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法制史自考真题 2013年 10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近代学者章太炎认为,“不孝”罪开始于_(分数:1.00)A.夏朝B.商朝C.西周时期D.东周时期2.以下选项中,属于商朝行政法律规范的是_(分数:1.00)A.吕刑B.政典C.官刑D.竹刑3.最早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是_(分数:1.00)A.商朝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4.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_(分数:1.00)A.汤刑B.禹刑C.九刑D.法经5.中国历史上明确主张“刑无等级”法律思想的学派是_(分数:1.00)A.儒家B.墨家C
2、.道家D.法家6.春秋末期,反对郑国子产“铸刑书”的是_(分数:1.00)A.孔子B.叔向C.商鞅D.赵盾7.作为一种极端残忍的死刑执行方式,“具五刑”盛行于_(分数:1.00)A.秦朝B.汉朝C.三国时期D.两晋时期8.秦朝用以规定产品规格的法律是_(分数:1.00)A.司空律B.田律C.关市律D.工律9.汉初废除肉刑、改革刑制的皇帝是_(分数:1.00)A.汉高祖B.汉惠帝C.汉文帝D.汉武帝10.作为一种刑罚,宫刑最终废除于_(分数:1.00)A.汉朝B.西晋C.北魏D.北齐11.东汉时尚书省属下拥有一定审判权的机构是_(分数:1.00)A.三公曹B.刑部C.廷尉D.丞相12.正式将“格
3、”上升为国家法典并制定麟趾格的是_(分数:1.00)A.东魏B.西魏C.北魏D.北周13.最早规定“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是_(分数:1.00)A.九章律B.新律C.北齐律D.泰始律14.改“重罪十条”为“十恶”的是_(分数:1.00)A.新律B.北齐律C.泰始律D.开皇律15.唐律中,规定有关打击土地、赋税管理等方面犯罪的篇章是_(分数:1.00)A.卫禁律B.厩库律C.职制律D.户婚律16.元朝负责宗教审判事务的机构是_(分数:1.00)A.大理院B.宣政院C.理检院D.审刑院17.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是_(分数:1.00)A.洗冤集录B.折狱龟鉴C.棠阴比事D.疑狱集1
4、8.中国古代民商事及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朝代是_(分数:1.00)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9.明初制定的用以惩治官吏和豪强犯罪的特别法是_(分数:1.00)A.大明令B.问刑条例C.大明律D.大诰20.明朝考核官员的标准是_(分数:1.00)A.“八法”B.“四格六法”C.“六条问事”D.“五善”21.为了限制海外贸易的发展,清朝颁布了_(分数:1.00)A.市舶条法B.“市易法”C.漕运则例D.“禁海令”22.明清时期,将地方官员私人聘请的掌管司法审判的幕友称为_(分数:1.00)A.刑名幕友B.钱谷幕友C.账房幕友D.书禀幕友23.太平天国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_(分
5、数:1.00)A.天朝田亩制度B.十款天条C.资政新篇D.太平条规24.西方列强在华获取领事裁判权,最早始于_(分数:1.00)A.中英五口通商章程B.虎门条约C.中英烟台条约D.上海租地章程25.废除阴历或年号纪年,改用公历纪年,始于_(分数:1.00)A.1840年B.1900年C.1911年D.1912年26.中国近代宪法性文献中,把接受孔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义务的是_(分数:1.00)A.天坛宪草B.钦定宪法大纲C.十九信条D.“袁记约法”27.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存在期间使用时问最长的根本法是_(分数:1.00)A.中华民国宪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28.从总体上讲,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指导思想是_(分数:1.00)A.隆礼重刑B.务期中外通行C.礼法并行D.三民主义29.作为人民民主政权的一种法定审判方式,“就地审判”确立于_(分数:1.00)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D.新中国30.受“左倾”错误影响,革命根据地政权明确规定以唯成分论定罪量刑的法律是_(分数:1.00)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B.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C.暂行司法制度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商朝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已形成一些基本原则,包括_(分数:2.00)A.注重证据B.审慎
7、对待疑难案件C.定罪量刑时与同类案件相比较D.定罪量刑时尽量从轻E.赦免时尽量宽大32.云梦秦简中与法律有关的部分包括_(分数:2.00)A.秦律十八种B.日书C.法律答问D.封诊式E.语书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土地立法中规定的土地制度包括_(分数:2.00)A.井田制B.屯田制C.占田制D.均田制E.爰田制34.宋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包括_(分数:2.00)A.加强中央集权B.儒道并用C.强调慎法D.义利并重E.重典治国35.清末礼教派与法理派围绕新式法典的制定产生理论争执,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_(分数:2.00)A.“干名犯义”条的存废B.“存留养亲”是否写入刑律C.“无夫奸”及“亲属相奸”D
8、.“子孙违反教令是否为罪”E.子孙卑幼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3,分数:9.00)36.录囚 (分数:3.00)_37.元典章 (分数:3.00)_38.平政院 (分数:3.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1.00)39.西周时期婚姻“六礼”的性质及其内容是什么? (分数:7.00)_40.唐朝贞观律对武德律作了哪些修改? (分数:7.00)_41.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法律体系的构成。 (分数:7.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42.试述清朝在限制诉讼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分数:15.00)_43.试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土地立法的主
9、要内容。 (分数:15.00)_中国法制史自考真题 2013年 10月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近代学者章太炎认为,“不孝”罪开始于_(分数:1.00)A.夏朝 B.商朝C.西周时期D.东周时期解析:考点 不孝罪的历史根源 解析 孝经五刑中有:“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章太炎在孝经本夏法说中提出,夏朝时已有不孝罪。章太炎先生认为夏朝还有不孝罪,而且是严厉惩处。因为氏族时期尊敬老人是传统的良好习惯,首先要善待自己的父母,其次要对君王效忠。所以章太炎认为夏朝有不孝罪,对不孝罪进行严惩是有道理的。2.以下选项中,属
10、于商朝行政法律规范的是_(分数:1.00)A.吕刑B.政典C.官刑 D.竹刑解析:考点 商朝的行政法制 解析 商朝制定有行政法律规范官刑,以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另外,吕刑是西周中期周穆王命司寇吕侯所作的刑书。政典,中国唐朝的政书,政典共 35卷。竹刑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邓析所作。3.最早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是_(分数:1.00)A.商朝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解析:考点 周朝的继承制度 解析 周朝为了维护统治,规范统治阶级内部秩序,实行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4.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_(分数:1.00)A.汤刑B.禹刑C.九刑 D.法经解析:考点 商朝的主要法制
11、 解析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5.中国历史上明确主张“刑无等级”法律思想的学派是_(分数:1.00)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解析:考点 各学派的法律思想 解析 作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商鞅提出的“刑无等级”思想是法家法律思想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商鞅反对儒家“刑不上大夫”的论点,首先正式提出了“刑无等级”的主张。他认为有了法就必须得到遵守,而要使法得到遵守,仅靠一般民众遵守是不够的。6.春秋末期,反对郑国子产“铸刑书”的是_(分数:1.00)A.孔子B.叔向 C.商鞅D.赵盾解析:考点 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 解析 与
12、其他改革一样,铸刑书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左传昭公六年记载,晋国大臣叔向得知此事后专门给子产写信,对其公开法律的行为表示强烈的反对与不满。7.作为一种极端残忍的死刑执行方式,“具五刑”盛行于_(分数:1.00)A.秦朝 B.汉朝C.三国时期D.两晋时期解析:考点 秦朝的死刑制度 解析 具五刑是秦代特有的一种酷刑,即对一个囚犯先后施用五刑。是一种极端残忍的肉刑与死刑并用的刑罚。汉书刑法志载:“当夷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其舌,故谓之具五刑。”8.秦朝用以规定产品规格的法律是_(分数:1.00)A.司空律B.田律C.关市律D.工律 解析:考点 秦
13、朝的手工业管理法规 解析 关于产品规格的限定,工律规定:同类产品,大小、长短、宽度必须规格相同;不同规格的产品,不得列入同类。这是我们看到的中国古代最早关于手工业生产标准化的规定。9.汉初废除肉刑、改革刑制的皇帝是_(分数:1.00)A.汉高祖B.汉惠帝C.汉文帝 D.汉武帝解析:考点 西汉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 解析 文帝最重要的改革是废除肉刑,改革刑制。改革的起因是缇萦救父。文帝十三年(前 167年),齐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应当受刑。汉代的肉刑主要由黥刑(脸上刺字)、劓刑(割去鼻子)和斩左右趾(砍去左足或右足)。淳于公因为做过官,所以要押解到长安去受刑。淳于公幼女缇萦非常悲痛,便随父到长安,上
14、书文帝,说:“臣妾愿意入官府为奴婢,来抵赎父罪。”文帝怜悯她的一片孝心,下令赦免了淳于公的肉刑,令其携女归家,并且下诏废除肉刑,改革刑制。对汉文帝废除肉刑,后世有许多评说,大多是认为出于“悲怜”缇萦,体现了文帝的“德政”。这一刑制的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这一改革,为刑制向新“五刑”(笞、杖、徙、流、死)的过渡奠定了基础。10.作为一种刑罚,宫刑最终废除于_(分数:1.00)A.汉朝B.西晋C.北魏D.北齐 解析:考点 宫刑的废除 解析 西魏文帝大统三十年(547)、北齐后主天统五年(569),均下诏应处宫刑的改为收为官奴,宫刑作为
15、一种刑罚正式被废除。11.东汉时尚书省属下拥有一定审判权的机构是_(分数:1.00)A.三公曹 B.刑部C.廷尉D.丞相解析:考点 汉朝的司法机关 解析 东汉时尚书省属下的“三公曹”及“二千石曹”也有一定的参与审判权。12.正式将“格”上升为国家法典并制定麟趾格的是_(分数:1.00)A.东魏 B.西魏C.北魏D.北周解析:考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形式的变化 解析 北魏末年,开始以格代科,尤其是东魏制定麟趾格,正式将格上升为国家法典,科逐渐被废弃不用。13.最早规定“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是_(分数:1.00)A.九章律B.新律C.北齐律D.泰始律 解析:考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刑事法制 解析 所
16、谓“准五服以制罪”是指九族以内的亲属之间的相互侵害行为。晋制晋律时,第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五服”,即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及尊卑,共分五等,故称“五服”。14.改“重罪十条”为“十恶”的是_(分数:1.00)A.新律B.北齐律C.泰始律D.开皇律 解析:考点 隋律的主要内容 解析 “十恶”是指直接危及君主专制统治秩序以及严重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重大犯罪行为。在北齐律“重罪十条”基础上,隋朝开皇律正式确立十恶制度,唐朝沿袭之。犯十恶者,“为常赦所不原”。15.唐律中,规定有关打击土地、赋税管理等方面犯罪的篇章是_(分数:1.00)A.卫禁律B.厩库律C.职
17、制律D.户婚律 解析:考点 唐律的主要内容 解析 唐律十二篇中户婚律,是关于唐朝的土地分配、赋税征收及徭役摊派方面的内容,均以户籍为依据。 户婚律规定了对违反户籍、土地、赋税及婚姻家庭制度行为的处罚,包括脱漏户口、逃避赋役、盗耕种公私田、违律为婚、立嫡违法等。16.元朝负责宗教审判事务的机构是_(分数:1.00)A.大理院B.宣政院 C.理检院D.审刑院解析:考点 元朝的司法机关 解析 元朝设立宣政院,专理宗教审判。由于元朝重视宗权,僧侣具有强大的势力和尊贵的地位。甚至管理宗教事务的宣政院也成为最高宗教审判机关,负责审理重大的僧侣纠纷案件。17.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是_(分
18、数:1.00)A.洗冤集录 B.折狱龟鉴C.棠阴比事D.疑狱集解析:考点 宋朝的法学成就 解析 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南宋宋慈著,刊于宋淳祐七年(1247),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它比国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利斯写的法医著作要早 350多年。18.中国古代民商事及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朝代是_(分数:1.00)A.汉朝B.唐朝C.宋朝 D.明朝解析:考点 宋朝的民商事法制 解析 宋朝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形势发生变化,传统儒家重义轻利的观念受到冲击,加上宋朝所实行的内外政策使其内冗外耗,财政危机相当严重,这导致宋朝急需从经济的发展中获得更多财富,并且这一时期,在士大夫阶
19、层已形成一股冲击秦汉以来的贱商抑末思想,它们不再把民事诉讼视为民间细故。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宋朝不得不调整历代立法中的做法,重视加强对司法实践中民事权利的保护,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做出规定,使宋朝成为中国古代民商事及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朝代。19.明初制定的用以惩治官吏和豪强犯罪的特别法是_(分数:1.00)A.大明令B.问刑条例C.大明律D.大诰 解析:考点 明朝的立法概括 解析 明初惩治贪吏的刑罚,与前代相比更为严厉。三篇大诰,作为法外加刑,惩治官吏贪污、豪强害民的条例。20.明朝考核官员的标准是_(分数:1.00)A.“八法” B.“四格六法”C.“六条问事”D.“五善”解析:考点
20、 明朝的官吏管理制度 解析 明朝考察官吏的标准有八项:曰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罢、曰不谨,称之“八法”。触犯“八法”者,四品以上由皇帝裁决;五品以下官员,老病者致仕,浮躁、才力不及者降调,罢、不谨者闲住,贪、酷者贬为民。21.为了限制海外贸易的发展,清朝颁布了_(分数:1.00)A.市舶条法B.“市易法”C.漕运则例D.“禁海令” 解析:考点 清朝的对外贸易制度 解析 清朝初年,为了切断郑成功领导的反清武装与内地的联系,限制海外贸易的发展,于顺治三十年颁布“禁海令”,规定沿海地区片帆不得下海,违者以通敌论,一律处斩。22.明清时期,将地方官员私人聘请的掌管司法审判的幕友称为_
21、(分数:1.00)A.刑名幕友 B.钱谷幕友C.账房幕友D.书禀幕友解析:考点 清朝的诉讼审判制度 解析 清代幕友的种类很多,其中的刑名幕友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帮助地方政府处理行政事务、析案断狱。他们为主官所请,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且来去自由。23.太平天国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_(分数:1.00)A.天朝田亩制度B.十款天条C.资政新篇 D.太平条规解析:考点 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解析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其中有很多学习西方的内容,是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一次早期探索。但作为农民战争领导人提出的治理朝政的纲领,通篇未
22、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24.西方列强在华获取领事裁判权,最早始于_(分数:1.00)A.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B.虎门条约C.中英烟台条约D.上海租地章程解析:考点 晚清时期外国在华的领事裁判制度 解析 西方各国在华获取领事裁判权,始于鸦片战争之后。1843 年 7月,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25.废除阴历或年号纪年,改用公历纪年,始于_(分数:1.00)A.1840年B.1900年C.1911年D.1912年 解析:考点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解析 将阴历纪年改为阳历(即公历)纪年,是孙
23、中山先生于 1912年 1月 1日提出的。中华民国在 1912年 1月 1日开国时正式接受公历,但中国不久后进入不同军阀使用不同历法的军阀割据时期。26.中国近代宪法性文献中,把接受孔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义务的是_(分数:1.00)A.天坛宪草 B.钦定宪法大纲C.十九信条D.“袁记约法”解析:考点 北洋政府隆礼的立法指导思想 解析 1913 年 10月完成的天坛宪草第 19条明确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把接受孔学教育作为国民的教育义务。27.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存在期间使用时问最长的根本法是_(分数:1.00)A.中华民国宪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临
24、时约法解析:考点 南京国民政府的根本法 解析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是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存在期间使用时间最长的根本法。28.从总体上讲,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指导思想是_(分数:1.00)A.隆礼重刑B.务期中外通行C.礼法并行D.三民主义 解析:考点 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指导思想 解析 从总体上讲,南京国民政府在立法上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或基本原则。29.作为人民民主政权的一种法定审判方式,“就地审判”确立于_(分数:1.00)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D.新中国解析:考点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就地审判制度 解析 就地审判是指法官走出机关
25、,携卷下乡,深入农村,亲赴争论地点,依靠群众现场审判。作为一种审判方式,就地审判被确认于 1942年起草的民事诉讼条例草案之中。30.受“左倾”错误影响,革命根据地政权明确规定以唯成分论定罪量刑的法律是_(分数:1.00)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B.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C.暂行司法制度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解析:考点 工农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解析 尽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存在着一些诸如死刑适用面过宽、定罪量刑上有唯成分论的倾向等缺陷,但是它在同反革命犯罪的斗争中起过重大作用,对于巩固红色政权,保护工农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该条例所规定的反革命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也为以后新
26、民主主义刑事立法积累了丰富经验。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商朝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已形成一些基本原则,包括_(分数:2.00)A.注重证据 B.审慎对待疑难案件 C.定罪量刑时与同类案件相比较 D.定罪量刑时尽量从轻 E.赦免时尽量宽大 解析:考点 商朝的司法原则 解析 商朝在审理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原则:例如,注重证据,有旨无简不听,即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不能对案件定罪量刑;又如,对待疑案主张态度审慎,疑案应首先广泛征求意见,如果大家对案件仍有疑问,应赦免;但还必须与同类案件相比较,再作出判决;再比如,附从轻,赦从重,即对人定罪量刑时,尽可能要从轻,相反,在赦免
27、他人的罪责时,要尽可能宽大。32.云梦秦简中与法律有关的部分包括_(分数:2.00)A.秦律十八种 B.日书C.法律答问 D.封诊式 E.语书 解析:考点 秦朝的法制概括 解析 云梦秦简的内容共分六类十种:第一类,私人摘抄的秦律,如秦律十八种;第二类,官方对法律的解释说明,如法律答问;第三类,国家对治狱、讯狱的一般原则和法律公文程式的规定,其中附有某些典型式例,如封诊式;第四类,地方长官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公告,如语书;第五类,私人记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经历中的大事,以及要求官吏遵守的一些行政规则和要求,如为吏之道;第六类,类似后世的农历、卜筮的书籍,如日书甲种和日书乙种。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8、土地立法中规定的土地制度包括_(分数:2.00)A.井田制B.屯田制 C.占田制 D.均田制 E.爰田制解析:考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 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主要有:曹魏的屯田制、西晋的占田制、北魏的均田制。34.宋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包括_(分数:2.00)A.加强中央集权 B.儒道并用 C.强调慎法 D.义利并重 E.重典治国解析:考点 宋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解析 宋朝的立法指导思想,主要表现为: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崇文抑武,儒道兼用;强调慎法,法贵力行;义利并用,通商惠工。35.清末礼教派与法理派围绕新式法典的制定产生理论争执,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_(分数:2.00)A.“
29、干名犯义”条的存废 B.“存留养亲”是否写入刑律 C.“无夫奸”及“亲属相奸” D.“子孙违反教令是否为罪” E.子孙卑幼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 解析:考点 清末修律过程中的礼法之争 解析 清末修律过程中的礼法之争主要集中在五个问题上:一是关于“干名犯义”条的存废;二是关于“存留养亲”是否写入刑律;三是关于“无夫奸”及“亲属相奸”等问题;四是关于“子孙违反教令是否为罪”问题;五是关于子孙卑幼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的问题。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3,分数:9.00)36.录囚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录囚是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在押犯人的复核审问,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
30、狱情况,以平反冤狱及督办久系未决案件的一项制度。录囚制度始于西汉。37.元典章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元典章全称是大元圣政国朝典章,是由地方官员自行编集的元朝中期以前的法律汇编。38.平政院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平政院为北洋政府时期设置的从事行政审判和行政监督的机关,1914 年起设置,为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置的具有行政审判职能的机构。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1.00)39.西周时期婚姻“六礼”的性质及其内容是什么?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西周时期,礼法并用,礼具有法的性质。西周时期,“婚姻六礼”也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和必经程序。合礼
31、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六礼”程序来完成。 六礼是婚姻成立的严格的程序要求,需要经过六道程序,称为六礼,按其先后顺序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男方通过媒式把愿与女结亲的意愿告诉女,女方如若允婚,男方便会派人交纳采择礼品。 问名:询问女方的姓氏及生辰八字等,几乎与纳采同时进行。 纳吉:问名之后,男方对婚姻的吉凶进行占卜,如果求得吉兆,便将结果告知女方,称为纳吉。 纳征:又称纳币,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 请期:纳征之后,男方会再行占卜,求得良辰吉日,再派人到女方家,告知婚期,请求女方家认可。 亲迎: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40.唐朝贞观律对武德律作了哪些修改? (分数:7.
32、00)_正确答案:()解析:唐朝贞观律对武德律作了内容的修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增设了加役流,将其作为死刑的减刑,介于常流与死刑之间。 (2)区分两种不同的反逆罪,缩小了缘坐处死的范围。 (3)完善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和官当等一些主要制度。41.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法律体系的构成。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从渊源上讲由成文法和判例、解释两部分构成。 (1)成文法。南京国民政府的成文法主要由六部法律及其相关单行法律构成,因而人们习惯将其法律体系成为六法体系。至于六法的分类,在法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六法是指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
33、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二种观点则主张六法是指宪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 (2)判例及解释。判例和解释属于非成文法。判例是指最高法院在适用成文法时对某一具体案件所作出的判决或裁定,为此最高法院专门设有判例编辑委员会统一编辑判例,以便司法运用。解释是司法院对现行法律条文所运用过程中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和解释在司法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42.试述清朝在限制诉讼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国历代统治者大多视户婚、田土、继承纠纷及轻微的刑事案件为细故,此类纠纷诉至
34、官府,被认为是民风浇薄、教化不行的表现。认为既有违礼教,又有碍于本业及烦扰官府,与正人心、厚风俗的立法宗旨相去甚远。清朝统治者继承这一思想,对民间词讼采取限制。主要措施有: (1)强调调处息讼。清代法律维护宗族权力,在国家法律肯定下,各种乡规民约、家族法规大都确认宗族对上述案件有调处权,甚至惩处权。 (2)起诉时间的限制。清朝律例规定,每年四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为“农忙止讼”日,除谋反大逆、盗贼、人命之类的重罪案件外,户婚、田土、钱债之类的诉讼一律不予受理。在此外的八个月时间,官府也尽量限制诉讼。如各地官府规定“词讼日”或“放告日”,即准予起诉的日子。清初多规定为每月的逢三、逢六、逢九日,中期
35、以后多为每月逢三、逢八日。 (3)起诉形式的限制。清代诉讼程序繁琐,起诉必须是书面形式,诉状须由官府指定的“代书”书写,然后盖上官府发给的印戳才有效。 (4)严格限制讼师参与诉讼。为人代写诉状者必须经过官府考核批准,由官府发给官代书凭证。代书时若不据实书写则构成诬告罪,若是受人财物则以受财枉法裁判罪惩处。凡是教唆词讼,及为人作词状,增减情罪诬告人者,与犯人同罪。43.试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土地立法的主要内容。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1927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定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并明确提出了土地革命的方针,即消灭封建的推定剥削制度,揭开了根据地土地立法
36、的序幕。在这一时期所制定的土地法规中较为重要的有1928年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井冈山土地法,1929 年兴国县土地法等,而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则是 1931年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该法共 14条。这些土地立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1)关于没收土地的范围。由于经验不足,加之受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这一时期土地立法关于没收土地的范围屡经变动。 (2)没收后土地的分配方法。在分配方法上大多数土地法规都采取了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农民的做法。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则规定采取最有利于贫农、中农利益的方法分配土地。 (3)土地所有权的归属。这一时期大多数的土地法都规定没收后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分得土地的农民只有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对此稍有改变,一方面规定土地实行国有,但另一方面又规定现在不禁止土地的出租与土地的买卖,实际承认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