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题2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0517       资源大小:55.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题23及答案解析.doc

    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题 2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1.首先明确提出文章为“经国之大业”的人是_(分数:2.00)A.孔子B.司马相如C.曹丕D.苏轼2.“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_(分数:2.00)A.天人合一B.知行合一C.中庸之道D.抽象思维3.孔子认为诗经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体现的是_(分数:2.00)A.中和美B.意境美C.自然美D.韵律美4.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_(分数:2.00)A.尚书B.周易C.孟子D.论语5.最尊崇自然的学派是_(分数:2.00)A.

    2、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90.00)6.精神文化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所造成的_(分数:3.00)A.物质财富B.精神财富C.社会关系D.审美观点E.经济文化7.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的特点是_(分数:3.00)A.重整体B.重体悟C.直观性D.以经验为基础E.抽象性8.吕氏春秋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为以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图式为理论框架的统一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是_(分数:3.00)A.天道B.地道C.人道D.鬼道E.神道9.易总结的对立物变化的规律有三条_(分数:3.00)A.相反而成B.损有余而补不足C.“趣时

    3、”D.“生生”与“日新”E.“四时”10.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主要有_(分数:3.00)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B.“乐人之乐”的幸福观C.“中庸之道”的价值观D.“知行合一”的实践观E.以上都正确11.下列思想家中,论述过“知行观”的有_(分数:3.00)A.孔子B.荀子C.王阳明D.王夫之E.朱熹12.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_(分数:3.00)A.学问思辨B.格物致知C.道德修养D.道德实践E.修身养性13.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_(分数:3.00)A.上帝崇拜B.前兆迷信和占卜C.祖先崇拜D.鬼魂崇拜E.自然神崇拜14.我国古代的主要占卜形式有_

    4、(分数:3.00)A.鸟占B.星占C.梦占D.筮占E.竹卜15.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是_(分数:3.00)A.保护统治者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B.协调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C.麻醉与驯服被统治者D.激发被统治者的上进心E.团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16.下列著作受道教影响的文学作品有_(分数:3.00)A.海内十州记B.洞冥记C.枕中记D.太平广记E.以上都正确17.世界三大宗教是_(分数:3.00)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E.景教18.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三大系是_(分数:3.00)A.中观宗B.瑜伽宗C.天台宗D.密教E.禅宗19.北传佛教(属大乘)的流传地有_(分数:

    5、3.00)A.中国B.朝鲜C.日本D.越南E.老挝20.“三纲”的内容是_(分数:3.00)A.夫为妇纲B.君为臣纲C.兄为弟纲D.父为子纲E.子为母纲21.儒家仁爱思想呈现出的特点有_(分数:3.00)A.由己推人B.由爱生亲C.由内而外D.由近及远E.由外到内22.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有_(分数:3.00)A.因材施教B.启发诱导C.学思结合D.自由讨论E.教学相长23.中国戏剧中角色四大基本行包括_(分数:3.00)A生B旦C净D末E丑24.中国舞蹈最初动作起源于原始人_(分数:3.00)A.对狩猎场面的模拟B.对捕鱼场面的模拟C.对采摘场面的模拟D.对农耕场面的模拟E.向异性表示爱慕

    6、的动作25.唐代风靡长安及全国各地的三种健舞是_(分数:3.00)A.胡腾B.兰陵王C.胡旋D.柘枝E.大雩26.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舞蹈主要有三个特点,即_(分数:3.00)A.民族性B.统一性C.地域性D.民俗性E.主体性27.下列选项中属唐代绘画名作的有_(分数:3.00)A.天王送子图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女史箴图E.步辇图28.东晋顾恺之的代表着当时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作品有_(分数:3.00)A.女史箴图B.天王送子图C.清明上河图D.洛神赋图E.步辇图29.下列画家,属于唐代的有_(分数:3.00)A.吴道子B.张萱C.阎立本D.张择端E.周昉30.下列画家,属于宋代的有_(

    7、分数:3.00)A.张择端B.周昉C.苏轼D.米芾E.赵孟31.中国画的主要特点是_(分数:3.00)A.追求神似,注重意境B.不求形似,在似与不似之间C.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D.与诗、书、印密切配合E.不要求形象逼真,而强调传神达意32.中国古代建筑的显著特点有_(分数:3.00)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B.布局上左右对称C.外观的多样性D.强烈的人文性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33.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致用精神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命题有_(分数:3.00)A.歌咏言B.诗言志C.文以载道D.乐以教化E.以诗为词34.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描绘出一个什么样的美妙境界?

    8、_(分数:3.00)A.心与物遇B.情与景通C.物我两忘D.天然淡泊E.宁静致远35.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下列文学作品属尊崇自然的典范之作有_(分数:3.00)A.归园田居B.岳阳楼记C.醉翁亭记D.石钟山记E.“永州八记”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题 2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1.首先明确提出文章为“经国之大业”的人是_(分数:2.00)A.孔子B.司马相如C.曹丕 D.苏轼解析:解析 早在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文章就被视为“经国之大业”,其价值和功用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答案为 C。2.“中和之美

    9、”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_(分数:2.00)A.天人合一B.知行合一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解析:解析 “中和之美”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它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其适中,“无偏无陂”,中和之美则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答案为 C。3.孔子认为诗经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体现的是_(分数:2.00)A.中和美 B.意境美C.自然美D.韵律美解析:解析 孔子对诗的评价也是以“中和之美”作为审美原则的。孔子是“中庸”哲学的倡导者,他将“天道中庸”的伦理道德

    10、观念运用于艺术审美领域,阐发了诗经当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和之美,对诗经作出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的审美评价,反映了他的“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答案为 A。4.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_(分数:2.00)A.尚书B.周易 C.孟子D.论语解析:解析 周易是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该书引用孔子的话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答案为 B。5.最尊崇自然的学派是_(分数:2.00)A.儒家B.道家 C.墨家D.法家解析:解析 道家是最重自然的,他们把物我一体作为审美的最高境界。答案为 B。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90.00)6.精神文化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

    11、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所造成的_(分数:3.00)A.物质财富B.精神财富 C.社会关系 D.审美观点E.经济文化解析:解析 精神文化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造成的社会关系和精神财富。答案为 BC。7.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的特点是_(分数:3.00)A.重整体 B.重体悟 C.直观性 D.以经验为基础 E.抽象性解析:解析 中国古代的整体思维呈现出的是一种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性思维,这也表明它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直观性的特点。答案为 ABCD。8.吕氏春秋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为以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图式为理论框架的统一的思想体

    12、系。这个思想体系是_(分数:3.00)A.天道 B.地道 C.人道 D.鬼道E.神道解析:解析 战国至秦汉时代,吕氏春秋以儒家为核心,对道、法、墨等诸家加以改造,并糅合为以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图式为理论框架的天道、地道、人道统一的思想体系。答案为 ABC。9.易总结的对立物变化的规律有三条_(分数:3.00)A.相反而成 B.损有余而补不足C.“趣时” D.“生生”与“日新” E.“四时”解析:解析 易总结的对立物变化的规律有三条:(1)相反而成;(2)“生生”与“日新”;(3)“趣时”。答案为 ACD。10.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主要有_(分数:3.00)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B.“乐人之乐”

    13、的幸福观C.“中庸之道”的价值观 D.“知行合一”的实践观 E.以上都正确解析:解析 中国的传统哲学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2)中庸之道的价值观;(3)“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答案为 ACD。11.下列思想家中,论述过“知行观”的有_(分数:3.00)A.孔子 B.荀子 C.王阳明 D.王夫之 E.朱熹 解析:解析 从孔子开始,人们就把“言行一致”作为道德修养问题来说明。荀子有“知轻行重”说,程颐提出了“知先行后”的主张。朱熹提出知行“并进互发”说。王阳明对知与行的关系也有明确的说明。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夫之“反对离行以为知

    14、”,提出了“行先知后”说。答案为 ABCDE。12.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_(分数:3.00)A.学问思辨B.格物致知C.道德修养 D.道德实践 E.修身养性解析:解析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主要是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两方面相联系的。答案为 CD。13.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_(分数:3.00)A.上帝崇拜 B.前兆迷信和占卜 C.祖先崇拜 D.鬼魂崇拜 E.自然神崇拜解析:解析 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主要有上帝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前兆迷信和占卜等。答案为 ABCD。14.我国古代的主要占卜形式有_(分数:3.00)A.鸟占

    15、B.星占 C.梦占 D.筮占 E.竹卜 解析:解析 鸟占、兽骨卜、筮占、竹卜、星占、梦占等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占卜形式。答案为 ABCDE。15.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是_(分数:3.00)A.保护统治者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B.协调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C.麻醉与驯服被统治者 D.激发被统治者的上进心E.团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解析:解析 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具有以下社会作用:(1)保护统治者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2)麻醉与驯服被统治者。答案为 AC。16.下列著作受道教影响的文学作品有_(分数:3.00)A.海内十州记 B.洞冥记 C.枕中记 D.太平广记 E.以上都正确 解析

    16、:解析 六朝时期出现的海内十州记、洞冥记等志怪小说,唐代的枕中记,宋代成书的太平广记,都是与道教有关的文学著作。答案为 ABCDE。17.世界三大宗教是_(分数:3.00)A.佛教 B.道教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E.景教解析:解析 当今世界上流行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答案为 ACD。18.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三大系是_(分数:3.00)A.中观宗 B.瑜伽宗 C.天台宗D.密教 E.禅宗解析:解析 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三大系指的是中观宗、瑜伽宗、密教。答案为 ABD。19.北传佛教(属大乘)的流传地有_(分数:3.00)A.中国 B.朝鲜 C.日本 D.越南 E.老挝解析:解析 北传

    17、佛教(属大乘),包括流传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汉语经典系及我国藏族和蒙族地区的藏语经典系。答案为 ABCD。20.“三纲”的内容是_(分数:3.00)A.夫为妇纲 B.君为臣纲 C.兄为弟纲D.父为子纲 E.子为母纲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三纲的内容。答案为 ABD。21.儒家仁爱思想呈现出的特点有_(分数:3.00)A.由己推人 B.由爱生亲C.由内而外 D.由近及远 E.由外到内解析:解析 儒家的仁爱思想呈现出由己推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特点,这正与中国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结构相适应。答案为 ACD。22.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有_(分数:3.00)A.因材施教 B.启发诱导 C.学思结合

    18、 D.自由讨论E.教学相长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答案为 ABCE。23.中国戏剧中角色四大基本行包括_(分数:3.00)A生 B旦 C净 D末E丑 解析:解析 中国戏剧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基本行。答案为 ABCE。24.中国舞蹈最初动作起源于原始人_(分数:3.00)A.对狩猎场面的模拟 B.对捕鱼场面的模拟C.对采摘场面的模拟D.对农耕场面的模拟 E.向异性表示爱慕的动作 解析:解析 中国舞蹈的动作最初起源于原始人对狩猎、农耕场面的模拟以及向异性表示爱慕的动作。答案为 ADE。25.唐代风靡长安及全国各地的三种健舞是_(分数:3.00)A.胡腾 B.兰陵王C

    19、.胡旋 D.柘枝 E.大雩解析:解析 唐代以爽朗快捷为主的健舞,主要是从西域传来的,胡腾、胡旋、柘枝三种健舞在当时风靡长安及全国各地。答案为 ACD。26.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舞蹈主要有三个特点,即_(分数:3.00)A.民族性 B.统一性C.地域性 D.民俗性 E.主体性解析:解析 中国古典舞蹈主要有民族性、民俗性和地域性三个特点。答案为 ACD。27.下列选项中属唐代绘画名作的有_(分数:3.00)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女史箴图E.步辇图 解析:解析 天王送子图是唐代吴道子的绘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绘画。步辇图是唐代阎立本的绘画。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张择端

    20、的绘画。答案为 AE。28.东晋顾恺之的代表着当时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作品有_(分数:3.00)A.女史箴图 B.天王送子图C.清明上河图D.洛神赋图 E.步辇图解析:解析 东晋的顾恺之明确阐述了“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的创作规律,其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代表着当时人物画的最高水平。答案为 AD。29.下列画家,属于唐代的有_(分数:3.00)A.吴道子 B.张萱 C.阎立本 D.张择端E.周昉 解析:解析 唐代是中国绘画艺术全面繁荣的时期,当时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画家,比如吴道子、阎立本、张萱、周昉。答案为 ABCE。30.下列画家,属于宋代的有_(分数:3.00)A.张择端 B.周昉C.苏轼 D.米

    21、芾 E.赵孟解析:解析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苏轼、米芾倡导文人画,张择端擅长风俗画。答案为ACD。31.中国画的主要特点是_(分数:3.00)A.追求神似,注重意境 B.不求形似,在似与不似之间C.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 D.与诗、书、印密切配合 E.不要求形象逼真,而强调传神达意 解析:解析 中国画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点:(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中国画不要求形象逼真,而强调传神达意。(2)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3)与诗、书、印密切配合。答案为 ACDE。32.中国古代建筑的显著特点有_(分数:3.00)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 B.布局上左右对称 C.外观的多样性

    22、D.强烈的人文性 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显著特点的了解。答案为 ABDE。33.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致用精神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命题有_(分数:3.00)A.歌咏言B.诗言志 C.文以载道 D.乐以教化 E.以诗为词解析:解析 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主要表现为“诗言志”、“文以载道”、“乐以教化”等一系列艺术命题。答案为 BCD。34.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描绘出一个什么样的美妙境界?_(分数:3.00)A.心与物遇 B.情与景通 C.物我两忘 D.天然淡泊 E.宁静致远解析:解析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一个心与物遇,情与景通,物我两忘,天然淡泊的美妙境界。答案为 ABCD。35.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下列文学作品属尊崇自然的典范之作有_(分数:3.00)A.归园田居 B.岳阳楼记 C.醉翁亭记 D.石钟山记 E.“永州八记” 解析:解析 尊崇自然成了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很多古代的文学家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典范之作,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钟嵘的诗品、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等。答案为 ABCDE。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题2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