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法制史自考-44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0559       资源大小:177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法制史自考-44及答案解析.doc

    1、中国法制史自考-4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8,分数:19.00)1.三国时期提出“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的是_ A.曹操 B.孙权 C.诸葛亮 D.刘备(分数:0.50)A.B.C.D.2.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_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分数:0.50)A.B.C.D.3.南北朝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_ A.礼律进一步融合 B.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C.明德慎罚 D.明刑弼教(分数:0.50)A.B.C.

    2、D.4.两晋的法制指导思想是_ A.纳礼人律 B.德主刑辅 C.无为而治 D.轻罪重刑(分数:0.50)A.B.C.D.5.南北朝时期律学发展的状况是_ A.“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 B.“中原律学,衰于北而盛于南” C.“中原律学,南北同衰” D.“中原律学,南北同盛”(分数:0.50)A.B.C.D.6.晋律又称_ A.左官律 B.武德律 C.大业律 D.泰始律(分数:0.50)A.B.C.D.7.三国时期,立法最有成效的是_ A.曹魏 B.蜀国 C.吴国 D.晋(分数:0.50)A.B.C.D.8.首次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列入律首的法典是_ A.法经 B.北齐律 C.新律 D.晋律

    3、(分数:0.50)A.B.C.D.9.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的律典是_ A.新律 B.秦始律 C.北齐律 D.大律(分数:0.50)A.B.C.D.10.将刑名改为刑名和法例两篇,置于律首的是_ A.新律 B.北齐律 C.秦始律 D.北魏律(分数:0.50)A.B.C.D.11.名例律首次确定于_ A.北齐律 B.泰始律 C.新律 D.大律(分数:0.50)A.B.C.D.12.北齐律的篇数为_ A.九篇 B.十八篇 C.十二篇 D.七篇(分数:0.50)A.B.C.D.13.北周律仿尚书大诰而作,称为_ A.新律 B.泰始律 C.大律 D.大诰(分数:0.50)A.B.C.D.14.

    4、大统式制定于_ A.北齐 B.东魏 C.北周 D.西魏(分数:0.50)_15.北齐律中,相当于今天的刑法总则部分是_ A.刑名 B.法例 C.名例律 D.具法(分数:0.50)A.B.C.D.16.北朝立法的开端是_ A.北魏律 B.北齐律 C.泰始律 D.大律(分数:0.50)A.B.C.D.17.“以格代科”,格成为一种法律形式始于_ A.北魏 B.北齐 C.东魏 D.北周(分数:0.50)A.B.C.D.18.制定于_的麟趾格正式交格上升为国家法典。 A.东魏 B.西魏 C.北魏 D.北齐(分数:0.50)A.B.C.D.1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等人对其内容作出注释,后经朝廷批准使

    5、其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被称为_ A.法律答问 B.大杜律 C.小杜律 D.张杜律(分数:0.50)A.B.C.D.20.“八议”首次入律是在_ A.汉朝 B.三国曹魏 C.西晋 D.北魏(分数:0.50)A.B.C.D.21.八议中议亲一项,“亲”指_ A.皇帝的亲戚 B.皇帝的故旧 C.皇帝的客人 D.前朝皇帝的后代(分数:0.50)A.B.C.D.22.第一次将“服制”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_ A.新律 B.大律 C.北魏律 D.秦始律(分数:0.50)A.B.C.D.2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家化的律典是_ A.魏律 B.北齐律 C.大律 D.泰始律(分数:0.50)A.B

    6、.C.D.24.北齐律在总结前代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将严重危害封建政权以及封建纲常礼教的十种犯罪,称为_ A.十条 B.重罪十条 C.十恶 D.重罪十恶(分数:0.50)A.B.C.D.25.官当制度源于晋律中的_ A.侧减 B.听赎 C.抵法 D.杂抵罪(分数:0.50)A.B.C.D.26.流刑首创于_ A.北齐 B.北周 C.北魏 D.西魏(分数:0.50)A.B.C.D.2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颁布“占田令”的是_ A.西晋 B.东晋 C.北魏 D.曹魏(分数:0.50)A.B.C.D.28.均田令最早颁布于_ A.曹魏 B.北魏 C.北齐 D.北周(分数:0.50)A.B.C.D.2

    7、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禁止士族与庶族、良民与贱民通婚,如果成婚,在法律上被称为_ A.不孝 B.不端 C.不道 D.失类(分数:0.50)A.B.C.D.3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枢机构的重要变化是逐渐形成了_ A.二省制 B.三省制 C.四省制 D.五省制(分数:0.50)A.B.C.D.31.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拔制度是_ A.察举 B.辟举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分数:0.50)A.B.C.D.32.“九品中正制”被废除是在_ A.北齐 B.南梁 C.隋朝 D.唐朝(分数:0.50)A.B.C.D.33.北齐时将中央审判机关廷尉改称为_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8、D.大理寺(分数:0.50)A.B.C.D.34.首次设置律博士专门培养司法官吏是在_时期。 A.两汉 B.曹魏 C.南北朝 D.隋唐(分数:0.50)A.B.C.D.35.北周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叫_ A.廷尉 B.大理寺 C.秋官大司寇 D.大司寇(分数:0.50)A.B.C.D.36.实施用挨饿的方法迫使囚犯招洪的“测罚”之刑的是_ A.南陈 B.南梁 C.北魏 D.北齐(分数:0.50)A.B.C.D.37.直诉制度形成于_ A.秦朝 B.汉朝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分数:0.50)A.B.C.D.38.开始逐渐完善死刑奏报制度的时期是_ A.秦汉 B.三国两晋南北朝 C

    9、.隋唐 D.明清(分数:0.5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39.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的是_ A.北魏律 B.麟趾格 C.大统式 D.大律 E.北齐律(分数:1.00)A.B.C.D.E.40.两晋的法律形式有_ A.律 B.令 C.故事 D.式 E.科(分数:1.00)A.B.C.D.E.41.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形式的变化包括_ A.出现了廷行事 B.律和令有了明确的区分 C.科的变化及“以格代科” D.“式”发生了变化 E.八议人律(分数:1.00)A.B.C.D.E.42.三国两晋南北朝律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_ A.出

    10、现了法律答问 B.法律注释水平明显提高 C.法典编纂技术渐趋成熟 D.出现了疏议 E.律学理论水平进一步发展(分数:1.00)A.B.C.D.E.43.为晋律作注的是_ A.张斐 B.陈群 C.贾充 D.杜预 E.长孙无忌(分数:1.00)A.B.C.D.E.44.北周时,初步形成封建制五刑,具体包括_ A.杖刑 B.鞭刑 C.笞刑 D.流刑 E.死刑(分数:1.00)A.B.C.D.E.45.三国两晋南北朝刑罚的变化包括_ A.初步形成了封建五刑 B.废除了宫刑 C.刑罚日趋规范与文明 D.官当 E.八议(分数:1.00)A.B.C.D.E.46.下诏废除宫刑的朝代有_ A.西魏 B.东魏

    11、C.北齐 D.北周 E.汉景帝(分数:1.00)A.B.C.D.E.4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行政机关包括_ A.省 B.府 C.州 D.郡 E.县(分数:1.00)A.B.C.D.E.4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三省制度包括_ A.中书省 B.内史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E.集书省(分数:1.00)A.B.C.D.E.49.“九品中正制”中中正评议人物的标准有_ A.家世 B.职位 C.道德 D.才能 E.文凭(分数:1.00)A.B.C.D.E.5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刑讯走向制度化,其中影响较大的是_ A.南陈的测囚之法 B.南梁的测囚之法 C.南宋的立测法 D.南梁的立测法

    12、 E.南陈的立测法(分数:1.00)A.B.C.D.E.三、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51.泰始律(分数:2.00)_52.张杜律(分数:2.00)_53.准五服以制罪(分数:2.00)_官当_士族_庶族_57.均田制(分数:2.00)_58.九品中正制(分数:2.00)_59.律博士(分数:2.00)_60.“立测”法(分数:2.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12,分数:36.00)61.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分数:3.00)_62.简述魏律的特点。(分数:3.00)_63.简述北齐律的发展变化。(分数:3.00)_64.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

    13、律形式的变化。(分数:3.00)_65.简述“准五服以制罪”原则。(分数:3.00)_66.简述“八议”的内容及影响。(分数:3.00)_67.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定罪量刑原则的发展变化。(分数:3.00)_68.简述“重罪十条”的内容。(分数:3.00)_69.简述官当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分数:3.00)_70.简述“士庶有别,良贱不婚”。(分数:3.00)_71.简述中央三省制的形成过程。(分数:3.00)_72.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诉讼审判制度的发展。(分数:3.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13.00)73.试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发展。(分数:6.00)_74.试述

    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曹魏、西晋和北魏的土地制度。(分数:7.00)_中国法制史自考-4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8,分数:19.00)1.三国时期提出“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的是_ A.曹操 B.孙权 C.诸葛亮 D.刘备(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三国时期,战乱不止,统治者急需以法律安定社会秩序,树立自己的权威。曹操认为:“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即治理太平之世,统治者应致力于礼乐教化,以淳朴风俗;而治理乱世,统治者应首先树立法律的权威,以安定社会。2.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15、_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三国时期,战乱不止,曹操认为:“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3.南北朝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_ A.礼律进一步融合 B.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C.明德慎罚 D.明刑弼教(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两晋时期,纳礼入律。南北朝时,南朝继承两晋的法制,礼律进一步融合。4.两晋的法制指导思想是_ A.纳礼人律 B.德主刑辅 C.无为而治 D.轻罪重刑(分数:0.50)A. B.C.D.解析:解

    16、析 两晋时期,纳礼入律。如“准五服以制罪”等体现“纳礼入律”的内容。5.南北朝时期律学发展的状况是_ A.“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 B.“中原律学,衰于北而盛于南” C.“中原律学,南北同衰” D.“中原律学,南北同盛”(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南北朝时期,北朝法制是中国法制儒家化的重要阶段,所以程树德曾说:“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6.晋律又称_ A.左官律 B.武德律 C.大业律 D.泰始律(分数:0.50)A.B.C.D. 解析:解析 晋武帝泰始三年完成修律,次年颁行全国,史称晋律,由于其制定并颁布于泰始年间。故又称为泰始律。7.三国时期,立法最有成效的是_

    17、 A.曹魏 B.蜀国 C.吴国 D.晋(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三国时期的立法,最有成效的是曹魏的魏律。8.首次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列入律首的法典是_ A.法经 B.北齐律 C.新律 D.晋律(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魏律(新律)将具有刑法总则意义的具律改为刑名,列于首篇这是我国法典编纂体例上的一次重大创造,成为日后中国法典编纂体例的基本思路,以后法典的总则均放在法典的第一篇。9.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的律典是_ A.新律 B.秦始律 C.北齐律 D.大律(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北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巩固统治,发

    18、展势力,均比较重视法制建设,取得较突出的成就,北齐律是其中的代表,被赞誉为“法令明审,科条简要”。10.将刑名改为刑名和法例两篇,置于律首的是_ A.新律 B.北齐律 C.秦始律 D.北魏律(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泰始律在体例上,将新律首篇的刑名改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置于律典之首,扩大了法典总则的内容范围。11.名例律首次确定于_ A.北齐律 B.泰始律 C.新律 D.大律(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北朝北齐律取晋律中刑名的“名”字、法例中的“例”字,合称名例律,从此确定下来,相当于刑法总则。12.北齐律的篇数为_ A.九篇 B.十八篇 C.十二篇 D

    19、.七篇(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在篇数上,北齐律将法典的篇数简化为十二篇。日后,隋唐的法典也是十二篇。13.北周律仿尚书大诰而作,称为_ A.新律 B.泰始律 C.大律 D.大诰(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北周初期沿用大统式,至周武帝时,仿尚书大诰,制定了大律。14.大统式制定于_ A.北齐 B.东魏 C.北周 D.西魏(分数:0.50)_解析:15.北齐律中,相当于今天的刑法总则部分是_ A.刑名 B.法例 C.名例律 D.具法(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在体例上,北齐律取晋律的刑名中的“名”字,法例中的“例”字,合为名例律,从此

    20、确定下来,相当于今天的刑法总则。16.北朝立法的开端是_ A.北魏律 B.北齐律 C.泰始律 D.大律(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北魏律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在刑名、罪名及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上均有发展,是北朝立法的开端,也是日后北朝立法的重要基础。17.“以格代科”,格成为一种法律形式始于_ A.北魏 B.北齐 C.东魏 D.北周(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北魏末年,逐渐“以格代科”,尤其是东魏的麟趾格,将格上升为国家法典,不再使用科。18.制定于_的麟趾格正式交格上升为国家法典。 A.东魏 B.西魏 C.北魏 D.北齐(分数:0.50)A. B.C.D.解

    21、析:解析 北魏末年,开始“以格代科”,尤其是东魏制定麟趾格,正式将格上升为国家法典,科逐渐被废弃不用。北齐时,格获得与律并行的地位,后来成为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1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等人对其内容作出注释,后经朝廷批准使其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被称为_ A.法律答问 B.大杜律 C.小杜律 D.张杜律(分数:0.50)A.B.C.D. 解析:解析 张斐和杜预等人对晋律所作的解释,与晋律具有同等效力。后人将其注释与晋律文本合称张杜律。答案为20.“八议”首次入律是在_ A.汉朝 B.三国曹魏 C.西晋 D.北魏(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八议”最早源于西周时期的

    22、“八辟”,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人律。“八议”入律是“纳礼入律”的突出表现。21.八议中议亲一项,“亲”指_ A.皇帝的亲戚 B.皇帝的故旧 C.皇帝的客人 D.前朝皇帝的后代(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八议”是指八类人犯罪时,依法享有减轻或免除其刑罚的特权。这八类人是:亲,即皇帝的宗室亲戚,故,即皇帝的故旧,贤,即道德品行特别卓著的,能,即才能过人的;功,即对国家有大功勋者;贵,即高级官员与贵族;勤,即为国家勤劳工作成绩突出者;宾,即前朝皇室及其后裔。22.第一次将“服制”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_ A.新律 B.大律 C.北魏律 D.秦始律(分数:0.50)A.B

    23、.C.D. 解析:解析 西晋的泰始律中出现:“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这是按照五等服制所体现出来的亲疏远近关系来定罪量刑的一种制度。“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确立,是儒家礼治与法律结合的重要标志,从泰始律确立以后,一直延续至明清。2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家化的律典是_ A.魏律 B.北齐律 C.大律 D.泰始律(分数:0.50)A.B.C.D. 解析:解析 “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确立,是儒家礼治与法律结合的重要标志,由于它适用于社会上的一切人,具有最广泛的普遍适用性,因此,人们把记载有该原则的泰始律称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律。“准五服以制罪”原则从泰始律确立以后,一直延续至明清。24.

    24、北齐律在总结前代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将严重危害封建政权以及封建纲常礼教的十种犯罪,称为_ A.十条 B.重罪十条 C.十恶 D.重罪十恶(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北齐律在总结前代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将严重危害封建政权以及封建纲常礼教的十种犯罪,称为重罪十条。到了隋朝在重罪十条的基础上形成十恶。25.官当制度源于晋律中的_ A.侧减 B.听赎 C.抵法 D.杂抵罪(分数:0.50)A.B.C.D. 解析:解析 官当,即官吏犯罪后,法律允许其以官职或爵位来抵罪的制度。晋时有杂抵罪,即以官职抵罪折当劳役刑,北魏和南朝的陈发展为官当。26.流刑首创于_ A.北齐 B.北周 C.北魏

    25、D.西魏(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北周首创流刑五等之制。2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颁布“占田令”的是_ A.西晋 B.东晋 C.北魏 D.曹魏(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复杂,使得各政权的土地立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曹魏实行屯田制,西晋时晋武帝颁布“占田令”,北魏时实行均田制。28.均田令最早颁布于_ A.曹魏 B.北魏 C.北齐 D.北周(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北魏建立后,未解决土地问题,首先颁行设计周密的均田令。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29.

    2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禁止士族与庶族、良民与贱民通婚,如果成婚,在法律上被称为_ A.不孝 B.不端 C.不道 D.失类(分数:0.50)A.B.C.D. 解析: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别强调尊卑等级,禁止士族与庶族、良民与贱民通婚,如果成婚,在法律上被称为“失类”。3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枢机构的重要变化是逐渐形成了_ A.二省制 B.三省制 C.四省制 D.五省制(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东汉末年,“三公”尽管仍旧设置,但其职权已逐渐转归尚书,成为虚职。曹魏时期,仍延续这种做法,到西晋,三公发展到了八公,但均为荣誉职,已无实权。取而代之的是曹魏时期逐渐形成的三省制。

    27、31.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拔制度是_ A.察举 B.辟举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曹操曾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选择各地声望高的人士出任“中正官”,将当地之士人按德才高下分为九等,政府按等级高低委以官职。这一做法到曹丕称帝后,接受陈群的建议,发展为“九品中正制”。32.“九品中正制”被废除是在_ A.北齐 B.南梁 C.隋朝 D.唐朝(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特色在于设立了“九品中正制”。但到了西晋,在门阀士族制度的影响下,“九品中正制”开始蜕变。“九品中正制”完全成了门阀士族的政治工具,

    28、其作为选官制度的初衷和职能完全丧失,随着门阀士族的没落,这一制度在隋朝最终被废除。33.北齐时将中央审判机关廷尉改称为_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分数:0.50)A.B.C.D. 解析: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司法机关发生很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发生在北齐,将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改称为“大理寺”,并扩大机构编制。这一名称被隋唐继承,隋唐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均称为“大理寺”。34.首次设置律博士专门培养司法官吏是在_时期。 A.两汉 B.曹魏 C.南北朝 D.隋唐(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曹魏魏明帝时,曾在最高审判机关“廷尉”之下设立“律博士”一职,专门负

    29、责教授法律知识,增长司法官的专业素质与办案水平,培养司法人才,成为我国最早设置的专门从事法律教育的机构。35.北周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叫_ A.廷尉 B.大理寺 C.秋官大司寇 D.大司寇(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不同政权下,中央审判机关的名称不同,北周称为“秋官大司寇”。36.实施用挨饿的方法迫使囚犯招洪的“测罚”之刑的是_ A.南陈 B.南梁 C.北魏 D.北齐(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梁律规定,凡在押人犯拒不招供,均施以“测罚”之刑。即三天不给饭吃,然后允许家人送二升粥,如果是女子及老人、小孩,则一天半允许进粥一次,持续十天十夜止。这是用挨饿的方

    30、法迫使囚犯招供。37.直诉制度形成于_ A.秦朝 B.汉朝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晋武帝时期,在朝堂外设置登闻鼓,允许有重大冤屈者不受审级限制,击鼓向皇帝直诉。北魏、南梁沿用此制。38.开始逐渐完善死刑奏报制度的时期是_ A.秦汉 B.三国两晋南北朝 C.隋唐 D.明清(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人死不可复生,为了慎重对待和处理死刑重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逐步完善死刑复奏制度。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39.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的是_ A.北魏律 B.麟趾格 C.大统

    31、式 D.大律 E.北齐律(分数:1.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北齐在东魏后修订制成北齐律,北魏制成北魏律,东魏制定了麟趾格,西魏制定了大统式,北周制定了大律。40.两晋的法律形式有_ A.律 B.令 C.故事 D.式 E.科(分数:1.00)A. B. C. D. E.解析:解析 西晋时期,未见有科,法律形式主要有律、令、故事等,且律学家张斐和杜预从内容上对律与令进行了界分。西晋颁布有户调式,故 D 也应选。41.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形式的变化包括_ A.出现了廷行事 B.律和令有了明确的区分 C.科的变化及“以格代科” D.“式”发生了变化 E.八议人律(分数:1.00)

    32、A.B. C. D. E.解析: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形式的变化主要有三:(1)律和令有了明确的区分;(2)科的变化及“以格代科”;(3)“式”发生了变化。42.三国两晋南北朝律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_ A.出现了法律答问 B.法律注释水平明显提高 C.法典编纂技术渐趋成熟 D.出现了疏议 E.律学理论水平进一步发展(分数:1.00)A.B. C. D.E. 解析: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律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1)法律注释水平明显提高;(2)法典编纂技术渐趋成熟;(3)律学理论水平进一步发展。法律答问出现在秦朝;疏议是在唐朝。43.为晋律作注的是_ A.张斐 B.陈群

    33、C.贾充 D.杜预 E.长孙无忌(分数:1.00)A. B.C.D. E.解析:解析 张斐和杜预等人对晋律作解释,后人将他们的注释与晋律文本合称张杜律。44.北周时,初步形成封建制五刑,具体包括_ A.杖刑 B.鞭刑 C.笞刑 D.流刑 E.死刑(分数:1.00)A. B. C.D. E. 解析:解析 北周五刑为死、流、徒、杖、鞭,且初步形成五刑各分五等共二十五等的刑罚体系。45.三国两晋南北朝刑罚的变化包括_ A.初步形成了封建五刑 B.废除了宫刑 C.刑罚日趋规范与文明 D.官当 E.八议(分数:1.00)A. B. C. D.E.解析: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刑罚的变化主要有三:(1)初步形

    34、成了封建五刑;(2)废除了宫刑;(3)刑罚日趋规范与文明。八议和官当是定罪量刑原则的内容。46.下诏废除宫刑的朝代有_ A.西魏 B.东魏 C.北齐 D.北周 E.汉景帝(分数:1.00)A. B.C. D.E.解析:解析 宫刑是一种残酷、不人道的刑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西魏文帝、北齐后主均下诏应处宫刑的改为收为官奴,宫刑被正式被废除。4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行政机关包括_ A.省 B.府 C.州 D.郡 E.县(分数:1.00)A.B.C. D. E. 解析: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沿用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形成了州、郡、县三级制。4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三省制度包括_

    35、A.中书省 B.内史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E.集书省(分数:1.00)A. B.C. D. E.解析:解析 东汉末年,“三公”尽管仍旧设置,但其职权已逐渐转归尚书,成为虚职。取而代之的是曹魏时期逐渐形成的三省制。最初,三公的职权转归尚书台,由尚书令及尚书仆射行使其职权,魏文帝时,又成立中书省与门下省,与尚书台分权。后来逐渐形成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的分工。这样三省六部制初具雏形。49.“九品中正制”中中正评议人物的标准有_ A.家世 B.职位 C.道德 D.才能 E.文凭(分数:1.00)A. B.C. D. E.解析:解析 中正评议人物的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家世指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中正对人物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中正根据家世、德才的评论,对人物做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共分九等。5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刑讯走向制度化,其中影响较大的是_ A.南陈的测囚之法 B.南梁的测囚之法 C.南宋的立测法 D.南梁的立测法 E.南陈的立测法(分数:1.00)A.B. C.D.E. 解析: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刑讯走向制度化,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南梁的测囚之法和南陈的立测法。三、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10,分数: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法制史自考-44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