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法制史自考-5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在夏朝,贪得无厌、败坏军纪的犯罪称为_(分数:1.00)A昏B墨C贼D杀2.在商代的继承制度上,继承的对象主要是指_(分数:1.00)A.遗产B.土地C.财物D.爵位3.西周的五刑与夏商的五刑区别在于_(分数:1.00)A.墨刑B.劓刑C.剕刑D.宫刑4.西周时期,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是_(分数:1.00)A.傅别B质C.质人D剂5.在死刑的执行上,最早实行秋冬行刑的朝代是_(分数:1.00)A.夏商B.西周C.秦朝D.汉朝6.在西周婚姻的六礼中,标志着婚姻关系正式成立
2、的环节是_(分数:1.00)A.纳彩B.纳吉C.纳征D.请期7.春秋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人是_(分数:1.00)A.商鞅B.李悝C.子产D.赵盾8.法经中类似于刑法总则的篇目是_(分数:1.00)A.杂法B.具法C.捕法D.囚法9.秦朝通过_确定刑事责任能力。(分数:1.00)A.年龄B.智力C.身高D.体型10.秦朝中央负责全国租税和国家财政事务的官员是_(分数:1.00)A.治粟内史B.奉常C.卫尉D.少府11.西汉颁布的第一部法令是_(分数:1.00)A.“约法三章”B.九章律C.朝律D.越宫律12.汉朝被告要求重审称为_(分数:1.00)A.鞫狱B.乞鞫C.读鞫D.告劾13.汉律为女徒
3、犯规定的专门的赎罪方法为_(分数:1.00)A.免戴刑具B.女徒顾山C舂D.白粲14.最早建立尚书台的朝代是_(分数:1.00)A.夏朝B.西周C.汉朝D.秦朝15.我国最早颁布盐铁官营法,实行盐铁专营制度的是_(分数:1.00)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秦始皇16.“八议”中的“宾”是指_(分数:1.00)A.皇帝的亲戚B.前朝皇室及其后裔C.皇帝的客人D.皇帝故旧17.首次将具律改名刑名,并将其列入律首的法典是_(分数:1.00)A.法经B.魏律C.北齐律D.晋律18.“重罪十条”首次出现在_(分数:1.00)A.北齐律B.曹魏律C.泰始律D.九章律19.北齐最高的司法审判机关是_
4、(分数:1.00)A.大理寺B.大司寇C.秋官大司寇D.廷尉20.宫刑作为一种刑罚被正式废除是在_(分数:1.00)A汉B.魏晋南北朝C秦D唐21.中国古代社会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律是_(分数:1.00)A.秦律B.新律C.汉律D.西晋泰始律22.中央司法机关设置律博士开始于_(分数:1.00)A.曹魏B.北魏C晋D.南朝陈23.南北朝时期律学发展的状况是_(分数:1.00)A.“中原律学,衰于北而盛于南”B.“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C.“中原律学,南北同盛”D.“中原律学,南北同衰”24.最早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法典是_(分数:1.00)A.北齐律B.晋律C.魏律D.北魏律25.正式将
5、“格”上升为国家法典的是_(分数:1.00)A.北魏B.北齐C.东魏D.西魏26.汉律中由官吏请示司法机关立案审理的诉讼行为称为_(分数:1.00)A告B劾C.公示告D.非公示告27.御史台成为专门的监察机关是在_(分数:1.00)A.秦朝B.汉朝C.魏晋D.唐朝28.律学家张斐、杜预对_法典进行注释,后人称为张杜律。(分数:1.00)A.泰始律B.魏律C.北齐律D.北魏律29.“准五服以治罪”原则是指,当服制越近时,_(分数:1.00)A.以尊犯卑,处罚相对变重B.以卑犯尊,处罚相对减轻C.以尊犯卑,处罚越轻D.以卑犯尊,处罚与以尊犯卑相同30.死刑复奏制度在_时期开始逐步完善。(分数:1.
6、00)A.汉朝B.三国两晋南北朝C.唐朝D.宋朝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西周时期对犯人“三赦”的对象是_(分数:2.00)A.幼弱B.非终C.老旄D.不识E.蠢愚32.西周时期,下列属于男方家庭可以单方解除婚姻关系的条件有,女方:_(分数:2.00)A.无子B.有所取无所归C.盗窃D.有恶疾E.不顺父母33.下列各篇属于法经内容的有_(分数:2.00)A.盗法B.贼法C.囚法D.具法E.法例34.秦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_(分数:2.00)A律B式C令D.法律答问E比35.汉朝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为_(分数:2.00)A.举荐B.世袭C.察举D.征召E.辟举三、名词解释题
7、(总题数:3,分数:9.00)36.五听 (分数:3.00)_37.质剂 (分数:3.00)_38.八议 (分数:3.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1.00)39.秦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分数:7.00)_40.简述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分数:7.00)_41.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发展。 (分数:7.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42.试述商鞅变法的内容。 (分数:15.00)_43.试述汉朝文景时期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分数:15.00)_中国法制史自考-5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
8、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在夏朝,贪得无厌、败坏军纪的犯罪称为_(分数:1.00)A昏B墨 C贼D杀解析:考点 夏朝时的罪名 解析 据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可见夏朝已有昏、墨、贼三种罪名。根据叔向的解释,“贪以败官为墨”,即贪得无厌,败坏军纪。2.在商代的继承制度上,继承的对象主要是指_(分数:1.00)A.遗产B.土地C.财物D.爵位 解析:考点 商朝的继承制度 解析 商朝的继承主要是指爵位的继承,古代有着严格的等级制,掌握了权位也就掌握了一切财物和土地,所以继承主要指爵位的继承。3.西周的五刑与夏商的五刑区别在于_(分数:1.00)A.墨刑B.劓刑C.剕刑 D.宫
9、刑解析:考点 夏商五刑与西周五刑的具体内容 解析 夏朝的刑罚依据由轻到重依次为墨刑、劓刑、膑刑、宫刑、大辟五种。西周刑罚的主体是以墨、劓、剕、宫和大辟为基础的五刑。因此,从名称上看,西周的五刑和夏商的五刑区别在于剕刑。剕刑又称刖刑,是断足的处罚。4.西周时期,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是_(分数:1.00)A.傅别 B质C.质人D剂解析:考点 西周的契约制度 解析 西周有买卖契约和借贷契约,质、剂用于买卖契约,傅别用于借贷契约。傅别是一种书面的契约,债务人执左券,债权人执右券,记载有债的标的、返还期限以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5.在死刑的执行上,最早实行秋冬行刑的朝代是_(分数:1.00)A.夏商
10、B.西周 C.秦朝D.汉朝解析:考点 各个朝代刑罚执行的时间 解析 夏商没有明确的刑罚执行时间,也不是公开进行的。西周死刑的执行一般是公开执行,在执行时间上,奉行秋冬行刑。他们认为,应顺天时行刑,春夏时节,万物生长,人不能违背天时去进行杀戮,而秋冬季节,万物萧瑟,适合进行杀戮。秋冬行刑自西周出现后,被秦、汉等各朝沿用,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几千年。6.在西周婚姻的六礼中,标志着婚姻关系正式成立的环节是_(分数:1.00)A.纳彩B.纳吉C.纳征 D.请期解析:考点 六礼的主要内容 解析 纳征,征即成的意思。纳征后,两家的婚姻关系即确立。因此,纳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过这道程序后,标志着婚姻关系
11、正式成立,女子不可以再另聘他人了。7.春秋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人是_(分数:1.00)A.商鞅 B.李悝C.子产D.赵盾解析:考点 商鞅变法 解析 战国时期,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时,改法为律,明法重刑。8.法经中类似于刑法总则的篇目是_(分数:1.00)A.杂法B.具法 C.捕法D.囚法解析:考点 法经的具体内容 解析 法经分为正律、杂律和减律。其中,减律即具法,“具其增减”,是根据不同情节在量刑时予以加刑或减刑的规定,主要是刑法适用原则的有关规定,相当于今天刑法的“总则”部分。9.秦朝通过_确定刑事责任能力。(分数:1.00)A.年龄B.智力C.身高 D.体型解析:考点 秦朝的
12、定罪量刑原则 解析 秦朝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男子身高六尺五寸、女子身高六尺二寸为成年人,开始负刑事责任。10.秦朝中央负责全国租税和国家财政事务的官员是_(分数:1.00)A.治粟内史 B.奉常C.卫尉D.少府解析:考点 秦朝的官员制度 解析 秦朝设立三公九卿。治粟内史是九卿之一,主要掌管全国租税和国家财政事务。11.西汉颁布的第一部法令是_(分数:1.00)A.“约法三章” B.九章律C.朝律D.越宫律解析:考点 汉初的立法 解析 刘邦在公元前 206 年占领秦都咸阳时,为争取民心并速定天下,遂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这是汉初立法之始。12.汉朝被告要求
13、重审称为_(分数:1.00)A.鞫狱B.乞鞫 C.读鞫D.告劾解析:考点 汉朝的司法制度 解析 汉朝对被告人进行审讯及判决称为“鞫狱”。“乞鞫”即复审,指被告或其亲属对判决不服,可要求重审。13.汉律为女徒犯规定的专门的赎罪方法为_(分数:1.00)A.免戴刑具B.女徒顾山 C舂D.白粲解析:考点 汉朝矜老恤幼原则 解析 汉朝对老、幼、有疾、妇女采取恤刑之原则,规定监禁期间免戴刑具的优待,适用于上述所有群体,而不是专门针对妇女,且不是赎罪方法,故 A 排除。为女徒犯规定了专门的赎罪方法即女徒顾山,所以选 B。14.最早建立尚书台的朝代是_(分数:1.00)A.夏朝B.西周C.汉朝 D.秦朝解析
14、:考点 汉朝的行政机关 解析 自汉武帝时起,为加强皇权,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了“中朝”以决策国家大事,随后建立了尚书台,尚书台成为“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的主要行政机构。15.我国最早颁布盐铁官营法,实行盐铁专营制度的是_(分数:1.00)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 D.秦始皇解析:考点 汉朝的工商业法律制度 解析 为增加财政收入,汉武帝时起,实行盐铁官营法,将关系国计民生或利润丰厚的行业实行国家专卖制度。16.“八议”中的“宾”是指_(分数:1.00)A.皇帝的亲戚B.前朝皇室及其后裔 C.皇帝的客人D.皇帝故旧解析:考点 “八议”的具体内容 解析 “八议”是指八类人犯罪时,依法享有减
15、轻或免除其刑罚的特权。其中,“宾”是指前朝皇室及其后裔。17.首次将具律改名刑名,并将其列入律首的法典是_(分数:1.00)A.法经B.魏律 C.北齐律D.晋律解析:考点 魏律的主要内容 解析 魏律又称新律,在体例上将具有刑法总则意义的具律改称为刑名,列于首篇,这是我国法典编纂体例上的一次重大创造,成为日后中国法典编纂体例的基本思路,以后法典的总则均放在法典的第一篇。18.“重罪十条”首次出现在_(分数:1.00)A.北齐律 B.曹魏律C.泰始律D.九章律解析:考点 北齐律的主要内容 解析 北齐律总结并继承了前代的经验和成果,并加以改革创新,确立了以死、流、徒、杖、鞭为基础的五刑,成为新的封建
16、制五刑的基础;又将对封建国家危害最重的十种犯罪行为列为“重罪十条”,成为后世“十恶”的雏形。19.北齐最高的司法审判机关是_(分数:1.00)A.大理寺 B.大司寇C.秋官大司寇D.廷尉解析:考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机关 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司法机关的设置基本沿袭东汉,以“廷尉”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但是不同的政权有不同的名称。吴国称为“大理”,北周则称为“秋官大司寇”,北齐将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改称为“大理寺”。20.宫刑作为一种刑罚被正式废除是在_(分数:1.00)A汉B.魏晋南北朝 C秦D唐解析:考点 宫刑的废除时间 解析 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北齐后主天统五年,均下诏应处宫刑的改
17、为收为官奴。宫刑作为一种刑罚被正式废除。21.中国古代社会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律是_(分数:1.00)A.秦律B.新律C.汉律D.西晋泰始律 解析:考点 泰始律 解析 “准五服以治罪”原则的确立,是儒家礼治与法律结合的重要标志,由于它适用于社会上的一切人,具有最广泛的普遍适用性,因此,人们把载有该原则的泰始律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律。22.中央司法机关设置律博士开始于_(分数:1.00)A.曹魏 B.北魏C晋D.南朝陈解析:考点 律博士的设立时间 解析 律博士是曹魏时期下设于“廷尉”的官职,承担着培养司法人才、从事法律教育的职责,对我国古代法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3.南北朝时期律学
18、发展的状况是_(分数:1.00)A.“中原律学,衰于北而盛于南”B.“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 C.“中原律学,南北同盛”D.“中原律学,南北同衰”解析:考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发展状况 解析 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吸收汉文化、改造自己文化传统的同时,也为汉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在礼律融合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创建出许多新的法律制度,促使礼与律的进一步融合,并为后世立法所继承。因此,北朝法制是中国法制儒家化的重要阶段,所以程树德曾说:“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24.最早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法典是_(分数:1.00)A.北齐律 B.晋律C.魏律D.北魏律解析:考点 北齐律的体例 解析
19、 北齐律将法典的篇数简化为十二篇,日后隋唐的法典也是十二篇,篇名也大体以北齐律作为基础而稍作修改。25.正式将“格”上升为国家法典的是_(分数:1.00)A.北魏B.北齐C.东魏 D.西魏解析:考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形式的变化 解析 北魏末年,开始“以格代科”,尤其是东魏制定麟趾格,正式将格上升为国家法典,科逐渐被废弃不用。26.汉律中由官吏请示司法机关立案审理的诉讼行为称为_(分数:1.00)A告B劾 C.公示告D.非公示告解析:考点 汉朝的起诉制度 解析 汉朝起诉称为“告劾”。“告”是指吏民告发违法犯罪;“劾”指由官吏请示司法机关立案管理的诉讼行为。27.御史台成为专门的监察机关是在_(
20、分数:1.00)A.秦朝B.汉朝 C.魏晋D.唐朝解析:考点 汉朝的监察制度 解析 汉初沿袭秦制,中央设御史府,总揽全国监察,长官是御史大夫;西汉中期以后,御史中丞开始成为专职的最高监察长官,原御史府更名御史台,也称兰台,成为专门的监察机构。28.律学家张斐、杜预对_法典进行注释,后人称为张杜律。(分数:1.00)A.泰始律 B.魏律C.北齐律D.北魏律解析:考点 晋律及其注释 解析 西晋律学家张斐、杜预侧重于研究法典的篇章、体例、法律概念等具体内容,张斐对晋律的二十多个名词进行解释,他和杜预等人对晋律的解释非常完备,后来经朝廷批准,下令颁行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效力,后人将他们的注释与晋律文本
21、合为一体,称为张杜律,而晋律又称泰始律,故选 A。29.“准五服以治罪”原则是指,当服制越近时,_(分数:1.00)A.以尊犯卑,处罚相对变重B.以卑犯尊,处罚相对减轻C.以尊犯卑,处罚越轻 D.以卑犯尊,处罚与以尊犯卑相同解析:考点 “准五服以治罪”原则的具体内容 解析 运用五种丧服所体现出来的亲疏远近关系来定罪量刑是指:服制越近,以尊犯卑,处罚越轻;以卑犯尊,处罚越重。30.死刑复奏制度在_时期开始逐步完善。(分数:1.00)A.汉朝B.三国两晋南北朝 C.唐朝D.宋朝解析:考点 死刑复奏制度的形成 解析 为了慎重对待和处理死刑重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逐步完善死刑复奏制度。后来为隋唐所
22、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为死刑三复奏、五复奏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西周时期对犯人“三赦”的对象是_(分数:2.00)A.幼弱 B.非终C.老旄 D.不识E.蠢愚 解析:考点 西周的矜老恤幼原则 解析 周礼秋官司刺中有“三赦之法”:“一赦日幼弱,再赦日老旄,三赦日蠢愚。”32.西周时期,下列属于男方家庭可以单方解除婚姻关系的条件有,女方:_(分数:2.00)A.无子 B.有所取无所归C.盗窃 D.有恶疾 E.不顺父母 解析:考点 西周婚姻解除的条件 解析 西周规定男方可以单方解除婚姻的条件是“七去”:“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
23、去”。后来又出现了对“七出”进行限制的“三不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可见 B 是不能解除的情形,应该排除。33.下列各篇属于法经内容的有_(分数:2.00)A.盗法 B.贼法 C.囚法 D.具法 E.法例解析:考点 法经的主要内容 解析 从现有记载法经的资料来看,法经共六篇,即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34.秦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_(分数:2.00)A律 B式 C令D.法律答问 E比解析:考点 秦朝的法律形式 解析 秦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律、制、诏、式、法律答问、廷行事等,由此排除 C、E。35.汉朝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为_(分数:2
24、.00)A.举荐B.世袭C.察举 D.征召E.辟举 解析:考点 汉朝的官员选拔制度 解析 汉朝官员的选拔主要有察举和辟举两种方式,其中察举是最主要的方式。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3,分数:9.00)36.五听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五听是西周时期通过察言观色判断是否有罪的审判方法,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这是最早对犯罪心理进行分析的尝试。37.质剂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质剂是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一片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半而字全。这种竹简分为两种,长的叫质,短的叫剂;买卖奴隶或牛、马等有生命的物品用长券,即用
25、质;买卖兵器、车辇、珍异物品等没有生命的物品用短券,即用剂。38.八议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八议是指八类人犯罪时,依法享有减轻或免除其刑罚的特权。这八类人包括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相应的八议即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1.00)39.秦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秦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 (1)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男子身高六尺五寸、女子身高六尺二寸为成年人,达到此身高者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就开始承担刑事责任,否则不负刑事责任。 (2)区分有无犯罪意识,将有无犯罪意
26、识作为认定构成犯罪的标准之一。 (3)区分故意与过失。秦律将故意称为“端”,过失为“不端”。依据犯罪主体的主观动机,将犯罪区分为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前者从重处罚,后者从轻处置。 (4)共犯加重处罚。秦律中,五人以上的共同犯罪为重大犯罪,更要加重处罚。 (5)自首减刑。秦律中“自出”即“自首”,规定对犯罪后主动自首者可酌情减轻刑罚。 (6)诬告反坐。诬告罪的成立,必须是“端告”,即故意捏造事实,向司法机关控告他人。诬告他人者,以所诬陷的罪名予以处罚。 (7)犯罪连坐。犯罪连坐即一人犯罪,其他有关联的人连同受罚。主要有亲属连坐、邻里连坐、职务连坐及军伍连坐等。40.简述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27、。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汉初沿袭秦律,主张亲属之间必须互相揭发罪行,否则连坐处罚。但汉朝标榜“孝治天下”,儒家一贯提倡亲属间应相互隐瞒罪行这一道德原则,至汉宣帝地节四年正式确立“亲亲得相首匿”的刑法原则,即祖孙三代、夫妻之间,卑幼隐匿尊长罪行的,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隐匿卑幼罪行的,除死罪要上请,其他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刑法原则是汉朝引礼入法的重要体现,对后世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41.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发展。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发展的主要表现有: (1)法
28、律注释水平明显提高。由于张斐和杜预等人对晋律所作的解释非常完备,统一了人们对律条的不同理解,而且弥补了律文内容上的缺陷,后来经朝廷批准,下诏颁行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效力。后人将他们的注释与晋律文本合为一体,称之为张杜律。 (2)法典编纂技术渐趋成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新律、晋律到北齐律,法典的篇数及体例经过不断调整,逐步定型,最终确立起以名例律为首篇,作为法典总则,法典共分十二篇的体例,法典编纂模式基本定型,为隋唐所继承。 (3)律学理论水平进一步发展。律学家们对法的性质与作用,对法典总则的性质、内容与地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与阐述,对不同法律形式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界分,还明确了制定
29、法制的指导思想等,律学理论水平进一步发展。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42.试述商鞅变法的内容。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1)改法为律,明法重刑。商鞅变法时,改法为律,此后中国封建各朝的主要法典一般均称为“律”。商鞅推行“法治”,主张“法必明,令必行”,主张轻罪重罚。“明法”,即强调法律要公开,要使人人皆知,并强调法律必须要被贯彻实施。在适用法律的问题上,商鞅强调“重刑”,体现为“刑用于将过”,即在将要犯罪而尚未着手实施的时候,就对其施以刑罚,以此来预防犯罪。商鞅还发展法家“刑无等级”的原则,打破“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无论是谁犯了罪绝不
30、宽宥。 (2)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商鞅变法的重要举措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将旧有奴隶主贵族依靠其血缘所得的一切特权予以剥夺,实行按军功赐爵授禄的制度。废除分封制,奖励耕织。还规定统一度量衡、增加赋税收入等措施。这些措施彻底改变了旧有的社会基础,对于秦国的作战与生产非常有利。 (3)置县迁都,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置 31 个县,县下设乡、邑,乡下设里、亭,民按什伍之制进行编制。县设有县令,为一县之长,还设县丞,掌管民政,县尉掌管军事。县制的普遍推行,有利于巩同地主阶级的统治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4)焚毁诗书,禁止游宦。商鞅主张厉行法治,专任法治,取缔儒、墨、道等各家各派异端学说,尤其是儒家
31、的“德治”、“礼治”等学说,主张用封建国家的法律、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还主张不能让那些凭着博学广识、能言善辩、信义廉洁、结党友众的人,取得富贵,非议法令,也不能让他们散布自己的主张;禁止请托、游说求官的活动。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新兴地主阶级的文化专制。43.试述汉朝文景时期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汉朝文景时期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汉文帝十三年正式改革刑制,主要是废除肉刑,以笞、徒、死刑来取代原有的刑罚。具体为:把黥(脸上刻墨并服无期刑)改为髡钳(有期刑附加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城旦舂,把劓(割鼻子并服无期刑)改为笞三百(有期刑附加打三百板子)
32、,把斩左趾(斩去左脚并服无期刑)改为笞五百(有期刑附加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并服无期刑)改为弃市(死刑)。 汉景帝进一步完善汉文帝改制的内容:一方面,两次减少笞的数量。第一次是汉景帝元年下诏将取代斩左趾的笞五百减为笞三百,取代劓刑的笞三百减为笞二百。第二次是汉景帝中元六年再次下诏将笞三百减为笞二百,笞二百减为笞一百。另一方面,具体规定执行笞刑的刑具尺寸、重量、规格,行刑时中途不得更换人。至此,杖刑开始规范化,“自是笞者得全”。 历史意义: 汉文景帝废除残人肢体、刻人肌肤的肉刑,具有进步历史意义。不仅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而且还使中国刑罚制度摆脱原始形态,由野蛮残酷走向更为人道文明的道路。这也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为后世以身体刑、劳役刑为主体的“五刑”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是汉文景帝改革仍存在局限性。如改革过程中,局部范围曾有一定程度的反复、倒退,斩右趾改为死刑弃市,由轻变重,宫刑本已废除,后来又予以恢复等。同时,改革后的刑制仍然十分繁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