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24 及答案解析(总分:13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38.00)1.有效积温计算公式 K=N(T-C)中,C 表示_(分数:2.00)A.生物学零度B.摄氏零度C.月平均温度D.年平均温度2.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_(分数:2.00)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3.甲、乙群落各有 100 个个体,其中甲中 90 个属于种 A,10 个属于种 B,而乙中种 A、种 B 各占一半,甲、乙群落均匀度的比较结果为_(分数:2.00)A.甲高B.一样C.乙高D.无法比较4.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是(分数
2、:2.00)A.风力和雨量B.风力和温度C.温度和雨量D.光照和温度5.植物适应强风的形态结构是 _ 。(分数:2.00)A.树皮厚、叶小而坚硬等减少水分蒸腾的旱生结构B.根系浅、材质脆软、树冠大C.花一般都不鲜艳,但花的数目很多,常成葇荑花序或非常松散的圆锥花序D.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向背风方向倾斜6.生理有效辐射是_。(分数:1.00)A.红光、橙光、蓝紫光B.红光、绿光、青光C.红光、橙光、绿光D.绿光、青光、蓝紫光7.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具有的特征之一是 _(分数:2.00)A.环境变化剧烈B.结构趋于简单C.种群数量变化大D.系统趋于稳定8.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_ 。(分数
3、:2.00)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C.半自然人工系统D.以上三种系统稳定性一样9.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分数:2.00)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10.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_(分数:2.00)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11.引起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_ 。(分数:2.00)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D.降水幅度差异12.猫和老鼠的关系是 _(分数:2.00)A.竞争B.捕食C.共生D.寄生13.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强光照的植物属于(分数:2.00)A.阳性植物B.阴性植物C.中性植物D.耐阴植物14.
4、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 _(分数:2.00)A.高温、高湿B.中温、高湿C.中温、高湿D.中温、中湿15.判断下列属于人工群落的是 _(分数:2.00)A.热带雨林B.草原C.红树林D.农田16.面粉中的黄粉虫具有 _ 特征。(分数:2.00)A.随机分布B.聚集分布C.均匀分布D.扩散分布17.下列_是生态因子。(分数:1.00)A.温度、食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B.温度、光、食物、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C.温度、湿度、食物、空气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D.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18.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_(分数:2
5、.00)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19.生态系统的能量损耗主要存在于 _ 。(分数:2.00)A.吃入的能量B.与呼吸有关的能量C.与消化有关的能量D.未消化的粪便和呼吸作用产生的热散失20.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 _(分数:2.00)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二、填空题(总题数:19,分数:38.00)21.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 1 三大类。 (分数:2.00)22.在高山、风口常可见到由于风力的作用树木形成畸形树冠,称为 1。 (分数:2.00)23.某一物种进入新的栖息地,其种群快速增长,对当地原有物种的生存造
6、成威胁,这种现象称为 1。 (分数:2.00)24.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属于 1 演替。 (分数:2.00)25.在北半球平均来说,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为大气界面上的 47%,光合有效辐射只占地面所接受总辐射的 1 左右。 (分数:2.00)26.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 1。 (分数:2.00)27.在同一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阶段只会形成一个气候顶极。这是 1 顶极学说的观点。 (分数:2.00)28.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改进能源结构和提高 1。 (分数:2.00)29.豆科植物与 1 结合形成根瘤菌,才能把空气中的氮带入有机循环之中。 (分数:2.00)30
7、.影响种群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 1 和死亡率。 (分数:2.00)31.典型草原是内陆 1 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分数:2.00)32.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种生物的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一过程称为 1。 (分数:2.00)33.在群落调查中,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调查总样方数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在该群中的 1。 (分数:2.00)34.物种甲某些性状的进化引起物种乙相应性状的进化,物种乙这些性状进化的本身反过来又影响到物种甲相应性状的进化,此现象称为 1。 (分数:2.00)35.我国植被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1。 (分数:2.00)36.
8、在 dN/dt=rN(k-N/k)中,当 N=k 时,种群 1 生长。 (分数:2.00)37. 1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 (分数:2.00)38.食物链一般分为捕食链、腐屑链、 1 三类,也有人提出加上混合链共四类。 (分数:2.00)39.在我国华北地区,小麦进入夏季扬花后期,常刮一种热而干燥的风,叫 1。 (分数:2.00)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9.00)40.玉米与大豆或花生间作是利用了它们之间原始合作的共生关系。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1.农田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系统演
9、替的早期阶段。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2.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3.种群密度也可以看成是种群个体的数目。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4.食物调节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5.按生物类群划分,生态学可分为个体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6.生物群落是由许多动物、植物组成的群体。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7.春季水温升高、光照适宜,加之有充分的营养,使得有旺盛繁殖能力的硅藻迅速增长,形成春季数量高峰。不久之后,硅藻的数
10、量会持续不变,形成赤潮。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8.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是可变的。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9.狼借助嚎叫声表示它是某块领域的占有者。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3.00)50.简述植物密度效应的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并解释最后产量恒值的原因。 (分数:10.00)_51.什么是植物的密度效应?简述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分数:10.00)_52.植物对光照度的适应类型有哪几类? (分数:3.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53.试论述生态系统的能流的途径。 (分数:20.00)_专升本生态学基
11、础-24 答案解析(总分:13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38.00)1.有效积温计算公式 K=N(T-C)中,C 表示_(分数:2.00)A.生物学零度 B.摄氏零度C.月平均温度D.年平均温度解析:考点 有效积温法则 解析 有效积温法则 N(T-V)=K 中,N 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 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 为生物学零度,K 为总积温(常数)。2.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_(分数:2.00)A.红外光 B.紫外光C.绿光D.红光解析:考点 红外光的作用 解析 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3.甲、乙群落各有
12、100 个个体,其中甲中 90 个属于种 A,10 个属于种 B,而乙中种 A、种 B 各占一半,甲、乙群落均匀度的比较结果为_(分数:2.00)A.甲高B.一样C.乙高 D.无法比较解析:考点 多样性的测定 解析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计算: 4.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是(分数:2.00)A.风力和雨量B.风力和温度C.温度和雨量 D.光照和温度解析:5.植物适应强风的形态结构是 _ 。(分数:2.00)A.树皮厚、叶小而坚硬等减少水分蒸腾的旱生结构B.根系浅、材质脆软、树冠大C.花一般都不鲜艳,但花的数目很多,常成葇荑花序或非常松散的圆锥花序D.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向背风方向倾斜
13、 解析:6.生理有效辐射是_。(分数:1.00)A.红光、橙光、蓝紫光 B.红光、绿光、青光C.红光、橙光、绿光D.绿光、青光、蓝紫光解析:7.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具有的特征之一是 _(分数:2.00)A.环境变化剧烈B.结构趋于简单C.种群数量变化大D.系统趋于稳定 解析:8.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_ 。(分数:2.00)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C.半自然人工系统D.以上三种系统稳定性一样解析:解析 自然生态系统未受人类干扰和扶持,依靠生物和环境自身调节能力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因而是最稳定的系统,故选 A。9.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分数:2.00)A.石油B.天然气C.
14、水能 D.煤解析:考点 资源问题 解析 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10.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_(分数:2.00)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解析:11.引起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_ 。(分数:2.00)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 D.降水幅度差异解析:12.猫和老鼠的关系是 _(分数:2.00)A.竞争B.捕食 C.共生D.寄生解析:13.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强光照的植物属于(分数:2.00)A.阳性植物B.阴性植物 C.中性植物D.耐阴植物解析:14.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
15、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 _(分数:2.00)A.高温、高湿B.中温、高湿C.中温、高湿D.中温、中湿 解析:15.判断下列属于人工群落的是 _(分数:2.00)A.热带雨林B.草原C.红树林D.农田 解析:16.面粉中的黄粉虫具有 _ 特征。(分数:2.00)A.随机分布B.聚集分布C.均匀分布 D.扩散分布解析:17.下列_是生态因子。(分数:1.00)A.温度、食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B.温度、光、食物、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C.温度、湿度、食物、空气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D.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解析:18.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_(分数:2.00)A
16、.温带 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解析:19.生态系统的能量损耗主要存在于 _ 。(分数:2.00)A.吃入的能量B.与呼吸有关的能量 C.与消化有关的能量D.未消化的粪便和呼吸作用产生的热散失解析:20.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 _(分数:2.00)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 D.伴生种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19,分数:38.00)21.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 1 三大类。 (分数:2.00)解析:壤土考点 土壤质地的分类22.在高山、风口常可见到由于风力的作用树木形成畸形树冠,称为 1。 (分数:2.00)解析:旗形树23.某一物
17、种进入新的栖息地,其种群快速增长,对当地原有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这种现象称为 1。 (分数:2.00)解析: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24.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属于 1 演替。 (分数:2.00)解析:旱生(或原生)25.在北半球平均来说,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为大气界面上的 47%,光合有效辐射只占地面所接受总辐射的 1 左右。 (分数:2.00)解析:5026.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 1。 (分数:2.00)解析:分解者27.在同一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阶段只会形成一个气候顶极。这是 1 顶极学说的观点。 (分数:2.00)解析:单元28.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改进
18、能源结构和提高 1。 (分数:2.00)解析:能源利用效率29.豆科植物与 1 结合形成根瘤菌,才能把空气中的氮带入有机循环之中。 (分数:2.00)解析:固氮微生物30.影响种群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 1 和死亡率。 (分数:2.00)解析:出生率31.典型草原是内陆 1 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分数:2.00)解析:半干旱32.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种生物的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一过程称为 1。 (分数:2.00)解析:生态入侵33.在群落调查中,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调查总样方数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在该群中的 1。 (分数:2.00)解
19、析:频度34.物种甲某些性状的进化引起物种乙相应性状的进化,物种乙这些性状进化的本身反过来又影响到物种甲相应性状的进化,此现象称为 1。 (分数:2.00)解析:协同进化35.我国植被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1。 (分数:2.00)解析:群丛36.在 dN/dt=rN(k-N/k)中,当 N=k 时,种群 1 生长。 (分数:2.00)解析:停止37. 1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 (分数:2.00)解析:生态平衡38.食物链一般分为捕食链、腐屑链、 1 三类,也有人提出加上混合链共四类。 (分数:2.00)解
20、析:寄生链39.在我国华北地区,小麦进入夏季扬花后期,常刮一种热而干燥的风,叫 1。 (分数:2.00)解析:干热风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9.00)40.玉米与大豆或花生间作是利用了它们之间原始合作的共生关系。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1.农田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系统演替的早期阶段。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2.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3.种群密度也可以看成是种群个体的数目。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4.食物调节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分数:2.00)A.正确 B
21、.错误解析:45.按生物类群划分,生态学可分为个体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46.生物群落是由许多动物、植物组成的群体。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7.春季水温升高、光照适宜,加之有充分的营养,使得有旺盛繁殖能力的硅藻迅速增长,形成春季数量高峰。不久之后,硅藻的数量会持续不变,形成赤潮。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8.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是可变的。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9.狼借助嚎叫声表示它是某块领域的占有者。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四、简答题(
22、总题数:3,分数:23.00)50.简述植物密度效应的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并解释最后产量恒值的原因。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植物的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密度继续提高,最后产量基本是不变的。解析 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超过最适密度时,如果密度继续提高,虽然个体数量增加,但植株间的竞争加剧,个体变小,因而总的产量不会再增加。51.什么是植物的密度效应?简述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 (2)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23、在一定范围内,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密度如何,植物的最后产量几乎恒定。52.植物对光照度的适应类型有哪几类?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根据对光照度的适应可以把植物分为: (1)阳性植物。 (2)阴性植物。 (3)耐阴植物。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53.试论述生态系统的能流的途径。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 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
24、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 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 CO 2 、H 2 O 和其他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 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中都要呼吸,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储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