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法制史自考模拟1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0579       资源大小:6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法制史自考模拟11及答案解析.doc

    1、中国法制史自考模拟 1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在商代的继承制度上,继承的对象主要是_(分数:1.00)A.动产B.不动产C.土地D.爵位2.尚书康诰中提到的“非眚”的现代意思是_(分数:1.00)A.过失B.故意C.偶犯D.惯犯3.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送礼求婚,在中国古代“六礼”中被称为_(分数:1.00)A.纳采B.纳吉C.纳征D.请期4.在西周,案件审理完毕后,会制作判决书,并由法官向当事人宣读,称为_(分数:1.00)A.乞鞫B.读鞫C.鞫狱D.谳狱5.春秋时期最先公布成文法的国家是_(分数:1.00)A.

    2、郑国B.晋国C.楚国D.秦国6.自商鞅变法之后,中国古代的法典都称为_(分数:1.00)A法B刑C律D典7.秦律中区分故意和过失,其中称故意为_(分数:1.00)A眚B.非眚C.不端D.端为8.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的是_(分数:1.00)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9.秦律将诉讼分为_(分数:1.00)A.“公室告”与“非公室告”B.“狱”与“讼”C.公罪与私罪D.诬告与自首10.“亲亲得相首匿”的立法原则始设于_(分数:1.00)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11.汉代,皇帝之下专设审判机关,其长官是_(分数:1.00)A.丞相B.御史大夫C.廷尉D.“三公曹”12.北齐律中,相

    3、当于今天的刑法总则部分是_(分数:1.00)A.刑名B.法例C.名例律D.具法13.魏晋南北朝时期,将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改称为大理寺的是_(分数:1.00)A.北齐B.北魏C.东晋D.西魏14.唐六典是唐朝的一部_(分数:1.00)A.民法典B.刑法典C.行政法典D.商法典15.唐朝对化外人相犯的处理原则是_(分数:1.00)A.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B.属人主义原则C.属地主义原则D.依外国法律16.宋代开国以来的第一部法典,也是宋代最基本的一部法典是_(分数:1.00)A.显德刑统B.大中刑统C.宋刑统D.天福编敕17.宋朝中央设置的国家财政机构是_(分数:1.00)A.三司B.三公

    4、C.治粟内史D.二府18.元朝建立后制定并颁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_(分数:1.00)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元典章D.至正条格19.元代主持全国宗教管理和审判事务的最高机关是_(分数:1.00)A.御史台B.宣政院C.按察司D.司狱司20.明朝废除宰相后,中央实际上的决策机构是_(分数:1.00)A.内阁B.六部C.都察院D.通政使21.明朝复核机构是_(分数:1.00)A.刑部B.大理寺C.大理院D.都察院22.清朝特别创立的刑罚是_(分数:1.00)A.流刑B.发遣C.充军刑D.迁徙23.乾隆时,规定外国商船来华可以停泊的港口是_(分数:1.00)A.广州B.福建C.浙江D.江南24.

    5、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_(分数:1.00)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十款天条D.太平刑律25.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中的标志性法典是_(分数:1.00)A.大清现行刑律B.大清新刑律C.大清民律草案D.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26.领事裁判制度被废除于_(分数:1.00)A.1901 年B.1919 年C.1919 年D.1943 年2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政体是_(分数:1.00)A.总统制B.责任内阁制C.议行合一制D.君主立宪制28.1923 年中华民国宪法颁布后,地方行政区划由原来省、道、县三级变为_(分数:1.00)A.道、县两级B.省、道、路、县四级C.省、道两级D.省、县两

    6、级29.南京国民政府的普通法院实行_(分数:1.00)A.三级三审制B.三级二审制C.四级二审制D.四级三审制30.中国土地法大纲颁行于_(分数:1.00)A.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B.抗日民主政权时期C.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西周时对犯罪分子“三宥”的对象是_(分数:2.00)A.不识B.过失C.遗忘D.年老E.疾病32.汉朝制定_来规范市场、平抑物价。(分数:2.00)A.市易法B.均输法C.禁榷法D.平准法E.两税法33.元朝将全体国民分为四等,分别是_(分数:2.00)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汉族人E.南人34.清末“礼法

    7、之争”中“礼教派”的代表人物有_(分数:2.00)A.伍廷芳B.沈家本C.张之洞D.劳乃宣E.杨度35.有些抗日根据地规定夫妻双方的义务有_(分数:2.00)A.同居义务B.贞操义务C.抚养义务D.赡养义务E.对子女进行教育的义务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3,分数:9.00)36.约法三章 (分数:3.00)_37.发遣 (分数:3.00)_38.天坛宪草 (分数:3.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1.00)39.简述西汉初期的立法活动。 (分数:7.00)_40.简述清朝的中央司法机关。 (分数:7.00)_41.简述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 (分数:7.00)_五、论述题(总

    8、题数:2,分数:30.00)42.试述唐朝的刑罚体系。 (分数:15.00)_43.试述根据地时期的人民调解制度。 (分数:15.00)_中国法制史自考模拟 1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在商代的继承制度上,继承的对象主要是_(分数:1.00)A.动产B.不动产C.土地D.爵位 解析:解析 商朝在继承制度上,主要指爵位的继承制度上,盛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制,且“弟及为主,子继为辅”。2.尚书康诰中提到的“非眚”的现代意思是_(分数:1.00)A.过失B.故意 C.偶犯D.惯犯解析:解析 尚书康诰中有:“人有小罪

    9、,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这句话中,眚是过失之意,非眚,不是由于过失,即故意;非终为偶犯,惟终即惯犯。3.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送礼求婚,在中国古代“六礼”中被称为_(分数:1.00)A.纳采 B.纳吉C.纳征D.请期解析:解析 “六礼”按其先后顺序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是男方通过媒氏把愿与女方结亲的意愿告知女方,女方如若允婚,男方便会派人交纳采择礼品。问名,主要是询问女方的姓氏及生辰八字等,几乎与纳采同时进行。纳吉,问名之后,男方对婚姻的吉凶进行占卜,如果求得吉兆,便将结果告知女方。纳

    10、征,征即成的意思,经过这道程序后,标志着婚姻关系正式成立,女子不可以再另聘他人了。请期,纳征之后,男方会再行占卜,求得良辰吉日,再派人到女方家,告知婚期,请求女家认可。亲迎,即男方按父命去迎接女方到男方家。4.在西周,案件审理完毕后,会制作判决书,并由法官向当事人宣读,称为_(分数:1.00)A.乞鞫B.读鞫 C.鞫狱D.谳狱解析:解析 在西周,案件审理完毕后,会制作判决书,并由法官向当事人宣读,称为读鞫。5.春秋时期最先公布成文法的国家是_(分数:1.00)A.郑国 B.晋国C.楚国D.秦国解析:解析 春秋后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将成文法公之于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后来其他国家

    11、如晋国也将法律公之于众。6.自商鞅变法之后,中国古代的法典都称为_(分数:1.00)A法B刑C律 D典解析:解析 夏、商、西周时期,法律的名称多称为“刑”,强调的是刑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立法时,多将法律命名为“法”,与“刑”相比,“法”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有公平的含义;到商鞅变法时,改法为律,此后中国封建各朝的主要法典一般均称为“律”。7.秦律中区分故意和过失,其中称故意为_(分数:1.00)A眚B.非眚C.不端D.端为 解析:解析 秦律称故意为“端”或“端为”,过失为“不端”。8.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的是_(分数:1.00)A.西周B.秦朝 C.汉朝D.唐朝解析:解析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12、采纳李斯意见,废除分封制度,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全国分三十六郡。郡设郡守,掌管一郡重要事务。郡下设县,县设县令,掌管一县行政事务,兼理司法审判工作。县下设乡、亭、里等基层行政组织。9.秦律将诉讼分为_(分数:1.00)A.“公室告”与“非公室告” B.“狱”与“讼”C.公罪与私罪D.诬告与自首解析:解析 秦将告发案件分“公室告”与“非公室告”两种。“公室告”是指告发他人的杀伤和盗窃行为,百姓对此类案件必须告发,官府必须受理。“非公室告”是指告发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奴妾等,百姓对此类案件不得告发,官府也不得受理。10.“亲亲得相首匿”的立法原则始设于_(分数:1.00)A.秦朝B.汉朝

    13、 C.唐朝D.宋朝解析:解析 汉初沿袭秦律,主张亲属之间必须互相揭发罪行,否则连坐处罚。但汉朝标榜“孝治天下”,儒家一贯提倡亲属间应相互隐瞒罪行这一道德原则,至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 66 年)正式确立“亲亲得相首匿”刑法原则,这一刑法原则是汉朝引礼人法的重要体现,对后世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11.汉代,皇帝之下专设审判机关,其长官是_(分数:1.00)A.丞相B.御史大夫C.廷尉 D.“三公曹”解析:解析 廷尉是皇帝之下专设的审判机关,长官也称为廷尉。12.北齐律中,相当于今天的刑法总则部分是_(分数:1.00)A.刑名B.法例C.名例律 D.具法解析:解析 在体例上,北齐律取晋律的刑名中的“

    14、名”字,法例中的“例”字,合为名例律,从此确定下来,相当于今天的刑法总则。13.魏晋南北朝时期,将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改称为大理寺的是_(分数:1.00)A.北齐 B.北魏C.东晋D.西魏解析:解析 北齐时,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改称为“大理寺”,后被隋唐继承,14.唐六典是唐朝的一部_(分数:1.00)A.民法典B.刑法典C.行政法典 D.商法典解析:解析 典即指唐六典,它是唐朝的一部行政法典。开元十年(722)开始编纂,开元二十六年(738)完成。15.唐朝对化外人相犯的处理原则是_(分数:1.00)A.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B.属人主义原则C.属地主义原则D.依外国法律解析:解析 唐朝对

    15、于化外人相犯的处理原则是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即唐律疏议名例中“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16.宋代开国以来的第一部法典,也是宋代最基本的一部法典是_(分数:1.00)A.显德刑统B.大中刑统C.宋刑统 D.天福编敕解析:解析 宋建隆重详定刑统(宋刑统)是宋代开国以来第一部法典,也是宋代最基本的一部法典。此题为识记内容。17.宋朝中央设置的国家财政机构是_(分数:1.00)A.三司 B.三公C.治粟内史D.二府解析:解析 宋朝中央新设“三司”作为最高财政管理机关,总管四方贡赋、钱粮出纳和全国户口,以使财政归属中央。“三司”即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盐

    16、铁司掌工商收入,兵器制造;度支司掌财政收支,粮食漕运;户部司掌户口、赋税、榷酒等。18.元朝建立后制定并颁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_(分数:1.00)A.至元新格 B.大元通制C.元典章D.至正条格解析:解析 至元新格元朝建立后制定并颁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典,随后元朝又颁布了其他许多法典。19.元代主持全国宗教管理和审判事务的最高机关是_(分数:1.00)A.御史台B.宣政院C.按察司D.司狱司解析:解析 元朝时期刑部、大宗正府、御史台和宣政院是中央司法机关,其中主持全国宗教管理和审判事务的最高机关的是宣政院。20.明朝废除宰相后,中央实际上的决策机构是_(分数:1.00)A.内阁 B.六部C.都察院

    17、D.通政使解析:解析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制。洪武十五年明太祖仿照宋制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以后改称为“内阁大学士”,又称“内阁”。明仁宗以后,随着阁臣职权渐重,俨然汉唐宰辅。正统年间,内阁已是明朝全国行政中枢机构。21.明朝复核机构是_(分数:1.00)A.刑部B.大理寺 C.大理院D.都察院解析:解析 明朝大理寺和刑部的职权进行了变换,大理寺是明朝的复核机构,负责“复核驳正”。负责复核刑部以及在京各机构的案件。22.清朝特别创立的刑罚是_(分数:1.00)A.流刑B.发遣 C.充军刑D.迁徙解析:解析 发遣刑是将罪犯发配至边疆地区给驻防八旗官兵当差为奴的刑罚,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为清

    18、代所独创。23.乾隆时,规定外国商船来华可以停泊的港口是_(分数:1.00)A.广州 B.福建C.浙江D.江南解析:解析 清政府严格限制外贸易,乾隆年间正式规定“一口通商”,规定外国来华的商船只能在广州停泊,必须通过官方指定的垄断代理商“洋行”来进行贸易,即统称的“十三行”。24.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_(分数:1.00)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十款天条D.太平刑律解析:解析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晚期由洪仁歼所提议制定的一部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革命纲领。25.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中的标志性法典是_(分数:1.00)A.大清现行刑律B.大清新刑律 C.大清民律草案D.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解

    19、析:解析 大清新刑律较多吸取了西方刑法思想和原则,采用了西方刑法的体例、结构、基本规范和刑制,是中国传统刑法的一次质的飞跃,是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中的标志性法典。26.领事裁判制度被废除于_(分数:1.00)A.1901 年B.1919 年C.1919 年D.1943 年 解析:解析 领事裁判制度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的突出表现,它在近代中国一直存在,直至 1943 年被废除。2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政体是_(分数:1.00)A.总统制B.责任内阁制 C.议行合一制D.君主立宪制解析:解析 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相比,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28.1923 年中华民国

    20、宪法颁布后,地方行政区划由原来省、道、县三级变为_(分数:1.00)A.道、县两级B.省、道、路、县四级C.省、道两级D.省、县两级 解析:解析 1923 年中华民国宪法颁布后,地方道一级行政区划被废除,只保留省、县两级。29.南京国民政府的普通法院实行_(分数:1.00)A.三级三审制 B.三级二审制C.四级二审制D.四级三审制解析: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的普通法院分为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三级。实行三级三审制,前两审为事实审,第三审为法律审。30.中国土地法大纲颁行于_(分数:1.00)A.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B.抗日民主政权时期C.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 D.建国初期解析:解析 1947 年

    21、 7 月9 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 1947年 10 月 10 日公布。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西周时对犯罪分子“三宥”的对象是_(分数:2.00)A.不识 B.过失 C.遗忘 D.年老E.疾病解析:解析 周礼秋官司刺中有“三宥之法”,“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即对未能识别加害对象的误犯行为及过失犯罪和无法预见行为后果的失误行为予以宽宥处理,减轻其刑事责任,也可看出对过失犯罪从轻处罚。32.汉朝制定_来规范市场、平抑物价。(分数:2.00)A.市易法B.均输法 C.禁榷法D.平准法 E.两税法解析:解析 汉朝为规范市场

    22、管理、平抑物价,“通委财而调缓急”,实行均输法与平准法。33.元朝将全体国民分为四等,分别是_(分数:2.00)A.蒙古人 B.色目人 C.汉人 D.汉族人E.南人 解析:解析 元朝将全体国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蒙古人是第一等人,享有种种特权;色目人为第二等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汉人为第三等人;南人为第四等人。34.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代表人物有_(分数:2.00)A.伍廷芳B.沈家本C.张之洞 D.劳乃宣 E.杨度解析:解析 清末修律中有一场围绕新刑律中是否应该加入传统礼教内容而展开的“礼法之争”,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守旧派力量被称为“礼教派”,以沈家本、伍

    23、廷芳、杨度为代表的革新力量被称为“法理派”。35.有些抗日根据地规定夫妻双方的义务有_(分数:2.00)A.同居义务 B.贞操义务 C.抚养义务 D.赡养义务E.对子女进行教育的义务解析:解析 依据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等法规规定,夫妻之间的权利包括:双方均有保留各自结婚前独立财产的所有权、双方均有处理其共同财产的权利、双方均有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和双方均有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权利。双方必须遵守的义务则有:同居义务、贞操义务及抚养义务。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3,分数:9.00)36.约法三章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约法三章”。刘邦在公元前 206 年占领秦都咸阳时,为争取民心并速定

    24、天下,遂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这是汉初立法之始。37.发遣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发遣刑是将罪犯发配至边疆地区给驻防八旗官兵当差为奴的刑罚,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为清代所独创。38.天坛宪草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913 年 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根据临时约法中“本约法实施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以及“中华民国宪法,由国会制定”的规定,1913 年 4 月 8 日北洋政府召开了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并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因该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地点在北京天坛

    25、祈年殿,故人们习惯将由该宪法起草委委员会起草的宪法草案称之为“天坛宪草”。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1.00)39.简述西汉初期的立法活动。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1)“约法三章”。 刘邦在公元前 206 年占领秦都咸阳时,为争取民心并速定天下,遂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这是汉初立法之始。 (2)九章律。 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盗、贼、囚、捕、杂、具”的基础上,参照秦律,增加户律(主要规定户籍、赋税等事)、兴律(主要规定征发徭役等事)、厩律(主要规定牛马畜牧驿传等事)三章,合为九章,构成汉律的核心内容,是汉朝最重要的一部法典。 (3)其

    26、他主要立法。 韩信、张苍参与立法,分别制定“军法”与“章程”;叔孙通就九章之律“所不及”者加以补充,制定傍章十八篇。40.简述清朝的中央司法机关。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清朝沿用明制,在中央设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其中刑部是最高司法审判机关,“部权特重”,掌管“天下刑罚之政令”,在三法司中居于主导地位。大理寺职责是复核案件,平反冤狱。都察院是国家最高监察机关。为维护旗人的特权,及对少数民族地区司法管辖的需要等,清朝在中央设立专门司法机构以审理旗人和少数民族案件。 (1)宗人府与内务府慎刑司。满族贵族的诉讼案件由宗人府会同刑部、户部共同审理,一般司法机关无权过

    27、问。内务府是宫廷事务的机构,设慎刑司负责审理在宫廷当差的满人案件。 (2)理藩院。理藩院是清朝设立的专门管理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最高国家机构。下设理刑司负责受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上诉案件和发遣、死刑案件的复核。41.简述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所谓“三三制”原则,即在政权人员的构成比例上实行三三制,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非党的左派进步人士、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外,在政府活动上,厉行廉洁政治,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各级政府的天职,

    28、对公务人员实行供给制,保证公务人员无后顾之忧。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42.试述唐朝的刑罚体系。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唐律的刑罚以五刑为主,它们是;笞、杖、徒、流、死。这也是中国封建制刑罚中的核心。 (1)笞刑。笞刑是一种用荆条或小竹板捶击罪犯臀、腿部的刑罚。它是五刑中最轻的一种,用于处罚一些罪行较轻的罪犯,其目的是使他们改过自新。笞刑共有 5 等,自笞 10 至笞 50,每等递加 10。 (2)杖刑。杖刑是一种用大竹板捶击罪犯背、臀、腿部的刑罚。它较笞刑为重。杖刑也分 5 等,自杖 60至 100,每等也是递加 10。 (3)徒刑。徒刑是一种在一定时间

    29、内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它较笞、杖刑都重,带有被奴役的性质。徒刑同样分 5 等,自徒 1 年至 3 年,每等以半年递加。 (4)流刑。流刑是一种把罪犯遣送到边远地区并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它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重刑,适用于一些较为重大的犯罪。流刑只分 3 等,从 2000 里至 3000 里,每等递加 500 里,均需服劳役 1 年。这三等流刑称为“三流”或“常流”。唐初曾确定“加役流”,作为死刑与“三流”之间的刑罚,适用于那些免死的罪犯。“加役流”全为流 3000 里,并服苦役 3 年。与流刑有关,唐律中还有“五流”,犯“五流”者不可用铜赎罪。这“五流”是:加役流、反逆缘坐流、子

    30、孙犯过失流、不孝流和会赦犹流。 (5)死刑。死刑是一种剥夺罪犯生命权的刑罚。它是五刑中最重的一种刑罚。死刑分为两等,即绞和斩。绞刑轻于斩刑。43.试述根据地时期的人民调解制度。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1)人民调解制度的缘起。人民调解制度萌芽于工农民主政权时期,但发展、定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解放战争时期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调解的范围。工农民主政权时期调解的对象明确规定为民事案件,抗日根据地时期按照陕甘宁边区民刑事案件调解条例的规定,调解案件的范围有所扩大,一般以民事案件为主,但轻微的刑事案件也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 (3)调解的形式。从形式上讲,根据地时期

    31、的调解当属全民型的调解,包括民间调解、群众组织调解、政府调解和司法调解四种。 (4)调解的原则。人民调解工作在推行过程中由于经验的不足,曾出现过一些问题,后经过不断摸索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以下三大原则:调解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调解必须自愿,不能强迫,调解不能不讲原则,必须依据国家的法律、政策和民间善良民俗。 (5)调解的方法和纪律。调解的方法一般分为赔礼、道歉、认错、赔偿损失等。至于调解的纪律主要有调解人必须廉洁奉公、遵守纪律等。 (6)调解制度的意义。根据地时期的调解制度在中国调解制度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是通过调解的方法解决纠纷,不但易于被群众所接受,还有效地避免了矛盾的激化,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形成,二是通过动员社会各种力量解决纠纷,使大量的纠纷快速解决于民间,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办大案和要案,提高办案质量,三是由于边区政府坚持调解必须以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为依据,因而,调解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普及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的过程,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法制史自考模拟1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