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行政史自考题-2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夏商周三代重视民情与舆论的表现是设立了_,实行纳谏制度。 A.采风之官 B.考风官 C.进言官 D.舆情官(分数:1.00)A.B.C.D.2.夏、商、周时期,与等级君主制相适应的是_ A.军功制度 B.世官制度 C.分封制 D.世卿世禄制度(分数:1.00)A.B.C.D.3.汉武帝贬低丞相、架空相权所采用的手段是_ A.中外朝制 B.三公宰相制 C.内阁制 D.三公九卿制(分数:1.00)A.B.C.D.4.汉朝自武帝以后对京辅地区实施行政监督的监察官是_
2、 A.侍御史 B.丞相司直 C.御史中丞 D.司隶校尉(分数:1.00)A.B.C.D.5.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_ A.御史台 B.尚书台 C.中书省 D.门下机构(分数:1.00)A.B.C.D.6.隋唐时,九寺五监中主管司法审判的是_ A.大理寺 B.少府监 C.光禄寺 D.国子监(分数:1.00)A.B.C.D.7.唐代吏部铨选官员的下列标准中,最关键的是_ A.身 B.言 C.书 D.判(分数:1.00)A.B.C.D.8.北宋时期,主管本路赈灾和茶、盐专卖事务,神宗时还负责推行新法的路级行政机构是_ A.经略安抚司 B.转运使司 C.提点刑狱司 D.提举常平
3、司(分数:1.00)A.B.C.D.9.辽朝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统称_ A.东面官 B.西面官 C.北面官 D.南面官(分数:1.00)A.B.C.D.10.一般来说,元朝行省的最高长官是_ A.丞相 B.平章政事 C.总管 D.参政知事(分数:1.00)A.B.C.D.11.明朝对乡村管理采取的并行的统治方法是乡老人制和_ A.保社制 B.保甲制 C.里社制 D.里甲制(分数:1.00)A.B.C.D.12.明清时期中级地方行政区划的基干是_ A.州 B.府 C.道 D.厅(分数:1.00)A.B.C.D.13.抗战开始后,为统一党政军的指
4、挥,国民政府设立的重要的行政机构是_ A.国民大会 B.国防最高委员会 C.立法院 D.行政院(分数:1.00)A.B.C.D.14.清末东北地区的行政由军事统治向民政管理的转变始于_ A.地方督抚权力的加强 B.建立行省制度 C.特派员制度 D.盛京改制(分数:1.00)A.B.C.D.15.根据临时约法规定,中央行政体制为_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总理制 D.总统制(分数:1.00)A.B.C.D.16.广州国民政府掌握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机关是_ A.总统府 B.国民政府委员会 C.总理府 D.国务会议(分数:1.00)A.B.C.D.17.“市”最早出现于_ A.江苏省 B
5、.广东省 C.山东省 D.云南省(分数:1.00)A.B.C.D.18.北洋军阀于 1918 年组成“安福国会”,其操纵者是_ A.皖系军阀 B.直系军阀 C.奉系军阀 D.直系和奉系军阀(分数:1.00)A.B.C.D.19.为适应国民党部署反共内战需要而设立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性质是_ A.省级地方军事机关 B.省级地方监察机关 C.省政府的派出机关 D.省以下的一级地方政府(分数:1.00)A.B.C.D.20.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参政员产生方式是_ A.由全国选举 B.由国民政府生命 C.由国民政府遴选 D.由国民党指定(分数:1.00)A.B.C.D.21.“行宪国大”后,国民
6、政府中行使同意、弹劾、纠举及审计权的机关是_ A.行政院 B.立法院 C.监察院 D.司法院(分数:1.00)A.B.C.D.22.明确规定了中共苏维埃政权的行政体制结构的是_ A.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 D.苏维埃地方政府暂行组织条例(分数:1.00)A.B.C.D.23.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先后开辟的根据地数量有_ A.13 块 B.14 块 C.19 块 D.20 块(分数:1.00)A.B.C.D.24.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是_ A.根据地政权 B.苏维埃政权 C.工农联盟政权 D.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付汉奸
7、和反动派的民主政权(分数:1.00)A.B.C.D.25.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大区人民政府的机构是_ A.军管会 B.政府委员会 C.中共中央局 D.人民代表大会(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26.西周的行政文书大体分为_ A.诰 B.命 C.誓 D.简书 E.约(分数:2.00)A.B.C.D.E.27.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公宰相制的说法,正确的是_ A.三公的级别和待遇基本不变 B.三公并无实权,地位进一步荣誉化 C.三公对具体行政事务不负实际责任 D.三公对军国大事享有被咨询权 E.三公不再是国家行政长官(分数:
8、2.00)A.B.C.D.E.28.隋唐时期选官途径除了科举制外还有_ A.门荫 B.行伍 C.流外入流 D.入幕 E.资选(分数:2.00)A.B.C.D.E.29.关于金朝行台尚书省的正确说法有_ A.金朝行台尚书省是在女真族人猛安谋克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金朝行台尚书省在行政体制上沿袭中原汉制 C.行台尚书省是一种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特殊区域 D.海陵王曾下令废除行台尚书省,这一措施统一了地方行政体制,也加强了中央集权 E.金末行台省的性质已和元初行省基本相同,可以说已开元朝行省制度的先河(分数:2.00)A.B.C.D.E.30.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有_ A.锦衣卫 B.东厂 C.西厂 D
9、.都察院 E.巡抚(分数:2.00)A.B.C.D.E.31.总理衙门的职权有_ A.管理外交事务 B.办理洋务 C.负责边防事务 D.负责有关官吏的选任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 E.负责相关的立法(分数:2.00)A.B.C.D.E.32.下列属于北洋军阀政府司法机关的有_ A.大理院 B.总检察厅 C.平政院 D.肃政厅 E.审计处(分数:2.00)A.B.C.D.E.33.1939 年,国民政府推行的新县制的行政层次结构包括_ A.县 B.区 C.市 D.乡 E.保(分数:2.00)A.B.C.D.E.34.中华苏维埃区域行政人员的选拔任用主要采取的方式有_ A.特任制 B.简任制 C.荐任
10、制 D.委任制 E.选举制(分数:2.00)A.B.C.D.E.35.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及一些省政府制定的行政机关办事制度有_ A.会议制度 B.办公制度 C.报告制度 D.奖惩制度 E.监察制度(分数:2.00)A.B.C.D.E.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3,分数:15.00)36.“内制”和“外制”(分数:5.00)_37.弼德院(分数:5.00)_38.专员公署(分数:5.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2,分数:16.00)39.简述清朝议政的会议形式。(分数:8.00)_40.简述抗日民主政权在行政执行方面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分数:8.00)_五、B论述题/B(
11、总题数:2,分数:24.00)41.试述五代时期行政决策的混乱及其原因和影响。(分数:12.00)_42.具体分析“行宪国大”前后南京政府行政决策体制的异同。(分数:12.00)_中国行政史自考题-2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夏商周三代重视民情与舆论的表现是设立了_,实行纳谏制度。 A.采风之官 B.考风官 C.进言官 D.舆情官(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夏商周三代对民情和舆论的重视,通过设立采风之官表现出来。答案为 A。2.夏、商、周时期,与等级君主制相适应的是_ A.军功制度 B.
12、世官制度 C.分封制 D.世卿世禄制度(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夏、商、周时期,与等级君主制相适应的是实行世官制度。答案为 B。3.汉武帝贬低丞相、架空相权所采用的手段是_ A.中外朝制 B.三公宰相制 C.内阁制 D.三公九卿制(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随着皇权的上升,汉武帝不仅在礼仪上贬低丞相,而且在组织机构上实行中外朝制,以架空相权,蓄意分割相权,其方式就是实行中外朝制。答案为 A。4.汉朝自武帝以后对京辅地区实施行政监督的监察官是_ A.侍御史 B.丞相司直 C.御史中丞 D.司隶校尉(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司隶校尉是
13、对京辅地区实施行政监督的监察官,因该地区多皇亲国戚,多借宠违法,故对司隶校尉授权特重,持节代皇帝行使监察权。答案为 D。5.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_ A.御史台 B.尚书台 C.中书省 D.门下机构(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要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的监察制度的相关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行政层级的监察权日趋萎缩,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御史台。答案为 A。6.隋唐时,九寺五监中主管司法审判的是_ A.大理寺 B.少府监 C.光禄寺 D.国子监(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隋唐时,九寺五监中主管司法审判的是大理寺,少府监主管手工
14、业事务,光禄寺主管膳食供设,国子监主管文教事务。答案为 A。7.唐代吏部铨选官员的下列标准中,最关键的是_ A.身 B.言 C.书 D.判(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铨选官员的标准中最关键的标准,属识记内容。唐代吏部铨选官员的标准有四条,称作四制,即所谓身、言、书、判四条标准。这四条选官标准标志着铨选制度到唐代时已趋于成熟和规范,特别是其中的“判”,更是选官授职的关键所在。答案为 D。8.北宋时期,主管本路赈灾和茶、盐专卖事务,神宗时还负责推行新法的路级行政机构是_ A.经略安抚司 B.转运使司 C.提点刑狱司 D.提举常平司(分数:1.00)A.B.C.D.
15、解析:解析 北宋时提举常平司俗称“仓司”,主管本路赈灾和茶、盐专卖事务,神宗时还负责推行新法。仓司主官称提举某路常平公事,有荐举、按察地方官之权。答案为 D。9.辽朝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统称_ A.东面官 B.西面官 C.北面官 D.南面官(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辽朝的统治方法。辽朝统治者采取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建立起两套行政体制,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北面官;汉制官制统称南面官。答案为 C。10.一般来说,元朝行省的最高长官是_ A.丞相 B.平章政事 C.总管 D.
16、参政知事(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元朝在全国设立了 10 个行省。行省长官为丞相,但元朝对行省丞相一职人选十分慎重,多缺位不授人,而以平章政事作为行省最高长官。行省丞相或平章政事统掌一省军事、行政和财政大权。答案为 B。11.明朝对乡村管理采取的并行的统治方法是乡老人制和_ A.保社制 B.保甲制 C.里社制 D.里甲制(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明朝对乡村的管理采取乡老人制和里甲制并行的统治方法。里甲制度是指在每一乡挑选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老人”,协助地方官吏管理广大乡村,负责教化乡民和处理乡民的诉讼事务,只有重大案件才诉诸官府。里甲制度是指以一
17、百一十户为一里,每里设里长十人,轮流为首,十年一轮,剩下一百户分为十甲,各设甲首一人。里长的主要职责是督促生产、征收钱粮、摊派徭役。答案为 D。12.明清时期中级地方行政区划的基干是_ A.州 B.府 C.道 D.厅(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府是宣布国家政令的重要机构,长官为知府。又称“黄堂”,知府掌一府政令,是承上启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清沿明制,府在地方行政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级地方行政区域之基干。答案为 B。13.抗战开始后,为统一党政军的指挥,国民政府设立的重要的行政机构是_ A.国民大会 B.国防最高委员会 C.立法院 D.行政院(分数:1.00)A.B. C
18、.D.解析:解析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设立了国防最高委员会,统一党政军的指挥,使整个行政体制转入了战时的轨道。答案为 B。14.清末东北地区的行政由军事统治向民政管理的转变始于_ A.地方督抚权力的加强 B.建立行省制度 C.特派员制度 D.盛京改制(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鸦片战争后,随着东北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原有的行政体制难以发挥正常功能。因此,光绪初年,清政府决定对盛京的行政体制进行改革。1875 年,盛京改制的方案得到清政府的批准。这次盛京改制是东北地区行政由军事统治向民政管理转换的开始。答案为 D。15.根据临时约法规定,中央行政体制为_ A.君主立
19、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总理制 D.总统制(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为了用法律的形式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确立下来,临时参议院根据孙中山的指示精神,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 1912 年 3 月 11 日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正式公布。这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是南京临时政府立法建制方面最重要的成果。其中所设计的行政体制是责任内阁制。答案为 B。16.广州国民政府掌握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机关是_ A.总统府 B.国民政府委员会 C.总理府 D.国务会议(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广州国民政府的中央行政机构由政府委员会、行政各部和监察机
20、关等部分组成。国民政府委员会是掌握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若干政府委员组成,由委员推举一人为主席。答案为 B。17.“市”最早出现于_ A.江苏省 B.广东省 C.山东省 D.云南省(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鸦片战争后,城乡间差别扩大,出现了以工商业为主的新的行政单位市。1911 年,江苏省首次将清末县以下的城镇合称为市。答案为 A。18.北洋军阀于 1918 年组成“安福国会”,其操纵者是_ A.皖系军阀 B.直系军阀 C.奉系军阀 D.直系和奉系军阀(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袁世凯死后,国会虽然得到恢复,但已经成为军阀手
21、中的工具,难以正常行使监督职能。1918 年组成的“安福国会”和 1920 年的“新新国会”,分别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所操纵,答案为 A。19.为适应国民党部署反共内战需要而设立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性质是_ A.省级地方军事机关 B.省级地方监察机关 C.省政府的派出机关 D.省以下的一级地方政府(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省政府的派出机关,是适应国民党部署反共内战的需要而设立的。答案为 C。20.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参政员产生方式是_ A.由全国选举 B.由国民政府生命 C.由国民政府遴选 D.由国民党指定(分数:1.00)A.B.C. D.解析:
22、解析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参政员由国民政府遴选。条件是在各种机关团体中服务 3年以上卓有声望者。各团体按出席名额加倍提出,经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审议后,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最后决定。答案为 C。21.“行宪国大”后,国民政府中行使同意、弹劾、纠举及审计权的机关是_ A.行政院 B.立法院 C.监察院 D.司法院(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监察院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同意、弹劾、纠举及审计权。答案为 C。22.明确规定了中共苏维埃政权的行政体制结构的是_ A.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 D.苏维埃
23、地方政府暂行组织条例(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1934 年 2 月公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明确规定了中共苏维埃政权的行政体制结构。答案为 C。23.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先后开辟的根据地数量有_ A.13 块 B.14 块 C.19 块 D.20 块(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通过谈判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束了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工农红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开辟了十九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一批新的抗日民主政权。答案为 C。24.抗日民主政权的性
24、质是_ A.根据地政权 B.苏维埃政权 C.工农联盟政权 D.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付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政权(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政权。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有根本的区别,也与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有所不同。答案为 D。25.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大区人民政府的机构是_ A.军管会 B.政府委员会 C.中共中央局 D.人民代表大会(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大区人民政府的机构的相关
25、知识。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没有建立全国性的政权机关,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各城市的军事管制委员会统一由中共中央领导。中共中央不仅决定着各解放区行政区域的划分、人民民主政府的组建及其组织形式,而且决定着人民民主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施政活动。为了保证中共中央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各大解放区均设有中共中央局,直接领导大解放区人民政府。答案为 C。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26.西周的行政文书大体分为_ A.诰 B.命 C.誓 D.简书 E.约(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行政决策和联络沟通需要有一定的记载和凭证,这就是文书。西周时期各级朝廷中都配有一定
26、数量的史官,记录君臣的言行以及作出的决议,并作为档案加以保存,另外还将议决事项派使臣用各种形式传达或宣告。这些记录或宣告的文书大体分为“诰”、“誓”、“命”、“简书”、“约”等。答案为 ABCDE。27.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公宰相制的说法,正确的是_ A.三公的级别和待遇基本不变 B.三公并无实权,地位进一步荣誉化 C.三公对具体行政事务不负实际责任 D.三公对军国大事享有被咨询权 E.三公不再是国家行政长官(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级别和待遇基本不变,出任三公官也被朝野公认为就宰相职,但三公并无实权,地位进一步荣誉化,甚至对具体行
27、政事务也不再负实际责任,仅对军国大事享有被咨询权。从此以后,三公不再是国家的行政长官,三公府也因此沦为三公个人的秘书机构。答案为 ABCDE。28.隋唐时期选官途径除了科举制外还有_ A.门荫 B.行伍 C.流外入流 D.入幕 E.资选(分数:2.00)A. B. C. D. E.解析:解析 隋唐科举选士制度虽然得以确立,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入仕途径。依然保存着一些其他的选官途径,如门荫、行伍、流外入流、入幕。答案为 ABCD。29.关于金朝行台尚书省的正确说法有_ A.金朝行台尚书省是在女真族人猛安谋克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金朝行台尚书省在行政体制上沿袭中原汉制 C.行台尚书省是一种具有一定独
28、立性的特殊区域 D.海陵王曾下令废除行台尚书省,这一措施统一了地方行政体制,也加强了中央集权 E.金末行台省的性质已和元初行省基本相同,可以说已开元朝行省制度的先河(分数:2.00)A.B. C. D. E. 解析:解析 行台尚书省在行政体制上沿袭中原汉制,与金内地保持一定差别,是一种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特殊区域。天德二年,海陵王下令废除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统一了地方行政体制,也加强了中央集权。金末行台省的性质已和元初行省基本相同。可以说已开元朝行省制度的先河。答案为BCDE。30.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有_ A.锦衣卫 B.东厂 C.西厂 D.都察院 E.巡抚(分数:2.00)A. B.
29、C. D.E.解析:解析 明朝除都察院和六科等正式监察机关外,还有对各级官员和人民进行秘密侦察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西厂,合称厂卫。答案为 ABC。31.总理衙门的职权有_ A.管理外交事务 B.办理洋务 C.负责边防事务 D.负责有关官吏的选任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 E.负责相关的立法(分数:2.00)A. B. C. D. E.解析:解析 总理衙门的职权比较广泛,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1)管理外交事务。(2)办理洋务。(3)负责边防事务。(4)负责有关官吏的选任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答案为 ABCD。32.下列属于北洋军阀政府司法机关的有_ A.大理院 B.总检察厅 C.平政院 D.肃政厅
30、E.审计处(分数:2.00)A. B. C. D. E.解析:解析 北洋军阀政府的司法机关分为两个系统,一是普通司法机关,设有大理院和总检察厅;二是专门的行政诉讼机关,设有平政院和肃政厅。答案为 ABCD。33.1939 年,国民政府推行的新县制的行政层次结构包括_ A.县 B.区 C.市 D.乡 E.保(分数:2.00)A. B. C.D. E. 解析:解析 1939 年国民政府为加强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开始推行新县制。新县制行政层级结构包括:县为地方自治单位,按面积、人口、经济、文化、交通等状况分为不同等次。县设县政府,设县长一人,由县民大会选举产生。区为县政府的辅助机关,代表县政府督导各乡
31、(镇)办理各项行政及自治事务。乡(镇)规模以十保为原则。保的规模以十甲为原则。甲的编制以十户为原则。答案为 ABDE。34.中华苏维埃区域行政人员的选拔任用主要采取的方式有_ A.特任制 B.简任制 C.荐任制 D.委任制 E.选举制(分数:2.00)A.B.C.D. E. 解析:解析 鉴于战争环境,苏区行政人员的选拔任用主要采取选举制与委任制两种方式。答案为 DE。35.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及一些省政府制定的行政机关办事制度有_ A.会议制度 B.办公制度 C.报告制度 D.奖惩制度 E.监察制度(分数:2.00)A. B. C. D.E.解析:解析 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人民
32、政府及一些省政府制定的行政机关办事制度有会议制度、办公制度与报告制度。答案为 ABC。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3,分数:15.00)36.“内制”和“外制”(分数:5.00)_正确答案:(“内制”和“外制”是指宋代公布皇帝最后裁决的两种诏敕形式。“内制”、“外制”区别的依据是草诏人的不同和所涉及的事务的轻重缓急。中书舍人所草之诏为“外制”,多为常例之诏命,“内制”则由翰林学士负责。“内制”诏敕的发布十分突然和机密,而且只有盖上皇帝印玺后才有法律效力。皇帝常常临时改变早先与宰执大臣商量好的方案,重新“内制”诏书。这说明宋代皇帝在行政决策中的决断权,超越了前代。)解析:37.弼德院(分数:5.
33、00)_正确答案:(弼德院是清政府在成立“责任内阁”时,仿照英、日枢密院而设立的机构,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并用以制约内阁。)解析:38.专员公署(分数:5.00)_正确答案:(专员公署的全称是行政监察专员公署,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各地专员公署的具体设置和组织机构因地而异。就设置而言,陕甘宁等地的专员公署的设立和命名根据边区政府的命令而定,是边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在边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督察和领导所辖各县的行政工作。在晋西北、山东和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专员公署的设立和命名由行政公署决定,受行政公署的领导和节制,代表行政公署督察和领导所辖各县政务。就组织机构看,各地也不尽相同。)解析:四、B简答题/B(
34、总题数:2,分数:16.00)39.简述清朝议政的会议形式。(分数:8.00)_正确答案:(清朝议政的会议形式有议政王大臣议、廷议、九卿议、阁议等。 (1)清朝前期,由议政王和议政大臣组成的议政大臣会议议处军国大事,这是氏族制度残余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反映。清军入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仍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行使其中枢决策的功能。康熙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达到顶峰,但议政王、议政大臣均为守旧势力的代表,康熙亲政后,深感这种议政制度严重削夺了皇权,便通过裁减议政人员人数和缩小议政会议的职权范围来冷落议政王大臣会议,先后以南书房、内阁作为皇帝议政章诏的工具。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完全衰落。 (
35、2)清朝对一些涉及面广或业务性强的重大政务,常召开廷议和九卿议,也可以奉行阁议。清朝廷议通常由内阁大学士、都御史、亲王参与,如所议涉及军事,正、副都统,将军皆可作为廷臣参加会议。凡专门问题或涉及廷臣本身之事而不便令廷臣自行研究的,则下九卿议。清朝九卿指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有时皇帝为求慎重,先将某事交六部某部研议,然后再将某部拟议的方案下九卿再议。此外,凡有大政还可交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举行阁议。以上廷议、九卿议、阁议的结果最终由皇帝独断。)解析:40.简述抗日民主政权在行政执行方面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分数:8.00)_正确答案:(1)设立政务会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
36、量,以保证各项行政决策的正确执行; (2)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力,将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起来; (3)适当扩大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行逐级负责制; (4)实施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解析: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4.00)41.试述五代时期行政决策的混乱及其原因和影响。(分数:12.00)_正确答案:(五代时期行政管理体制处于由隋唐三省宰相制向两宋两府三司制转化的过渡形态。这种过渡性表现在行政决策上就是决策程序中新旧两种体制因素的并存,既依在差遣制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行政系统而建立了新的中枢决策体制,即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鼎足而立的中枢体制,又不完全依新体制建立新
37、的施政程序,仍然按旧的施政程序办事。新体制和旧程序一起运行,使行政决策呈现出混乱局面。 旧的施政程序必然要影响新机构职能的发挥,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皇帝为控制决策过程。有意将制诏权一分为三,由枢密院、廷殿学士和中书舍人分掌; (2)保持内外朝机构和人员共同执掌发令权和执行权的状况,令内廷枢密使直接向政府机构发令,同时又不废止中书门下发诏旨的权力; (3)继续保持最重要的中枢决策机构枢密院官员职务的临时差遣性质。 决策程序的混乱正是由于这种行政机构职权的混乱所致,但它却对君主集权十分有利。草诏权的分割可使皇帝自由地选择草诏人;发令权和执行权的混乱虽时常导致政出多门,但同时也给皇帝提供了
38、自由选择发令机构的余地;保持决策中枢官员的临时差遣性质,更是为了保证皇帝能够随时收回其授予的权力。 决策过程的无序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皇权得以提高,导致了五代时期皇帝个人在行政决策时专断的盛行,各种会议制度均流于形式。这一时期真正能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是皇帝与其亲信之间的密议。这种密议由于缺乏群臣集议,难以收到集思广益的效应,同时也由于决策之后避开有封驳权的官员的审核,常常造成决策的失误。)解析:42.具体分析“行宪国大”前后南京政府行政决策体制的异同。(分数:12.00)_正确答案:(“行宪国大”前: (1)战后初期,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发源机关仍为国防最高委员会,决策权仍操在蒋介石手中; (2)国民政府改组后,行政决策的发源机关为国民党中政会。另外,通过改组国民政府委员会并扩大其职权,使之成为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关。但实际决策权仍操在身兼国民党总裁、中政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三职的蒋介石手中。 “行宪国大”后的具体变化为: (1)总统处于行政决策中枢的地位。 (2)行政院有大量决策活动,但多带有技术性。 (3)国民党控制着行政决策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