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行政史-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_召开。( )(分数:1.00)A.南昌B.井冈山C.延安D.瑞金2.北宋初年,以_负责考核地方官。( )(分数:1.00)A.审官院B.考课院C.察院D.殿院3.1937年 9月 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撤销,成立了( )(分数:1.00)A.陕甘宁边区政府B.抗日根据地政府C.国民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D.行政公署4.盘庚迁殷后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分数:1.00)A.禅让制B.兄终弟及制C.王位王子继承制D.嫡长子
2、继承制5.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参政员的产生方式是( )(分数:1.00)A.由全国选举B.由国民政府任命C.由国民政府遴选D.由国民党指定6.宋代殿试登第者分为五等,其中一、二等称( )(分数:1.00)A.“进士及第”B.“同进士及第”C.“进士出身”D.“同进士出身”7.晋察冀边区设置的行政公署是( )(分数:1.00)A.本地区最高行政机关B.边区政府代表机关C.专员公署D.区公署8.魏晋时期官员的升迁凭借( )(分数:1.00)A.才能B.政绩C.品行D.门资9.抗日民主政权中,_是政府的法定监督机构。( )(分数:1.00)A.中国共产党B.参议会C.政务会议D.行政公署10.
3、清代的地方区划分( )(分数:1.00)A.道、州、县三级B.省、道、县三级C.省、府、县三级D.省、道、府、县四级11.工农民主政权中最高行政机关是( )(分数:1.00)A.中央执行委员会B.人民委员会C.中央政治委员会D.最高国务会议12.汉武帝设置州刺史之初,州刺史掌管( )(分数:1.00)A.军事权B.行政权C.财政权D.监察权13.苏区政府中负责接受并处理群众揭发控告的机关是( )(分数:1.00)A.人民委员会B.工农检查部控告局C.审计监督局D.工农检查委员会14.清朝管理皇族事务的中央机构为( )(分数:1.00)A.内务府B.宗人府C.奉天府D.顺天府15.明代中央行政体
4、制废除了宰相制度,确立了( )(分数:1.00)A.三公九卿制B.二府三司制C.内阁制D.北南面官制16.从历史发展看,专制主义起源于( )(分数:1.00)A.氏族社会晚期B.夏朝C.西周D.秦朝17.以下隋唐中央政府的机构中,_主管钱币收支和保管。( )(分数:1.00)A.太常寺B.将作监C.太府寺D.都水监18.清朝名义上的中枢机构是( )(分数:1.00)A.军机处B.枢密院C.议政王大臣会议D.内阁19.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县参议会的性质依有关条例的规定是 ( )(分数:1.00)A.一个临时组织B.全县人民代表机关C.县政府决策咨询机关D.县政府决策参谋机关20.1939年 10
5、月国民政府公布_,对公务员纪律作了补充,将政治纪律放在首位。( )(分数:1.00)A.公务员考绩法B.公务员服务法C.公务员考绩奖励条例D.非常时期公务员考绩暂行条例21.根据唐六典规定,选士权属于( )(分数:1.00)A.户部B.吏部C.工部D.礼部22.西周晚期出现了周礼中所说的_这种百官之长的职位与人物。( )(分数:1.00)A.宰相B.曹咎长官C.太宰D.天官冢宰23.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是( )(分数:1.00)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B.工农民主专政C.苏维埃政权D.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付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政权24.东汉时期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是( )(分数:1.00)A.御史大
6、夫B.御史中丞C.侍御史D.三公25.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盛行,呈现出_的特点。( )(分数:1.00)A.外戚专政B.宦官专政C.贵族政治D.节度使割据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6.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御史中丞的属官依据职能分为_三部分。( )(分数:2.00)A.典签B.御史大夫C.诒(持)书侍御史D.殿中侍御史E.侍御史27.未与中央苏区连成一片的苏区地方政府的层级包括( )(分数:2.00)A.省B.县C.区D.乡E.村28.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修正国民政府组织法对国民政府的行政体制作了若干变更,这包括( )(分数:2.00)A.加强共产党对国民政
7、府的领导B.扩大政府行政机构C.取消主席制,实行常委集体领导体制D.吸收部分共产党员参加政府工作E.改变国民政府委员会开会的法定人数29.唐代行政运行的规范性规定形式有( )(分数:2.00)A.律B.令C.格D.式E.关30.以下属于战国时期各国中央政府中枢官员的有( )(分数:2.00)A.相B.国尉C.柱国D.御史E.廷尉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5.00)31.家臣制(分数:3.00)_32.猛安、谋克制(分数:3.00)_33.政事堂(分数:3.00)_34.“贿选宪法”(分数:3.00)_35.边区政府委员会(分数:3.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
8、.00)36.简述西周的行政监督形式。(分数:6.00)_37.简述隋唐时期中央政府主要的职能机构。(分数:6.00)_38.简述明朝行政官员的主要考核形式。(分数:6.00)_39.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议会监督制。(分数:6.00)_40.简述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决策。(分数:6.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1.试述明朝行政决策的主要方式。(分数:10.00)_42.试论清末行政执行的新变化。(分数:10.00)_中国行政史-8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
9、表大会在_召开。( )(分数:1.00)A.南昌B.井冈山C.延安D.瑞金 解析:2.北宋初年,以_负责考核地方官。( )(分数:1.00)A.审官院B.考课院 C.察院D.殿院解析:3.1937年 9月 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撤销,成立了( )(分数:1.00)A.陕甘宁边区政府 B.抗日根据地政府C.国民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D.行政公署解析:4.盘庚迁殷后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分数:1.00)A.禅让制B.兄终弟及制C.王位王子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解析:5.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参政员的产生方式是( )(分数:1.00)A.由全国选举B.由国民政府任命C.由国民政府
10、遴选 D.由国民党指定解析:6.宋代殿试登第者分为五等,其中一、二等称( )(分数:1.00)A.“进士及第” B.“同进士及第”C.“进士出身”D.“同进士出身”解析:7.晋察冀边区设置的行政公署是( )(分数:1.00)A.本地区最高行政机关B.边区政府代表机关 C.专员公署D.区公署解析:8.魏晋时期官员的升迁凭借( )(分数:1.00)A.才能B.政绩C.品行D.门资 解析:9.抗日民主政权中,_是政府的法定监督机构。( )(分数:1.00)A.中国共产党B.参议会 C.政务会议D.行政公署解析:10.清代的地方区划分( )(分数:1.00)A.道、州、县三级B.省、道、县三级C.省、
11、府、县三级D.省、道、府、县四级 解析:11.工农民主政权中最高行政机关是( )(分数:1.00)A.中央执行委员会B.人民委员会 C.中央政治委员会D.最高国务会议解析:12.汉武帝设置州刺史之初,州刺史掌管( )(分数:1.00)A.军事权B.行政权C.财政权D.监察权 解析:13.苏区政府中负责接受并处理群众揭发控告的机关是( )(分数:1.00)A.人民委员会B.工农检查部控告局 C.审计监督局D.工农检查委员会解析:14.清朝管理皇族事务的中央机构为( )(分数:1.00)A.内务府B.宗人府 C.奉天府D.顺天府解析:15.明代中央行政体制废除了宰相制度,确立了( )(分数:1.0
12、0)A.三公九卿制B.二府三司制C.内阁制 D.北南面官制解析:16.从历史发展看,专制主义起源于( )(分数:1.00)A.氏族社会晚期 B.夏朝C.西周D.秦朝解析:17.以下隋唐中央政府的机构中,_主管钱币收支和保管。( )(分数:1.00)A.太常寺B.将作监C.太府寺 D.都水监解析:18.清朝名义上的中枢机构是( )(分数:1.00)A.军机处B.枢密院C.议政王大臣会议D.内阁 解析:19.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县参议会的性质依有关条例的规定是 ( )(分数:1.00)A.一个临时组织B.全县人民代表机关 C.县政府决策咨询机关D.县政府决策参谋机关解析:20.1939年 10月国
13、民政府公布_,对公务员纪律作了补充,将政治纪律放在首位。( )(分数:1.00)A.公务员考绩法B.公务员服务法 C.公务员考绩奖励条例D.非常时期公务员考绩暂行条例解析:21.根据唐六典规定,选士权属于( )(分数:1.00)A.户部B.吏部C.工部D.礼部 解析:22.西周晚期出现了周礼中所说的_这种百官之长的职位与人物。( )(分数:1.00)A.宰相B.曹咎长官C.太宰D.天官冢宰 解析:23.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是( )(分数:1.00)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B.工农民主专政C.苏维埃政权D.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付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政权 解析:24.东汉时期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是( )
14、(分数:1.00)A.御史大夫B.御史中丞 C.侍御史D.三公解析:25.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盛行,呈现出_的特点。( )(分数:1.00)A.外戚专政B.宦官专政C.贵族政治 D.节度使割据解析: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6.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御史中丞的属官依据职能分为_三部分。( )(分数:2.00)A.典签B.御史大夫C.诒(持)书侍御史 D.殿中侍御史 E.侍御史 解析:27.未与中央苏区连成一片的苏区地方政府的层级包括( )(分数:2.00)A.省 B.县 C.区 D.乡 E.村 解析:28.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修正国民政府组织法对国民政府的行
15、政体制作了若干变更,这包括( )(分数:2.00)A.加强共产党对国民政府的领导B.扩大政府行政机构 C.取消主席制,实行常委集体领导体制 D.吸收部分共产党员参加政府工作 E.改变国民政府委员会开会的法定人数 解析:29.唐代行政运行的规范性规定形式有( )(分数:2.00)A.律 B.令 C.格 D.式 E.关解析:30.以下属于战国时期各国中央政府中枢官员的有( )(分数:2.00)A.相 B.国尉 C.柱国 D.御史 E.廷尉解析: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5.00)31.家臣制(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家臣制是西周分封制下卿大夫所采用的组织管理制度。在家臣
16、制下,卿大夫是分封制下最低一层封君,再往下便是同一血统但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国人“士”,卿大夫治国,其官员只能从士中产生,由于卿大夫的国称为“室家”,其官员被称为家臣。家臣与卿大夫不同,无世袭特权,其职位由卿大夫任命,并可以随时免除,呈现出雇佣关系和臣仆性质,食邑则相当于后世的官员俸禄,与采邑性质完全不同,两者均不能世袭。可见这种家臣制已具备后世官僚制度的雏形。32.猛安、谋克制(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猛安、谋克制是金朝在女真族聚居区建立的地方行政体制。金朝在女真族聚居区设猛安、谋克作为相当州、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单位,与州县形成互不统属的两个系统。猛安谋克始于古代出猎时的生产组织,以
17、后逐渐演变为平时射猎、战时作战的生产、军事组织,随着金政权的建立,猛安谋克又演变为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组织。33.政事堂(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政事堂是袁世凯为加强自身的统治于 1914年 5月设立的机构。其设国务卿一人,赞襄大总统政务,政事堂议政以法治、政治、财政三种讨论会的方式进行,三个讨论会均要秉承袁世凯的旨意提出决策事实,供袁参考。政事堂实际上是一个咨询机构。34.“贿选宪法”(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贿选宪法”是指曹锟在 1923年 10月就职“贿选总统”后为掩人耳目,指使国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这部宪法赋予总统以极大的权力,便利了大总统曹锟的专制独裁。
18、35.边区政府委员会(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边区政府委员会是边区最高行政机关,由边区参议会选举若干人组成。边区政府主席为边区最高行政长官,对边区参议会及边区政府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边区政务。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00)36.简述西周的行政监督形式。(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西周的行政监督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天子、诸侯各自对其下属“邦国”的监督,二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各自对其直接辖区的监督。 (1)对邦国的监督。由于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的限制,上级无法在下属的领地设置专门监察机构执行监察任务,于是利用朝觐、巡狩方式进行,或委派监国、上卿进行。 (2)
19、天子、诸侯对其辖区的监督和检查主要依靠官员进行。西周初年,对王畿实行分片管理制,陕以东由周公负责,陕以西由邵公主管,以“巡行”视察的方式监督地方政务。此外,各高级职能官员如司徒、司空等以“循行”方式对其主管的部门工作进行监督。37.简述隋唐时期中央政府主要的职能机构。(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隋唐中央政府职能机构以尚书六部为主,以诸寺、监为辅,形成相互平行,既有分工,又有制衡的行政职能部门体系。从分工上看,六部执掌政令,九寺五监分掌具体事务,两者之间形成总领和具体分管的关系。 从制衡上看,六部与诸寺、监形成双层制约关系。六部执掌政令而不管具体事务,而具体管理各项事务者又无政
20、令之权,形成一层制约关系。具体分管各项事务的诸寺、监要接受六部的指导和监督,但诸寺、监长官也可以直接听从皇帝的指示,并在对六部指令有不同看法时可直接上奏请示皇帝,形成又一层制约关系。 (2)六部二十四司。隋唐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人事、财经、文教礼仪、军事、司法监察和建设等事务,是执掌政令的重要中央职能部门。六部每部之下各辖四司,共二十四司。各司之间分工清楚,职责分明。 (3)九寺、五监。九寺五监与尚书六部在职能上基本处于平行地位,与六部无法定隶属关系,但职权与六部重叠之处甚多。九寺各设卿一员、少卿二人为正、副长官,寺丞管理寺内日常事务。各监职官设置情况则较为复杂。38.简
21、述明朝行政官员的主要考核形式。(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考满。考满是针对每一个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资历和政绩,办法是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分成上、中、下三等,以此为据决定其升降去留。 (2)考察。考察是针对全体在职官员而言的,由朝廷定期举行。除考核各级官员的政绩外,着重对官员的违法行径和渎职行为进行清理和处置。在考察中把官员的不称职行为按其轻重程度的不同分为八个等级,考察分为京察和外察两种。39.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议会监督制。(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南京临时政府与传统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
22、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议会监督制。 (1)根据1912年 1月 2日颁布的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临时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议决临时政府的预算;检查临时政府的出纳;议决临时大总统交议事件;答复临时大总统咨询事件;并对临时大总统的宣战、媾和、缔约、制定官制、任免官员、设立法院等行为行使同意权。 (2)1912 年 3月1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随后颁布的参议院法,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的行政监督权。根据两法规定,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四种:质问。弹劾。查办。建议。 (3)议会监督制的建立,为使行政管理进入法制化的轨道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0
23、.简述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决策。(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中国共产党不仪是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者,而且也是其行政决策的领导者。 (2)抗日民主政权自身的行政决策活动,采取集体决策的方式进行,凡属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而不能由个人决断。住边区和县级政府中;均设有进行集体决策的机关政府委员会。 (3)为了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失误,抗口政权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十分重视征询和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1.试述明朝行政决策的主要方式。(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会议制度。作为皇帝酝酿决策
24、的会议形式很多,明初皇帝用得最多的是内廷会议。废除宰相制后,内阁会议日趋重要,这种会议在“朝房”举行,有时皇帝亲赴内阁议事。遇有军国大事或大典,依历代王朝的传统,在“朝堂”(正殿)举行朝议(皇帝在场)或廷议(皂帝不在场)。主持廷议的大臣因事而异。 (2)票拟与批红。明中期以后行政决策主要是中枢机构官员紧密围绕协助皇帝处理奏章并代拟谕旨的过程,奏章的进呈和相应制诏的下达是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最主要的沟通方式。内阁就是皇帝手下协助处理奏章并代拟谕旨的工作班子,司礼监太监则充当皇帝代理人、因此,部院题请、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构成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程序。明初设中书省、百官奏事必须经过中书省。废中书省后,
25、一切政务由皇帝亲裁,批答奏章之权由皇帝牢牢掌握。从宣德年间起,内阁开始有了票拟权。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幼冲,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票拟”,票拟从此成为内阁最大的特权。 内阁票拟后由皇帝作出最高裁决,即用红笔在奏章上批答,称为批红。对票拟内容不同意时,皇帝可加以改动或发还内阁令其重拟,称为改票。明宣宗以后,司礼监秉笔太监取得代皇帝批红的权力,成为皇帝处理机务最为贴近的助手。 (3)封驳制度。内阁在行政决策过程中除有票拟权外,还有封驳之权,即内阁如认为皇帝诏书因不合时宜而不便下达时,可将诏书封还并加以驳正。但明代内阁并非执行部门,也没有下属的施政机构,因而皇帝下诏并
26、非非要经过内阁不可。故内阁封还诏书的权力和效果十分有限。除内阁外,六科也有封驳权。42.试论清末行政执行的新变化。(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清末,随着“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行政体制改革的进行,在行政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中央各部实行专任之法,做到权责一致。中央各部长官采取一正:二副制,在尚书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权责分明,克服了以往满汉尚书互相推诿的弊端,有利于政令执行的统一。 加强各部尚书的行政权力。 建立办公会议制度。1907 年制定的各省官制通则规定,各省督抚设会议厅,定期召开司道以下官员的办公会议,讨论重要政令的实施办法。 行政执行逐步规范化、标准化。清末,各部都比较重视行政规程建设,初步改变了过去行政行为的随意性。 (2)1911 年仿“责任内阁”成立后,行政执行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统一了事权。中央一切行政事务均由内阁负责; 改变越级奏报的惯例。除按照内阁官制须由内阁国务大臣奏报事体外,其余各衙门不得越级奏报; 明确各部的自行处置权。各部的例行事务以及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各部自行处理,不必上奏朝廷,也不必事事向内阁总理大臣汇报。 (3)上述变化是时势使然,且多为官样文章,因而其实际意义是十分有限的,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晚清政府行政管王单逐渐颓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