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法制史自考-1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4,分数:34.00)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朝代是_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分数:1.00)A.B.C.D.2.在商朝时曾几次迁都,最后定都殷的君王是_ A.纣 B.盘庚 C.汤 D.桀(分数:1.00)A.B.C.D.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_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分数:1.00)A.B.C.D.4.原始社会产生的法的胚胎形态为_ A.原始禁忌 B.习惯法 C.行为规则 D.氏族习惯(分数:1.00)A.B.C.D.5.法的起源,实质上是氏
2、族习惯向_的质变过程。 A.行为规则 B.制裁方法 C.奴隶制习惯法 D.成文法(分数:1.00)A.B.C.D.6._是礼在仪式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行为规则之一,具有“法”的意义。 A.区分 B.习惯 C.刑 D.原始禁忌(分数:1.00)A.B.C.D.7.氏族社会晚期,应运而生了经常性的威慑、处罚和镇压的暴力手段,即_ A.刑 B.法 C.礼 D.律(分数:1.00)A.B.C.D.8.中国古代“刑起于兵”,“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之语出自_ A.商君书画策 B.周礼秋官 C.尚书吕刑 D.左传昭公六年(分数:1.00)A.B.C.D.9.所谓“禹刑”,最先见于_ A.尚
3、书 B.左传 C.诗经 D.国语(分数:1.00)A.B.C.D.10.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一条军法见于_ A.甘誓 B.左传 C.汤誓 D.周礼(分数:1.00)A.B.C.D.11.后人大多认为夏朝法律的总称是_ A.九刑 B.禹刑 C.政典 D.汤刑(分数:1.00)A.B.C.D.12.夏朝中央最高司法长官为_ A.大理 B.士 C.司寇 D.廷尉(分数:1.00)A.B.C.D.13.在夏朝,肆无忌惮地杀人称为_ A.昏 B.墨 C.贼 D.杀(分数:1.00)A.B.C.D.14.夏商通行的“五刑”包括墨、劓、膑、宫、大辟,均以残害人的肢体为特征,后世统称为_ A.五刑 B.徒刑
4、 C.酷刑 D.肉刑(分数:1.00)A.B.C.D.15.下列可能是夏朝的中央监狱的是_ A.圜土 B.牖里 C.羑里 D.夏台(分数:1.00)A.B.C.D.16.下列可能是夏朝比较简单的行政法规的是_ A.政典 B.禹刑 C.甘誓 D.召诰(分数:1.00)A.B.C.D.17.夏朝时期,已恶而掠美为_ A.昏 B.墨 C.贼 D.杀(分数:1.00)A.B.C.D.18._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使商王的统治更加理直气壮。 A.君权神授 B.奉“天”罚罪 C.礼 D.帝祖合一(分数:1.00)A.B.C.D.19.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_ A.“亲亲、尊尊” B.“听命于神” C
5、.“敬天保民” D.“明德慎罚”(分数:1.00)A.B.C.D.20.左传昭公六年载:商有乱政,而作_ A.禹刑 B.汤刑 C.官刑 D.九刑(分数:1.00)A.B.C.D.21.反映出商朝法制比较成熟的“刑名从商”这一论段出自_ A.尚书汤誓 B.荀子正名 C.尚书商书 D.礼记表记(分数:1.00)A.B.C.D.22.商朝将犯罪者处死后晒成肉干的酷刑是_ A.醢 B.脯 C.炮烙 D.劓殄(分数:1.00)A.B.C.D.23.“炮烙之法”出现于_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分数:1.00)A.B.C.D.24.商朝将犯罪者处死后剁为肉酱的酷刑是_ A.醢 B.脯
6、C.炮烙 D.劓殄(分数:1.00)A.B.C.D.25.在商朝,商王虽是当然的享有最高的司法权,但其享有的此权力主要限于_ A.内服地区 B.外服地区 C.全国 D.家族内部(分数:1.00)A.B.C.D.26.在爵位的继承制度上盛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朝代是_ A.商 B.唐 C.明 D.清(分数:1.00)A.B.C.D.27.在商代的继承制度上,继承的对象主要是_ A.动产 B.不动产 C.土地 D.爵位(分数:1.00)A.B.C.D.28.商朝的土地所有权制度是_ A.土地私有 B.奴隶主贵族享有 C.土地国有制 D.土地集体所有(分数:1.00)A.B.C.D.29.商朝的
7、监狱称为_ A.钧台 B.天牢 C.圜土 D.囹圄(分数:1.00)A.B.C.D.30.商朝司法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是_ A.士 B.卜者 C.商王 D.诸侯王(分数:1.00)A.B.C.D.31.在奉天罚罪及帝祖合一法制观的影响下,商朝的审判制度可以概括为_ A.“天罚”、“神判” B.“敬天保民,明德慎罚” C.“轻罪重罚” D.“礼法并用”(分数:1.00)A.B.C.D.32.在商朝,伪托神意,实行所谓神判的是_ A.大司寇 B.商王 C.卜者 D.贵族(分数:1.00)A.B.C.D.33.商朝中央专职的司法机构为_ A.司寇 B.士 C.蒙士 D.大理寺(分数:1.00)A.B.
8、C.D.34.把监狱称为羑里的是_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9,分数:18.00)35.下列哪些是中国先民法的组成部分? A.成文法 B.习惯法 C.行为规则 D.制裁方法 E.法律规范(分数:2.00)A.B.C.D.E.36.法的发展过程包括_ A.原始禁忌 B.习惯 C.习惯法 D.成文法 E.行为规则(分数:2.00)A.B.C.D.E.37.中国作为法的组成部分的行为规则及制裁方法的起源是_ A.礼化为法 B.法起于刑 C.刑起于兵 D.法起于苗民 E.皋陶造律(分数:2.00)A.B.C.D.E.38.中
9、国法起源的主要特征包括_ A.法律以氏族血缘为纽带 B.法律内容上以刑事法制为主 C.法律具有早熟性 D.法律内容上以民事法制为主 E.法律不具有早熟性(分数:2.00)A.B.C.D.E.39.夏朝的监狱名称有_ A.圜土 B.夏台 C.大狱 D.牢 E.囚室(分数:2.00)A.B.C.D.E.40.“奴隶制五刑”包括_ A.墨型 B.劓刑 C.膑刑 D.宫刑 E.大辟(分数:2.00)A.B.C.D.E.41.商朝的死刑,除甲骨文记载的以外,其他文献记载的还有_ A.火焚 B.活埋 C.炮烙 D.剖心 E.醢、脯(分数:2.00)A.B.C.D.E.42.商朝司法活动的参与者有_ A.商
10、王 B.贵族 C.平民 D.卜者 E.文人(分数:2.00)A.B.C.D.E.43.商朝在诉讼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包括_ A.注重证据 B.罪刑法定 C.对待疑案主张态度审慎 D.对人定罪量刑时,尽可能要从轻 E.在赦免他人的罪责时,要尽可能宽大(分数:2.00)A.B.C.D.E.三、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3,分数:24.00)44.奴隶制五刑(分数:8.00)_汤刑_46.内服、外服(分数:8.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2,分数:16.00)47.简述禹刑。(分数:8.00)_48.简述商朝民事法制的内容。(分数:8.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
11、8.00)49.试述中国法起源的主要特征。(分数:8.00)_中国法制史自考-18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4,分数:34.00)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朝代是_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夏朝末年,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约公元前 16 世纪,生活于黄河下游的古老部落商,在其首领汤的率领下攻击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甲骨文表明商朝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朝代。2.在商朝时曾几次迁都,最后定都殷的君王是_ A.纣 B.盘庚 C.汤 D.桀(分
12、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商朝建立后,商朝在盘庚时曾几次迁都,最后定都在殷,所以商朝也叫做殷朝。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_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相传约公元前 21 世纪,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4.原始社会产生的法的胚胎形态为_ A.原始禁忌 B.习惯法 C.行为规则 D.氏族习惯(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原始社会虽不能产生体现为国家意志的法,但却产生了法的胚胎形态氏族习惯。5.法的起源,实质上是氏族习惯向_的质变过程。 A.行为规则 B.制裁方法 C.奴隶制习惯法 D.成
13、文法(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原始社会产生了法的胚胎形态氏族习惯,在国家产生之前,维护社会秩序、调整人们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即社会规范)就已经存在,法的起源,实质上是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质变过程。本题属于识记内容。6._是礼在仪式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行为规则之一,具有“法”的意义。 A.区分 B.习惯 C.刑 D.原始禁忌(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区分”是礼在仪式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行为规则之一,具有“法”的意义。随着国家的形成,原始状态的礼由习惯演化为具有法的性质和作用,成为确定人们在国家组织中等级地位的
14、法。本题属于识记内容。7.氏族社会晚期,应运而生了经常性的威慑、处罚和镇压的暴力手段,即_ A.刑 B.法 C.礼 D.律(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氏族社会晚期,为了争夺土地、水源,获取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氏族之间的战争不断。为了使被征服者及战俘就范,胜利者往往会运用与战争属同一性质的暴力手段,这便是刑。后来,对于氏族内部的矛盾往往也运用刑杀的手段来解决。8.中国古代“刑起于兵”,“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之语出自_ A.商君书画策 B.周礼秋官 C.尚书吕刑 D.左传昭公六年(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刑起于兵”,“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出自于商君书画策
15、。9.所谓“禹刑”,最先见于_ A.尚书 B.左传 C.诗经 D.国语(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左传昭公六年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后人大多将禹刑作为夏朝法律的总称。这是最早记载“禹刑”的资料。10.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一条军法见于_ A.甘誓 B.左传 C.汤誓 D.周礼(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尚书甘誓记载启与其中一位首领有扈氏“大战于甘”,启在出兵前的誓师大会上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可以看出,由于有扈氏违背上天,启因此代表“天”要对他进行惩罚。甘誓被不少学者誉为我国第一部军法。11.后人大多认为
16、夏朝法律的总称是_ A.九刑 B.禹刑 C.政典 D.汤刑(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后人大多将禹刑作为夏朝法律的总称。12.夏朝中央最高司法长官为_ A.大理 B.士 C.司寇 D.廷尉(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为“大理”,地方司法官为“士”,基层司法官为“蒙士”,他们分管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司法审判工作。13.在夏朝,肆无忌惮地杀人称为_ A.昏 B.墨 C.贼 D.杀(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据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可见夏朝已有昏、墨、贼三种罪名。据叔向的解释
17、,“己恶而掠美为昏”,即自己做了坏事却窃取别人的美名;“贪以败官为墨”,即贪得无厌,败坏官纪;“杀人不忌为贼”,即肆无忌惮地杀人。对这三种犯罪的处罚是施以死刑。14.夏商通行的“五刑”包括墨、劓、膑、宫、大辟,均以残害人的肢体为特征,后世统称为_ A.五刑 B.徒刑 C.酷刑 D.肉刑(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夏朝的刑罚根据由轻至重依次为墨刑、劓刑、膑刑、宫刑、大辟五种。这五种刑罚均以残损人自身身体作为行刑的方式,被称为肉刑,非常野蛮和残酷。这五种刑罚通常也被称为“奴隶制五刑”。15.下列可能是夏朝的中央监狱的是_ A.圜土 B.牖里 C.羑里 D.夏台(分数:1.00)
18、A.B.C.D. 解析:解析 竹书纪年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释名释宫室中有:“狱又谓之圜土,言筑土表墙,其形圜也”,可见夏朝的监狱称为圜土,为 A 选项。而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桀曾经将商汤“囚之夏台”,可见“夏台”可能是夏朝的中央监狱。16.下列可能是夏朝比较简单的行政法规的是_ A.政典 B.禹刑 C.甘誓 D.召诰(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尚书胤征中有“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可见夏朝还有政典,它可能是夏朝比较简单的行政法规,含有规范官吏严格办事的规定,官吏办事提早与迟延都将被处死。17.夏朝时期,已恶而掠美为_ A.昏 B.墨 C.贼 D.杀
19、(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可见夏朝已有昏、墨、贼三种罪名,据叔向的解释,“已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18._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使商王的统治更加理直气壮。 A.君权神授 B.奉“天”罚罪 C.礼 D.帝祖合一(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人们敬畏上天,崇拜上帝,表现在生活中,即要敬畏商王,听从商王的统治。这种帝祖合一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使商王的统治更加理直气壮。19.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_ A.“亲亲、尊尊” B.“听命于神” C.“敬天保民” D.“明德慎罚”(分数:1.00)A.
20、B. C.D.解析:解析 商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在夏朝奉“天”罚罪法制观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更加强调“神”,尤其是祖先神的作用。因此,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即为“听命于神”。20.左传昭公六年载:商有乱政,而作_ A.禹刑 B.汤刑 C.官刑 D.九刑(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左传昭公六年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后继者为了纪念汤,以汤来命名他们的法典。21.反映出商朝法制比较成熟的“刑名从商”这一论段出自_ A.尚书汤誓 B.荀子正名 C.尚书商书 D.礼记表记(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荀子正名中有:“刑名从商”,这一论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商朝
21、的法制应该比较成熟了。22.商朝将犯罪者处死后晒成肉干的酷刑是_ A.醢 B.脯 C.炮烙 D.劓殄(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商朝全面继承了夏朝的五刑体系,但处罚的方式较为多样,有一定随意性,未形成一套规范的刑罚制度。由其他文献资料还可看出,商朝有炮烙、剖心、醢、脯等针对特定人与特定事施行的法外酷刑。所谓醢刑,即把人剁成肉酱;脯刑,即晒成肉干。23.“炮烙之法”出现于_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据史记记载“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据此可知“炮烙之法”出现于商朝。24.商朝将犯罪者处死后剁为肉酱的酷刑是_
22、A.醢 B.脯 C.炮烙 D.劓殄(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商朝全面继承了夏朝的五刑体系,但处罚的方式较为多样,有一定随意性,未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刑罚制度。由其他文献资料还可看出,商朝有炮烙、剖心、醢、脯等针对特定人与特定事施行的法外酷刑。所谓醢刑,即把人剁成肉酱;脯刑,即晒成肉干。25.在商朝,商王虽是当然的享有最高的司法权,但其享有的此权力主要限于_ A.内服地区 B.外服地区 C.全国 D.家族内部(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由于商朝实行“内服”、“外服”制度,外服地区的司法权掌握在诸侯王手里,商王虽然享有最高的司法权,但往往主要限于内服地区。26
23、.在爵位的继承制度上盛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朝代是_ A.商 B.唐 C.明 D.清(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继承制度是民事法制的范畴,商朝在继承制度上,尤其是爵位的继承制度上,最初盛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制,且“弟及为主,子继为辅”。27.在商代的继承制度上,继承的对象主要是_ A.动产 B.不动产 C.土地 D.爵位(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商朝在继承制度上,主要指爵位的继承制度上,盛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制,且“弟及为主,子继为辅”。28.商朝的土地所有权制度是_ A.土地私有 B.奴隶主贵族享有 C.土地国有制 D.土地集体所有(
24、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在所有权方面,对于农业社会最主要的财物土地,商朝奉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国有制,即全国土地名义上归商王一人所有,其他奴隶主贵族只享有使用权。29.商朝的监狱称为_ A.钧台 B.天牢 C.圜土 D.囹圄(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商朝的监狱仍然称为“圜土”。30.商朝司法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是_ A.士 B.卜者 C.商王 D.诸侯王(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商朝信神,诸多判决往往是经过占卜,假托神意进行断罪,卜者是商朝司法活动的重要参与者。31.在奉天罚罪及帝祖合一法制观的影响下,商朝的审判制度可以
25、概括为_ A.“天罚”、“神判” B.“敬天保民,明德慎罚” C.“轻罪重罚” D.“礼法并用”(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在奉天罚罪及帝祖合一法制观的影响下,商朝的诉讼审判制度可概括为“天罚”、“神判”。据传,皋陶时用一种一只角的动物来代表“天”进行审判。此题为识记内容。32.在商朝,伪托神意,实行所谓神判的是_ A.大司寇 B.商王 C.卜者 D.贵族(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由于商朝信神,诸多判决往往也是经过占卜,假托神意进行断罪,因此,卜者也是商朝司法活动的重要参与者。33.商朝中央专职的司法机构为_ A.司寇 B.士 C.蒙士 D.大理寺(分
26、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商朝中央专职的司法机构为“司寇”,司寇设有“正”、“史”等审判官,基层司法官称为“士”、“蒙士”等。34.把监狱称为羑里的是_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商朝的监狱有的称圜土,有的称羑里,据说周文王曾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9,分数:18.00)35.下列哪些是中国先民法的组成部分? A.成文法 B.习惯法 C.行为规则 D.制裁方法 E.法律规范(分数:2.00)A.B.C. D. E.解析:解析 中国先民最初的生活状况,决定了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为规则及制裁方
27、法,均与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独特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36.法的发展过程包括_ A.原始禁忌 B.习惯 C.习惯法 D.成文法 E.行为规则(分数:2.00)A. B. C. D. E.解析:解析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有其发展的独立的客观规律,它经历了由原始禁忌、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过程。A、B、C、D 四个选项均为法的发展过程的一种形式,E 不是。37.中国作为法的组成部分的行为规则及制裁方法的起源是_ A.礼化为法 B.法起于刑 C.刑起于兵 D.法起于苗民 E.皋陶造律(分数:2.00)A. B.C. D.E.解析:解析 本题的重点在于从行为规则和制裁方法上谈中国法的起源:礼化为法
28、与刑起于兵。38.中国法起源的主要特征包括_ A.法律以氏族血缘为纽带 B.法律内容上以刑事法制为主 C.法律具有早熟性 D.法律内容上以民事法制为主 E.法律不具有早熟性(分数:2.00)A. B. C. D.E.解析:解析 夏朝建立后,原始社会的习惯转变为奴隶社会的法律,使得中国法的起源具有明显特色:(1)法律以氏族血缘为纽带。(2)法律内容上以刑事法制为主。(3)法律具有早熟性。39.夏朝的监狱名称有_ A.圜土 B.夏台 C.大狱 D.牢 E.囚室(分数:2.00)A. B. C.D.E.解析:解析 夏朝的监狱称为园土;同时,“夏台”应该也是夏朝监狱的一种,而且可能是夏朝的中央监狱。4
29、0.“奴隶制五刑”包括_ A.墨型 B.劓刑 C.膑刑 D.宫刑 E.大辟(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夏朝的刑罚根据由轻至重依次为墨刑、劓刑、膑刑、宫刑、大辟五种。这五种刑罚均以残损人身身体作为行刑的方式,被称为肉刑,非常野蛮和残酷。这五种刑罚通常也被称为“奴隶制五种”。注意和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相区别。41.商朝的死刑,除甲骨文记载的以外,其他文献记载的还有_ A.火焚 B.活埋 C.炮烙 D.剖心 E.醢、脯(分数:2.00)A.B.C. D. E. 解析:解析 商朝死刑处罚的方式较为多样,甲骨文资料中记载的当时的死刑有活埋、沉水、火焚等形式。在其
30、他文献资料中记载的死刑还有炮烙、剖心、醢、脯等。42.商朝司法活动的参与者有_ A.商王 B.贵族 C.平民 D.卜者 E.文人(分数:2.00)A. B. C.D. E.解析:解析 商朝司法活动的参与者有商王、贵族和卜者。商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理所当然享有最高的司法权,王命就是最高的法律。但由于商朝实行“内服”、“外服”制度,实际上商王的最高司法权往往主要限于内服地区,外服地区的司法权掌握在诸侯王手里。由于商朝信神,诸多判决往往也是经过占卜,假托神意进行断罪,因此,卜者也是商朝司法活动的重要参与者。43.商朝在诉讼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包括_ A.注重证据 B.罪刑法定 C.对
31、待疑案主张态度审慎 D.对人定罪量刑时,尽可能要从轻 E.在赦免他人的罪责时,要尽可能宽大(分数:2.00)A. B.C. D. E. 解析:解析 商朝在审理的过程中,也形成一些基本的原则:例如,(1)注重证据,如“有旨无简不听”。(2)对待疑案主张态度审慎,如“疑狱,汜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3)对人定罪量刑时,尽可能要从轻,如“附从轻,赦从重”。(4)赦免他人的罪责时,要尽可能宽大。三、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3,分数:24.00)44.奴隶制五刑(分数:8.00)_正确答案:(夏朝的刑罚根据由轻至重依次为墨刑、劓刑、膑刑、宫刑、大辟五种。这五种刑罚通常也被称为奴隶
32、制五刑。)解析:汤刑_正确答案:(左传昭公六年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与夏朝一样,它也是后继者为了纪念汤,而以汤来命名他们的法典,同时亦表明法律之间的承袭关系。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商代后期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即对汤刑作进一步的修改。)解析:46.内服、外服(分数:8.00)_正确答案:(商朝实行“内服”、“外服”制,商王所在的地方称为“内服”,由商王直接管辖;“外服”为诸侯王、卿大夫及士的封地,他们在各自的封地内,有一定的自主权。)解析:四、B简答题/B(总题数:2,分数:16.00)47.简述禹刑。(分数:8.00)_正确答案:(左传昭公六年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后人大多将禹刑作为
33、夏朝法律的总称。以禹命名,一方面是禹的后继者为纪念大禹,另一方面,也表明该法是继承大禹时期的有关规定制定而成。由于年代久远,禹刑是否是一部成文法目前尚无定论,其具体内容现也无法详考。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大体可知夏朝已初步形成奴隶制五刑,并有一些罪名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解析:48.简述商朝民事法制的内容。(分数:8.00)_正确答案:(1)在所有权方面,对于农业社会最主要的财物土地,商朝奉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国有制,即全国土地名义上归商王一人所有,其他奴隶主贵族只享有使用权。 (2)在婚姻家庭方面,此时逐步确立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作为该制度的补充,法律允许男性王族纳妾,以至于
34、在王公贵族中纳妾成风。 (3)在继承制度上,这里主要指爵位的继续制度上,起初盛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制,且“弟及为主,子继为辅”。)解析: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8.00)49.试述中国法起源的主要特征。(分数:8.00)_正确答案:(1)法律以民族血缘为纽带。夏朝建立之前的中国社会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血缘纽带是维系社会关系的惟一手段。夏朝建立后,其法律在维护其国家制度的同时也维护着以氏族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氏族血缘纽带强固。 (2)法律内容上以刑事法制为主。由于刑起于兵,“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在当时的人看来,惩罚与制裁是法的本质内涵;又由于家国一体的国家制度,使得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成为这一社会法律的最主要任务;再由于以氏族血缘纽带建立起来的早期中国社会,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为其主要的社会经济模式,商品经济难以发达,因此,法起源时期的中国法律在内容上即以惩罚犯罪的刑事性法律为其主要内容。 (3)法律具有早熟性。中国法起源时形成的以刑事法律为主、礼法结合的特色,既沿袭了传统,又保证了在立法技术较为低下的情况下,法律的完备性。大量民商事行为可以通过礼加以调整,国家法并不干预。这种较为成熟的法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使中国成为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法起源时的这些特色在以后的封建朝代中得以沿袭,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