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法制史自考-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奴隶制五刑中,剔去膝盖骨称为_A墨腥 B鼻邢C膑刑 D宫刑(分数:1.00)A.B.C.D.2.下列哪项被认为是夏朝的军事法规_A禹刑 B政典C汤刑 D甘誓(分数:1.00)A.B.C.D.3.在商代的继承制度上,继承的对象主要是_A动产 B不动产C土地 D爵位(分数:1.00)A.B.C.D.4.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 _A汤刑 B九刑C吕刑 D禹刑(分数:1.00)A.B.C.D.5.西周时期,以钱财代替或抵销其刑罚被称为_A流刑 B赎刑C鞭刑 D扑刑(
2、分数:1.00)A.B.C.D.6.西周时期,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是_A质 B剂C傅别 D质人(分数:1.00)A.B.C.D.7.西周时期,标志着婚姻正式成立的环节是_A纳采 B问名C请期 D纳征(分数:1.00)A.B.C.D.8.西周的中央最高司法机关是_A大司寇 B小司寇C卿大夫 D尚书(分数:1.00)A.B.C.D.9.在死刑的执行时间上,西周奉行_A公开执行 B秋冬行刑C奉天罚罪 D春秋决狱(分数:1.00)A.B.C.D.10.西周时期规定,刑事诉讼须交诉讼费_A束矢 B肺石C路鼓 D钧金(分数:1.00)A.B.C.D.11.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发生在_A楚国 B晋国C郑
3、国 D西周(分数:1.00)A.B.C.D.12.春秋末期,反对郑国“铸刑书于鼎”的人是_A邓析 B孔子C叔向 D荀寅(分数:1.00)A.B.C.D.13.法经的篇目有_A4 篇 B5 篇C6 篇 D7 篇(分数:1.00)A.B.C.D.14.春秋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人是_A子产 B商鞅C赵盾 D李悝(分数:1.00)A.B.C.D.15.战国时期提出“尽地力之教”的是_A吴起 B商鞅C李悝 D荀寅(分数:1.00)A.B.C.D.16.秦朝的法制指导思想主要运用了哪家的思想_A法家 B儒家C道家 D墨家(分数:1.00)A.B.C.D.17.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由朝廷正式颁布的规范性文
4、件是_A律 B诏C法律答问 D廷行事(分数:1.00)A.B.C.D.18.秦律规定投匿名信的罪名叫_A诬告罪 B诬陷罪C妄言罪 D投书罪(分数:1.00)A.B.C.D.19.秦朝负责皇宫内廷的安全警卫的是_A廷尉 B少府C卫尉 D郎中令(分数:1.00)A.B.C.D.20.秦朝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是_A身高 B年龄C智力 D公众判断(分数:1.00)A.B.C.D.21.根据史料记载,汉朝的买卖契约被称为_A券书 B质剂C傅别 D市券(分数:1.00)A.B.C.D.22.汉律中有关宫廷事务和警卫方面的法律是_A越宫律 B朝律C傍章 D九章律(分数:1.00)A.B.C.D.23.最先
5、废除肉刑是在_A汉武帝时期 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 D汉惠帝时期(分数:1.00)A.B.C.D.24.汉律规定,不是亲生之子继承爵位的,构成_A非正罪 B非子罪C阿党附益罪 D僭越(分数:1.00)A.B.C.D.25.首次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列入律首的法典是_A法经 B北齐律C新律 D晋律(分数:1.00)A.B.C.D.26.“重罪十条”规定在_A北齐律 B曹魏律C泰始律 D九章律(分数:1.00)A.B.C.D.27.八议中议亲一项,“亲”指_A皇帝的亲戚 B皇帝的故旧C皇帝的客人 D前朝皇帝的后代(分数:1.00)A.B.C.D.28.两晋的法制指导思想是_A纳礼入律 B德主刑辅
6、C无为而治 D轻罪重刑(分数:1.00)A.B.C.D.29.北齐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_A廷尉 B大理寺C秋官大司寇 D大司寇(分数:1.00)A.B.C.D.30.宫刑作为一种刑罚被正式废除是在_A汉 B魏晋南北朝C唐 D宋(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包括_(分数:2.00)A.矜老恤幼原则B.区分故意与过失原则C.区分惯犯与偶犯原则D.罪疑从轻、众疑从赦原则E.世轻世重原则32.商朝司法活动的参与者有_(分数:2.00)A.商王B.贵族C.平民D.卜者E.文人33.下列属于法经的是_(分数:2.00)A.盗法B.贼
7、法C.囚法D.捕法E.杂法34.秦朝的劳役刑包括_(分数:2.00)A.城旦舂B.鬼薪、白粲C.隶臣、隶妾D.具五刑E.司寇3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三省制度包括_(分数:2.00)A.中书省B.内史省C.尚书省D.门下省E.集书省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3,分数:9.00)36.五听(分数:3.00)_37.读鞫、乞鞫(分数:3.00)_38.取息过律(分数:3.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1.00)39.汉朝定罪量刑的原则主要有哪些?(分数:7.00)_40.简述秦朝的主要法律形式。(分数:7.00)_41.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发展。(分数:7.00)_五、论述题(
8、总题数:2,分数:30.00)42.试述西周“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的法制指导思想。(分数:15.00)_43.试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数:15.00)_中国法制史自考-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奴隶制五刑中,剔去膝盖骨称为_A墨腥 B鼻邢C膑刑 D宫刑(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奴隶制五刑。奴隶制五刑包括墨刑、劓刑、膑刑、宫刑、大辟。其中,剔去膝盖骨为膑刑。2.下列哪项被认为是夏朝的军事法规_A禹刑 B政典C汤刑 D甘誓(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题
9、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夏朝的法律文件。通过观看电视剧就可以发现,出征前一般都会由皇帝进行饯行,开展誓师大会,出征的将军通常也会立下军令状。甘誓,可以理解成心甘情愿发誓,立下军令状,不能实现,甘愿受罚,所以考生可以猜测到本题选 D。3.在商代的继承制度上,继承的对象主要是_A动产 B不动产C土地 D爵位(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商朝的继承制度。商朝的继承制度主要是爵位的继承。古代有着严格的等级制,掌握了权位也就掌握了一切财物和土地,所以它的继承肯定主要是爵位的继承。4.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 _A汤刑 B九刑C吕刑 D禹刑(分数:1.00)A.
10、B. C.D.解析:5.西周时期,以钱财代替或抵销其刑罚被称为_A流刑 B赎刑C鞭刑 D扑刑(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周的刑罚。犯了罪,也可以用钱财来赎罪,就像违反了交通秩序,要上交罚款一样。因此,考生通古论今也可以判断本题选赎刑。赎刑只适用于疑案。6.西周时期,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是_A质 B剂C傅别 D质人(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周的契约制度。西周有买卖契约和借贷契约,质、剂用于买卖契约,傅别用于借贷契约。7.西周时期,标志着婚姻正式成立的环节是_A纳采 B问名C请期 D纳征(分数:1.00)A.B
11、.C.D.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周婚姻成立的程序。西周婚姻的成立,需经过六道程序,即“六礼”,按其先后顺序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经过纳征这一环节后,标志着婚姻正式成立。8.西周的中央最高司法机关是_A大司寇 B小司寇C卿大夫 D尚书(分数:1.00)A. B.C.D.解析:9.在死刑的执行时间上,西周奉行_A公开执行 B秋冬行刑C奉天罚罪 D春秋决狱(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周刑罚的执行。西周死刑的执行一般是公开执行一在时间上举行秋冬行刑。其实,看到执行时间时考生可以发现只有B、D 存在秋冬、春秋两个表示
12、时间的选项,可以首先排除 A、C。再根据秋冬后跟随的是行刑二字,春秋后跟随的是决狱二字,可以发现秋冬行刑表示的是一种执行的时间,春秋决狱是一种断案的指导思想所以当然选 B。10.西周时期规定,刑事诉讼须交诉讼费_A束矢 B肺石C路鼓 D钧金(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周的诉讼制度。在西周时期诉讼均由原告提起,同时必须缴纳一定诉讼费用,称为“束矢”和“钧金”,民事案件要“入束矢”,即交纳一束箭,刑案件要”入钧金”,即交纳三十斤铜。11.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发生在_A楚国 B晋国C郑国 D西周(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
13、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布成文法活动。约公元前 536 年,郑国子产“铸型于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12.春秋末期,反对郑国“铸刑书于鼎”的人是_A邓析 B孔子C叔向 D荀寅(分数:1.00)A.B.C. D.解析:13.法经的篇目有_A4 篇 B5 篇C6 篇 D7 篇(分数:1.00)A.B.C. D.解析:14.春秋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人是_A子产 B商鞅C赵盾 D李悝(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时,改法为律,明法重刑。15.战国时期提出“尽地力之教”的是_A吴起 B商鞅C李悝 D荀寅(分
14、数:1.00)A.B.C. 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李悝的治国思想相传魏文候在位期间,为了富国强兵,任用李悝为相着手进行变法改革。在经济方面,推行“尽地力之教”和“善平籴”。16.秦朝的法制指导思想主要运用了哪家的思想_A法家 B儒家C道家 D墨家(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秦朝的法制指导心想。秦朝继承秦国商鞅变法的改革成果,坚持先秦法家”法治”、”重刑”的法制原则,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17.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由朝廷正式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_A律 B诏C法律答问 D廷行事(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
15、识点是秦朝的主要法律形式。秦朝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律、制、诏、式、法律答问、廷行事。其中,律是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由朝廷正式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秦朝主要的法律形式。18.秦律规定投匿名信的罪名叫_A诬告罪 B诬陷罪C妄言罪 D投书罪(分数:1.00)A.B.C.D. 解析:19.秦朝负责皇宫内廷的安全警卫的是_A廷尉 B少府C卫尉 D郎中令(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九卿是三公之下的执行机构,包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其中,郎中令即统领郎中,负责皇宫内廷的安全警卫。廷尉指中央司
16、法机关排除A。卫尉,是守卫皇城,排除 C。20.秦朝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是_A身高 B年龄C智力 D公众判断(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秦朝的定罪量刑原则。秦朝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男子六尺五寸、女子六尺二寸为成年人,开始负刑事责任。21.根据史料记载,汉朝的买卖契约被称为_A券书 B质剂C傅别 D市券(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朝的买卖契约。买实契约是汉朝最主要的契约种类,被称为”券书”或”券”。22.汉律中有关宫廷事务和警卫方面的法律是_A越宫律 B朝律C傍章 D九章律(分数:1.00)A. B.C.
17、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朝的法律文件。汉武帝时期继续立法活动,令张汤、赵禹等制定法律,如张汤制定越宫律二十七篇,是有关宫廷事务和警卫方面的法律:赵禹制定朝律六篇,是有关诸侯百官朝贺制度的相关法律。23.最先废除肉刑是在_A汉武帝时期 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 D汉惠帝时期(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足文景时期的刑事改革。汉文帝时期,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其女缇萦上书文帝,愿为官婢以赎父刑罪,文帝怜之,于是下诏废除肉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缇萦上书”事件。24.汉律规定,不是亲生之子继承爵位的,构成_A非正罪 B非子罪C阿党附益罪 D僭越
18、(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朝的继承制度。汉朝的爵位继承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并特别规定”非正”罪与”非子”罪。凡不是嫡系正宗继承爵位的,即为“非正”罪,凡不是亲生之子继承爵位的,即为“非子”罪。25.首次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列入律首的法典是_A法经 B北齐律C新律 D晋律(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魏律。魏律又称新律,在体例上将具有刑法总则意义的具律改称为刑名,列于首篇。26.“重罪十条”规定在_A北齐律 B曹魏律C泰始律 D九章律(分数:1.00)A. B.C.D.解析:27.八议中议亲一项,“亲”指_A
19、皇帝的亲戚 B皇帝的故旧C皇帝的客人 D前朝皇帝的后代(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八议”制度。“八议”是指八类人犯罪时,依法享有减轻或免除其刑罚的特权。这八类人是: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其中”亲”即皇帝的宗室亲戚。28.两晋的法制指导思想是_A纳礼入律 B德主刑辅C无为而治 D轻罪重刑(分数:1.00)A. B.C.D.解析:29.北齐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_A廷尉 B大理寺C秋官大司寇 D大司寇(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机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齐将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改为“
20、大理寺”。30.宫刑作为一种刑罚被正式废除是在_A汉 B魏晋南北朝C唐 D宋(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宫刑的废除。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北齐后主天统五年,均下诏应处宫刑的改为收为官奴,宫刑作为一种刑罚正式被废除。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包括_(分数:2.00)A.矜老恤幼原则 B.区分故意与过失原则 C.区分惯犯与偶犯原则 D.罪疑从轻、众疑从赦原则 E.世轻世重原则 解析:32.商朝司法活动的参与者有_(分数:2.00)A.商王 B.贵族 C.平民D.卜者 E.文人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商朝的
21、司法制度。商王和贵族掌握大权,必然参与司法活动。又因为商朝奉行鬼神,凡事都要占卜,因此,卜者也参与司法活动。33.下列属于法经的是_(分数:2.00)A.盗法 B.贼法 C.囚法 D.捕法 E.杂法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法经。法经共有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34.秦朝的劳役刑包括_(分数:2.00)A.城旦舂 B.鬼薪、白粲 C.隶臣、隶妾 D.具五刑E.司寇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秦朝的劳役刑。秦朝的劳役刑主要有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隶妾、司寇、候五种。具五刑是死刑的一种。3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三省制度包括_(分数:2.00)A.中
22、书省 B.内史省C.尚书省 D.门下省 E.集书省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央行政机关。东汉末年,“三公”尽管仍旧设置,但其职权已逐渐转归尚书,成为虚职。取而代之的是曹魏时期逐渐形成的三省制。最初,三公的职权转归尚书台,由尚书令及尚书仆射行使其职权,魏文帝时,又成立中书省与门下省,与尚书台分权。后来逐渐形成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的分工。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3,分数:9.00)36.五听(分数:3.00)_正确答案:(五听是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所采用的察言观色的审讯方法。主要包括辞昕、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解析:37.读鞫、乞鞫(分数:3.00)
23、_正确答案:(读鞫:案件审理完毕后,会制作判决书,并由法官向当事人宣读,称为“读鞫”。乞鞫:宣读完判决书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以要求重新审理,称为“乞鞫”。)解析:38.取息过律(分数:3.00)_正确答案:(汉朝借贷关系非常活跃,放债往往是高利盘剥,影响社会稳定,为缓和社会矛盾,汉律曾明确限制利率,禁止“取息过律”,否则重罚。)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1.00)39.汉朝定罪量刑的原则主要有哪些?(分数:7.00)_正确答案:(汉朝定罪量刑的原则主要有:(1)矜老恤幼原则。汉朝法律制度大体继承秦制,但在刑罚的减免等方而受先秦儒家“宽刑主义”思想影响,对老、幼、有疾、妇女采
24、取恤刑之原则。(2)上请制度。上请是指贵族官僚犯罪后,一般司法官员无权审理,必须奏请皇帝战断,皇帝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决定减免刑罚的制度。(3)“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解析:40.简述秦朝的主要法律形式。(分数:7.00)_正确答案:(1)律。是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由朝廷正式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2)制、诏。是皇帝针对某事发布的带有规范性质的命令。(3)式。即格式、程式,是关于国家机关在某些专门工作中的程序、原则及有关公文程式的法律文件。(4)法律答问。是以问答的形式,利用案例的方式,对法律内容、法律适用及诉讼程序等问题作出
25、具体说明。(5)廷行事。是一种成例,是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审理判决的先例它可作为审理判决案件的法律依据。)解析:41.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发展。(分数:7.00)_正确答案:(法律注释水平明显提高。由于张斐和杜预等人对晋律作的解释非常完备,统一了人们对律条的不同理解,而且弥补了律文内容上的缺陷,后来经朝廷批准,下诏颁行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效力。后人将他们的注释与晋律文本分为一体,称之为张杜律。(2)法典编纂技术渐趋成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新律、晋律到北齐律,法典的篇数及体例经过不断调整,逐步定型,最终确立起以名例律为首篇,作为法典总则,法典共分十二篇的体例,法典编纂模式基本定型,为隋
26、唐所继承。(3)律学理论水平进一步发展。他们对法的性质与作用,对法典总则的性质、内容与地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与阐述,对不同法律形式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界分,还明确了制定法圳的指导思想等,律学理论水平进一步发展。)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42.试述西周“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的法制指导思想。(分数:15.00)_正确答案:(1)西周统治者深刻地体会到,天命是会转移的,天不会永远眷顾某一族姓,神的意旨或自然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总是选择能够为民做主的统治者,从夏、商相继灭亡的经验教训来看,西周提出“德”的概念,天命总是归属于有“德”者。(2)西周的统治者认为“皇天无亲惟
27、德是辅”。周人想要保住所受的天命,就必须“王其疾敬德”,“以德配天”。“德”表现于社会生活即”敬天保民”,就是要统治者尊敬上天,同时要时刻小心翼翼地以高标准的德严格要求自己,要“怀保小民”。标榜“敬天”,最终落实到“保民”上。“德”表现于法律上即为“明德慎罚”。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定罪量刑的刑法适用原则,即无论立法、司法都必须崇德,慎重从事,制定法规,任用法官,审理案件施用刑罚,不可轻率。与商朝末年的滥用酷刑相比,慎罚的提出无疑具有极大的进步性。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解析:43.试述商鞅变法的
28、内容。(分数:15.00)_正确答案:(1)改法为律,明法重刑。商鞅变法时,改法为律,此后中国封建各朝的主要法典一般均称为“律”。商鞅推行“法治”,主张“法必明,令必行”,主张轻罪重罚。“明法”,即强调法律要公开,要使人人皆知,并强调法律必须要被贯彻实施。在适用法律的问题上,商鞅强调“重刑”,体现为“刑用于将过”,即在将要犯罪而尚未着手实施的时候,就对其施以刑罚,以此来预防犯罪。商鞅还发展法家“刑无等级”原则,打破“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无论是谁犯了罪决不宽宥。(2)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商鞅变法的重要举措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将旧有奴隶主贵族依靠其血缘所获得的一切特权予以剥夺,实行按军功赐爵授
29、禄的制度。废除分封制,奖励耕织。还规定统一度量衡、增加赋税收入等措施。这些措施彻底改变了旧有的社会基础,对于秦国的作战与生产非常有利。(3)置县迁都,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置 31 个县,县下设乡、邑,乡下设里、亭,民按什伍之制进行编制。县设有县令,为一县之长,还设县丞,掌管民政,县尉掌管军事。县制的普遍推行,有利于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农业经济的发展。(4)焚毁诗书,禁止游宦。商鞅主张厉行法治,专任法治,取缔儒、墨、道等各家各派异端学说,尤其是儒家的“德治”、“礼治”等学说,主张用封建国家的法律、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还主张不能让那些凭着博学广识、能言善辩、信义廉洁、结党友众的人,取得富贵,非议法令,也不能让他们散布自己的主张;禁止请托、游说求官的活动。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新兴地主阶级的文化专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