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法制史自考真题 2013年 01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中国古代第一部军法是_(分数:1.00)A.伊训B.盘庚C.汤誓D.甘誓2.夏朝与商朝的刑罚体系是_(分数:1.00)A.五礼B.五听C.五刑D.九刑3.根据文献记载,制定“周礼”的人是_(分数:1.00)A.商鞅B.周公C.孔子D.孟子4.“世轻世重”的刑罚适用原则起源于_(分数:1.00)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_(分数:1.00)A.竹刑B.七法C.法经D.宪令6.将告发案件分为“公室告”、“非公室
2、告”的是_(分数:1.00)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7.秦朝的法制指导思想是_(分数:1.00)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亲亲得相首匿”这一刑法原则正式确立于_(分数:1.00)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汉朝9.秦汉时期,在皇帝之下专设的审判机关是_(分数:1.00)A.大理B.司寇C.廷尉D.丞相10.中国古代最早将法典的篇数简化为十二篇的是_(分数:1.00)A.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大律11.“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最早确立于_(分数:1.00)A.泰始律B.北魏律C.北齐律D.大业律12.唐六典是唐朝的一部_(分数:1.00)A.刑事法典B.
3、行政法典C.民事法典D.诉讼法典13.唐朝的死刑复奏制度规定,凡死刑案件执行前,一般要_(分数:1.00)A.二复奏B.三复奏C.四复奏D.五复奏14.宋初为了加强皇权对司法权的控制,设立了审判复核机关,其名称是_(分数:1.00)A.登闻鼓院B.登闻检院C.理检院D.宫中审刑院15.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是_(分数:1.00)A.洗冤集录B.折狱龟鉴C.棠阴比事D.疑狱集16.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_(分数:1.00)A.大元通制B.条画五章C.大扎撒D.至元新格17.元朝法律将全体国民分为四等,其中第二等是_(分数:1.00)A.汉人B.南人C.蒙古人D.色目人18.
4、对化外人相犯实行属地主义原则的是_(分数:1.00)A.唐律疏议B.大明律C.元典章D.宋刑统19.朱元璋在制定大明律时新增加的政治性罪名是_(分数:1.00)A.谋反罪B.奸党罪C.谋叛罪D.谋大逆罪20.清朝体系最为庞大、条款最多、适用范围最广的民族立法之代表性法律是_(分数:1.00)A.理藩院则例B.西藏通制C.蒙古律例D.回例21.在身份继承方面,清朝的继承制度采用_(分数:1.00)A.独子兼祧制B.诸子均分制C.嫡长子继承制D.非独子兼祧制22.太平天国根据“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教义,在婚姻法规中确定了_(分数:1.00)A.买卖婚姻原则B.一夫
5、多妻原则C.男女平等原则D.男尊女卑原则23.清末预备立宪的专门机构是_(分数:1.00)A.宪政编查馆B.资政院C.谘议局D.修订法律馆24.大清民律草案前三编的起草者是_(分数:1.00)A.俄国法学家B.日本法学家C.德国法学家D.美国法学家25.北洋政府的立法指导思想是_(分数:1.00)A.德主刑辅B.约法省刑C.明德慎罚D.隆礼重刑2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律师法律师暂行章程公布于_(分数:1.00)A.清末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27.南京国民政府六法体系中唯一未法典化的是(分数:1.00)A.行政法B.民法C.刑法D.诉讼法28.中华民国民法所采
6、纳的法律思想是_(分数:1.00)A.家庭本位主义B.个人本位主义C.社会本位主义D.国家本位主义2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负责审理全国行政诉讼案件的是_(分数:1.00)A.行政法院B.平政院C.大理院D.都察院30.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法律规定的罪名是_(分数:1.00)A.汉奸罪B.盗匪罪C.破坏坚壁财物罪D.战争罪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商朝司法活动的参与者有_(分数:2.00)A.商王B.卜者C.大司寇D.廷尉E.贵族32.“七出”是中国古代解除婚姻的条件。下列选项中,属于“七出”的有_(分数:2.00)A.纳征B.口舌C.妒忌D.
7、纳吉E.不事姑舅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制定的法典有_(分数:2.00)A.魏律B.晋律C.大业律D.武德律E.北齐律3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改革旧俗、保障民权”方面的法律有_(分数:2.00)A.法官考试令B.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C.大总统令广东都督严行禁止贩卖猪仔文D.大总统令内务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E.通令开放蛋户隋民等许其一体享有公权私权文35.革命根据地时期婚姻立法的基本原则包括_(分数:2.00)A.婚姻自由B.一夫一妻C.男女平等D.保护军婚E.一夫多妻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3,分数:9.00)36.秋冬行刑 (分数:3.00)_37.永徽律疏 (分数:
8、3.00)_38.管制 (分数:3.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1.00)39.简述春秋末期郑国的立法活动。 (分数:7.00)_40.简述隋开皇律在内容方面的创新之处。 (分数:7.00)_41.简述清末修律过程中的“礼法之争”。 (分数:7.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42.试述明朝会审制度的内容及其特点。 (分数:15.00)_43.试述中华民国宪法(1923 年)的主要内容。 (分数:15.00)_中国法制史自考真题 2013年 01月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中国古代第一部
9、军法是_(分数:1.00)A.伊训B.盘庚C.汤誓D.甘誓 解析:考点 夏朝的立法 解析 尚书甘誓曾记载启与其中一位首领有扈氏“大战于甘”,故甘誓被不少学者誉为我国第一部军法。2.夏朝与商朝的刑罚体系是_(分数:1.00)A.五礼B.五听C.五刑 D.九刑解析:考点 夏、商朝的刑罚体系 解析 夏朝的刑罚依据由轻至重依次为墨刑、劓刑、膑刑、宫刑、大辟五种,称为“奴隶制五刑”,商朝全面继承了夏朝的五刑体系,但处罚的方式较为多样。3.根据文献记载,制定“周礼”的人是_(分数:1.00)A.商鞅B.周公 C.孔子D.孟子解析:考点 周礼的制定 解析 今存的周礼一书并非周公所作,但是不能否认周公在西周时
10、期制定周礼一事,而且周礼的制定在当时社会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4.“世轻世重”的刑罚适用原则起源于_(分数:1.00)A.夏朝B.商朝C.西周 D.秦朝解析:考点 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解析 周礼秋官大司寇中有:“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这种根据社会危害性大小区别对待的做法,即世轻世重原则,这种思想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所继承。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_(分数:1.00)A.竹刑B.七法C.法经 D.宪令解析:考点 法经的社会影响 解析 法经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它以先秦法家思想为指导,参考、总结并汲取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立法与公布成文法的
11、成功经验,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立法成就。6.将告发案件分为“公室告”、“非公室告”的是_(分数:1.00)A.西周B.秦朝 C.汉朝D.唐朝解析:考点 秦朝的诉讼审判制度 解析 秦朝将告发案件分为“公室告”与“非公室告”。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贼杀伤、盗他人为公室告”,“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奴妾为非公室告。”7.秦朝的法制指导思想是_(分数:1.00)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解析:考点 秦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解析 秦朝以法家思想为其法制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事皆决于法”、“法令由一统”及“轻罪重刑”等几个方面。8.“亲亲得相首匿”这一刑法原则正式确立于_(分数:1.0
12、0)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汉朝 解析:考点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创立 解析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 66年)正式确立“亲亲得相首匿”刑法原则。9.秦汉时期,在皇帝之下专设的审判机关是_(分数:1.00)A.大理B.司寇C.廷尉 D.丞相解析:考点 秦汉的司法机关 解析 秦朝在皇帝之下,中央常设司法机关为廷尉,其长官亦称廷尉。两汉的司法机关,中央大体由皇帝、廷尉、丞相和御史大夫组成,其中廷尉为皇帝之下专设的审判机关,长官亦称廷尉。10.中国古代最早将法典的篇数简化为十二篇的是_(分数:1.00)A.魏律B.晋律C
13、.北齐律 D.大律解析:考点 北齐律的主要结构 解析 在篇数上,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律将法典的篇数简化为十二篇,日后隋唐的法典也是十二篇,篇名也大体以北齐律作为基础而稍作修改。11.“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最早确立于_(分数:1.00)A.泰始律 B.北魏律C.北齐律D.大业律解析:考点 “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确立 解析 西晋的泰始律中出现:“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即在泰始律中首次规定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该原则从泰始律确定后,一直延续到明清。12.唐六典是唐朝的一部_(分数:1.00)A.刑事法典B.行政法典 C.民事法典D.诉讼法典解析:考点 唐六典的性质 解析 唐六典是唐朝的一部行政
14、法典,并对以后的行政立法产生过深远影响,它被保存至今。13.唐朝的死刑复奏制度规定,凡死刑案件执行前,一般要_(分数:1.00)A.二复奏B.三复奏 C.四复奏D.五复奏解析:考点 唐朝的死刑复奏制度 解析 唐朝规定死刑案件在核准之后、行刑之前,必须再次奏请皇帝批准,这被称为死刑复奏。唐朝的死刑复奏一般是“三复奏”,即要经过三次复奏。14.宋初为了加强皇权对司法权的控制,设立了审判复核机关,其名称是_(分数:1.00)A.登闻鼓院B.登闻检院C.理检院D.宫中审刑院 解析:考点 宋朝的中央司法机关 解析 为了加强皇权对司法权的控制,宋初又设立了审刑院,作为审判复核机关,审刑院又叫“宫中审刑院”
15、。15.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是_(分数:1.00)A.洗冤集录 B.折狱龟鉴C.棠阴比事D.疑狱集解析:考点 洗冤集录的历史影响 解析 洗冤集录为南宋宋慈所著,其采前人著作中有关法医检验的案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编辑成洗冤集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法医学专著。16.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_(分数:1.00)A.大元通制B.条画五章C.大扎撒D.至元新格 解析:考点 元初的立法 解析 至元新格是元朝建立以后制定并颁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一部综合性的成文法典,在行政、财政和民事方面稍有侧重。17.元朝法律将全体国民分为四等,其中第二等是_(分数:1.00)A.
16、汉人B.南人C.蒙古人D.色目人 解析:考点 元朝的等级制度 解析 元朝是一个由蒙古贵族建立起来的国家,在其统治期间,实行了带有鲜明的民族压迫和歧视的政策。元朝将全体国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故第二等人为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西域人。18.对化外人相犯实行属地主义原则的是_(分数:1.00)A.唐律疏议B.大明律 C.元典章D.宋刑统解析:考点 明朝的化外人相犯原则 解析 明朝改变以往的规定,对于所有的化外人犯罪,在大明律中规定,要全部按照明朝的法律进行处理。即“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这一规定确立了属地主义原则,不再采用属人主义原则。19.朱元璋在制定大明律时新增加
17、的政治性罪名是_(分数:1.00)A.谋反罪B.奸党罪 C.谋叛罪D.谋大逆罪解析:考点 明朝的新设罪名 解析 明律新增设许多侵犯皇帝专制权力的罪名。如朱元璋在制定大明律时特设“奸党罪”,目的是打击臣下“朋比结党”的行为,消除对皇权的威胁。20.清朝体系最为庞大、条款最多、适用范围最广的民族立法之代表性法律是_(分数:1.00)A.理藩院则例 B.西藏通制C.蒙古律例D.回例解析:考点 清朝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立法 解析 嘉庆二十年(1815 年)完成的理藩院则例的编纂集清朝少数民族立法之大成,体系最为庞大、条款最多、适用范围最广泛,成为我国古代民族立法的代表性法律。21.在身份继承方面,清朝的继
18、承制度采用_(分数:1.00)A.独子兼祧制 B.诸子均分制C.嫡长子继承制D.非独子兼祧制解析:考点 清朝的继承制度 解析 清朝继承制度沿袭明制,有所发展的是身份继承方面规定了“独子兼祧制”,即一人承继两房宗祧。22.太平天国根据“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教义,在婚姻法规中确定了_(分数:1.00)A.买卖婚姻原则B.一夫多妻原则C.男女平等原则 D.男尊女卑原则解析:考点 太平天国的婚姻家庭制度 解析 太平天国根据“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教义,在婚姻法规中确定了男女平等原则。23.清末预备立宪的专门机构是_(分数:1.00)A.
19、宪政编查馆 B.资政院C.谘议局D.修订法律馆解析:考点 清朝预备立宪的机关 解析 1906 年,清廷将“考察政治馆”改为“宪政编查馆”,直属军机处,作为立宪专门机构,负责办理宪政,编制法律,统计政要。预备立宪次第展开。24.大清民律草案前三编的起草者是_(分数:1.00)A.俄国法学家B.日本法学家 C.德国法学家D.美国法学家解析:考点 大清民律草案的编纂者 解析 大清民律草案分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共 5篇 36章 1569条。其中,前三编由日本法学家松冈正义为主起草,以德国、日本和瑞士的民法为渊源,后两篇由修订法律馆会同礼学馆起草,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25.北洋政府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20、_(分数:1.00)A.德主刑辅B.约法省刑C.明德慎罚D.隆礼重刑 解析:考点 北洋政府的立法指导思想 解析 北洋政府的统治者们出于维护自己统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在指导思想上又重新拾起了传统的隆礼、重刑主张。2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律师法律师暂行章程公布于_(分数:1.00)A.清末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解析:考点 中国第一部律师法的颁布时间 解析 1912 年北洋政府公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律师法律师暂行章程,对律师的任职资格、任职程序、权利义务等均作了详细的规定。27.南京国民政府六法体系中唯一未法典化的是(分数:1.00)A.行政法 B.民法C.刑法
21、D.诉讼法解析:考点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律体系 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行政法并未法典化,而是颁布单行的行政法规,这在国民政府的六法体系中是唯一的。28.中华民国民法所采纳的法律思想是_(分数:1.00)A.家庭本位主义B.个人本位主义C.社会本位主义 D.国家本位主义解析:考点 中华民国民法的立法指导思想 解析 中华民国民法在指导思想方面,吸收国家本位的法律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社会本位主义的法律思想,注重对社会公益的保护。2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负责审理全国行政诉讼案件的是_(分数:1.00)A.行政法院 B.平政院C.大理院D.都察院解析:考点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机关 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
22、于 1933年在首都设立了行政法院,但地方不设。行政法院负责审理全国行政诉讼案件,实行五人评事合议制。30.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法律规定的罪名是_(分数:1.00)A.汉奸罪B.盗匪罪C.破坏坚壁财物罪D.战争罪 解析:考点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主要罪名 解析 针对国内内战的形式,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设立了战争罪。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商朝司法活动的参与者有_(分数:2.00)A.商王 B.卜者 C.大司寇D.廷尉E.贵族 解析:考点 商朝司法活动的参与者 解析 商朝司法活动的参与者有商王、贵族和卜者。商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商朝中央专职
23、的司法机构为“司寇”,由于商朝信神,许多判决往往也是经过占卜,因此,卜者也是商朝司法活动的重要参与者。32.“七出”是中国古代解除婚姻的条件。下列选项中,属于“七出”的有_(分数:2.00)A.纳征B.口舌 C.妒忌 D.纳吉E.不事姑舅 解析:考点 西周婚姻解除的条件 解析 西周规定男方可以单方解除婚姻的条件是“七去”:“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后来又出现了对“七出”进行限制的“三不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制定的法典有_(分数:2.00)A.魏律 B.晋律 C.大业
24、律D.武德律E.北齐律 解析:考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 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都比较重视法制工作,法律在礼法融合的程度上日益加深。三国时期曹魏制定的魏律、两晋时期西晋制定的晋律、南北朝时期北齐制定的北齐律在三个阶段的立法中较具有代表性。3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改革旧俗、保障民权”方面的法律有_(分数:2.00)A.法官考试令B.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 C.大总统令广东都督严行禁止贩卖猪仔文 D.大总统令内务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 E.通令开放蛋户隋民等许其一体享有公权私权文 解析:考点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立法 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为了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先后
25、颁布了通令开放蛋户惰民等许其一体享有公权私权文、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大总统令广东都督严行禁止贩卖猪仔文、大总统令内务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等。35.革命根据地时期婚姻立法的基本原则包括_(分数:2.00)A.婚姻自由 B.一夫一妻 C.男女平等 D.保护军婚 E.一夫多妻解析:考点 革命根据地时期婚姻立法的基本原则 解析 革命根据地时期婚姻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一夫一妻(一切公开的或变相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都是非法的)、男女平等、保护军婚。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3,分数:9.00)36.秋冬行刑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秋冬
26、行刑是指古代将死刑的执行安排在秋冬两季进行的制度。37.永徽律疏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永徽律疏(后称为唐律疏议)保存至今,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法典。38.管制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管制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立的新刑种。1948 年 11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军事管制的指示中规定,对于反动党团各级负责人在进行登记后,将其中一些罪恶不太严重的分子实行管制,其具体做法是在登记以后交由当地政府及群众监督,定期向指定机关报告行动,限制自由。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1.00)39.简述春秋末期郑国的立法活动。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
27、春秋末期郑国的立法活动: (1)郑国有两次立法活动。第一次是约公元前 536年,左传昭公六年有:“郑人铸刑书。”杜预注:“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鼎是人们祈祷祭祀之神器,子产“铸刑于鼎”,既预示着法的权威与神圣,也是用鼎这一载体表明法的稳固与彰明。子产“铸刑书”意味着过去一直被神秘化的法律变成了公开的法律,过去奴隶主贵族“临事议制,不豫设法”的做法行不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时代结束了。与其他改革一样,铸刑书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左传昭公六年记载,晋国大臣叔向得知此事后专门给子产写信,对其公开法律的行为表示强烈的反对与不满。 (2)郑国第二次立法活动是郑国执政驷颛杀邓析而用其竹刑。邓析
28、不满于子产对周礼仅采取改良做法,对子产的刑书也持否定态度。他私自编定了一部更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法律,写在竹简上,历史上称为竹刑,由此开创了私家法学著述的先例。左传定公九年记载:“郑驷敞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谓子然:于是不忠。苟有可以加于国家者,弃其邪可也。”据晋代杜预的注释,驷颛杀邓析是因为他“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违背了“法自君出”的原则,但当时的君子也批判驷颛的枉杀行为。在吕氏春秋离谓篇中记载了邓析的另一种死法,“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郑国大乱,民口欢哗,子产患之,于是杀邓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这
29、里邓析与子产“作对”,还造成郑国的大乱,导致子产将其处死。邓析究竟为谁所处死,因何被处死,今已很难考证,但这些史料都反映出与刑鼎的笨重相比,邓析的竹刑便于携带和流传,在当时的影响巨大,被国家认可后,具有了法律效力。40.简述隋开皇律在内容方面的创新之处。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在内容方面有不少创新,根据隋书刑法志的记载,以下这些规定比较突出:(1)关于刑罚制度。开皇律克服以往刑制比较混乱、不统一的情况,确定了死、流、徒、杖笞五刑,而且还规定了刑等。 (2)关于“十恶”制度。开皇律改北齐律的重罪十条为“十恶”。 (3)关于“八议”和官当制度。这是开皇律规定的两个重要的司法特权制
30、度。41.简述清末修律过程中的“礼法之争”。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是一场围绕新刑律中是否应该加入传统礼教内容而展开的争论。1906年,修订法律馆编成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奏请试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单行的诉讼法,标志着中国沿袭了两千多年的诸法合体的法律结构形式开始解体。 但是新法一公开即遭到猛烈的批评,各地督抚纷纷上书反对新法,张之洞是最为猛烈的一个,他在遵旨复议新编刑事民事诉讼法中对法案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对其中的父子异财、男女平等、律师制度、陪审员制度、废除比附法、规定控诉期限等内容进行了批驳,并奏请否定新法。围绕诉讼法的这一争论,揭开了“礼法之
31、争”的帷幕。在争论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守旧派力量被称为“礼教派”,以沈家本、伍廷芳、杨度为代表的革新力量被称为“法理派”。“礼教派”主要由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守旧力量集积而成,在新律制定过程中力主维护礼制,坚持礼法不可分,坚决拥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传统礼制文化,反对对有关纲常伦理各条款的大范围的改动;“法理派”基本上是由对西方的法律体制有所了解的留学生、社会上的立宪派和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官僚组成,他们主张引进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制度和原则,改进传统法律,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两派围绕新式法典的编定、内容和原则而产生的理论争执,主要集中在五个问题上:一是关于“干名犯义”条的存废问题
32、,二是关于“存留养亲”是否应编入删律,三是关于“无夫奸”及“亲属相奸”等问题,四是关于“子孙违反教令是否为罪”问题,五是关于子孙卑幼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的问题。争论的焦点还是有关纲常名教的条款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宗旨指导立法,即应当采取传统的纲常名教还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法理为立法宗旨。 “礼法之争”最后以“法理派”的退让和妥协而告终,沈家本等修订的新刑律被迫一改再改,修律时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礼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必须在新律中得以体现,在大清新刑律后附暂行章程五条,规定了无夫妇女的通奸罪,对尊亲属有犯不得适用正当防卫,加重卑幼对尊长、妻对夫杀伤害罪的刑罚,减轻尊长对卑幼、夫对妻杀伤害罪的刑罚,等等
33、。不仅如此,沈家本本人也迫于压力不得不辞去修订法律大臣之职。 不过,这场“礼法之争”,在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争论的过程极大地促进了近代法律思想和理论的传播,对于以后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礼法之争”关系到法律的起草、签注、修改、审议、表决等多个环节,涉及修订法律馆、宪政编查馆、法部、资政院等中央多个部门,参与者中既有身居高位的硕学通儒或封疆大吏,也有一般官吏、士人及在华的外国人。双方都非常投入,精心演绎法律原则,著书立说阐释法律精神,同时,还带动了法典的翻译与出版、法律学堂的设置、法学会的建立和法政研究所的举办,等等。这些都有效地推动了法律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推广,对于日后
34、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42.试述明朝会审制度的内容及其特点。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1)明朝会审制度的内容 明朝审判制度进一步发展,其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会审制度化,对于会审案件的类型、会审人员、判决方式等均有制度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九卿圆审。“会九卿而鞫之,谓之圆审”,这是指南六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通政使等九位中央行政长官会同对全国死刑要案进行复审的制度。 朝审。这是由朝廷最高级官员会审已被判决秋后处决的死囚犯的制度。始于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 年),规定每年霜降节气后,由三法司奏请复审所有在押等候秋后处
35、决的死刑囚犯,皇帝批准后,下旨召集在京公侯伯爵、驸马、内阁学士、六部尚书及侍郎、五军都督等高级官员,由刑部尚书主持,于承天门外举行会审。会审官员认为案件可疑或有可矜之情,即可奏请皇帝暂不处决,再予以审讯;若认为原判决无误,则在当年秋末处死。 热审。这是在暑热季节到来前由朝廷官员会审在押未决囚犯的制度。始于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 年),规定每年小满节气后十余日,由司礼监传旨,刑部会同都察院、锦衣卫、大理寺,各派出官员会同审理京城监狱在押囚犯。笞杖刑案件快审快结;徒流减等发落,押解前往服刑地点;事实不清的案件请示皇帝立即处理。热审六月底结束。 大审。这是皇帝定期派出代表与朝廷高级官员会审在押罪囚
36、的制度。始于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 年),此后成为定制,每五年举行一次。由司礼监太监代表皇帝至大理寺,会同三法司长官审录京城在押的累诉冤枉或死罪可疑、可矜的待决犯。外省则由刑部及大理寺派出官员至省会,会同各省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以及巡按御史审录囚犯。大审结果必须上奏皇帝批准。 (2)明朝会审制度的特点 明朝会审制度是传统审判制度日趋完善的一种表现,其特点有: 参加会审的均为朝廷高官,主要针对的是疑难案件或大案; 监察机构在会审中占据重要地位; 会审主要是众多官员会同审理,为皇帝的最后裁决提供意见。 因此,会审制度是中国传统审判制度“慎刑”的体现,对于清理积案、监督各级司法机关起着一定的
37、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司法行政不分的典型表现,体现了在司法领域内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43.试述中华民国宪法(1923 年)的主要内容。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华民国宪法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宪法,共计国体、国土、主权、国民、国权、国会、大总统、国务院、法院、法律、会计、地方制度、宪法之修正解释及效力等 13章 141条,其章节和条文数亦为近代中国所制定的宪法性文件之最。与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相比,中华民国宪法增加了同土、国权、地方制度三章,删除了国会委员会一章,从结构本身讲更加合理。 (1)国体:该宪法第 1条在国体方面明确规定中华民国国体为民主共和国
38、,通过第 37条规定一旦国体被变更,各省有权联合行动,保卫国体,直至原国体恢复等,以此表示对复辟封建帝制的反对,并试罔从根本法上对此种行为进行限制。 (2)政体:该宪法在文本上,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下坚持了议会制、责任内阁制和司法独立制度。该宪法还进而规定实行法官终身、高薪、审判公开等具体制度。与此同时,该宪法对总统的权力进行了较多的限制。此外,在明确国家实行单一制体制的前提下对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在保证中央统一行使闰防、外交、金融等主要权力的条件下允许各省在与宪法和国家法律不相违背的前提下制定自治法。 (3)人民的权利与义务:该宪法规定了人民的平等权,各项自由权、诉讼、请愿、陈诉权、选举被选举权、从事公职权等。宪法规定的义务有纳税、服兵役和受初等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