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8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R. H. whittaker 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_ A.单元顶极理论 B.顶极格局假说 C.多元顶极理论 D.以上都是(分数:2.00)A.B.C.D.2.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 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_ A.浮游生物 B.小鱼 C.食小鱼的大鱼 D.食大鱼的水鸟(分数:2.00)A.B.C.D.3.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_ A.蓝光 B.青光 C.紫光 D.红光(分数:2.00)A.B.C.D.4.下列有关水生植物特点中,正确的是_发达的通气系统 叶片
2、极厚 植物体具有较强的弹性 淡水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 A. B. C. D.全部正确(分数:2.00)A.B.C.D.5.“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_ A.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5%以上,或 60 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 B.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7%以上,或 60 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 C.7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5%以上,或 60 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 D.7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7%以上,或 60 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分数:2.00)A.B.C.D.6.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 100 个样方,某物种出
3、现在 80 个样方中,则 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 A.盖度 B.频度 C.密度 D.重要值(分数:2.00)A.B.C.D.7.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_ A.大型哺乳动物 B.小型哺乳动物 C.土壤动物 D.木本植物(分数:2.00)A.B.C.D.8.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_ A.内因性演替 B.快速演替 C.次生演替 D.外因性演替(分数:2.00)A.B.C.D.9.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_ A.水稻 B.黄瓜 C.大豆 D.玉米(分数:2.00)A.B.C.D.10.阳性植物的特点是_ A.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B.在弱光照条件
4、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C.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D.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分数:2.00)A.B.C.D.11.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_ A.维持恒定 B.产生波动 C.逐级降低 D.逐级升高(分数:2.00)A.B.C.D.12.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_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下降型(分数:2.00)A.B.C.D.13.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_ 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 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分数:2.00)A.B.C.D.14.提出“优
5、势、丰盛、常见、偶见、稀少、很少”的多度等级划分方法的是_ A.德鲁提 B.克列门茨 C.奥斯汀 D.布朗-布兰奎特(分数:2.00)A.B.C.D.15.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_ A.优势种 B.亚优势种 C.建群种 D.伴生种(分数:2.00)A.B.C.D.16.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_ A.寒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暖温带(分数:2.00)A.B.C.D.17.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_ A.碳 B.氮 C.磷 D.氧(分数:2.00)A.B.C.D.18.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
6、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_ A.间接因子 B.生物因子 C.直接因子 D.限制因子(分数:2.00)A.B.C.D.19.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_ A.过多的氮 B.过多的磷 C.过多的碳 D.过多的氮和磷等(分数:2.00)A.B.C.D.20.“-3/2 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_ A.密度效应 B.产量效应 C.温度效应 D.边缘效应(分数:2.00)A.B.C.D.二、B填空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21.层片是指在群落中属同一 1 的生物不同种个体的总和。(分数:2.00)填空项 1:_2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气相型、沉积型和水循环三种类型。碳循环属
7、于 1 型。(分数:2.00)填空项 1:_23.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24.形成生物群落的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原因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25.1935 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 1 这一重要概念。(分数:2.00)填空项 1:_26.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 1 的三个层次。(分数:2.00)填空项 1:_27.大多数群落都有垂直分化,这种情况称为 1 现象。(分数:2.00)填空项 1:_28.人在突然遇冷时起鸡皮疙瘩,而在炎热时会出汗,这是人对“极端”温度的一种 1。(分数:2.00)填空项 1:_29
8、.生物间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生活,这种关系称 1。(分数:2.00)填空项 1:_30.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处于不同的营养层次,这些环节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31.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或配置情况即为种群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32.根据阿伦定律,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哺育动物,其四肢、尾和耳朵有趋于缩短的现象,这是对 1 因子的适应。(分数:2.00)填空项 1:_33.从土壤质地组成来看,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34.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 1 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分数:2.00
9、)填空项 1:_35.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36.由于竞争,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在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即谓森林群落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37.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 1。(分数:2.00)填空项 1:_38.食物链可分为捕食食物链、腐屑食物链、 1 和混合食物链。(分数:2.00)填空项 1:_39.海拔高度、地形等是对生物生长发育起 1 作用的生态因子。(分数:2.00)填空项 1:_40. 1 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地方生长,只是不同植物种类的耐阴性的程序不同
10、而已。(分数:2.00)填空项 1:_三、B判断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41.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随机分布。(分数:2.00)A.正确B.错误42.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分数:2.00)A.正确B.错误43.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分数:2.00)A.正确B.错误44.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分数:2.00)A.正确B.错误45.竞争会使群落中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位变窄。(分数:2.00)A.正确B.错误46.现代生态学以人为研究中心,更加注重实践研究。(分数:2.00)A.正确B.错误47.植物对昼夜温度交替变化
11、的反应称为物候节律。(分数:2.00)A.正确B.错误48.玉米与大豆或花生间作是利用了它们之间原始合作的共生关系。(分数:2.00)A.正确B.错误4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分数:2.00)A.正确B.错误50.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30.00)51.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分数:10.00)_5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包含的三个层次。(分数:10.00)_53.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分数:10.00)_五、
12、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20.00)54.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分数:20.00)_专升本生态学基础-8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R. H. whittaker 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_ A.单元顶极理论 B.顶极格局假说 C.多元顶极理论 D.以上都是(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顶级格局假说 解析 顶级格局假说是由 R. H. Wjittaker(1953)提出的。2.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 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_ A.浮游生物 B.小鱼 C.食小鱼的大鱼 D.食大
13、鱼的水鸟(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有毒物质的富集 解析 越接近食物链的最高级,有毒物质在体内的浓度越高。3.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_ A.蓝光 B.青光 C.紫光 D.红光(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生理辐射 解析 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4.下列有关水生植物特点中,正确的是_发达的通气系统 叶片极厚 植物体具有较强的弹性 淡水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 A. B. C. D.全部正确(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解析 水生植物的特点是体
14、内有发达的通气系统,叶片常呈带状、丝状或极薄,植物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淡水植物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而海水植物则是等渗的。5.“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_ A.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5%以上,或 60 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 B.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7%以上,或 60 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 C.7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5%以上,或 60 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 D.7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7%以上,或 60 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人口老龄化 解析 “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
15、用标准是,年龄是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即为“老年型人口国家”。6.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 100 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 80 个样方中,则 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 A.盖度 B.频度 C.密度 D.重要值(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频度解析 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F1(频率)=ni(某物种出现的样本数)/N(样本总数)100%。7.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_ A.大型哺乳动物 B.小型哺乳动物 C.土壤动物 D.木本植物(分数:2.00)A.B.C.D.
16、解析:考点 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 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8.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_ A.内因性演替 B.快速演替 C.次生演替 D.外因性演替(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演替的基本类型 解析 在裸岩上最先登陆的先锋群落为地衣和苔藓,以后又渐渐长出一年生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内因演替的显著特点是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动首先是它的生境发生改变。9.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_ A.水稻 B.黄瓜 C.大豆 D.玉米(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短日照植物 解析 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苍耳和菌类属于短日照
17、植物,黄瓜属于中间植物。10.阳性植物的特点是_ A.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B.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C.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D.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阳性植物 解析 阳性植物只有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方能进行正常生长,光补偿点较高。11.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_ A.维持恒定 B.产生波动 C.逐级降低 D.逐级升高(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有毒物质的富集 解析 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12.如果一个种群的
18、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_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下降型(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增长型种群 解析 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13.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_ 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 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种群的概念 解析 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14.提出“优势、丰盛、常见、偶见、稀少、很少”的多度等级划分方法
19、的是_ A.德鲁提 B.克列门茨 C.奥斯汀 D.布朗-布兰奎特(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多度等级的划分解析 B几种常见的多度等级/B德鲁提克列门茨奥斯汀布朗-布兰奎特Sco 极多D 优势5 很丰富5 非常多Cop Cop3 很多A 丰盛4 多Cop2 多4 丰富Cop1 尚多F 常见3 较多Sp 少O 偶见3 偶遇2 较少S R 2 1 ol 稀少稀少稀少少Un 个别VR 很少1 很称少+ 很少15.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_ A.优势种 B.亚优势种 C.建群种 D.伴生种(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建群种 解析 生
20、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16.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_ A.寒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暖温带(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落叶阔叶林 解析 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 814。17.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_ A.碳 B.氮 C.磷 D.氧(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磷循环 解析 地球上大多数矿质元素如磷、钙、钾、镁、锰、铁、铜等属于沉积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8.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_ A.间接因
21、子 B.生物因子 C.直接因子 D.限制因子(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间接因子(生物与地形因子) 解析 间接因子如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地形、纬度是通过光热、水、气和土壤养分等因子,间接作用于生物。19.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_ A.过多的氮 B.过多的磷 C.过多的碳 D.过多的氮和磷等(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赤潮 解析 赤潮产生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磷,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20.“-3/2 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_ A.密度效应 B.产量效应 C.温度效应 D.边缘效应(分数:2.00)A. B.C.D.解析:
22、考点 密度效应 解析 “-2/3 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密度效应。二、B填空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21.层片是指在群落中属同一 1 的生物不同种个体的总和。(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生活型)解析:考点 层片的定义2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气相型、沉积型和水循环三种类型。碳循环属于 1 型。(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气相)解析:考点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23.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个体死亡情况)解析:考点 死亡率24.形成生物群落的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原因是 1。(
23、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降水)解析:考点 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25.1935 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 1 这一重要概念。(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生态系统)解析:考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26.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 1 的三个层次。(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生物多样性)解析:考点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27.大多数群落都有垂直分化,这种情况称为 1 现象。(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成层)解析:考点 成层的概念28.人在突然遇冷时起鸡皮疙瘩,而在炎热时会出汗,这是人对“极端”温度的一种
24、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生理适应)解析:考点 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29.生物间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生活,这种关系称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共生关系)解析:考点 共生的定义30.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处于不同的营养层次,这些环节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营养级)解析:考点 营养级的概念31.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或配置情况即为种群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年龄结构)解析:考点 种群年龄结构的定义32.根据阿伦定律,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哺育动物,其四肢、尾和耳朵有趋于缩短的
25、现象,这是对 1 因子的适应。(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温度)解析:考点 阿伦定律33.从土壤质地组成来看,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壤土)解析:考点 土壤质地34.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 1 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负)解析:考点 反馈调节35.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生态因子)解析:考点 生态因子的概念36.由于竞争,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在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即谓森林
26、群落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自然稀疏)解析:考点 竞争对森林群落的影响37.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遗传特性)解析:考点 种群特征38.食物链可分为捕食食物链、腐屑食物链、 1 和混合食物链。(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寄生食物链)解析:考点 食物链39.海拔高度、地形等是对生物生长发育起 1 作用的生态因子。(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间接)解析:考点 间接作用40. 1 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地方生长,只是不同植物种类的耐阴性的程序不同而已。
27、(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耐阴植物)解析:考点 耐阴植物的概念三、B判断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41.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随机分布。(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考点 种群的内分布型 解析 种群的内分布型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老虎种群属集群分布,这种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是矽植物对生理差异产生反应的结果,同时也是受气候和环境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生殖方式和社会行为的影响而形成的。42.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考点 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43.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
28、群体。(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考点 群落的概念44.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考点 热带草原的食物链45.竞争会使群落中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位变窄。(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考点 竞争的结果46.现代生态学以人为研究中心,更加注重实践研究。(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考点 现代生态学的概念47.植物对昼夜温度交替变化的反应称为物候节律。(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考点 物候节律的概念48.玉米与大豆或花生间作是利用了它们之间原始合作的共生关系。(分数:2.00)A.正确 B.错
29、误解析:考点 共生4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解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分解者(小型消费者)。50.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考点 群落交错区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30.00)51.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 (2)由于
30、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 2030,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 (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决定着生物群落在地球分布的总格局。 (4)在温度因子中也不仅只是平均气温,而是平均气温、节律变温、温差、积温和极端温度的综合作用。)解析:考点 温度与生物分布5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包含的三个层次。(分数:10.00)_正确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1)遗传多样性:指各个物种所包含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 (3)生态(或生态系统)多样
31、性:指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解析:考点 生物多样性53.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中国东南部常绿阔叶林为世界面积最广大、最典型的地带。 (2)生境: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无太明显的干燥季节。 (3)群落特征:种类组成丰富(不及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复杂(不及雨林),板根、茎花等现象少见,优势植物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和木兰科;无明显季相变化。)解析:考点 常绿阔叶林的特点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20.00)54.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分数:20.00)_正确答
32、案:(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严格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 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
33、植物呼吸消耗的能 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 (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 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南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解析:考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