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生态学基础-88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68559       资源大小:58.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生态学基础-88及答案解析.doc

    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88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在森林公园里有一群灰喜鹊,它们是这个森林公园里马尾松的“保护神”,这一群灰喜鹊是一个(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分数:2.00)A.B.C.D.2.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 )A农田 B湖泊C热带雨林 D北方针叶林(分数:2.00)A.B.C.D.3.下列关于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相等的B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不等的C生物因子对于种群的影响,通常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D生物因子

    2、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较有机体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来说更加紧密(分数:2.00)A.B.C.D.4.下列不属于种群的主要特性的是 ( )A空间特性 B数量特性 C遗传特性 D年龄结构(分数:2.00)A.B.C.D.5.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分数:2.00)A.B.C.D.6.农谚说“锄头底下有水,锄头底下有火”说明中耕是对作物起 ( )A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 B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C综合作用的生态因子 D补偿作用的生态因子(分数:2.00)A.B.C.D.7.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 )A时间长 B范围广C闭合式 D以上

    3、三者都是(分数:2.00)A.B.C.D.8.下列概念中,由德国科学家海克尔首次提出的是( )A生态学 B生物圈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分数:2.00)A.B.C.D.9.下列生态系统中对太阳能利用率最高的是A稀树草原 B淡水湖泊C荒漠 D常绿阔叶林(分数:2.00)A.B.C.D.10.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 10%20%能够流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为( )所消耗。A同化作用 B异化作用 C合成作用 D呼吸作用(分数:2.00)A.B.C.D.11.在光秃的岩石表面,最先出现的是地衣植物。在这个演替的过程中,地衣为( )。A先锋种 B演替种 C过渡种 D顶级种(分数:2.0

    4、0)A.B.C.D.12.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的科学家是A克列门茨 B奥德姆C瓦尔明 D海克尔(分数:2.00)A.B.C.D.13.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分数:2.00)A.B.C.D.14.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 )A温度的变化 B水分的变化C日照长度的变化 D光照强度的变化(分数:2.00)A.B.C.D.15.莲藕花托形成“莲蓬”,由疏松的海绵状通气组织组成,以适应于 ( )A风传播 B人传播C水传播 D动物传播(分数:2.00)A.B.C.D.16.一年生作物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A氧 B湿度 C温度 D营养物

    5、质(分数:2.00)A.B.C.D.17.下述记录有效积温的方式正确的是 ( )A马铃薯 10001600 度 B向日葵 15002100 日度C玉米 2 即 04000 日 D柑橘类 40004500 时度(分数:2.00)A.B.C.D.18.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相关生理作用是(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A B C D(分数:2.00)A.B.C.D.19.有关种群容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 )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C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

    6、趋向于减少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分数:2.00)A.B.C.D.20.下列种间关系中属于正相互作用的是A竞争 B寄生C互利共生 D捕食(分数:2.00)A.B.C.D.二、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40.00)21.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率叫做 1。(分数:2.00)填空项 1:_22.种群密度的变化影响种内竞争,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样的种群调节方式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23.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功能群是:生产者、 1 和分解者。(分数:2.00)填空项 1:_24.根据来源的不同

    7、,辅助能可分为 1 和自然辅助能。(分数:2.00)填空项 1:_25.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26.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27.在深水层,因为 1,所以深水层以需氧动物和兼气性细菌为主。(分数:2.00)填空项 1:_28. 1 是大气中的一种痕量气体,基本上都集中在平流层底部和对流层中,距地面 2025km,浓度不超过10kg/km3,但是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数:2.00)填空项 1:_29.

    8、迁移现象在鸟类的研究中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30.在同一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阶段只会形成一个气候顶极。这是 1 顶极学说的观点。(分数:2.00)填空项 1:_31.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北欧学派和苏联学派是在生态学的 1 时期产生的。(分数:2.00)填空项 1:_32.生物生长发育的最高温度、最适温度和最低温度称为 1 温度。(分数:2.00)填空项 1:_33.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荒地等,都可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这些是人对 1 演替的影响。(分数:2.00)填空项 1:_34.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为 1,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分功能之和并产生新的特性

    9、。(分数:2.00)填空项 1:_35.仙人掌原产于美洲,其中一种做篱笆的仙人掌 1839 年被引入澳大利亚作为园艺植物。由于它扩展迅速,于 1880 年被视为“草害”。这种现象被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36.在某一时刻测得的单位面积内积存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37.环境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环境、 1 和社会环境。(分数:2.00)填空项 1:_38.某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及相对优势度之和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39.通过一系列演替过程达到平衡状态的群落称为 1 群落。(分数:2.00)填空项 1:

    10、_40.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落叶阔叶林的季相变化比常绿阔叶林明显。_(分数:2.00)A.正确B.错误42.哺乳动物大多属于 K 对策生物。(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3.人类掠夺式的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是生物灭绝和濒危的主要原因。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4.分解作用的最终目的在于稳定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为碎屑食物链提供物质基础。(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5.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分数:2

    11、.00)A.正确B.错误46.限制生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极端温度(最高、最低温)。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7.K 对策生物一旦受到危害而种群下降就难以恢复。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8.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9.几个养鱼池里的全部鲤鱼是一个种群。( )(分数:2.00)A.正确B.错误50.生物的生态位置重叠必然导致竞争。(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51.简述生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分数:10.00)_52.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分数:10.0

    12、0)_53.什么是物质流?生态系统的物质流有什么特点?(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54.以 DDT 为例,说明物质富集的危害。(分数:20.00)_专升本生态学基础-88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在森林公园里有一群灰喜鹊,它们是这个森林公园里马尾松的“保护神”,这一群灰喜鹊是一个(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分数:2.00)A.B. C.D.解析:2.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 )A农田 B湖泊C热带雨林 D北方针叶林(分数:2.00)A.B.C.

    13、 D.解析:3.下列关于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相等的B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不等的C生物因子对于种群的影响,通常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D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较有机体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来说更加紧密(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A、B、D 三项说法正确,C 项有误。生物因子对种群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是有关的,如草原中牧草对羊群的影响就和密度大小有密切关系,故选 C。4.下列不属于种群的主要特性的是 ( )A空间特性 B数量特性 C遗传特性 D年龄结构(分数:2.00)A.B.C.D. 解析:5.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

    14、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分数:2.00)A.B.C.D. 解析:6.农谚说“锄头底下有水,锄头底下有火”说明中耕是对作物起 ( )A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 B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C综合作用的生态因子 D补偿作用的生态因子(分数:2.00)A. B.C.D.解析:7.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 )A时间长 B范围广C闭合式 D以上三者都是(分数:2.00)A.B.C.D. 解析:8.下列概念中,由德国科学家海克尔首次提出的是( )A生态学 B生物圈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分数:2.00)A. B.C.D.解析:9.下列生态系统中对太阳能利用率最高的是A

    15、稀树草原 B淡水湖泊C荒漠 D常绿阔叶林(分数:2.00)A.B.C.D. 解析:10.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 10%20%能够流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为( )所消耗。A同化作用 B异化作用 C合成作用 D呼吸作用(分数:2.00)A.B. C.D.解析:11.在光秃的岩石表面,最先出现的是地衣植物。在这个演替的过程中,地衣为( )。A先锋种 B演替种 C过渡种 D顶级种(分数:2.00)A. B.C.D.解析:12.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的科学家是A克列门茨 B奥德姆C瓦尔明 D海克尔(分数:2.00)A.B.C.D. 解析:13.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 B热带

    16、C亚热带 D寒温带(分数:2.00)A. B.C.D.解析:14.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 )A温度的变化 B水分的变化C日照长度的变化 D光照强度的变化(分数:2.00)A.B.C. D.解析:15.莲藕花托形成“莲蓬”,由疏松的海绵状通气组织组成,以适应于 ( )A风传播 B人传播C水传播 D动物传播(分数:2.00)A.B.C. D.解析:16.一年生作物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A氧 B湿度 C温度 D营养物质(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春化指植物必须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诱导进入生殖期,所以春化阶段主导因素是温度。17.下述记录有效积温的方

    17、式正确的是 ( )A马铃薯 10001600 度 B向日葵 15002100 日度C玉米 2 即 04000 日 D柑橘类 40004500 时度(分数:2.00)A.B. C.D.解析:18.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相关生理作用是(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A B C D(分数:2.00)A.B. C.D.解析:19.有关种群容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 )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C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减少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

    18、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分数:2.00)A.B.C. D.解析:20.下列种间关系中属于正相互作用的是A竞争 B寄生C互利共生 D捕食(分数:2.00)A.B.C. D.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40.00)21.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率叫做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内禀增长率)解析:22.种群密度的变化影响种内竞争,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样的种群调节方式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自动调节)解析:23.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功能群是:生产者、 1 和分解者。(分数:2.00)填

    19、空项 1:_ (正确答案:消费者)解析:24.根据来源的不同,辅助能可分为 1 和自然辅助能。(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人工辅助能)解析:25.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内禀增长率)解析:26.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环境容量)解析:27.在深水层,因为 1,所以深水层以需氧动物和兼气性细菌为主。(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光线微弱)解析:28. 1 是大

    20、气中的一种痕量气体,基本上都集中在平流层底部和对流层中,距地面 2025km,浓度不超过10kg/km3,但是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臭氧)解析:29.迁移现象在鸟类的研究中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迁徙)解析:30.在同一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阶段只会形成一个气候顶极。这是 1 顶极学说的观点。(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单元)解析:31.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北欧学派和苏联学派是在生态学的 1 时期产生的。(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巩固)解析:32.生物生长发育的最高

    21、温度、最适温度和最低温度称为 1 温度。(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三基点)解析:33.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荒地等,都可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这些是人对 1 演替的影响。(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生物群落)解析:34.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为 1,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分功能之和并产生新的特性。(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功能整合原理)解析:35.仙人掌原产于美洲,其中一种做篱笆的仙人掌 1839 年被引入澳大利亚作为园艺植物。由于它扩展迅速,于 1880 年被视为“草害”。这种现象被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

    22、_ (正确答案:生态入侵)解析:36.在某一时刻测得的单位面积内积存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生物量)解析:37.环境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环境、 1 和社会环境。(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半自然环境)解析:38.某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及相对优势度之和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重要值)解析:39.通过一系列演替过程达到平衡状态的群落称为 1 群落。(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顶极)解析:40.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称为 1。(分数:

    23、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他感作用)解析: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落叶阔叶林的季相变化比常绿阔叶林明显。_(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2.哺乳动物大多属于 K 对策生物。(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3.人类掠夺式的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是生物灭绝和濒危的主要原因。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4.分解作用的最终目的在于稳定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为碎屑食物链提供物质基础。(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5.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分数:2.00)A.正

    24、确 B.错误解析:46.限制生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极端温度(最高、最低温)。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7.K 对策生物一旦受到危害而种群下降就难以恢复。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8.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9.几个养鱼池里的全部鲤鱼是一个种群。(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50.生物的生态位置重叠必然导致竞争。(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51.简述生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分数:10.00)_正确答

    25、案:(1)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3)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宿主摄取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4)共生,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的种间关系称偏利共生;对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关系,称互利共生。(5)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向体外分泌代谢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解析:52.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分数:10.00)_正确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区)内所有生物物种和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及其与环

    26、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简言之,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的内容。)解析:53.什么是物质流?生态系统的物质流有什么特点?(分数:10.00)_正确答案:(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

    27、;(2)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为简单形态的过程。(3)物质在生态系统的转换过程中是严格守恒的。虽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也会发生“质量亏损”,但亏损的那部分质量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实物的形式转化为场的形式,由原来实物物质的静质量转化成场物质的动质量,但总质量不变,严格守恒。(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受生态系统稳态机制所控制,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自然界尤其是人类的干扰超过生态系统固有的自我调节能力,即

    28、所谓“生态域值”时,就可能导致系统的失控甚至破坏。)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54.以 DDT 为例,说明物质富集的危害。(分数:20.00)_正确答案:(DDT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氯杀虫剂,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会参与物质循环。人类把 DDT 喷洒在植物上,经过植物的茎和叶及根系进入植物体,在植物体内积累起来,被草食动物吃掉,再被肉食动物所摄取,逐级浓缩。在循环过程中,DDT 的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由于不能被生物消化与分解,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并且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 DDT 的残留浓度越高。因为排泄要求水溶性,一旦进入人体内,DDT 就不能被排泄出去。因此,大量使用 DDT 这类物质,对生态系统构成了明显的危害。)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生态学基础-88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