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题 22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4,分数:100.00)1.首次提出“六书”的著作是_(分数:3.00)A.史籀篇B.仓颉篇C.说文解字D.急就章2.中国古代整个教育程序的起点是_(分数:3.00)A.格物B.致知C.诚意D.正心3.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_(分数:3.00)A.周公B.孔子C.孟子D.荀子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是_(分数:3.00)A.因材施教B.启发诱导C.学思结合D.教学相长5.“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
2、提出它的是_(分数:3.00)A.礼记大学B.礼记学记C.荀子劝学D.论语学而6.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的标志是_(分数:3.00)A.诗经的编成B.楚辞的出现C.汉赋的出现D.汉乐府民歌的出现7.创造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的是_(分数:3.00)A.诗经B.楚辞C.汉赋D.汉乐府民歌8.诗经中风、雅、颂的划分依据是不同的_风格。(分数:3.00)A.诗韵B.音乐C.舞蹈D.节拍9.后世又称楚辞为_(分数:3.00)A.楚歌B.楚声C.骚体诗D.古体诗10.诗经的比、兴是运用的_(分数:3.00)A.比喻思维B.形象思维C.类比思维D.抽象思维11.由楚辞演
3、变而来的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是_(分数:3.00)A.汉乐府民歌B.汉赋C词D曲12.汉乐府民歌中,主要用作军乐的是_(分数:3.00)A.相和歌辞B.鼓吹歌辞C.杂曲歌辞D.唱和歌辞13.中国戏曲发端于_(分数:3.00)A.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仪式B.汉魏时期的百戏C.唐代的参军戏与歌舞戏D.宋元时期的杂剧和南戏14.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_(分数:3.00)A赋B词C曲D诗15.中国戏曲发展到元代,出现了_(分数:3.00)A.诸宫调B.杂剧C.鼓子词D.南曲16.杂剧发展到_,进入了中国戏曲的辉煌时期。(分数:3.00)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17.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_(分数:3
4、.00)A.汤显祖B.关汉卿C.王实甫D.洪异18.杂剧西厢记的作者是_(分数:3.00)A.汤显祖B.关汉卿C.王实甫D.洪舁19.元代杂剧的音乐组织的单元是_,它同时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分数:3.00)A场B折C出D段20.在京剧中,表示刚正稳健的人物性格的脸谱颜色是_(分数:3.00)A.红色B.白色C.紫色D.黑色21.戏剧牡丹亭的作者是_(分数:3.00)A.汤显祖B.关汉卿C.王实甫D.孔尚任22.在京剧中,表示忠烈正义的人物性格的脸谱颜色是_(分数:3.00)A.红色B.白色C.紫色D.黑色23.在京剧耍髯口的动作中,表示自得的是_(分数:3.00)A推B撕C捋D抖24
5、.舞蹈开始有巫舞和乐舞之分是在_(分数:3.00)A.商代B.周代C.夏代D.原始社会末期25.周代宫廷雅乐体系中显示君王以德服人的舞蹈是_(分数:3.00)A.巫舞B.乐舞C.文舞D.武舞26.唐代最著名的大型舞蹈是_(分数:3.00)A.胡旋B.凉州C.绿腰D.霓裳羽衣舞27.在历史上享有“佛画之祖”美誉的画家是_(分数:3.00)A.吴道子B.顾恺之C.曹不兴D.阎立本28.唐代最有名的软舞是_(分数:3.00)A.胡腾B.胡旋C.绿腰D.霓裳羽衣舞29.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诗人是_(分数:3.00)A.李白B.刘禹锡C.王维D.杜牧30.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6、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_(分数:3.00)A.步辇图B.清明上河图C.天王送子图D.簪花仕女图31.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_(分数:3.00)A.吴道子B.顾恺之C.张萱D.张择端32.最早提出“诗言志”这一艺术命题的文献是_(分数:3.00)A.诗经B.论语C.尚书D.国语33.被奉为“千古诗教之源”和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的艺术命题是_(分数:3.00)A.“诗言志”B.“文以载道”C.“乐以教化”D.“正得失”34.“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是_提出来的。(分数:1.00)A.孔子B.周敦颐C.韩愈D.柳宗元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题 22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
7、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4,分数:100.00)1.首次提出“六书”的著作是_(分数:3.00)A.史籀篇B.仓颉篇C.说文解字 D.急就章解析:解析 将德育和智育相结合,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书指的是汉字的形体结构类型,据说文解字叙说,周时的启蒙教育是以“六书”为先的。由此可以判断出,首次提出“六书”的著作应是说文解字。答案为 C。2.中国古代整个教育程序的起点是_(分数:3.00)A.格物 B.致知C.诚意D.正心解析:解析 中国整个教育程序的起点是“格物”。答案为 A。3.因材施教的最
8、早实践者是_(分数:3.00)A.周公B.孔子 C.孟子D.荀子解析:解析 朱熹论语集注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是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材。答案为 B。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是_(分数:3.00)A.因材施教B.启发诱导 C.学思结合D.教学相长解析:解析 孔子特别善于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他在论语中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答案为 B。5.“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
9、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_(分数:3.00)A.礼记大学B.礼记学记 C.荀子劝学D.论语学而解析:解析 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它是由礼记学记首先提出来的。答案为 B。6.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的标志是_(分数:3.00)A.诗经的编成B.楚辞的出现 C.汉赋的出现D.汉乐府民歌的出现解析:解析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答案为 B。7.创造了“赋、比、兴
10、”三种艺术表现方法的是_(分数:3.00)A.诗经 B.楚辞C.汉赋D.汉乐府民歌解析:解析 诗经所创造的“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奠定了中国诗歌审美体系和抒情模式的基本格局。答案为 A。8.诗经中风、雅、颂的划分依据是不同的_风格。(分数:3.00)A.诗韵B.音乐 C.舞蹈D.节拍解析:解析 诗经中的风、雅、颂三部分是按照不同的音乐风格来划分的。答案为 B。9.后世又称楚辞为_(分数:3.00)A.楚歌B.楚声C.骚体诗 D.古体诗解析:解析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因此后世又称楚辞为骚体诗。答案为 C。10.诗经的比、兴是运用的_(分数:3.00)A.比喻思维B.
11、形象思维C.类比思维 D.抽象思维解析:解析 诗经所创造的“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奠定了中国诗歌审美体系和抒情模式的基本格局;特别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中的类比思维,对中国诗歌兴寄遥深、含蓄蕴藉的特色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答案为 C。11.由楚辞演变而来的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是_(分数:3.00)A.汉乐府民歌B.汉赋 C词D曲解析:解析 汉赋是由楚辞演化而来的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答案为 B。12.汉乐府民歌中,主要用作军乐的是_(分数:3.00)A.相和歌辞B.鼓吹歌辞 C.杂曲歌辞D.唱和歌辞解析:解析 汉武帝时,吸收北方民族的音乐形成新的“鼓吹歌
12、辞”,当时主要用作军乐。答案为 B。13.中国戏曲发端于_(分数:3.00)A.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仪式 B.汉魏时期的百戏C.唐代的参军戏与歌舞戏D.宋元时期的杂剧和南戏解析:解析 中国戏曲发端于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仪式。答案为 A。14.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_(分数:3.00)A赋B词 C曲D诗解析:解析 词在宋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戏曲发端于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仪式;诗是唐代文学的代表样式。答案为 B。15.中国戏曲发展到元代,出现了_(分数:3.00)A.诸宫调B.杂剧 C.鼓子词D.南曲解析:解析 中国戏曲发展到元代出现了杂剧。答案为 B。16.
13、杂剧发展到_,进入了中国戏曲的辉煌时期。(分数:3.00)A.唐代B.宋代C.元代 D.明代解析:解析 杂剧在元代,进入了中国戏曲的辉煌时期。答案为 C。17.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_(分数:3.00)A.汤显祖B.关汉卿 C.王实甫D.洪异解析:解析 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窦娥冤是其代表作。答案为 B。18.杂剧西厢记的作者是_(分数:3.00)A.汤显祖B.关汉卿C.王实甫 D.洪舁解析:解析 王实甫是元代一位有名的杂剧家,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答案为 C。19.元代杂剧的音乐组织的单元是_,它同时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分数:3.00)A场B折 C出D段解析:解析 折是元代杂剧的音
14、乐组织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答案为 B。20.在京剧中,表示刚正稳健的人物性格的脸谱颜色是_(分数:3.00)A.红色B.白色C.紫色 D.黑色解析:解析 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红色表示忠烈正义,白色表示阴险狡诈,黑色表示鲁莽豪爽,紫色表示刚正稳健等。答案为 C。21.戏剧牡丹亭的作者是_(分数:3.00)A.汤显祖 B.关汉卿C.王实甫D.孔尚任解析:解析 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答案为 A。22.在京剧中,表示忠烈正义的人物性格的脸谱颜色是_(分数:3.00)A.红色 B.白色C.紫色D.黑色解析:解析 在中国戏曲中,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红色表示忠
15、烈正义。答案为 A。23.在京剧耍髯口的动作中,表示自得的是_(分数:3.00)A推B撕C捋 D抖解析:解析 在耍髯口的动作中,推表示沉思,撕表示气愤,捋表示自得,抖表示生气。答案为 C。24.舞蹈开始有巫舞和乐舞之分是在_(分数:3.00)A.商代 B.周代C.夏代D.原始社会末期解析:解析 舞蹈开始有巫舞和乐舞之分是从商代开始的。答案为 A。25.周代宫廷雅乐体系中显示君王以德服人的舞蹈是_(分数:3.00)A.巫舞B.乐舞C.文舞 D.武舞解析:解析 在周代的宫廷雅乐体系中,文舞是显示以德服人的舞蹈。答案为 C。26.唐代最著名的大型舞蹈是_(分数:3.00)A.胡旋B.凉州C.绿腰D.
16、霓裳羽衣舞 解析:解析 唐代出现过几部大型的舞蹈,其中最著名的是霓裳羽衣舞。答案为 D。27.在历史上享有“佛画之祖”美誉的画家是_(分数:3.00)A.吴道子B.顾恺之C.曹不兴 D.阎立本解析: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绘画美术得到了发展,东吴的大画家曹不兴,在历史上享有“佛画之祖”的美誉。答案为 C。28.唐代最有名的软舞是_(分数:3.00)A.胡腾B.胡旋C.绿腰 D.霓裳羽衣舞解析:解析 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据记载,唐代的舞蹈名称达一百多个,有健舞、软舞、字舞、花舞、马舞等。其中以健舞、软舞最为盛行。健舞主要是从西域传来的,风格以爽朗快捷为主,较有名的有胡腾、胡旋、柘枝。软舞风
17、格舒缓细腻,较有名的有凉州、绿腰、兰陵王等。唐代还出现了几部大型舞蹈,其中最著名的是霓裳羽衣舞。答案为 C。29.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诗人是_(分数:3.00)A.李白B.刘禹锡C.王维 D.杜牧解析:解析 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维在绘画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他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追求,正是文人画发展的前奏,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答案为 C。30.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_(分数:3.00)A.步辇图B.清明上河图 C.天王送子图D.簪花仕女图解析:解析 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为中国绘
18、画艺术开辟了新的视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该图全长 528厘米,是历史上罕见的巨制。答案为 B。31.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_(分数:3.00)A.吴道子B.顾恺之C.张萱D.张择端 解析:解析 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典型代表。答案为 D。32.最早提出“诗言志”这一艺术命题的文献是_(分数:3.00)A.诗经B.论语C.尚书 D.国语解析:解析 “诗言志”作为一个艺术命题,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中。答案为 C。33.被奉为“千古诗教之源”和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的艺术命题是_(分数:3.00)A.“诗言志” B.“文以载道”C.“乐以教化”D.“正得失”解析:解析 “诗言志”这一艺术命题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从它提出之后一直被奉为“千古诗教之源”和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答案为 A。34.“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是_提出来的。(分数:1.00)A.孔子B.周敦颐 C.韩愈D.柳宗元解析:解析 “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是由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答案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