寺(主管军器储备)、太仆寺(主管马政)、宗正寺(主管皇族事务)、太常寺(主管祭祀礼仪)、光禄寺(主管膳食供设)、鸿胪寺(主管外交事务)、国子监(主管文教事务)。答案为 D。14.以下隋唐中央政府的机构中,主管皇族事务的是_ A.宗正寺 B.卫尉 C.太仆寺 D.司农寺(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九寺中的宗正寺主管皇族事务。答案为 A。15.隋唐尚书六部所辖各司以_为主官。 A.郎中 B.员外郎 C.仆射 D.待郎(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尚书省六部每部之下各辖四司,共二十四司。司以郎中为主官。员外郎为副长官。各司之间分工清楚,职责分明。答
17、案为 A。16.隋唐时期,三司是处理重大案件的特别法庭,其组成机构是_ A.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B.国子监、刑部、大理寺 C.刑部、吏部、御史台 D.大理寺、兵部、御史台(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隋唐时期,遇到重大疑难案件,则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组成三司审理,三司实际上是处理重大案件的特别法庭。答案为 A。17.隋唐之初将原地方管理中的州郡县三级体制变革为州(郡)县二级体制,随后又在州(郡)之上设置作为监察区的_,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 A.道 B.州 C.咱 D.行省(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隋唐之初将原地方管理中的州郡县三级体制变革为州
18、(郡)县二级体制,随后又在州(郡)之上设置作为监察区的道,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答案为 A。18.唐代的刺史是_ A.中央派出的监察官 B.郡县长官 C.州的长官 D.道的长官(分数:2.50)A.B.C. D.解析:解析 州的长官仍称刺史。唐初军民分治,刺史仅负责民政。答案为 C。19._乃唐代地方行政之中坚。 A.州 B.府 C.郡 D.道(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隋唐州郡虽名称更迭频繁,其实州郡在体制上并无区别,不过称州的时间较长,其本身重要性也较为突出,故州乃唐代地方行政之中坚。答案为 A。20.唐初地方州级统治方针是_ A.军民分治 B.军政合一 C.兵农
19、合一 D.兵民合一(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唐初军民分治,刺史仅负责民政。安史之乱后,因内地用兵频繁,刺史多兼军职,握有军权。答案为 A。21.唐代依汉代管理西域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_ A.路 B.都护府 C.左郡县 D.羁縻府州(分数:2.5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代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设置。唐初依汉朝西域都护之例,设安西、安北、单于、安东、安南五都护府,后又设北庭都护府,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答案为 B。22.唐代县下基层行政组织中五里为_ A.邻 B.保 C.坊 D.乡(分数:
20、2.50)A.B.C.D. 解析:解析 唐代县下基层行政组织在县城和近郊的,分别设邻(四家为邻)保(五邻为保)坊(五保为坊)和邻保村(五保为村)三级。在乡村的,实行邻保里(五保为里)乡(五里为乡)四级。答案为D。23.唐中期以后,周边各少数民族相继建立起小王国,其中基本照搬唐朝三省六部官制而略有变动的是_ A.突厥 B.回纥 C.南诏 D.渤海(分数:2.50)A.B.C.D. 解析:解析 唐中期以后北部突厥、回纥属游牧族,实行可汗制,东方渤海基本照搬唐朝三省六部官制而略有变动。南诏和吐蕃存在时间较长,政权也相对稳定,形成各自有民族特色的官制。答案为 D。24.在吐蕃王朝的官职中相当于唐之宰相
21、的是_ A.赞普 B.大论 C.小论 D.兵马都元帅同平章事(分数:2.50)A.B. C.D.解析:解析 自松赞干布起吐蕃王朝模仿唐制建立了各级官署。其中贡论系统,由大论(相当于唐之宰相)统领,大论之下有小论,另设兵马都元帅同平章事、兵马副都元帅同平章事为最高军事长官。答案为 B。25.我国最早的独立而自成体系的行政法典是唐玄宗时编纂的_ A.唐律 B.唐六典 C.职官律典 D.内制律令(分数:2.50)A.B. C.D.解析:解析 唐玄宗时,编纂了中国最早的独立而自成体系的行政法典唐六典,使唐代的行政运作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答案为 B。26.唐代行政细则和文秘程式的办事章程称_ A.律 B
22、.令 C.格 D.式(分数:2.5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行政运行中对“式”的规定,属识记内容。律是国家的基本法;令是依法制定的行政规则;格是以敕的形式颁布的具体行政法规,涉及范围较为具体,是对律、令的补充;式是包含行政细则和文秘程式的办事章程。答案为 D。27.唐朝国家的基本法是_ A.律 B.令 C.格 D.式(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唐代的行政运行已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唐律中对官员失职、越礼、违法、受贿等行为均规定有惩治办法,从法律上制定了行政机关及其官员的行为准则。答案为 A。28.隋代奉旨巡行郡县的监察官是_ A.司隶台官
23、员 B.谒者台官员 C.御史台官员 D.肃政台官员(分数:2.50)A.B. C.D.解析:解析 隋朝中央监察机构为御史台、谒者台和司隶台,三台在监察对象上有明确的分工:御史台负责监察中央官员,谒者台官员则奉旨巡行郡县,司隶台则监察京畿郡县。答案为 B。29.唐代御史台三院中,执掌朝仪纠察的是_ A.殿院 B.察院 C.台院 D.礼院(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御史台下设的三院中殿院的职能。御史台下设台、殿、察三院,其中,台院是御史台办公机构,掌纠弹百官;殿院掌朝仪纠察;察院职掌为分察和分巡两项。答案为 A。30.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各机关往来商议文书称_ A.关
24、 B.移 C.敕 D.符(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各机关往来商议文书称“关”,互通信息的文书称“移”,各机关据尚书省“符”行使职能的文件称“刺”,充分反映了行政执行上的层次性。答案为 A。31.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的是_ A.御史台 B.谒者台 C.司隶台 D.尚书台(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为御史台、谒者台和司隶台。御史台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答案为 A。32.唐代御史台下所设的三院不包括_ A.贡院 B.台院 C.殿院 D.察院(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御史台下设台、殿、察三院,并
25、以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为正、副长官。答案为 A。33.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最主要途径是_ A.门荫 B.行伍 C.进入幕府 D.科举(分数:2.50)A.B.C.D. 解析:解析 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很多,科举是其中最为主要的途径。此外,还有门荫、行伍,流外入流和进入幕府等其他途径。答案为 D。34.中国封建时期正式确立科举制度是在_ A.秦汉时期 B.宋朝 C.隋朝 D.明朝(分数:2.50)A.B.C. D.解析:解析 隋朝废除了门阀政治下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年间正式开科以士,从此正式确立科举制度。答案为 C。35.正式开科取士、确立科举制度的是_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
26、太宗 D.武则天(分数:2.50)A.B. C.D.解析:解析 隋炀帝大业年间正式开科取士,从此确立科举制度。答案为 B。36.唐代科举中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是_ A.制科 B.常科 C.荐举 D.察举(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称制科,科目多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均可应试。答案为 A。37.唐代科举中常科每年举行_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科举在唐代包括两大类,常科和制科。其中常科每年分科举行一次,主要是明经、进士两科。答案为 A。38.隋朝废除了门阀政治下的_ A.行伍制 B.九品中正制 C
27、.科举制 D.流外入流制(分数:2.50)A.B. C.D.解析:解析 隋朝废除了北魏以来的门阀政治下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科举制度。答案为 B。39.唐代在省试之上增加一次殿试的皇帝是_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德宗(分数:2.50)A.B. C.D.解析:解析 唐代武则天时又在省试之上增加了殿试,即在省试的基础上进行由皇帝亲自进行的策问。答案为 B。40.唐代决定士人能否任职的一次考试是_ A.州考 B.礼部考试 C.殿试 D.吏部考试(分数:2.50)A.B.C.D. 解析:解析 唐代待选士人只要通过了科举考试,就算取得了一个出身,但要真正实授官职,还需经过吏部考试这一环节。答案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