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政治)-试卷 210 及答案解析(总分:90.00,做题时间:90 分钟)单选1.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 ( )(分数:2.00)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3.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 )(分数:2.00)A.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C.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D.事物是否有相对稳定性的问题4.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 )(分数:2.00)A.形式与内容的关系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C.相对与绝对的关系D.现象与本质的
2、关系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 )(分数:2.00)A.唯物主义一元论B.二元论C.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 )(分数:2.00)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7.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分数:2.00)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C.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D.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分数:2.00)A.直接性和形象性B.间接性和抽象性C.客观性和实在性D.具体性和历史性9.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联系起来的中介(或纽带)是
3、( )(分数:2.00)A.地理环境B.劳动实践C.思想意识D.语言沟通10.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是 ( )(分数:2.00)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C.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D.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11.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是强调 ( )(分数:2.00)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B.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理论C.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 ( )(分数:2.00)A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C.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问接作用原理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13.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 )(分数:2.00)A.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B.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过程C.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D.难以准确认识的复杂过程1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是 ( )(分数:2.00)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15.1948 年 12 月 30 日,毛泽东在以下哪篇文章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分数:2.00)A.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B.中国人民解放军
5、布告C.将革命进行到底D.论人民民主专政16.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是 ( )(分数:2.00)A.刘少奇B.朱德C.王稼祥D.邓小平17.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分数:2.00)A.革命原因不同B.革命对象不同C.革命动力不同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18.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 ( )(分数:2.00)A.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C.中共四大D.中共五大19.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作用发挥的是 ( )(分数:2.00)A.统一战线的发展B.武装斗争的水平C.党的建设的状况D.三大法宝的关系20.毛泽东在 1941 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
6、著作是 ( )(分数:2.00)A.改造我们的学习B.整顿党的作风C.反对党八股D.学习和时局21.“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 )(分数:2.00)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根据地建设D.党的领导22.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的,是邓小平关于 ( )(分数:2.00)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共同富裕的理论2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 )(分数:2.00)A.政治运动B.阶级斗争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主义改革24.购买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是 ( )(分数:2.00)A.按劳分配的收入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
7、收入C.剥削收入D.风险收入2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质就是正确处理 ( )(分数:2.00)A.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B.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C.经济效益与发展速度的关系D.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26.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最基本的是 ( )(分数:2.00)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B.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综合国力C.生产力标准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标准2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 ( )(分数:2.00)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保证经济总量平衡C.实现经济结构优化D.保证社会公平28.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
8、本原因是 ( )(分数:2.00)A.生产力状况B.资金短缺C.就业压力D.市场经济的存在29.民主首先是 ( )(分数:2.00)A.一种国家制度B.人民的自由C.阶级斗争的工具D.人类追求的目标3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 ( )(分数:2.00)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C.坚持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分数:2.00)A.诚实守信B.为人民服务C.助人为乐D.办事公正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 )(分数:2.00)A.政策B.中国共产党C.制度D.
9、干部33.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 ( )(分数:2.00)A.引进先进技术B.吸收外资C.扩大出口D.扩大进口34.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 ( )(分数:2.00)A.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B.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C.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做出新的贡献D.中国抵御外敌的彻底胜利35.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 ( )(分数:2.00)A.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B.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C.利用国内资源和利用国际资源的关系D.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36.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高举的旗帜是 ( )(分数:2.00)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10、旗帜B.社会主义伟大旗帜C.共产主义伟大旗帜D.共同富裕伟大旗帜简答37.简答题(分数:2.00)_38.简述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分数:2.00)_39.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分数:2.00)_40.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分数:2.00)_辨析41.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42.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分数:2.00)_43.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分数:2.00)_论述44.论述题(分数:2.00)_4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11、系?(分数:2.00)_专升本(政治)-试卷 210 答案解析(总分:90.00,做题时间:90 分钟)单选1.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 ( )(分数:2.00)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 解析:解析: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动力,正是在社会性的劳动中,人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才逐渐地形成并完善起来。故选“D”。3.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 )(分数:2.00)A.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C.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
12、题 D.事物是否有相对稳定性的问题解析:解析:在哲学史上,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而对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故选“C”。4.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 )(分数:2.00)A.形式与内容的关系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相对与绝对的关系D.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解析:解析:自然科学的物质即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哲学的物质范畴则揭示了各种物质形态的最一般的特性,因此,两者体现的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 )(分数:2.00)A.唯物主义一元论B.二元论C.唯心主
13、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解析:解析:一元论与二元论都是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故排除“A”、“B”;唯心主义否认物质决定意识但不一定否认运动,故“C”也不合题意。6.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 )(分数:2.00)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事物肯定方面的含义,要记住。7.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分数:2.00)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C.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D.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内容和形式的
14、辩证关系。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对立,一方面指内容和形式在一定关系上的区别是确定的,不能混淆;另一方面指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故选“B”。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分数:2.00)A.直接性和形象性B.间接性和抽象性 C.客观性和实在性D.具体性和历史性解析:解析:“A”是感性认识的特点,“C”、“D”是干扰项。9.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联系起来的中介(或纽带)是 ( )(分数:2.00)A.地理环境B.劳动实践 C.思想意识D.语言沟通解析: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前提和基础,而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15、实践将人类社会从自然界提升出来,同时也与自然界紧密联系起来,所以“B”正确。地理环境属于自然界,思想意识和语言沟通属于人类社会,所以“A”、“C”、“D”排除。10.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是 ( )(分数:2.00)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C.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 D.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的构成。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组织与设施,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另一部分是反映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的思想、观念体系,即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艺术思想、哲
16、学理论等,体现的是人们的思想关系。称为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11.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是强调 ( )(分数:2.00)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B.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理论C.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故选“D”。其他选项说法正确,但都不合题意。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 ( )(分数:2.00)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C.上层建
17、筑对生产力的问接作用原理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解析:解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我国当前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由牛产力决定的,故选“A”。13.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 )(分数:2.00)A.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B.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过程C.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D.难以准确认识的复杂过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即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1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是 ( )(分数:2.00)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解析:解析:八
18、七会议是 1927 年召开的,洛川会议是 1937 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是 1945 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 1935 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确定了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积极防御的军事路线,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等。15.1948 年 12 月 30 日,毛泽东在以下哪篇文章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分数:2.00)A.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B.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解析:解析:16.首先提出毛泽
19、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是 ( )(分数:2.00)A.刘少奇B.朱德C.王稼祥 D.邓小平解析:解析:本题属于识记题,要准确记忆。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是王稼祥,故选“C”。17.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分数:2.00)A.革命原因不同B.革命对象不同C.革命动力不同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解析:解析: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革命的对象和任务、革命的领导权、革命的动力以及革命的特性和用途上,其中最根本的区别是革命的领导权。这一问题也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18.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 ( )(分数:2.00)A.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C
20、.中共四大 D.中共五大解析:解析: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确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五大主要是讨论国民革命所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未能提出切合实际的办法,故舍去“A”、“B”、“D”。19.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作用发挥的是 ( )(分数:2.00)A.统一战线的发展B.武装斗争的水平C.党的建设的状况 D.三大法宝的关系解析:解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三者的相互关系是:党的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以统一战线为基础;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20.毛
21、泽东在 1941 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 ( )(分数:2.00)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C.反对党八股D.学习和时局解析:解析:“实事求是”是针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即主观主义不良学风写的,而改造我们的学习正是为纠正学风而写的文章,应能正确判断。21.“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 )(分数:2.00)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D.党的领导解析:解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故其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选“B”。22.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
22、明了方向的,是邓小平关于 ( )(分数:2.00)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共同富裕的理论解析:解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正是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故选“C”。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最终目标。2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 )(分数:2.00)A.政治运动B.阶级斗争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主义改革
23、解析:解析:解放生产力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改革则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渊整变动,因此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24.购买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是 ( )(分数:2.00)A.按劳分配的收入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C.剥削收入D.风险收入解析:解析: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购买债券所得的利息收入是非劳动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故选“B”。2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质就是正确处理 ( )(分数:2.00)A.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B.简单再生产和扩
24、大再生产的关系C.经济效益与发展速度的关系D.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故选“D”。26.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最基本的是 ( )(分数:2.00)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B.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综合国力C.生产力标准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标准解析:解析:“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的内容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
25、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中,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标准。2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 ( )(分数:2.00)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保证经济总量平衡C.实现经济结构优化D.保证社会公平解析:解析:“B”、“C”、“D”是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实现的。28.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 ( )(分数:2.00)A.生产力状况 B.资金短缺C.就业压力D.市场经济的存在解析:解析: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它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故“B”、“C”、“D”不成其为根本原因。29.民主首先是 ( )(分数:2.00)A.一种国家
26、制度 B.人民的自由C.阶级斗争的工具D.人类追求的目标解析:解析: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一种国家制度,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B”、“C”、“D”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解释。3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 ( )(分数:2.00)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C.坚持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解析:解析: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故选“D”。3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分数:2.0
27、0)A.诚实守信B.为人民服务 C.助人为乐D.办事公正解析:解析:诚实守信,办事公正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公德的要求,故不选“A”、“C”、“D”。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 )(分数:2.00)A.政策B.中国共产党 C.制度D.干部解析:解析:中国共产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故选“B”。33.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 ( )(分数:2.00)A.引进先进技术B.吸收外资C.扩大出口 D.扩大进口解析:解析:“A”、“B”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但不是对外贸易的内
28、容,更谈不上关键,故舍去;只有扩大出口才能提高创汇能力,从而适度进口,所以不选“D”。34.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 ( )(分数:2.00)A.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B.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C.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做出新的贡献D.中国抵御外敌的彻底胜利解析:解析:台湾还没回归,故排除“B”。“C”、“D”不合题意。35.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 ( )(分数:2.00)A.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B.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C.利用国内资源和利用国际资源的关系D.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解析:解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臼标是一致的,两者是相辅相
29、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提高独 l 山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正确答案为“D”。36.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高举的旗帜是 ( )(分数:2.00)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B.社会主义伟大旗帜C.共产主义伟大旗帜D.共同富裕伟大旗帜解析:简答37.简答题(分数:2.00)_解析:38.简述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
30、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即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理论规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方向;理论制约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方向;理论规划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步骤和方法;止确认识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行动,促进实践的发展和成功;错误认识引导人们采取错误行动,从而在实践中遭受挫折。 (3)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和认识的统一不可能一次完成,而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每一个具体过程的正确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将日益明确。)解析:39.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
31、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展开的,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相应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依据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即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
32、大众的文化。)解析:40.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等方面内容。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就是在三个不同阶段上实现各自的不同战略任务,即第一步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3)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是能源和交通,它们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三是教育和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
33、要发展科学技术,又必须依靠教育。)解析:辨析41.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42.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解决的是物质资料生产的问题,而物质资料生产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前提与基础,包括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在内的上层建筑是在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产生并服务于物质资料生产的,所以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 (2)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并不能涵盖社会生活全部领域,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外,社会基本矛盾还包括经济基
34、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对这两对矛盾的总称。)解析:43.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
35、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解析:论述44.论述题(分数:2.00)_解析:4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巩
36、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为公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其次,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再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最后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荣辱观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昭示了人们无沦在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必须是十分明确的,是小能动摇的。这对于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巩同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道德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