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3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24,分数:36.00)1.我国古代居住建筑仪式有哪些? (分数:1.50)_2.简述祭灶仪式。 (分数:1.50)_3.中国人的食疗观有哪些内容? (分数:1.50)_4.我国的节日饮食有哪些? (分数:1.50)_5.随着历史前进,我国的饮食文化有何变化? (分数:1.50)_6.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分数:1.50)_7.服饰的形制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分数:1.50)_8.概述我国交通行旅的文化心结有哪些? (分数:1.50)_9.家庭共同体的地缘合作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
2、:1.50)_10.简述中国人的顾家观念。 (分数:1.50)_11.传统中的社区组织是怎么组成的? (分数:1.50)_12.社区与地方圣地活动有何特征? (分数:1.50)_13.我国血缘社会有哪些礼俗美德?其产生原因何在? (分数:1.50)_14.我国人情社会有何公益传统? (分数:1.50)_15.简述社区文化互动的历史价值。 (分数:1.50)_16.简述我国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的表现及产生。 (分数:1.50)_17.简述我国传统天文学知识。 (分数:1.50)_18.我国传统算学有哪些特点? (分数:1.50)_19.中医四诊法是什么? (分数:1.50)_20.何谓中国医学的腑
3、脏学说? (分数:1.50)_21.何谓中国医学的经脉学说? (分数:1.50)_22.何谓中国医学的针灸学说? (分数:1.50)_23.简述指南针发明、运用及传播的历史。 (分数:1.50)_24.简述印刷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分数:1.50)_二、论述题(总题数:20,分数:64.00)25.试述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核心特征。 (分数:3.00)_26.试述我国南北方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 (分数:3.00)_27.试述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耕文化的影响。 (分数:3.00)_28.试述农政思想的历史地位。 (分数:3.00)_29.农业文化事象何以大都与岁时节令有关,试举例简述之。 (分数:
4、3.00)_30.阐释我国农事信仰的文化。 (分数:3.00)_31.试述我国的生产经济与文化特征。 (分数:3.00)_32.试述我国日常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分数:3.00)_33.试述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 (分数:3.00)_34.试述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文化观念。 (分数:3.00)_35.试述中国饮食行为的文化含义。 (分数:3.00)_36.试述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分数:3.00)_37.如何理解行旅文化的两个组成部分? (分数:3.00)_38.试述中国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 (分数:3.00)_39.试述中国家庭结构的文化要素。 (分数:3.00)_40.我国日常生活中的
5、文化习惯有哪些美德应为现代生活所继承? (分数:3.00)_41.试述我国科技的民族文化基础。 (分数:4.00)_42.试述中国医药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分数:4.00)_43.试述我国四大发明。 (分数:4.00)_44.试述我国四大发明的对外交流。 (分数:4.00)_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3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24,分数:36.00)1.我国古代居住建筑仪式有哪些?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1)选址仪式;(2)上梁仪式;(3)贺新房仪式;(4)使用家具的仪式;(5)祭灶仪式;(6)搬迁仪式。2.简述祭灶仪式。 (
6、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灶台是居室内第二个兼用于生活与祭祀的设施。中国人信仰灶王,奉之为家神。平时,人们在灶台上供神龛,两边贴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给了他一个永不退休的地位。到了年旧历腊月二十三,全家举行祭灶仪式,吃灶糖、唱祭灶歌。过去祭灶,反映两大社会问题:吃饭和治病,今天人们的生活和观念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3.中国人的食疗观有哪些内容?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中国人很早就懂得了饮食与养生的道理。中医认为,人要以五谷养气,食肉多,则食气为肉气所胜,会破坏内脏的平衡,导致疾病的产生。我国古代食谱大都强调要节制饮食,古人把对宴饮的节制
7、当成一种礼节,是把它视为一种严肃的社会规范的。在饮食健康上,中国人讲究选择食物和食法。比如食粥,就曾被认为是简易方便的保健疗法。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提到了食粥疗法。总之,食疗的思想,是强调在进食和人体之间保持平衡,在生理和文化之间寻求平衡。什么事情都不要过分。这种思想,实在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写照。4.我国的节日饮食有哪些?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我国的节日饮食非常丰富。春节的饺子、十五的元宵、中秋的月饼、腊月的八宝粥,它们在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都是只有过节时才品尝的特殊食品。节日有狂欢性,过节吃这些食品,能体现群体之间的分享、庆祝、纳吉、驱邪、竞赛、交换和沟通行为,凝聚着多种平民
8、精神,平常是做不到的。节日饮食有各种讲究,分行为的和观念的两种。行为上的讲究,是强调全家围坐在一起吃节日食品,民间还伴有相应的祭祀仪式,有的是敬神,有的是祭祖,这些行为源远流长。从观念上说,节日饮食有很多象征意义。5.随着历史前进,我国的饮食文化有何变化?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大都以家庭为单位,两三甚至四五代共同进餐。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的大食堂制,较大地冲击了传统饮食文化。60 年代后又恢复家庭单位饮食传统。80 年代后核心家庭增多,两代共餐的现象较为普遍,且倾向于快捷。逢年过节,各家大都回归传统饮食的习惯。6.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分数
9、:1.50)_正确答案:()解析:(1)环境标志,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有差异; (2)性别标志,服饰体现了性别的差异; (3)体型标志,人体高矮胖瘦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 (4)年龄标志,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服装的样式、颜色等有所不同。7.服饰的形制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1)衣着。最基本的是上、下,衣、鞋、袜、帽是相对次要的。 (2)附属装饰品。如头发上的夹、簪、钗、梳,耳朵上的耳环、耳坠,颈部的项圈、项链,胸部的胸针,腰部的腰佩,手臂的手镯、戒指,脚部的脚铃、脚环。 (3)人体自身的装饰。如发式、镶牙、束胸、缠足、纹面、画眉、描唇、涂指甲。 (4
10、)带有装饰性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用品。如各种佩刀(餐刀、水果刀、腰刀)、背兜、挎包、手提袋、荷包、钱包、香袋、折扇、鼻烟壶和烟袋杆等。8.概述我国交通行旅的文化心结有哪些?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我国交通行旅文化,表现了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种文化心结,这主要表现在: (1)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最初的交通设施是陆路,它是人类沿着狩猎、采集的固定路线开辟的。周礼把大小道路按其宽窄分为五等:“径”、“畛”、“涂”、“道”、“路”。古人还把环境地貌不同的路加以区分,山野田间之路叫蹊、畛、阡、陌等。城邑之路称街、衢等。秦统一后,推行车同轨制度。 (2)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早期运
11、输以挑为主,后来又有抬,进而骑牛骑马。东北赫哲族用狗拉爬犁。传说黄帝发明了车,商周时车的制作已相当进步。到封建社会,车的使用有了等级制度。春秋时期出现舆轿,魏晋时舆轿是统治者的日常代步工具,明清后分官轿与民轿。 桥的出现解决了河道对径路交通的阻隔,它在交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与传承。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行旅行业增加,分工渐细,并由此形成了各自的一些行规、禁忌、技艺等行业习俗。行旅规矩:出行要祭路道神或祭祖先,启程要选定吉日,吃吉利饭,放鞭炮等。行业范围:浙江一带水多,以摆渡为生的船家其经营对象主要是当地人,不收船费,春秋两季到河岸农家收一定数量的粮食,多少不限。外地
12、人过河给钱给物均可,不给也不强求等,这是传统互惠行为的表现,也反映了我国人际关系的温厚。信仰禁忌:船家造好船要谢鲁班,继之燃放鞭炮送神,而后新船下水。航行间同行各船要保持沉默,以防出言不吉。船行中有鱼虾跳上来要把它们这些龙王亲戚放回水中,以免惹祸。行业技术:如轿夫抬轿后边人看不到路,因之常需前边轿夫喊叫提醒并以喊叫作答,前呼后应。总之,中国交通行旅的习俗反映了人们离家外出的不安全感和对自然神的敬畏心理。9.家庭共同体的地缘合作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1)生产互助。如实行无报酬的劳力和畜力支援,在地多人少与地少人多的家庭之间开展换工互助,以保证春种秋收不违农时
13、。(2)生活互助。民间许多乡村生活资料互惠,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两村免费互赠农副特产,以调剂余缺,改善关系。(3)在公共地的建设上实行基层民主制,用以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在公共资源缺乏的乡村社会,人们更加坚持村落民主自治。10.简述中国人的顾家观念。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过去由于贫苦、战争、疾病、流徙、社会动荡等原因,中国人很难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用某种历史建筑物或长期遗留的物化遗产来纪念一个家的存在,可是他们的顾“家”情感却是世界闻名的。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又不依赖于丰厚的物质资源,主要是通过精神行为传承来创造对家的文化记忆,这成为区别异文化的一个特点。甚至可以说,凡是
14、中国人总会怀有认同家庭的共同意识的,这是他们永久无悔的精神文化纪念品,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意识,也可以说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它很抽象,但也很具体,因为它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情感、文化背景和传统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的家庭文化事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它能凝聚人心、管理国民和教育后代。11.传统中的社区组织是怎么组成的?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同地缘的家族组织往往结成社区群体。他们以某一地方圣地或社区内的农贸集散地为中心,以若干相毗连的自然区划为范畴,形成了历史上较大的社会活动。比起家族组织和地缘组织,这种社区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带动了中国传统生活文化
15、的发展。12.社区与地方圣地活动有何特征?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社区与地方圣地活动大都有以下特征:(1)对神仙、圣贤所在地的崇拜:由祭祀活动而形成庙会。祭祀活动有各式各样带有表演性的仪式,由各社区民间的朝圣组织承担,约定俗成,定期举行。(2)交换农副产品:地方圣地活动不仅仅是庆典祭祀,它往往和商品交换的集市结合在一起,一道朝圣,一道购物,共同参与,使大家在思想上结成一体。(3)赌胜:如触摸寺庙某一装饰性建筑物以测运气之好坏,这是一种带有信仰色彩的游戏性赌胜败活动。(4)吃喝:庙会上的饮食多为地方传统小吃,有特色且物美价廉。(5)娱乐:除观看祭祀仪式带有娱乐性外,庙会往往要酬
16、神唱戏或民间组成的舞蹈活动的赛会,很热闹。13.我国血缘社会有哪些礼俗美德?其产生原因何在?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血缘社会的文化以血缘家族共同体为基础,结合地缘、社缘关系,形成集体观念和形为事象。它维系个人与群体、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平衡,提倡祖宗观念、孝养观念、家庭观念和乡土观念,营造亲睦祥和的气氛,培养善良、正直、奉献的人格风尚。这对形成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文化曾起到积极作用。14.我国人情社会有何公益传统?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是中国人日常文化观中的一些公有共享的文化要素。诸如同情心、牺牲精神、乐善好施、不计回报、有容乃大、慷慨方正等
17、。15.简述社区文化互动的历史价值。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1)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2)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3)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地方文化遗产。16.简述我国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的表现及产生。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儒家赞美士耕、尚贤举才思想,由于它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因而对上、下阶层的文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隋唐后,实行科举,寒士崛起,更塑造了中国人的读书心态和生活道路。在社会各阶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也成了进己的途径。这就造就了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奋斗传统,使
18、他们蔑视社会等级,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满怀昂扬的自我意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奔放的爱国激情建功立业。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高亢、明朗、雍容、浪漫、从容不迫的气质。17.简述我国传统天文学知识。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我国传统天文学知识包括下面几种。一是天象观测。古人观测天象之目的是预卜人间之祸福,认为天变是人事顺逆、吉凶的表现。他们把星空分成五大块,谓之“宫”。每“宫”又分为“七宿”,每宿又含若干星,星各主一事,这种将星象与人事相联的思维是虚妄的,但古人却由此认识了星的数量、亮度、颜色、分布、运动等自然规律。二是历法。中国传统历法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定的,其基本元素称为日、气
19、、朔三点。“日”是一昼一夜;“气”分“中气”和“节气”,“节气”就是二十四节气。从冬至到次年冬至为一回归年。“朔”是日、月的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每两朔之间的时间为一个“朔望月”,十二个月为一年。这个年与回归年的时间有差数,不到三年能相差一个月,故以闰月调整之。另外还有计时的方法,如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各有其名。还有计每日时间的漏壶和香篆(更香)。18.我国传统算学有哪些特点?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中国传统算学的特点:一是其应用性,即研究轻重、多少、长短等方法。二是筹算记数的方法。三是算术和代数为主、几何学不发达。19.中医四诊法是什么? (分数:1.50)_正确答案:(
20、)解析: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其中,主要是切脉方法的应用,使医生能够更多地了解人体内部的变化,进行脉象变化与疾病关系的理性分析,摸索出人体的脉气循环系统,创立中国独特的脉学理论。20.何谓中国医学的腑脏学说?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在中医学上把心、肝、脾、肺、肾称“五脏”。把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称“六腑”。“脏象之说”认为,五脏六腑长体内,但其形象与功能则表现于外。腑脏在中医学里,不是单纯的生理解剖概念,而是一个传统的文化概念。它的思想来源是阴阳五行学说,把五行观念与人体器官相配属,然后将它们的内性外象联系在一起考察、施治。21.何谓中国医学的经脉学说? (分数
21、:1.50)_正确答案:()解析:经脉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支柱之一。根据这一学说,人体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位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十五络经等,是一相互联系如环的循环系统,其中有人体器官的配属关系,人体与外界的天人配合关系,人体中的气结、聚、散与筋肉的关系等,并据此施治。22.何谓中国医学的针灸学说?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针灸是针刺与灸法的合称,它的出现是对经脉学说直接应用的结果。按照针灸学说,只要确定某病属于某经脉,即可直接施治,其要点是辩证解决人体健康的“阻滞”与“疏通”的矛盾关系。23.简述指南针发明、运用及传播的历史。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
22、析:(1)战国时期发现了磁石指示南北方向的现象,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2)北宋末年(公元12 世纪初),指南针已被用于航海贸易。(3)南宋时,阿拉伯人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后经阿拉伯人之手,指南针传入欧洲。24.简述印刷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早在唐代初年,我国已出现了雕版印刷技术;宋仁宗时期(公元 11 世纪中叶),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既节省了工料,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加速了我国印刷业的发展;公元 8 世纪时,雕版印刷术传入日本;公元 1415 世纪,雕版与活字印刷开始并行欧洲,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二、论述题(总题数:20,分数:64.00
23、)25.试述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核心特征。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它们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对补充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系尤为密切。游牧民族迁徙多、定居少,他们没有办法和精力积累更多的固定财富,但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创造。他们在骑马、养马和使用马拉车的技术上,有许多领先之处;他们常年迁徙,还起到沟通不同文化的作用。此外,他们对异文化的不断吸收与共享,也造成了多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我国发达的农业文化在许多方面是受到了游牧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的影响的。与农耕自然经
24、济结合发展的经济形式,是官营、民营手工业和伴随农产品的商品化所形成的市商贸易。从中国文化的整体看,不管是上层经典文化或中、下层民俗文化,都是这种农业文明的历史产物。中国文化的诸多特性其核心特征就是农业文明。26.试述我国南北方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水土资源和灌溉条件不尽一致。因此,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各自地区生态条件的生产习惯,创造了南北方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耕培水稻,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梁、玉米、谷子、
25、稗子、豆类,以犁耕为主和井、渠浇灌等。27.试述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耕文化的影响。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二十四节气文化,是我国南北农业区所共同发明的,也为两地所共同遵守。汉代以后,我国的官时和民时观念,都受到它的控制,统治阶级还把它当做礼制规范,向天下推行。每当重要节气来临,当朝皇帝都要亲自举行农耕示范仪式,表示启动全国的农耕生产。民间传承的二十四节气也深受官方的影响,如甘肃民间的“唱春官”民俗。两千多年来,我国农民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业生产生活,促进了农业社会的发展。28.试述农政思想的历史地位。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我国传统农业社会所形成的农政思想其核
26、心是:“政绩”观和“勤农”观。孔子把“足食”放在统治者管理国家策略的首位,这是一种明确的农政言论。儒家一直把人口兴旺、农业发达当做管理国家的政治纲领。到唐代,经济昌盛、文化开放,我国再度呈现出东方农业大国的恢弘气象。这一时期农政思想更加兴盛。开元占经、四时纂要是此阶段较重要之文献。宋元明清以后农政思想仍占有很大优势。29.农业文化事象何以大都与岁时节令有关,试举例简述之。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农耕灌溉的季节性很强,需要严格地遵守岁时节律,因此各种农业文化事象大都与岁时节令有关。它们往往通过季节性的农耕仪式活动表现出来,并把此看成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例如,我国南北方各
27、地在春分前后举行的开耕仪式打春牛,这一仪式在二十四节气确定之前就有了。先秦时由天子率公卿到郊外迎春,后来成了官民共同遵守的礼俗。从春种到秋收还有灌溉仪式、禳灾仪式。大灾之年向天抗争而举行驱虫仪式或祈雨仪式以向天要粮。秋季新谷登场后,要举行秋报仪式,迎神赛社、择吉尝新,入冬有冬藏仪式,感谢天地并祈祷来年丰收。其他以农业为本的文化形态也都对岁时变化十分敏感。30.阐释我国农事信仰的文化。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农耕生产的发展,是在人类的生命圈与自然界的生物圈相互亲近的日常状态下进行的,因而人类易与大自然结成共同体。山川草木、风雷雨电,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天、地、人被看成一个统一体。对于自然界出现的超人力的现象,做不出科学的解释,随之产生了神灵崇拜。一些与农业有关的神祇的神话相继产生,如黄帝派后稷教民稼穑、神农尝百草、伏羲制鱼网、土地神赐给土地和丰收、龙神布雨等,在人们口头上流传下来,经久而不衰。31.试述我国的生产经济与文化特征。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 大农业是按照季节变化周而复始地从事种植业劳作和相关生产的社会群体活动,它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