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行政史-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与“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原则对应的是( )(分数:1.00)A.分封制B.王子王位继承制C.嫡长子继承制D.禅让制2.由三省宰相制向二府三司制的过渡时期是( )(分数:1.00)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时期D.元朝时期3.夏王朝是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将部落联盟的管理体制加以改造而建立的国家,这种改造的关键环节是将“禅让制”变为( )(分数:1.00)A.分制制度B.王位继承制C.军事民主制D.嫡长子继承制4.明洪武初年,设_为中央最高军事机
2、构。( )(分数:1.00)A.枢密院B.军机处C.内阁D.大都督府5.我国奴隶制社会解体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是( )(分数:1.00)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6.1928年国民党实行训政以后,地方行政体制普遍实行_行政体制。( )(分数:1.00)A.城乡分立的双轨制B.城乡合治的单轨制C.党政分开D.党政合一7.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决策的参谋系统是( )(分数:1.00)A.国防最高委员会B.中央设计局C.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D.中央政治会议8.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参政会闭会以后听取政府各种报告及决议案的实施情况的机构是( )(分数:1.00)
3、A.驻会委员会B.参政会常务委员会C.闭会委员会D.特别委员会9.隋唐之初将原地方管理中的州郡县三级体制变革为州(郡)县二级体制,随后又在州(郡)之上设置作为监察区的_,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 )(分数:1.00)A.道B.州C.路D.行省10.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处于( )(分数:1.00)A.原始社会B.奴隶制社会C.封建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元代最高监察机构为( )(分数:1.00)A.御史台B.行御史台C.肃政廉访司D.翰林院12.清政府宣布设立新疆省是在( )(分数:1.00)A.1865年B.1876年C.1884年D.1885年13.开始实行中
4、外朝制以架空相权的是( )(分数:1.00)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景帝D.汉文帝14.战国时期官员考核的主要形式是( )(分数:1.00)A.上计B.巡狩C.巡行D.朝觐15.1946年战爆发后,南京政府将原来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改为( )(分数:1.00)A.国民政府主席行辕B.军政长官公署C.绥靖公署D.内战指挥部16.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中,属于最高监察机关的是( )(分数:1.00)A.大理院B.监察院C.平政院D.肃政厅17.在政体上,南京临时政府基本上是依据_原则建立起来的总统制政府。( )(分数:1.00)A.议行合一B.委员会C.民主集中D.三权分立18.工农民主政权人
5、民委员会的成员由_选任。( )(分数:1.00)A.中央政治委员会B.中央执行委员会C.人民委员会D.革命军事委员会19.以下隋唐中央政府的机构中,_主管文教事务。( )(分数:1.00)A.光禄寺B.太常寺C.少府监D.国子监20.1908年 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后溥仪即位,由_任摄政王。 ( )(分数:1.00)A.载沣B.载泽C.载淳D.载垣21.北魏孝文帝改定官秩时,将太常、光禄、卫尉三卿( )(分数:1.00)A.位列吏部尚书之前B.位列曹尚书之后C.与曹尚书平级D.位列吏部尚书之后,列曹尚书之前22.直系军阀统治时期省制的变化,主要是 1922年将军政长官的名称由督军改
6、为( )(分数:1.00)A.省长B.督理或督办C.督都D.巡阅使23.清代掌管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以及一部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为( )(分数:1.00)A.宣政院B.通政院C.都察院D.理藩院24.晚清政府指导和推行新政的核心机构是( )(分数:1.00)A.同文馆B.总理衙门C.督办政务处D.中央资政院25.北宋初年,以_负责考核京朝官。( )(分数:1.00)A.审官院B.考课院C.察院D.殿院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6.军事民主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大体由_三种权力机关进行。( )(分数:2.00)A.军事首长B.三司C.部落酋长议事会D.人民大会E.三公
7、27.隋代中央监察机构包括( )(分数:2.00)A.御史台B.肃政台C.谒者台D.宪台E.司隶台28.明洪武九年(1376 年),明太祖改行中书省为三司分立,这三司为( )(分数:2.00)A.布政司B.都司C.按察司D.帅司E.转运使司29.关于 1943年 4月公布的公务员叙级条例的正确说法有( )(分数:2.00)A.对公务员级俸的核叙作了具体规定B.统一了公务员的核级标准C.标志着国民政府公务员俸给制度的初步完善D.规定了公务员的退休制度E.规定了公务员的惩戒制度30.在元代,行省于辖区内常划分若干道,视情况于道设派出机构诸使司,这包括( )(分数:2.00)A.宣慰司B.招讨司C.
8、安抚司D.转运使司E.宣抚司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5.00)31.内外服制(分数:3.00)_32.三公宰相制(分数:3.00)_33.二府三司制(分数:3.00)_34.北面官制(分数:3.00)_35.中央设计局(分数:3.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00)36.简述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制度与隋唐六部制在体制上的差异。(分数:6.00)_37.简述清朝“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遭遇的主要阻力。(分数:6.00)_38.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分数:6.00)_39.据北洋政府 1913年 1月公布的文官保障法草案的规定,除特任官、公使、秘书以
9、外,其余文官享有哪三项保障?(分数:6.00)_40.简述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管理暂行通则根据统一管理和明确分工负责的原则所具体规定的各级干部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形式。(分数:6.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1.保持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系统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分数:10.00)_42.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决策方式。(分数:10.00)_中国行政史-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与“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原则对应的是( )(分数:1.00)A.分封制B.王子王
10、位继承制C.嫡长子继承制 D.禅让制解析:2.由三省宰相制向二府三司制的过渡时期是( )(分数:1.00)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时期 D.元朝时期解析:3.夏王朝是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将部落联盟的管理体制加以改造而建立的国家,这种改造的关键环节是将“禅让制”变为( )(分数:1.00)A.分制制度B.王位继承制 C.军事民主制D.嫡长子继承制解析:4.明洪武初年,设_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 )(分数:1.00)A.枢密院B.军机处C.内阁D.大都督府 解析:5.我国奴隶制社会解体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是( )(分数:1.00)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五代十国时
11、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解析:6.1928年国民党实行训政以后,地方行政体制普遍实行_行政体制。( )(分数:1.00)A.城乡分立的双轨制 B.城乡合治的单轨制C.党政分开D.党政合一解析:7.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决策的参谋系统是( )(分数:1.00)A.国防最高委员会B.中央设计局C.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 D.中央政治会议解析:8.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参政会闭会以后听取政府各种报告及决议案的实施情况的机构是( )(分数:1.00)A.驻会委员会 B.参政会常务委员会C.闭会委员会D.特别委员会解析:9.隋唐之初将原地方管理中的州郡县三级体制变革为州(郡)县二级体制,随后又在州(郡)之上设置作
12、为监察区的_,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 )(分数:1.00)A.道 B.州C.路D.行省解析:10.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处于( )(分数:1.00)A.原始社会B.奴隶制社会 C.封建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11.元代最高监察机构为( )(分数:1.00)A.御史台 B.行御史台C.肃政廉访司D.翰林院解析:12.清政府宣布设立新疆省是在( )(分数:1.00)A.1865年B.1876年C.1884年 D.1885年解析:13.开始实行中外朝制以架空相权的是( )(分数:1.00)A.汉高祖B.汉武帝 C.汉景帝D.汉文帝解析:14.战国时期官员考核的主要形式
13、是( )(分数:1.00)A.上计 B.巡狩C.巡行D.朝觐解析:15.1946年战爆发后,南京政府将原来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改为( )(分数:1.00)A.国民政府主席行辕 B.军政长官公署C.绥靖公署D.内战指挥部解析:16.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中,属于最高监察机关的是( )(分数:1.00)A.大理院B.监察院 C.平政院D.肃政厅解析:17.在政体上,南京临时政府基本上是依据_原则建立起来的总统制政府。( )(分数:1.00)A.议行合一B.委员会C.民主集中D.三权分立 解析:18.工农民主政权人民委员会的成员由_选任。( )(分数:1.00)A.中央政治委员会B.中央执行委员会
14、 C.人民委员会D.革命军事委员会解析:19.以下隋唐中央政府的机构中,_主管文教事务。( )(分数:1.00)A.光禄寺B.太常寺C.少府监D.国子监 解析:20.1908年 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后溥仪即位,由_任摄政王。 ( )(分数:1.00)A.载沣 B.载泽C.载淳D.载垣解析:21.北魏孝文帝改定官秩时,将太常、光禄、卫尉三卿( )(分数:1.00)A.位列吏部尚书之前B.位列曹尚书之后C.与曹尚书平级D.位列吏部尚书之后,列曹尚书之前 解析:22.直系军阀统治时期省制的变化,主要是 1922年将军政长官的名称由督军改为( )(分数:1.00)A.省长B.督理或督办 C
15、.督都D.巡阅使解析:23.清代掌管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以及一部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为( )(分数:1.00)A.宣政院B.通政院C.都察院D.理藩院 解析:24.晚清政府指导和推行新政的核心机构是( )(分数:1.00)A.同文馆B.总理衙门C.督办政务处 D.中央资政院解析:25.北宋初年,以_负责考核京朝官。( )(分数:1.00)A.审官院 B.考课院C.察院D.殿院解析: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6.军事民主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大体由_三种权力机关进行。( )(分数:2.00)A.军事首长 B.三司C.部落酋长议事会 D.人民大会 E.三公解析:27.隋
16、代中央监察机构包括( )(分数:2.00)A.御史台 B.肃政台C.谒者台 D.宪台E.司隶台 解析:28.明洪武九年(1376 年),明太祖改行中书省为三司分立,这三司为( )(分数:2.00)A.布政司 B.都司 C.按察司 D.帅司E.转运使司解析:29.关于 1943年 4月公布的公务员叙级条例的正确说法有( )(分数:2.00)A.对公务员级俸的核叙作了具体规定 B.统一了公务员的核级标准 C.标志着国民政府公务员俸给制度的初步完善 D.规定了公务员的退休制度E.规定了公务员的惩戒制度解析:30.在元代,行省于辖区内常划分若干道,视情况于道设派出机构诸使司,这包括( )(分数:2.0
17、0)A.宣慰司 B.招讨司 C.安抚司 D.转运使司E.宣抚司 解析: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5.00)31.内外服制(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外服”指诸侯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32.三公宰相制(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三公宰相制的具体内容是改丞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汉武帝时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
18、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成帝时,又从宰相制度本身人手,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从宰相制度上讲,三公宰相制起到了分散相权的作用。33.二府三司制(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34.北面官制(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北面官制是辽代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且其核心一直是宗室和外戚。因此,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权力重心
19、所在,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35.中央设计局(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央设计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 1940年冬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该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该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设计及审议的事项包括政治经济建设计划及预算、党政制度机构及重要法规的调整、重要政策的建议、政府各机关各年度施政计划等。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00)36.简述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制度与隋唐六部制在体制上的差异。(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的内容与隋唐六部的分
20、工已基本相同,但两者从体制上讲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幕僚机构,诸曹人员不是国家正式公职人员。而隋唐六部则是中央主要行政职能部门,六部尚书是朝廷命官,是都省办公会议的法定参加者,吏、兵两部尚书在唐初还常兼任宰相。 (2)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秘书班子,诸曹人员仪协助丞相处理公务,其分曹的方法因时代、社会需要、机关结构调整以及主官政见不同而发生变化。而隋唐六部作为正式的国家职能部门,拥有法定的职权,并在处理、执行政务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其机构设置也相对稳定得多。37.简述清朝“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遭遇的主要阻力。(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
21、)最高决策权的二元化。戊戌变法是在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与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之间的激烈斗争中进行的。尽管光绪名义上已是“权归于一”的皇帝,但慈禧太后几十年垂帘听政所形成的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由于最高决策权不统一,政令往往前后相左,使下级执行起来无所适从,行政效率自然低下。 (2)改革缺乏军事力量的保证。当时清政府的军事大权被慈禧的亲信荣禄所掌握,光绪仅仅靠几个没有实权的维新派推动改革,显然是难奏其效的 (3)顽固派的顽强抵抗。慈禧先是迫使光绪将支持改革的大学士翁同和开缺回籍,后是规定新授二品以上官员须向太后谢恩,再后来是怂恿后党官员多方掣肘改革,致使新政政令难以落实。 (4)地方官
22、员的敷衍塞责。在地方,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其余督抚或借词推诿;或粉饰应付。38.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和集中。尽管当时要对当前清官僚和立宪派作出平衡照顾,但实际设置的机构,并非“因人而立”,而是根据客观需要,将能合在一起的机构尽量归并。 (2)实行总统垂直领导制。总长直接受总统指挥次长也由总统“简仟”,总长、次长各为 1人,形成总统一总长一次长三层独任制的领导方式,避免了副职过多,纠缠不清的矛盾。 (3)行政各部建制的顺序适应了当时形势的要求。因当时正处在战火未熄的非常时期,故各部顺序的排列以陆军部、海军部为首,尤以陆军
23、部的地位最为重要。 但是,由于受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建制并不很完善,权限划分也比较粗放,带有较多的“临时”色彩。当然,与历代封建王朝的六部建制相比,这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化的中央行政体系。39.据北洋政府 1913年 1月公布的文官保障法草案的规定,除特任官、公使、秘书以外,其余文官享有哪三项保障?(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文官非受刑法的宣告、惩戒法的处分不得免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予免职:因身体残废、精神衰弱或年老不能胜任者;自请免官者。但上述免职须经文官惩戒委员会审查核准。 (2)文官非经本人同意,不得转任同等以下职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令其休
24、职:依惩戒法的规定交付惩戒委员会审查者;由于刑事案件被告诉、告发者;因官制变动,官署和员额合并或裁撤者。 (3)文官的免职或休职须得上一级长官执行。简任官属于国务院或直属国务总理的,其免职或休职均由国务总理呈请大总统执行;属于各部或直属各部总长和各省行政长官的,均由各部总长或各省行政长官经由国务总理呈请大总统执行。荐任官和委任官的免职或休职办法以此类推。休职文官除不执行事务外,其待遇与在职官员相同。40.简述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管理暂行通则根据统一管理和明确分工负责的原则所具体规定的各级干部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形式。(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边区政府民政厅直接管理的人员包括边
25、区政府各厅、处的秘书、科长和直属机关负责人;专员公署专员、秘书、科长;县长、县政府委员和县政府秘书、科长,区公署区长等。 (2)民政厅委托专员公署管理的人员主要是县政府科长级干部。 (3)有关部门分别管理并向民政厅备案的人员包括边区政府各厅、处、股级以下干部;各直属机关科长以下干部;各类文化技术干部;专署和县政府股长以下干部;区助理员,乡(市)长和乡(市)政府委员及文书等。以上三种形式构成了边区干部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1.保持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系统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第一,中国封建社会所形成
26、的一套管理官员的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延续和在遭到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中国封建社会官员的管理制度与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需要相适应,这一套管理制度既控制官员本身,又为专制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以之来调节封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矛盾,弱化社会内部的摩擦,使官僚队伍按封建统治的要求形成合力。 第二,监察机关的人事监督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全。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监察制度是一种具有双重职能的特殊制度,既是皇帝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体现的是专制皇帝个人的意志,此乃监察制度的主导方面,同时,又是地主阶级维护封建法制、进行自我调节的机关,反映着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总之,监察制度为维护封建秩序和保证中央政令的执行
27、以及整个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即“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2)为防止皇权的滥用,中国封建社会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大臣可利用皇帝生前上“尊号”,死后加“谥号”或“庙号”的尊褒贬抑来对皇帝造成心理压力,促使其刷新政治;开国帝皇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往往有较大的防微杜渐作用,也可以被用来充当大臣制止皇帝越轨行为的工具。42.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决策方式。(分数:10.00)_正
28、确答案:()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体制既从总的趋势上呈现出加强中央集权的集中倾向,又不时伴随出现背离中央集权的分散倾向。这种体制上的两重性也反映到行政决策上,使这一时期的行政决策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程序: (1)权臣擅政、皇帝被置于傀儡或半傀儡地位的偏离中央集权原则的决策方式,通常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权臣迭出。这些权臣的目的在于夺位改统,因此,他们逐步剥夺皇帝的行政决策权,使皇帝完全成为他们的傀儡。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膨胀,成为行政决策上对皇权的一种制约。这一时期的行政决策多出现皇帝和土族共同决策的局面。在这种政治格局之下
29、,皇帝往往处于半傀儡地位,但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2)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决策方式。魏晋南北朝时期改朝换代频繁,这造成皇权一定程度的衰落。但改号易统之后,昔日的权臣变成了现今的君主。君臣地位的转换使他们必定十分注重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紧紧抓住行政决策权,以避免大权旁落。因此,在这种情形下,皇帝能够贯彻自己的意志,独立地行使行政裁决权。依决策内容的不同,决策方式有所差异,大致上有以下两种形式: 对于重大的事务,依据秦汉以来的传统决策形式采用集议的方式,由皇帝召集群臣集议,最后由皇帝作出裁决。 对于一般性政务,则多通过日益成熟的三省制度来加以解决。在这一决策程序中,各机构上报文书经三省审核后,择要送达君主,皇帝裁断后由承担草诏工作的官员草诏,经皇帝认可后,由宰相副署,然后下达执行,行政决策过程即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