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行政史自考题-2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夏、商、周实行的分封制实际上是一种_的社会。 A.小国寡民 B.奴隶制等级 C.天下为公 D.家天下(分数:1.00)A.B.C.D.2.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被称为_ A.聘问 B.朝会 C.朝觐 D.巡狩(分数:1.00)A.B.C.D.3.汉武帝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成帝时,形成了_ A.三公宰相制 B.四岳制 C.内阁制 D.六部制(分数:1.00)A.B.C.D.4.秦汉政府进行行政决策时由群臣讨
2、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会议形式称为_ A.书奏 B.面奏 C.集议 D.商议(分数:1.00)A.B.C.D.5.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_ A.尚书省 B.御史台 C.中书省 D.门下省(分数:1.00)A.B.C.D.6.唐玄宗时,被称“内相”且具有草诏权的是_ A.翰林学士 B.中书舍人 C.枢密使 D.尚书丞(分数:1.00)A.B.C.D.7.唐代在省试之上增加一次殿试的皇帝是_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德宗(分数:1.00)A.B.C.D.8.宋代与州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是_ A.道 B.府 C.路 D.县(分数:1.00)A.B.C.D.9.辽朝统治者为统
3、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是_ A.南面官制 B.北面官制 C.勃极烈制 D.三省制度(分数:1.00)A.B.C.D.10.开明朝土司制度之先河的是_ A.辽朝 B.宋朝 C.金朝 D.元朝(分数:1.00)A.B.C.D.11.明朝为加强上下级间的联系和对府县施政状况的监督而设置的布政司的派出机构是_ A.分巡道 B.按察司 C.分守道 D.专职道(分数:1.00)A.B.C.D.12.明朝官员任职三年后,每_年享受一次探亲假,每次一个月。 A.一 B.二 C.三 D.四(分数:1.00)A.B.C.D.13.清朝的地方区划分_ A.道、州、县三级 B.省、道、县三级 C.省
4、、府、县三级 D.省、道、府、县四级(分数:1.00)A.B.C.D.14.根据临时约法规定,中央行政体制为_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总理制 D.总统制(分数:1.00)A.B.C.D.15.1876年清政府收复新疆天山南北的将领是_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分数:1.00)A.B.C.D.16.南京临时政府的核心是_ A.临时约法 B.临时大总统 C.临时参议陆院 D.国务总理(分数:1.00)A.B.C.D.17.在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的基础上建立的是_ A.广州国民政府 B.武汉国民政府 C.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 D.北洋政府(分数:1.00)A.B
5、.C.D.18.1914年 5月袁世凯的“新约法”颁布前,北京政府法定的最高行政机关是_ A.总统府 B.国务院 C.审计院 D.参政院(分数:1.00)A.B.C.D.19.1928年国民党实行训政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行政体制与以往地方行政体制有所不同,普遍实行了_ A.地方高度自治的行政体制 B.行省的行政体制 C.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D.城乡分立的双轨制行政体制(分数:1.00)A.B.C.D.20.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最大变化是为适应抗战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而设立_ A.国防最高委员会 B.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C.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 D.国民大会(分数:1.00)A.B.C.
6、D.21.1948年“行宪国大”选出总统、副总统后,国民政府改为_ A.总统府 B.国民大会 C.国民参政会 D.国民政府委员会(分数:1.00)A.B.C.D.22.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点是_ A.上海 B.武昌 C.瑞金 D.杭州(分数:1.00)A.B.C.D.23.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于_ A.1931年 12月 B.1932年 4月 C.1936年 9月 D.1937年 9月(分数:1.00)A.B.C.D.24.解放战争时期,各大区的最高行政机关是_ A.政府委员会 B.军事管制委员会 C.各大区人民政府 D.各大区人民代表大会(分数:1.00)A.B.C.D.25.
7、在一般情况下,县级以上干部任免权属于_ A.省政府 B.县政府 C.中央政府 D.大解放区人民政府(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26.西周中央政府三公以下最重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即_ A.司徒 B.司马 C.司空 D.司士 E.司仪(分数:2.00)A.B.C.D.E.27.汉时以乡举里选为基础的官员选拔方式有_ A.察举 B.任子 C.征辟 D.自荐 E.赀选(分数:2.00)A.B.C.D.E.28.隋唐时,选拔官员的途径有_ A.科举 B.察举 C.门荫 D.行伍 E.征辟(分数:2.00)A.B.C.D.E.29.金朝废除勃极烈制
8、后,中央新的政务中枢和军事中枢分别是_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E.御史台(分数:2.00)A.B.C.D.E.30.明朝负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有_ A.都察院 B.六科 C.按察司 D.大理寺 E.都司(分数:2.00)A.B.C.D.E.31.在总理衙门内部,总署大臣可分为_ A.总领大臣 B.内阁大臣 C.帮办大臣 D.辅助大臣 E.大臣上行走(分数:2.00)A.B.C.D.E.32.在 1913年 1月,袁世凯先后颁布的各种划一令中,把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定为_ A.省 B.府 C.道 D.县 E.市(分数:2.00)A.B.C.D.E.33.抗战期间,国防最高委员会
9、的显著特点是_ A.集治权于一身 B.直接参与政府行政管理活动 C.统辖一切政治、军事机关 D.操有国民党的最高权力 E.一切党的机构均受其指挥(分数:2.00)A.B.C.D.E.34.苏区工农民主政权在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时,为贯彻精简和效能的原则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 A.严格编制定员 B.精简行政机构 C.推行行政三联制 D.推行幕僚长制 E.减少副职,不设虚位(分数:2.00)A.B.C.D.E.35.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行政区划有_ A.盟 B.旗、县、市 C.区、街、村 D.乡 E.镇(分数:2.00)A.B.C.D.E.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3,分数:15.00)六部_37
10、.十九信条(分数:5.00)_38.行政公署(分数:5.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2,分数:16.00)39.简述宋朝行政执行的特点。(分数:8.00)_40.简述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分数:8.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4.00)41.试述五代时期行政决策的混乱及其原因和影响。(分数:12.00)_42.试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为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而采取的改进措施。(分数:12.00)_中国行政史自考题-28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夏、商、周实行的分封制实际上是一种_的
11、社会。 A.小国寡民 B.奴隶制等级 C.天下为公 D.家天下(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夏商周的分封制,实际上是一种小国寡民的社会。答案为 A。2.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被称为_ A.聘问 B.朝会 C.朝觐 D.巡狩(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巡狩是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渚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答案为D。3.汉武帝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成帝时,形成了_ A.三公宰相制 B.四岳制 C.内阁制 D.六部制(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三公宰相制的形成。汉
12、武帝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成帝时,又从宰相制度本身入手,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即改丞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这就是三公宰相制。答案为 A。4.秦汉政府进行行政决策时由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会议形式称为_ A.书奏 B.面奏 C.集议 D.商议(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集议是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一种会议形式。集议的事项多系军国大事,上至将军、列侯,下至博士、议郎均可参加,皇帝通过集议可以根据多方面的建议进行决策。答案为 C。5.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
13、是_ A.尚书省 B.御史台 C.中书省 D.门下省(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尚书省。答案为 A。6.唐玄宗时,被称“内相”且具有草诏权的是_ A.翰林学士 B.中书舍人 C.枢密使 D.尚书丞(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唐高宗时,为分宰相之权,皇帝着手建立新的秘书机构以取代宰相决策地位。玄宗时,设置“翰林待诏”,后正式设置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开始具有草诏权,时称“内相”。答案为 A。7.唐代在省试之上增加一次殿试的皇帝是_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德宗(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14、 唐代武则天时又在省试之上增加了殿试,即在省试的基础上进行由皇帝亲自进行的策问。答案为 B。8.宋代与州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是_ A.道 B.府 C.路 D.县(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州、府、军、监为直隶中央的同级行政机构。州是其中的主要组织形式,府设于首都、陪都、军政要冲以及皇帝即位以前居住或任职之地,军设于边境或关隘要地,监设于盐、铁、马匹产地。可见,府、军、监除了具有较为特殊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意义外,是和州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答案为 B。9.辽朝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是_ A.南面官制 B.北面官制 C.勃极烈制 D.三省制度(分数:1.
15、00)A.B. C.D.解析:解析 辽朝统治者为便于管理,建立起两套行政体制: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北面官制是辽朝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南面官制是辽朝统治者模仿唐朝制度而设立的一套管理汉人的制度。答案为 B。10.开明朝土司制度之先河的是_ A.辽朝 B.宋朝 C.金朝 D.元朝(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地方政治体制。元朝常于少数民族地区或边远省设招讨、安抚、宣抚诸司,以招讨、安抚、宣抚诸司头衔招安少数民族首领,并许世袭诸使职,这已开明朝土司制度之先河。答案为D。11.明朝为加强上下级间的联系和对府县施政状况的监督而设置的布政司的派
16、出机构是_ A.分巡道 B.按察司 C.分守道 D.专职道(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明朝道的相关知识。道主要有两种:一是布政司系统的分守道,二是按察司系统的分巡道。它们分别是布、按二司的派出机构,其职责偏重于监察。分守道由布政司参政、参议主管所辖道之民政,代表布政使掌管所属府、县行政事务,是省府间的行政区。设分守道的目的是为加强上下级间的联系和对府县施政状况的监督,分巡道是省内小监察区。答案为 C。12.明朝官员任职三年后,每_年享受一次探亲假,每次一个月。 A.一 B.二 C.三 D.四(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明朝的探亲假制度规定,官
17、员任职三年后,每三年享受一次探亲假,每次一个月,途中时间按里程另算。答案为 C。13.清朝的地方区划分_ A.道、州、县三级 B.省、道、县三级 C.省、府、县三级 D.省、道、府、县四级(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清军入关后,清地方行政体制大体因袭明朝,地方区划分为省、道、府(直隶州)、县(属州)四级。答案为 D。14.根据临时约法规定,中央行政体制为_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总理制 D.总统制(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央行政体制为责任内阁制,大总统不兼负行政首长责任,只是单纯的国家元首。答案为 B。15.187
18、6年清政府收复新疆天山南北的将领是_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1865 年,浩罕国军官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占天山南北,建立“哲德沙尔国”,妄图将新疆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1876 年,左宗棠率兵西出阳关,收复天山南北。答案为 B。16.南京临时政府的核心是_ A.临时约法 B.临时大总统 C.临时参议陆院 D.国务总理(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临时大总统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核心,其地位十分显要。答案为 B。17.在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的基础上建立的是_ A.广州国民政府 B.武汉国民政府 C.中华民国(护
19、法)军政府 D.北洋政府(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广州国民政府是在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25 年 7月 1日正式成立。答案为 A。18.1914年 5月袁世凯的“新约法”颁布前,北京政府法定的最高行政机关是_ A.总统府 B.国务院 C.审计院 D.参政院(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1914 年 5月袁世凯的中华民国约法(又称“新约法”)颁布前,北京政府法定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并设立国务会议作为国务院的行政决策机构。答案为 B。19.1928年国民党实行训政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行政体制与以往地方行政体制有所不同,普遍实行了_
20、A.地方高度自治的行政体制 B.行省的行政体制 C.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D.城乡分立的双轨制行政体制(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行政体制。1928 年国民党实行训政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行政体制与以往地方行政体制有所不同,普遍实行了城乡分立的双轨制行政体制。这是我国行政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答案为 D。20.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最大变化是为适应抗战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而设立_ A.国防最高委员会 B.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C.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 D.国民大会(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最大变化是
21、适应抗战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设立国防最高委员会作为国防最高领导机关。答案为 A。21.1948年“行宪国大”选出总统、副总统后,国民政府改为_ A.总统府 B.国民大会 C.国民参政会 D.国民政府委员会(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1948 年“行宪国大”选出总统、副总统后,国民政府改为总统府。新政府的行政体制有较大的变化。答案为 A。22.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点是_ A.上海 B.武昌 C.瑞金 D.杭州(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1930 年 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全国苏维埃区域大会。1931 年 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2、在江西瑞金召开。答案为 C。23.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于_ A.1931年 12月 B.1932年 4月 C.1936年 9月 D.1937年 9月(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9 月 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撤销,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答案为 D。24.解放战争时期,各大区的最高行政机关是_ A.政府委员会 B.军事管制委员会 C.各大区人民政府 D.各大区人民代表大会(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各大区的行政机关。大解放区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边区发展而来。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为该地最高行政
23、机关,统一全区行政领导。答案为 C。25.在一般情况下,县级以上干部任免权属于_ A.省政府 B.县政府 C.中央政府 D.大解放区人民政府(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人民民主政权建立了统一的干部任免制度来加强行政干部管理。在一般情况下,县级以上的行政干部均由大解放区人民政府统一任免。只有特殊情况下,省政府才能任免县级干部,且事后必须报大区人民政府备案。答案为 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26.西周中央政府三公以下最重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即_ A.司徒 B.司马 C.司空 D.司士 E.司仪(分数:2.00)A. B. C. D.E.解析:解析
24、西周三公以下有政务官和文化教育官两个系统,最重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即司徒(掌管籍田和农业生产)、司马(主管军事)和司空(掌管工程营造)。答案为 ABC。27.汉时以乡举里选为基础的官员选拔方式有_ A.察举 B.任子 C.征辟 D.自荐 E.赀选(分数:2.00)A. B.C. D.E.解析:解析 任子、赀选反映的是特权阶级的利益,产生的官员素质很低,而庞大的汉帝国则需要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乡举里选为基础的察举与征辟应运而生。答案为 AC。28.隋唐时,选拔官员的途径有_ A.科举 B.察举 C.门荫 D.行伍 E.征辟(分数:2.00)A. B.C. D. E.解析:解析 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
25、途径很多,科举是其中最为主要的途径。此外,还有门荫、行伍、流外入流和进入幕府等其他途径。B、E 项属于秦汉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答案为 ACD。29.金朝废除勃极烈制后,中央新的政务中枢和军事中枢分别是_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E.御史台(分数:2.00)A. B.C.D. E.解析:解析 金熙宗即位后,开始仿唐宋制度来统一金中央行政体制,把女真旧地和原辽、宋地区统一置于封建专制中央王朝之下。此后尚书省、枢密院取代勃极烈贵族会议分别成为新的政务中枢和军事中枢。答案为 AD。30.明朝负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有_ A.都察院 B.六科 C.按察司 D.大理寺 E.都司(分数:2
26、.00)A. B. C. D.E.解析:解析 明朝的中央监察机构主要包括都察院和六科;地方监察分为三种形式,包括:督抚对地方的监察、各道监察御史对所属地区的监察、各省提刑按察司对所属区域的监察。答案为 ABC。31.在总理衙门内部,总署大臣可分为_ A.总领大臣 B.内阁大臣 C.帮办大臣 D.辅助大臣 E.大臣上行走(分数:2.00)A. B.C. D.E. 解析:解析 1861 年 1月 20日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属礼部节制,内部主要分为总署大臣和章京两级。其中总署大臣分为三种:(1)总领大臣。(2)帮办大臣。(3)大臣上行走。答案为 ACE。32.在 1913年 1月,袁世凯先后颁布的
27、各种划一令中,把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定为_ A.省 B.府 C.道 D.县 E.市(分数:2.00)A. B.C. D. E.解析:解析 袁世凯上台后,于 1913年 1月先后公布了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中央特别行政官厅组织令,正式确定了省、道、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答案为 ACD。33.抗战期间,国防最高委员会的显著特点是_ A.集治权于一身 B.直接参与政府行政管理活动 C.统辖一切政治、军事机关 D.操有国民党的最高权力 E.一切党的机构均受其指挥(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国防最高委员会成立后,中央政治委员
28、会即停止了工作。国防最高委员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集治权于一身,直接参与政府行政管理活动。(2)不仅有统辖一切政治、军事机关的权力。而且操有国民党的最高权力,一切党的机构均受其指挥。答案为 ABCDE。34.苏区工农民主政权在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时,为贯彻精简和效能的原则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 A.严格编制定员 B.精简行政机构 C.推行行政三联制 D.推行幕僚长制 E.减少副职,不设虚位(分数:2.00)A. B. C.D.E. 解析:解析 为贯彻精简和效能的原则,苏区工农民主政权在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时,采取严格编制定员,精简行政机构,减少副职、不设虚位的措施。答案为 ABE。35.
29、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行政区划有_ A.盟 B.旗、县、市 C.区、街、村 D.乡 E.镇(分数:2.00)A. B. C. D.E.解析: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行政区划为三级:(1)盟;(2)旗、县、市;(3)区(称努图克,游牧区称苏木)、街和村(称嘎查,游牧区称巴格)。答案为 ABC。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3,分数:15.00)六部_正确答案:(隋唐时期,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人事、财经、文教礼仪、军事、司法监察和建设等事务,是执掌政令的重要中央职能部门。)解析:37.十九信条(分数:5.00)_正确答案:(十九信条是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颁布的。它在形式上缩小了皇帝的权
30、力,扩大了国会的权力。它规定修改宪法的权力属于国会,皇帝不能干预;皇帝权力以宪法规定者为限;总理大臣由国会选出、皇帝任命,当总理大臣受到国会弹劾时,他只能解散国会或提出内阁辞职;如无国会批准,皇帝不能缔结国际条约,也不能利用军队解决国内争端。它在法律上把皇帝降到了虚君的地位,使内阁成为最高行政中枢,体现了真正的责任内阁制的精神。)解析:38.行政公署(分数:5.00)_正确答案:(行政公署是抗战时期各边区政府为便于推行政务,加强对下级政府的领导,按照实际需要,划分若干行政区而设置的。它代行边区政府的职权。行政公署的设置大体分为两种类型:边区政府的代表机关和本地区最高行政机关。)解析:四、B简答
31、题/B(总题数:2,分数:16.00)39.简述宋朝行政执行的特点。(分数:8.00)_正确答案:(1)中枢机关有一套处理各类事务的严格程序,对行政执行起着规范化的作用。 (2)为保证作为行政决策结果的诏书能准确表达皇帝的真实意图,负责草诏的知制诰可在有疑问时直接要求皇帝接见,以核实宰相代宣君命时是否准确表达了皇帝的本意。 (3)由于宋朝地方实行分权制衡措施,迫使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再加上皇帝通过一系列监督机制能较快地掌握地方政务执行情况,故宋朝各级地方政府执行政令异常的严格。)解析:40.简述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分数:8.00)_正确答案:(1)采取“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 (2)
32、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3)贯彻精简和效能的原则。)解析: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4.00)41.试述五代时期行政决策的混乱及其原因和影响。(分数:12.00)_正确答案:(五代时期行政管理体制处于由隋唐三省宰相制向两宋两府三司制转化的过渡形态。这种过渡性表现在行政决策上就是决策程序中新旧两种体制因素的并存,既依在差遣制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行政系统而建立了新的中枢决策体制,即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鼎足而立的中枢体制,又不完全依新体制建立新的施政程序,仍然按旧的施政程序办事。新体制和旧程序一起运行,使行政决策呈现出混乱局面。 (1)旧的施政程序必然要影响新机构职能的发挥,这表现为以下
33、几个方面: 皇帝为控制决策过程,有意将制诏权一分为三,由枢密院、廷殿学士和中书舍人分掌; 保持内外朝机构和人员共同执掌发令权和执行权的状况,令内廷枢密使直接向政府机构发令,同时又不废止中书门下发诏旨的权力; 继续保持最重要的中枢决策机构枢密院官员职务的临时差遣性质。 (2)决策程序的混乱以及决策机构问职权的游移不定。 决策程序的混乱正是由于这种行政机构职权的混乱所致,但它却对君主集权十分有利。草诏权的分割可使皇帝自由地选择草诏人;发令权和执行权的混乱虽时常导致政出多门,但同时也给皇帝提供了自由选择发令机构的余地;保持决策中枢官员的临时差遣性质,更是为了保证皇帝能够随时收回其授予的权力。决策过程
34、的无序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皇权得以提高,导致了五代时期皇帝个人在行政决策时专断的盛行,各种会议制度均流于形式。这一时期真正能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是皇帝与其亲信之间的密议。这种密议由于缺乏群臣集议,难以收到集思厂益的效应,同时也由于决策之后避开有封驳权的官员的审核,常常造成决策的失误。)解析:42.试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为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而采取的改进措施。(分数:12.00)_正确答案:(1)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中设立执行委员会。国防最高委员会作出决议后,即交执行委员负责执行,这保证了决策执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推行行政三联制。按照行政运行的顺序,将工作分作计划、执行、考核三个阶段。国防最高委员会增设设计局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形成中央设计局管设计,党政军原有机关管执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管考核的运行系统。(3)实行分层负责制。将各机关人员分成若干层级,明确规定各层级的职责权限,使各级人员明确责任,做到职责专一,功过分明,便于考核。这一制度多次提倡,但收效甚微。(4)推行幕僚长制。国民政府将机关工作分为政务和事务工作,负责事务工作的长官就是幕僚长。由于幕僚长制与行政长官个人集权制是矛盾的,这就决定了幕僚长制时行时止的命运。(5)改进公文处理的办法。国民政府适应战时需要对公文处理办法进行了改进。强调文书处理“贵在快捷”,要求各机关切实做到“层层节制”,“级级负责”。)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