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行政史-4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0662       资源大小:6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行政史-4及答案解析.doc

    1、中国行政史-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体是( )(分数:1.00)A.总统制B.责任内阁制C.立宪君主制D.委员会制2.北魏时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州之上设立具有中央派出机构性质的( )(分数:1.00)A.行省B.行台C.道D.路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行政体制是( )(分数:1.00)A.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体制B.中华民国政府的行政体制C.广州国民政府的行政体制D.武汉国民政府的行政体制4.“百日维新”期间积极推行新政的地方官员有( )(分数:1.00)A.直隶总督荣

    2、禄B.湖南巡抚陈宝箴C.两广总督谭锺麟D.两江总督刘坤一5.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很多,_是其中最为主要的途径。( )(分数:1.00)A.荐举B.征辟C.进入幕府D.科举6.1949年国共和谈破裂后,蒋介石以加强党政联系为名,在广州设立_作为国民党的最高决策机关。( )(分数:1.00)A.国民大会B.国民参议院C.绥靖公署D.中央非常委员会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于 1927年 6月明令各省在县行政体制上一律采取( )(分数:1.00)A.县长制B.委员会议制C.县政会议制D.县自治制8.1916年 6月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的是( )(分数:1.00)A.唐继尧B.黄兴C.胡汉民D.黎元

    3、洪9.商鞅变法发生在( )(分数:1.00)A.魏国B.秦国C.楚国D.鲁国10.两汉时期,九卿由_进行考核。( )(分数:1.00)A.御史B.尚书C.丞相D.丞相和御史两府联合11.春秋时期,中央集权制开始逐步建立,在地方管理上,这体现为由国鄙制向_的转化。( )(分数:1.00)A.乡遂制B.分封制C.县郡制D.官僚制12.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初步形成于_时期。( )(分数:1.00)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13.北宋设于首都、陪都、军政要冲以及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职之州的地方行政机构为( )(分数:1.00)A.道B.军C.监D.府14.宋代设置的诸监中,掌教务的机关是( )(分数:

    4、1.00)A.少府监B.司天监C.国子监D.将作监15.抗日民主政府的基层单位是( )(分数:1.00)A.乡B.村C.县D.乡或村16.元代汉人和南人的主要人官途径是( )(分数:1.00)A.科举B.世选C.由吏而官D.征辟17.明代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分数:1.00)A.刑部B.都察院C.大理寺D.内阁18.苏区行政人员的待遇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实行( )(分数:1.00)A.补贴制B.津贴制C.供给制D.工资制19.1906年 10月,晚清政府学部根据外国公务员制度关于大学生毕业后要经过国家“学成试验和人官试验”两项规定,制定了( )(分数:1.00)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学堂规章C

    5、.考试游学毕业生章程D.游学生任用章程20.汉代尚书分曹理事始于_之时。( )(分数:1.00)A.西汉武帝B.西汉成帝C.西汉文帝D.西汉景帝21.元朝设立的行省共有( )(分数:1.00)A.10个B.12个C.14个D.15个22.1947年国民政府改组后国民政府委员会采取( )(分数:1.00)A.民主集中制B.首长负责制C.主席独裁制D.委员合议制23.明代官员得到升迁的最主要因素是( )(分数:1.00)A.资历B.品德C.出身D.政绩24.南京临时政府国务会议的主席是( )(分数:1.00)A.临时大总统B.参议长C.总统府秘书长D.内务部长25.嫡长子继承制最早确立的时期是(

    6、)(分数:1.00)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6.明代科举考试制度实行_等几级考试制度。( )(分数:2.00)A.院试B.乡试C.会试D.殿试E.省试27.辛亥革命失败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中国先后建立的革命政府有( )(分数:2.00)A.中华民国(护国)军务院B.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C.中华民国(护法)政府D.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E.广州、武汉国民政府28.依 1947年元旦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由中央立法并执行的事项有( )(分数:2.00)A.外交、军事、法律、司法制度B.航空、国道、航政、邮政、电报C.中央财政及国税,

    7、国税与省税、县税的划分D.国营经济事业E.省公营事业,省合作事业29.以下官员中属于秦汉中央政府九卿的是( )(分数:2.00)A.太尉B.太仆C.卫尉D.廷尉E.宗正30.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下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有( )(分数:2.00)A.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B.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C.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D.大臣利用皇帝生前上“尊号”,死后加“谥号”或“庙号”的尊褒贬抑来对皇帝造成心理压力,促使其刷新政治E.通过开国皇帝所制定的制度来约束以后的君主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5.00)馆选_32.内三院(分数:3.00)_33.总理衙门(分数:3.0

    8、0)_34.中华民国军务院(分数:3.00)_35.专员公署(分数:3.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00)36.简述战国时期各国中央政府官员的分类。(分数:6.00)_37.简述元代的行政决策及其执行。(分数:6.00)_38.简述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分数:6.00)_39.简述清政府“维新新政”有关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数:6.00)_40.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执行的基本情况。(分数:6.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1.隋唐时期,行政监督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数:10.00)_42.试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

    9、的行政决策体系。(分数:10.00)_中国行政史-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体是( )(分数:1.00)A.总统制B.责任内阁制 C.立宪君主制D.委员会制解析:2.北魏时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州之上设立具有中央派出机构性质的( )(分数:1.00)A.行省B.行台 C.道D.路解析: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行政体制是( )(分数:1.00)A.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体制 B.中华民国政府的行政体制C.广州国民政府的行政体制D.武汉国民政府的行政体制解析:4.“百日维新”期间积

    10、极推行新政的地方官员有( )(分数:1.00)A.直隶总督荣禄B.湖南巡抚陈宝箴 C.两广总督谭锺麟D.两江总督刘坤一解析:5.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很多,_是其中最为主要的途径。( )(分数:1.00)A.荐举B.征辟C.进入幕府D.科举 解析:6.1949年国共和谈破裂后,蒋介石以加强党政联系为名,在广州设立_作为国民党的最高决策机关。( )(分数:1.00)A.国民大会B.国民参议院C.绥靖公署D.中央非常委员会 解析: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于 1927年 6月明令各省在县行政体制上一律采取( )(分数:1.00)A.县长制 B.委员会议制C.县政会议制D.县自治制解析:8.1916年

    11、 6月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的是( )(分数:1.00)A.唐继尧B.黄兴C.胡汉民D.黎元洪 解析:9.商鞅变法发生在( )(分数:1.00)A.魏国B.秦国 C.楚国D.鲁国解析:10.两汉时期,九卿由_进行考核。( )(分数:1.00)A.御史B.尚书C.丞相D.丞相和御史两府联合 解析:11.春秋时期,中央集权制开始逐步建立,在地方管理上,这体现为由国鄙制向_的转化。( )(分数:1.00)A.乡遂制B.分封制C.县郡制 D.官僚制解析:12.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初步形成于_时期。( )(分数:1.00)A.西周B.春秋C.战国 D.秦朝解析:13.北宋设于首都、陪都、军政要冲以及皇帝即位

    12、前居住或任职之州的地方行政机构为( )(分数:1.00)A.道B.军C.监D.府 解析:14.宋代设置的诸监中,掌教务的机关是( )(分数:1.00)A.少府监B.司天监C.国子监 D.将作监解析:15.抗日民主政府的基层单位是( )(分数:1.00)A.乡B.村C.县D.乡或村 解析:16.元代汉人和南人的主要人官途径是( )(分数:1.00)A.科举B.世选C.由吏而官 D.征辟解析:17.明代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分数:1.00)A.刑部B.都察院C.大理寺 D.内阁解析:18.苏区行政人员的待遇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实行( )(分数:1.00)A.补贴制B.津贴制C.供给制 D.工资制解析

    13、:19.1906年 10月,晚清政府学部根据外国公务员制度关于大学生毕业后要经过国家“学成试验和人官试验”两项规定,制定了( )(分数:1.00)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学堂规章C.考试游学毕业生章程 D.游学生任用章程解析:20.汉代尚书分曹理事始于_之时。( )(分数:1.00)A.西汉武帝B.西汉成帝 C.西汉文帝D.西汉景帝解析:21.元朝设立的行省共有( )(分数:1.00)A.10个 B.12个C.14个D.15个解析:22.1947年国民政府改组后国民政府委员会采取( )(分数:1.00)A.民主集中制B.首长负责制C.主席独裁制D.委员合议制 解析:23.明代官员得到升迁的最主

    14、要因素是( )(分数:1.00)A.资历 B.品德C.出身D.政绩解析:24.南京临时政府国务会议的主席是( )(分数:1.00)A.临时大总统 B.参议长C.总统府秘书长D.内务部长解析:25.嫡长子继承制最早确立的时期是( )(分数:1.00)A.夏朝B.商朝C.西周 D.秦朝解析: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6.明代科举考试制度实行_等几级考试制度。( )(分数:2.00)A.院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E.省试解析:27.辛亥革命失败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中国先后建立的革命政府有( )(分数:2.00)A.中华民国(护国)军务院 B.中华民国(护

    15、法)军政府 C.中华民国(护法)政府 D.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 E.广州、武汉国民政府 解析:28.依 1947年元旦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由中央立法并执行的事项有( )(分数:2.00)A.外交、军事、法律、司法制度 B.航空、国道、航政、邮政、电报 C.中央财政及国税,国税与省税、县税的划分 D.国营经济事业 E.省公营事业,省合作事业解析:29.以下官员中属于秦汉中央政府九卿的是( )(分数:2.00)A.太尉B.太仆 C.卫尉 D.廷尉 E.宗正 解析:30.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下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有( )(分数:2.00)A.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 B.通过教育提

    16、高君主的素质 C.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 D.大臣利用皇帝生前上“尊号”,死后加“谥号”或“庙号”的尊褒贬抑来对皇帝造成心理压力,促使其刷新政治 E.通过开国皇帝所制定的制度来约束以后的君主 解析: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5.00)馆选_正确答案:()解析:馆选造明代开始采取的一种考试制度。明代进士一甲三人被授翰林院修撰和编修之职,二、三甲进士可参加翰林院庶吉士考试,称馆选。馆选考取后称庶吉士,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学成后授职。明中叶后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凡经馆选而成为庶吉士的进士均被认为是储相。庶吉士虽晚三年授官,且学习期间待遇微薄、生活清苦,但许多进士都乐于此

    17、道,冈为庶吉士在未来仕途上处于易飞黄腾达的优越地位。32.内三院(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内三院是清代中央机构。天聪十年(1636 年)皇太极改文馆为内三院:内国史院负责撰拟诏令、编纂史书;内秘书院负责掌管起草敕谕和收录各政府机构的奏疏;内弘文院负责讲经注史、颁布制度。此时内三院大部分职责仍是文书事务,还不能算是最高决策或执行机构。清军人关后,内三院权责进一步加重,成为和六部同秩的二品衙门。顺治十五年(1658 年)清朝仿明制改内二院为内阁,其品秩也降为正五品,这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害怕内阁权力过大而加以压抑的结果。康熙初年,内阁又被改名为内三院,但其由于辅政大臣专权而形同虚设。康熙

    18、帝亲政后于康熙九年(1670 年)再次改内三院为内阁,将大学士品秩升为正二品,大学士分兼殿阁衔,自是内阁基础基本奠立。33.总理衙门(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总理衙门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称“总署”或“译署”,是清政府于 1861年 1月 20日设立、共存在了 40年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实际上总揽了清政府外交、防务和洋务大权,是一个既有买办性又有近代性的行政管理机构。34.中华民国军务院(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华民国军务院是护国战争开始后为统一西南护国讨袁军政事务,各省护国军于 1916年 5月 8日在广东肇庆正式成立的具有全国性质的临时中央军事政治机关。它事实

    19、上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各省都督府和护国军各自为政,并没有严格的统属关系,而且军务院一开始就不是以新政府面目出现,仅以黎元洪任总统的国务院的代理者出现在政治舞台上,这就削弱了它应起的作用。1916 年 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并恢复了国务院,7 月 14日唐继尧等通电撤销了军务院。35.专员公署(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专员公署的全称是行政监察专员公署,它不是抗日民主政权一级政权组织,各地专员公署的具体设置和组织机构也因地而异。就设置而言,在陕甘宁、晋察冀和晋冀鲁豫等根据地,专员公署的设立和命名根据边区政府的命令而定,是边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在边区政府直接领导下督察和领导所

    20、辖各县的行政工作。在晋西北、山东和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专员公署的设立和命名由行政公署决定,受行政公署的领导和节制,代表行政公署督察和领导所辖各县政务。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00)36.简述战国时期各国中央政府官员的分类。(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战国时期各国中央政府官员按其职责分为中枢官员和职能官员两类。 (1)中枢官员。这包括:相。相是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即辅佐君主、执掌政务的百官之长,以后逐渐演变为秦汉时期的丞相,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宰相制度的开端。战国时期的这种相与春秋及其以前的辅弼大臣在体制上有原则区别,它不再由世卿所把持,一般平民也可以充任。国尉、柱国

    21、。国尉、柱国是战国时期各国中枢机构中的武职人员。御史。御史是国君的秘书,朝会时负责记录并兼管文书的收发,后发展成为国君耳目之官,负责监察百官。 (2)职能官员。文武分职使官僚制度得以迅速发展,各国官员的名称较以前大增,各种从事具体行政管理的职能官员的设置格局基本形成。秦汉时期的九卿制初具规模。37.简述元代的行政决策及其执行。(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会议是元代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按会议主持的身份的不同可分为皇帝亲自主持的会议和中书省会议两种类型。 皇帝主持的会议分朝堂会议和内廷会议两种形式。朝堂会议是皇帝在朝堂亲自召集大臣议政的会议形式,多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内廷会议是皇帝

    22、在禁中召集商议军国大事的会议。以上两种会议的最后决断权均在皇帝手中,故作出的决策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有时皇帝本人并不出席会议,而是将重大事件交与中书省商议讨论,由中书省长官召集中书省全体官员参加,各抒己见,最后由中书省首脑(一般是右丞相)作出裁决,然后上报皇帝。 枢密院、御史台和宣政院各自负责一方面工作,可直接上奏皇帝而不需通过中书省,故皇帝和中书省有时需要在这几个机构间进行协调,协调方式是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对某一事件的决策。参加这种会议的机构由皇帝指定,通常由中书省牵头组织。 由上可见,元代皇帝仍是决策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但元代决策体制又有其特殊性,即保留有较多的蒙古旧俗残余,这主要表现

    23、在皇(太)后对政治的干预和元代宗亲贵胄对朝政影响巨大。 (2)决策一旦作出,由职能部门负责实施执行,执行过程大致如下:中书省政令下达后,由宰相的主要幕僚机构参议府负责安排落实,通过左、右司将政令下达给六部,六部将执行政务情况的信息通过左、右司和参议府而反馈到中书省长官。因此,由中书省协助皇帝决策,参议府安排落实,左、右司承转政令,六部等职能机构受成执行构成了元代中枢决策和行政执行的运转程序。38.简述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清政府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卓有成效,较前代进一步深入并趋向制度化。 (1)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度。旗是行政单位,盟是旗上

    24、的监察机构,盟旗长官均由蒙古王公担任,职务世袭。为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清朝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库伦、塔尔巴哈台、西宁等地设置将军、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他们作为皇帝的特派大员掌握各有关地区的军政大权,盟旗官员必须接受他们的监督。 (2)清朝在今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度,设总理回务扎萨克郡王一人,以下大小城池则分置大、小伯克,他们均分别由朝廷派驻新疆的特派大员伊犁将军、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统辖。 (3)清朝将东北封闭起来,实行军事统治、设置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统治东北,东北各族人民均被编入八旗制度下的基层军事组织牛录之中。康熙、雍正以后,大批关内流民涌人东北,清政府不得不在东北设置了一些府

    25、州县以管理流民。这样,在东北地区八旗成员(称旗人)与府州县所属“民人”以不同形式同受清统治者的统治和役使,即所谓“旗民分治”。 (4)清朝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达赖、班禅同为西藏宗教僧侣领袖,中央派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具有同等权力和地位,藏内一切政务均应通过驻藏大臣。 (5)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清初仍沿袭土司制度,实行间接统治。雍正年问以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废除世袭土官,改设和内地相同的地方官,进行直接统治,这反映出清朝中央集权的统治已深入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39.简述清政府“维新新政”有关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

    26、:(1)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六部之首。 (2)设立商部,管理农垦、农牧、路矿、工商等事务。 (3)设立巡警部,负责京城及全国各地的警政事务。 (4)设立学部,总管各省学堂事务,并将原国子监事务归并学部。 (5)设立财政处、练兵处和税务处。财政处负责筹划全国财政和统一币制;练兵处负责统一军制和编练新军;税务处负责管理总税务司及各关税务司。 (6)撤裁有名无实的衙门。戊戌变法后死而复生的东河河道总督、通政使司、詹事府被再度撤并,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制被正式取消。 从上述新政改革的内容来看,基本上没有超出戊戌变法的范围,但两者的实质却不尽相同。戊戌变法多少带有一些资本主义改革的色彩,而新政改革

    27、基本上是封建统治阶级外仰列强、内图苟延的补救措施,带有较明显的买办性和封建性。新政的推行,标志着清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已半殖民地化。40.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执行的基本情况。(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严格办事规程,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为了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南京临时政府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大胆负责,在职责明确的前提下,直接办理各自职责范围内应办之事,坚决摒弃“呈请转饬”的文牍主义。据此,临时政府具体规定了政府工作的办事规程。 (2)改革文书制度,提高行政效率。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南京临时政府对前清的文书制度作了一些重大改革: 简化文书种类,统一公文程式。规范公文处理程序,加速公文

    28、处理。革除封建称谓,使用公元纪年。 (3)行政执行中的种种阻力。尽管南京临时政府为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作了许多努力,但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所限,临时政府的行政执行仍然是步履蹒跚,遇到了种种阻力。首先,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破坏。其次,是临时政府内部成分复杂,意见极不统一。第三,是“次长内阁”难以有效运作。第四,是临时政府没有控制地方政权,难以将决策贯彻下去。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1.隋唐时期,行政监督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监察机构的逐渐健全和监察职责的日益分明。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为御史台、谒者台和司隶台,御史台

    29、负责监察中央官员,谒者台官员则奏旨巡行郡县,司隶台则监察京畿郡县。唐代将隋代三台职掌合而为一设御史台,下设台、殿、察三院,其中台院掌纠弹百官,殿院掌朝仪纠察,察院职掌为分察和分巡。(2)对监察官员任用的特殊程序。监察官员由皇帝亲自任命,或由御史台主官委派,完全不受吏部的支配,以保证监察机构的活动不受行政机构的非法干预。 (3)分道巡察和分察尚书制度的确立。监察御史对六部、诸寺等中央政府职能部门执行政务情况实施监督,称分察。监察御史奉旨按道巡按州县,对各地州县事务实施监督,称分巡。这两项制度为后世所承袭和发展。 (4)参与司法审判。隋唐中央司法机关由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共同组成,御史台负责监督大

    30、理寺和刑部的司法审判工作,重大案件由三个部门长官共同处理。这一制度也为后世所承袭和发展。 (5)多种地方监察形式的并存。察院监察御史分巡州县是中央对地方实施行政监察的主要手段。此外,为更广泛地对地方官进行监督,唐太宗以后分全国为十道设监察区。 总之,唐代行政监督在制度上取得很大成就,监察制度日趋完备,监察范围广泛,监察内容具体,监察方式增加,监察工作不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较前代有明显的发展。但封建监察机构的本质决定了监察官员只是皇帝驾驭大臣的工具,因此皇帝的素质和态度以及皇帝是否能真正控制政权是监察工作能否有效进行的前提。唐朝前期,监察系统作用较大;到安史之乱后,皇权衰落,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

    31、制权削弱,监察权也随之衰落。42.试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体系。(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战争需要,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体制和程序,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形成了一套新的行政决策体系。 (1)决策的权力中心国防最高委员会 抗战前,国民政府的决策发源机关是国民党中政会抗战期间,决策发源机关则是国防最高委员会,一切重大决策均由它发出。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决策表面上采取委员合议制,决策源于集体,实际上更多是委员长个人决断。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决议直接交有关部、会执行。但由于国防最高委员长握有“对于党政军一切事务,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的权力,因而,国

    32、防最高委员会的决策权力中心事实上不在常委会议或全体会议,而在委员长个人。 (2)决策的技术系统中央设计局 国防最高委员会为了有效地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 1940年冬设立了中央设计局。中央设计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并由总裁遴聘党政高级官员及著名专家组成审议会、预算委员会、设计委员会、政治计划委员会、经济计划委员会和调查统计处等机构。中央设计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该会由总裁选派 7至 9人组成,以总裁为主席。设计及审议的事项包括政治经济建设计划及预算、党政制度机构及重要法规的调整、重要政策的建议、政府各机关各年度施政计划等。 (3)决策的参谋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侍从室建立之初,工作范围基本上限于军事方面。1936 年改组后,随着蒋介石个人权力的膨胀,侍从室的权力逐渐扩大到党、政、军、财、文各方面。它的职权不再只是“办事”,而是协助蒋介石将各院、部、会权力中最重要的部分集中上来,参与策划机密要事,掌握高级官员考核任免,办理蒋介石发号施令的文电,实际权力已在各院、部、会之上。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行政史-4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