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73 及答案解析(总分: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有关种群容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2.00)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C.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减少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2.造成酸雨的各种物质中,作用最大的是 ( )(分数:2.00)A.CO2B.SO2C.NO2D.CO3.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_(分数:2.00)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
2、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4.在一个生物群落中, _ 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并从而影响到了群落的稳定性。(分数:2.00)A.建群种B.优势种C.附属种D.稀有种5.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6.地球上的碳素绝大部分存在于_(分数:2.00)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土壤圈7.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生态系统中起的作用表现在 _ 。(分数:2.00)A.大气环流总是把热量由热带输向寒带,以减少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B.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的光能
3、,借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被吃进动物体的植物经过消化和吸收被转化为身体的构成部分,植物中的化学键被打破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用于促进动物各种化学反应,使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和神经传导D.当人体细胞中的糖经过氧化作用释放能量时,这些能量大约只有 55%被固定在其他化学键中,其余的则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环境中8.生物群落分类实质都是 _ 。(分数:2.00)A.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分组B.按照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组C.按照对群落实体的不同看法分成不同学派D.按照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分类群落的生态关系9.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强光照的植物属
4、于(分数:2.00)A.阳性植物B.阴性植物C.中性植物D.耐阴植物10.裸岩地衣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按其代谢特征为 _(分数:2.00)A.自养性演替B.异养性演替C.原生演替D.次生演替11.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_ 。(分数:2.00)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B.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C.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12.下列不属于氮循环主要生物化学过程的是_(分数:2.00)A.固氮作用B.硝化作用C.氮化作用D.沉积作用13.以下区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_(分数:2.00)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农田14.冬季太阳能蔬菜大棚,主要改
5、善了蔬菜生长的 _(分数:2.00)A.湿度条件B.CO2 浓度C.光照强度D.温度条件15.山地的方位对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是 _ 。(分数:2.00)A.北坡森林上界比南坡高B.东坡与西坡及东北坡和西南坡日照时数多,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北坡C.南坡或东北坡最暖和,而北坡或西坡最寒冷D.辐射收入南坡最多,北坡最少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6.物种甲某些性状的进化引起物种乙相应性状的进化,物种乙这些性状进化的本身反过来又影响到物种甲相应性状的进化,此现象称为 1。 (分数:2.00)17.当前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是 1。 (分数:2.00)18.生物生活
6、的具体场所称为 1,又叫栖息地。 (分数:2.00)19.生态系统的控制论特点包括无目标非中心的自我控制、多层次控制和 1。 (分数:2.00)20.与 r 对策生物相比,K 对策生物的出生率 1。 (分数:2.00)2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 1 两方面。 (分数:2.00)22.广义的共生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和 1。 (分数:2.00)23.生物间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生活,这种关系称 1。 (分数:2.00)24.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以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植物叶绿素的光化学活性和光合速率,就能提高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常定时施加二氧化碳气肥。二氧化碳的浓度在 1 以下时,植物有机
7、物不断消耗、减少,时间长了,植物就会因“饥饿”而死亡。 (分数:2.00)25.世代分离种群的指数增长方程为 N t =N o t,式中 是 1。 (分数:2.00)三、判断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7.蝗灾是由于蝗虫数量的季节消长引起的。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8.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9.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0.从人类开展化学固氮之后,自然界中生物的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就
8、被迫加快了。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4.00)31.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 (分数:10.00)_32.简述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 (分数:4.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33.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分数:20.00)_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73 答案解析(总分: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有关种群容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_(分数:2.00)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C
9、.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减少 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解析:2.造成酸雨的各种物质中,作用最大的是 ( )(分数:2.00)A.CO2B.SO2 C.NO2D.CO解析:3.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_(分数:2.00)A.单配偶制B.群婚制 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解析:4.在一个生物群落中, _ 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并从而影响到了群落的稳定性。(分数:2.00)A.建群种B.优势种C.附属种D.稀有种 解析:解析 群落环境丰富多样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稀有种的存在正好证明了环境的多样性,也就是物种的多样性,故选
10、D。5.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解析:6.地球上的碳素绝大部分存在于_(分数:2.00)A.岩石圈 B.大气圈C.水圈D.土壤圈解析:7.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生态系统中起的作用表现在 _ 。(分数:2.00)A.大气环流总是把热量由热带输向寒带,以减少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B.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的光能,借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被吃进动物体的植物经过消化和吸收被转化为身体的构成部分,植物中的化学键被打破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用于促进
11、动物各种化学反应,使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和神经传导D.当人体细胞中的糖经过氧化作用释放能量时,这些能量大约只有 55%被固定在其他化学键中,其余的则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环境中 解析:8.生物群落分类实质都是 _ 。(分数:2.00)A.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分组 B.按照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组C.按照对群落实体的不同看法分成不同学派D.按照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分类群落的生态关系解析:9.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强光照的植物属于(分数:2.00)A.阳性植物B.阴性植物 C.中性植物D.耐阴植物解析:10.裸岩地衣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按其代谢特征为
12、_(分数:2.00)A.自养性演替 B.异养性演替C.原生演替D.次生演替解析:11.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_ 。(分数:2.00)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B.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C.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解析:12.下列不属于氮循环主要生物化学过程的是_(分数:2.00)A.固氮作用B.硝化作用C.氮化作用D.沉积作用 解析:13.以下区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_(分数:2.00)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 D.农田解析:14.冬季太阳能蔬菜大棚,主要改善了蔬菜生长的 _(分数:2.00)A.湿度条件B.CO2 浓度C.光照强度D.温度条件
13、解析:15.山地的方位对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是 _ 。(分数:2.00)A.北坡森林上界比南坡高B.东坡与西坡及东北坡和西南坡日照时数多,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北坡C.南坡或东北坡最暖和,而北坡或西坡最寒冷D.辐射收入南坡最多,北坡最少 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6.物种甲某些性状的进化引起物种乙相应性状的进化,物种乙这些性状进化的本身反过来又影响到物种甲相应性状的进化,此现象称为 1。 (分数:2.00)解析:协同进化17.当前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是 1。 (分数:2.00)解析:增长型考点 种群的年龄结构18.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 1,又叫栖息
14、地。 (分数:2.00)解析:生境19.生态系统的控制论特点包括无目标非中心的自我控制、多层次控制和 1。 (分数:2.00)解析:多元重复20.与 r 对策生物相比,K 对策生物的出生率 1。 (分数:2.00)解析:低考点 生物对策2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 1 两方面。 (分数:2.00)解析:生物小循环22.广义的共生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和 1。 (分数:2.00)解析:互利共生考点 共生23.生物间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生活,这种关系称 1。 (分数:2.00)解析:共生关系24.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以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植物叶绿素的光化学活性和光合速率,就能提高产量。在农
15、业生产中,常定时施加二氧化碳气肥。二氧化碳的浓度在 1 以下时,植物有机物不断消耗、减少,时间长了,植物就会因“饥饿”而死亡。 (分数:2.00)解析:补偿点25.世代分离种群的指数增长方程为 N t =N o t,式中 是 1。 (分数:2.00)解析:周限增长率三、判断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_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27.蝗灾是由于蝗虫数量的季节消长引起的。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28.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29.荞麦、甘
16、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考点 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影响 解析 荞麦、甘薯和烟草适合在 pH 值为 56 的土壤生存,属于宜偏酸性作物。30.从人类开展化学固氮之后,自然界中生物的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就被迫加快了。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4.00)31.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限制性作用。32.简述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将有机体中的营养
17、元素还原成简单的、能被植物重新利用的状态。植物土壤之间营养元素的循环,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进行。 (2)腐殖化作用与矿化作用调节土壤理化性质,形成土壤团粒结构。 (3)土壤微生物与植物形成共生体。 (4)有害的方面包括:植物病原菌;产生有毒物质并积累;与植物争肥。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33.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有三个阶段。 裸地形成。没有植物生长的地面称为裸地,它是群落形成的最初条件。裸地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类:地形、气候、动物牧食和人类活动。裸地的共同特征是环境条件比较极端,或者潮湿,或者干燥,常常盐渍化
18、程度严重,等等。原生裸地的条件比次生裸地更为严酷,一般群落形成的速度比次生裸地缓慢。 物种传播。群落形成过程中物种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在物种向群落内的扩散过程。物种扩散有被动扩散和主动扩散两种类型。植物主要以被动形式扩散,主要依靠风力传播。被动扩散的动力还有水、人和动物的活动。有些植物的繁殖体具有钩、刺、芒、黏液,可以依附在动物体上传播。有的则种皮坚硬或是浆果,靠动物吞食后到处扩散。主动扩散一般针对动物而言。为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动物总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不断地向新的区域扩散,如飞行和洄游。有些植物的繁殖体也能进行主动扩散,有些植物则依靠根茎向外蔓延。 物种定居。生物扩散到一个新区后,定居成功的可能性和扩散距离及对新区域环境的适应程度有关。最迅速定居成功的是扩散力很强、对环境条件忍受幅度大的物种。先锋物种有开拓新区的能力。在原生裸地最初形成的只能是地衣群落。而在次生裸地,一般最早形成苔藓群落或杂草群落。随先锋植物进入新区的还有昆虫、螨类等开拓性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