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法制史自考-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朝代是_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分数:1.00)A.B.C.D.2.夏商周三代礼制的集成是_ A.周礼 B.仪礼 C.礼记 D.左传(分数:1.00)A.B.C.D.3.西周刑罚基本上沿用以前的五刑,此外还有鞭刑、扑刑等等,合称为_ A.禹刑 B.汤刑 C.吕刑 D.九刑(分数:1.00)A.B.C.D.4.西周时,继承最主要的原则是_ A.嫡长子继承制 B.父死子继 C.兄终弟及 D.爵位继承(分数:1.00)A.B.C
2、.D.5.战国策一书的作者是_ A.商鞅 B.范武子 C.赵盾 D.刘向(分数:1.00)A.B.C.D.6.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是_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分数:1.00)A.B.C.D.7.秦始皇二十六年,改令为_ A.律 B.制 C.式 D.诏(分数:1.00)A.B.C.D.8.在秦律中,男子服筑城的劳役、女子服舂米的劳役称为_ A.隶臣、隶妾 B.城旦舂 C.司寇 D.鬼薪、白粲(分数:1.00)A.B.C.D.9.秦朝地方上最小的行政管理单位是_ A.郡 B.县 C.乡 D.里(分数:1.00)A.B.C.D.10.汉武帝认可并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3、者是_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李悝(分数:1.00)A.B.C.D.11.建立尚书台的朝代是_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分数:1.00)A.B.C.D.12.晋律又称_ A.左官律 B.武德律 C.大业律 D.泰始律(分数:1.00)A.B.C.D.13.“八议”入律始于_ A.九章律 B.新律 C.晋律 D.北齐律(分数:1.00)A.B.C.D.14.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的法律制度是哪个朝代的?_ A.宋朝 B.南北朝 C.唐朝 D.清朝(分数:1.00)A.B.C.D.15.对唐律律条进行解释和补充的是_ A.法律答问 B.律疏
4、C.律注 D.集解(分数:1.00)A.B.C.D.16.五代时期最主要的法律形式是_ A.律 B.刑统 C.编敕 D.令(分数:1.00)A.B.C.D.17.以下被称为中国古代判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的是_ A.洗冤集录 B.绍兴刑名疑难断例 C.名公书判清明集 D.宋刑统(分数:1.00)A.B.C.D.18.标志着辽汉化进程完成的法律制度是_ A.决狱法 B.重熙条制 C.咸雍重修条制 D.新法(分数:1.00)A.B.C.D.19.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刊行的法典出现的朝代是_ A.辽朝 B.西夏 C.金国 D.北魏(分数:1.00)A.B.C.D.20.中国历史上沿袭一
5、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_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分数:1.00)A.B.C.D.21.八股取士制度确立于_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分数:1.00)A.B.C.D.22.清朝第一部法典是_ A.大清律例 B.大清律集解 C.大清律集解附例 D.钦定大清会典(分数:1.00)A.B.C.D.23.军机处始设立于_ A.康熙朝 B.雍正朝 C.乾隆朝 D.光绪朝(分数:1.00)A.B.C.D.24.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的,最为重要的纲领性的文件是_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太平条规 D.十款天条(分数:1.00)A.B.C.D.25
6、.清廷预备立宪的直接导火线是_ A.甲午战争 B.日俄战争 C.英法战争 D.中法战争(分数:1.00)A.B.C.D.26.首次引进陪审制和律师制度的法典是_ A.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 B.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 C.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 D.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分数:1.00)A.B.C.D.27.三民主义中主要解决民主革命问题的是_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分数:1.00)A.B.C.D.28.北洋政府立法的指导思想是_ A.三民主义 B.“隆礼”、“重刑” C.实行党台 D.中外通行(分数:1.00)A.B.C.D.2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负责解释法律和变更判例
7、的是_ A.立法院 B.司法院 C.中央政治会议 D.主席(分数:1.00)A.B.C.D.3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是_ A.人民委员会 B.人民代表会议 C.农民代表大会 D.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31.中国法律起源的主要特点是_ A.以氏族血缘为纽带 B.刑始于兵 C.礼化为法 D.具有早熟性 E.内容以刑为主(分数:2.00)A.B.C.D.E.32.秦朝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_ A.律 B.制、诏 C.式 D.法律答问 E.廷行事(分数:2.00)A.B.C.D.E.33
8、.中国封建制刑罚中的核心是_ A.笞 B.杖 C.徒 D.流 E.死(分数:2.00)A.B.C.D.E.34.清朝在开海时设立的海关是_ A.广州 B.漳州 C.云台 D.宁波 E.扬州(分数:2.00)A.B.C.D.E.35.南京临时政府民主共和的两大标志是_ A.国会 B.临时约法 C.立法院 D.平政院 E.总统(分数:2.00)A.B.C.D.E.三、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3,分数:9.00)周礼_37.泰始律(分数:3.00)_38.预备立宪(分数:3.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1.00)39.简述西周礼的基本内容。(分数:7.00)_40.简述唐朝的法律
9、形式及其关系。(分数:7.00)_41.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哪些特点?(分数:7.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30.00)42.试述秦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分数:15.00)_43.试述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和影响。(分数:15.00)_中国法制史自考-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朝代是_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夏朝末年,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约公元前 16 世纪,生活于黄河下
10、游的古老部落商,在其首领汤的率领下攻击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甲骨文表明商朝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朝代。2.夏商周三代礼制的集成是_ A.周礼 B.仪礼 C.礼记 D.左传(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周礼、仪礼、礼记是有关礼的著作,但各有侧重,其中仪礼是夏商周三代礼制的集成。3.西周刑罚基本上沿用以前的五刑,此外还有鞭刑、扑刑等等,合称为_ A.禹刑 B.汤刑 C.吕刑 D.九刑(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西周的刑罚除墨、劓、荆、宫、死五刑外,还有流、赎,鞭、扑四种,合称九刑。4.西周时,继承最主要的原则是_ A.嫡长子继
11、承制 B.父死子继 C.兄终弟及 D.爵位继承(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西周无论在宗祧继承、还是爵位继承、财产继承上均奉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避免诸子纷争甚至残杀。5.战国策一书的作者是_ A.商鞅 B.范武子 C.赵盾 D.刘向(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西汉末年的刘向,将公元前 476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6.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是_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法家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以法治国”。7.秦始皇二十六年,改令为_ A.律 B.制
12、 C.式 D.诏(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制、诏是皇帝针对某事发布的带有规范性质的命令。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改命为制、改令为诏,确定了这种法律形式的名称。8.在秦律中,男子服筑城的劳役、女子服舂米的劳役称为_ A.隶臣、隶妾 B.城旦舂 C.司寇 D.鬼薪、白粲(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秦律中的城旦春一刑,是强制筑城、舂米的徒刑。城旦,指男犯为筑城等劳役;春,指女犯为舂米等劳役。9.秦朝地方上最小的行政管理单位是_ A.郡 B.县 C.乡 D.里(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秦朝地方行政区划采取郡县制,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
13、、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里是地方上最小的行政管理单位。10.汉武帝认可并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_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李悝(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被汉武帝接受。11.建立尚书台的朝代是_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汉武帝时,建立尚书台。12.晋律又称_ A.左官律 B.武德律 C.大业律 D.泰始律(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晋武帝泰始三年完成修律,次年颁行全国,史称晋律,由于其制定并颁布于泰始年间,故又称为泰始律。13.“
14、八议”入律始于_ A.九章律 B.新律 C.晋律 D.北齐律(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八议”最早源于西周时期的“八辟”,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入律。14.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的法律制度是哪个朝代的?_ A.宋朝 B.南北朝 C.唐朝 D.清朝(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隋唐法律制,尤其是唐朝的法律制度,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15.对唐律律条进行解释和补充的是_ A.法律答问 B.律疏 C.律注 D.集解(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律疏文又称疏议文,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也是
15、司法官断案的依据。它的作用主要是解释和补充律条,目的是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律文的真正含义。16.五代时期最主要的法律形式是_ A.律 B.刑统 C.编敕 D.令(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五代时期的刑统是在唐朝律义的基础上,附以唐高宗以后各朝颁布的敕令格式,加以分门别类汇编而成,比律注重实用,成为五代时期最重要的法律形式。17.以下被称为中国古代判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的是_ A.洗冤集录 B.绍兴刑名疑难断例 C.名公书判清明集 D.宋刑统(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名公书判清明集是现存惟一的宋代判词专集,代表了中国古代判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它是研究中
16、国古代法律适用、宋代法制、古代民事法律规范、古代司法文书写作等重大课题的珍贵史料。18.标志着辽汉化进程完成的法律制度是_ A.决狱法 B.重熙条制 C.咸雍重修条制 D.新法(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辽国道宗对重熙条制大规模修改,编成咸雍重修条制,统一适用于统治区域内的汉族人和契丹人,标志着辽汉化进程的完成。19.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刊行的法典出现的朝代是_ A.辽朝 B.西夏 C.金国 D.北魏(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是西夏的国家政典,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刊行的法典。20.中国历史上沿袭一
17、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_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明初统治者重典治国,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大量杀戮官员,在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先后杀戮近三万人,并废除在中国实行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皇权高度集中。21.八股取士制度确立于_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重要变化便是八股取士制度的确立。22.清朝第一部法典是_ A.大清律例 B.大清律集解 C.大清律集解附例 D.钦定大清会典(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18、 清朝第一部法典是顺治三年的大清律集解附例;康熙年间制定了刑部现行则例;雍正三年制定了大清律集解;乾隆年间制定了大清律例。23.军机处始设立于_ A.康熙朝 B.雍正朝 C.乾隆朝 D.光绪朝(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雍正七年,用兵宁夏,为了及时处理军务及保密起见,设立军机房,雍正十年正式改为军机处。24.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的,最为重要的纲领性的文件是_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太平条规 D.十款天条(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最为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5.清廷预备立宪
19、的直接导火线是_ A.甲午战争 B.日俄战争 C.英法战争 D.中法战争(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1904 年,日本和俄国在中国领土上爆发了一场战争,成为清廷预备立宪的直接导火线。战争以小国日本战胜大国俄国而结束。这一事实极大地刺激了当时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和统治集团中部分思想开明的官员。他们纷纷得出结论,日本对俄国的胜利,实际就是立宪政体对专制政体的胜利,如果再不改革政体推行宪政,清政府的统治将难以维系。26.首次引进陪审制和律师制度的法典是_ A.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 B.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 C.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 D.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分数:1.00)A.B.C. D.
20、解析:解析 1906 年,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完成。该草案采用民事刑事诉讼合一的体例,引进了大量西方诉讼原则和制度,首次在中国引进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27.三民主义中主要解决民主革命问题的是_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和民权主义。其中民权主义主要解决民主革命问题。其基本要求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8.北洋政府立法的指导思想是_ A.三民主义 B.“隆礼”、“重刑” C.实行党台 D.中外通行(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社会正处
21、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新旧思想冲突的重要阶段。西方文化思想不断涌入,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观念进一步流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伦理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以重刑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律的被放弃,其他配套制度建设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在这种背景下,北洋政府的统治者们出于维护自己统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在指导思想上又重新拾起了传统的隆礼、重刑主张。2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负责解释法律和变更判例的是_ A.立法院 B.司法院 C.中央政治会议 D.主席(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有解释法律和变更判例之权。3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的中
22、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是_ A.人民委员会 B.人民代表会议 C.农民代表大会 D.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大会闭幕期间,全国苏维埃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政权机关”。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31.中国法律起源的主要特点是_ A.以氏族血缘为纽带 B.刑始于兵 C.礼化为法 D.具有早熟性 E.内容以刑为主(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夏朝建立后,原始社会的习惯转变为奴隶社会的法律,使得中国法的起源具有如下特色:(1)法律以氏族血缘
23、为纽带,这种血缘纽带是维系社会关系的惟一手段。(2)法律内容上以刑事法制为主,而刑起于兵。(3)由于中国独特的条件,法律具有早熟性。32.秦朝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_ A.律 B.制、诏 C.式 D.法律答问 E.廷行事(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律;制;诏;式;法律答问;廷行事;程;课等法律形式构成了秦朝统一的法律体系。33.中国封建制刑罚中的核心是_ A.笞 B.杖 C.徒 D.流 E.死(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唐律的刑罚以五刑为主,他们是笞、杖、徒,流、死。这也是中国封建制刑罚中的核心。34.清朝在开海时设立的海关是_ A.
24、广州 B.漳州 C.云台 D.宁波 E.扬州(分数:2.00)A. B. C. D. E.解析:解析 清朝设立广东(广州)、福建(漳州)、浙江(宁波)、江南(云台山,即今连云港)四个海关,负责征收关税。35.南京临时政府民主共和的两大标志是_ A.国会 B.临时约法 C.立法院 D.平政院 E.总统(分数:2.00)A. B. C.D.E.解析:解析 国会与临时约法一直被视为南京临时政府民主共和的两大标志。随着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的解散和临时约法的废止,南京临时政府所开创的政治制度基本终结。三、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3,分数:9.00)周礼_正确答案:(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以夏商的礼为基
25、础,发展出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即“周礼”。)解析:37.泰始律(分数:3.00)_正确答案:(曹魏末年,司马氏执掌大权,他以魏律“烦杂”、“科网本密”为名,命贾充、杜预、裴楷等十四名重臣名儒,以汉、魏律为基础,修订律令,史称晋律,由于其制定并颁布于泰始年间,因此又称为泰始律。泰始律在法典篇数上的变化是增加至二十篇。)解析:38.预备立宪(分数:3.00)_正确答案:(“预备立宪”是指清朝政府在 1906 年以后推行的一场以预备“仿行宪政”为名的政治活动。)解析: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1.00)39.简述西周礼的基本内容。(分数:7
26、.00)_正确答案:(周礼的内容非常丰富,大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小到个人的言行视听,社会的风俗习惯、礼节仪式,无不包括在其中。 古代的典籍对这么多的礼的内容有不同的归类,有分为五方面的,也有分为六方面、九方面的,但周礼最主要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及嘉礼五方面,总称“五礼”。 吉礼,即祭祀之礼,也就是有关祭祀方面的礼节仪式。 凶礼,主要是丧葬之礼,是对各种不幸事件进行悼念、慰问等方面的礼节仪式。 宾礼,即宾客之礼,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称为“以宾礼亲邦国”。要求礼貌,“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
27、同,时聘曰问,殷眺曰视”。 军礼,即军队之礼,是军事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要求兴师动众要果毅,包括:“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嘉礼,主要是冠婚之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弟;以婚冠之礼,亲戚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西周的五礼,已不专指祭祀时的礼仪制度,而是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大都具有法律效力,起着规范人们行为、调整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并最终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作
28、用,具有“法”的性质。)解析:40.简述唐朝的法律形式及其关系。(分数:7.00)_正确答案:(1)法律形式。 律。律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刑事法律,是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 令。令是国家规章制度的汇编。 格。格是皇帝发布的各种敕令的汇编。 式。式是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 典。典即指唐六典,它是唐朝的一部行政法典。内容涉及到国家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等方面。 (2)律令格式间的关系。 首先,律与令、格、式有明确的分工和明显的区别。律以刑法为内容,令、格和式则以国家制度、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为内容,各有自己调整的范围,各不相同。从其相同来看,也各有异,律更偏重于消极地惩治犯罪,令、格和式则侧
29、重于积极地规范人们的行为。 其次,违反了令、格和式要依律科刑。在一般情况下,司法官须按照律对犯罪者定罪量刑,而不是依照令、格和式,即凡邦国之政,必从事于此三者(指令、格和式)。 不过,到了唐朝的中、后期,由于社会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律又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同时又不能随意修改,所以格敕这些能及时反映当朝皇帝意志和适时性较强的法律地位渐高,并常常替代律的作用。)解析:41.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哪些特点?(分数:7.00)_正确答案:(1)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这是临时约法最大的特点。(2)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3)确定了约法的最高效力和修改程序。)解析:五、B论述题/B
30、(总题数:2,分数:30.00)42.试述秦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分数:15.00)_正确答案:(秦朝定罪量刑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秦以一定的身高标准来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男子六尺五寸、女子六尺二寸为成年人,达到此身高者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就开始承担刑事责任,否则不负刑事责任。 (2)区分有无犯罪意识。有无犯罪意识是认定构成犯罪的标准之一。 (3)区分故意与过失。秦律称故意为“端”或“端为”,过失为“不端”。依据犯罪主体的主观动机,将犯罪区分为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前者从重处罚,后者从轻处置。 (4)共犯加重处罚。共犯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所实行的犯罪。秦律中,五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是重大犯罪
31、,更要加重处罚。 (5)自首减刑。秦律中“自出”即“自首”,规定对犯罪后主动自首者可酌情减轻刑罚。 (6)诬告反坐。秦律中的“诬人”即“诬告”。诬告罪的成立,必须是“端告”,即故意捏造事实,向司法机关控告他人,使无罪者入于有罪,或罪轻者人于重罪。诬告他人者,以所诬陷的罪名予以处罚。 (7)犯罪连坐。犯罪连坐即一人犯罪,其他有关联的人连同受罚。)解析:43.试述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和影响。(分数:15.00)_正确答案:(按照“预备立宪”上谕的精神,清政府于 1906 年从“官制改革”着手,开始预备立宪,先后草拟并陆续公布了资政院院章、谘议局章程及钦定宪法大纲,1909 年各省相继设立“谘议局”,
32、1910 年中央设立“资政院”。 (1)官制改革。 预备立宪始于官制改革。预备仿行宪政的第一道上谕,就强调“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官制改革的原则是依照西方三权分立的原则,使“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峙,各有专属,相辅而行”。 (2)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及其内容、影响。 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是“预备立宪”活动的关键步骤。 钦定宪法大纲的重心仍然是维护君上大权,根本没有限制任何皇权,不过是用宪法的形式把皇帝至尊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加以确认而已。所以,大纲一经颁布,清廷立宪的真实意图立刻暴露,马上遭到国内外的强烈批评与反对。不仅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因此停止革
33、命活动,就连统治集团内部的部分改良派也大感失望,清朝的统治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3)资政院和谘议局的设立。 1907 年 9 月开始,清政府陆续诏令中央筹建资政院、各省筹设谘议局。谘议局是属于地方议会性质的机构。 1909 年 8 月清政府又颁布了资政院章程,宣告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明确资政院是向国会过渡的权力机关。 (4)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颁布。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廷对应对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再次下“罪己诏”,解散皇族内阁,释放政治犯,并令资政院迅速起草宪法。11 月 3 日,颁布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简称十九信
34、条。 十九信条与前面的钦定宪法大纲不同,它采纳了英国式的虚君共和模式,开篇首先宣示“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皇帝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在随后的内容中对皇权作了许多限制。十九信条提高了国会的地位,加强了国会的权力和监督作用。十九信条还明确了要实行责任内阁制,扩大了内阁总理的权力。 (5)预备立宪的影响与意义。 短短几年的预备立宪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仍然有其积极意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它推出的系列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洲贵族与汉族权贵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本来就矛盾交错的社会背景下引发了更多的社会混乱,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发生,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从另一个方面催生了新的民主共和政治制度的诞生。 其次,“预备立宪”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机构,如资政院、谘议局等,却是封建政体的异体。 再次,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法律理念,传播了宪政文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