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65 及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有关次级生产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分数:2.00)A.二级、三级消费者不能同是次级生产B.生态学中没有三级、四级生产力C.次级生产是异养生物有机体再利用的过程D.动物性生产都称为次级生产2.引起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_(分数:2.00)A.温度B.二氧化碳C.氧气D风3.下面关于群丛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建群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B.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C.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优势种或共
2、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D.层片结构相似,且优势层片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_ 。(分数:2.00)A.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生物群体环境B.可以将生态系统看成一个超级生物C.生物地理群落和生态系统为同义语D.某些生态系统为封闭系统5.中国植被(1980)中未采用的植物群落分类单位是_(分数:2.00)A.群丛B.群系C.植被型D.生态型6.在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_ 。(分数:2.00)A.光照长度B.光照强度C.光照时间的早晚D.光照速度7.生物间的他感作用主要存在于 _(分数:2.00)A.种间关系中B.种内关系
3、中C.种内和种间关系中D.种内和种间都不存在8.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物群落中首先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 _ 。(分数:2.00)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产者和分解者C.食肉动物和分解者D.草食动物和分解者9.全球范围内,影响陆地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因素不包括_(分数:2.00)A.日光B.温度C.面积D.降水量10.与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相比,生活在高纬度低温环境下的恒温动物其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一现象称为 _(分数:2.00)A.阿伦定律B.谢尔福德定律C.贝克曼定律D.霍普金斯定律11.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由于南坡光照较强土温和气温较高,因此
4、在南坡上适宜栽种(分数:2.00)A.阴性植物B.阳性植物C.耐荫植物D.湿生植物12.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特点是 _ 。(分数:2.00)A.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B.陆地上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C.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最大D.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13.根据生物类型生态学可分为 _ 。(分数:2.00)A.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B.分子生态学、细胞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C.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D.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山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14.2007 年我国太湖出现蓝藻大发生的现
5、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属于 _(分数:2.00)A.年间波动B.种群大爆发C.生物入侵D.季节性消长15.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_(分数:2.00)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6.由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携带,将某种生物带入新的适宜栖息繁衍的地区,使其快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称为 1。 (分数:2.00)17.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表明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 1 上的变化。 (分数:2.00)18.可见光对动物的重要性可从动物的 1 器官的进化来说明,绝大多数生物都要借助一定强度的光来判别环境中的食
6、物、天敌和其他静止物体的位置。 (分数:2.00)19.地方性风主要包括海陆风、山谷风和 1。 (分数:2.00)20.各种因子共同对生物产生影响,是生态因子 1 规律。 (分数:2.00)21.多样性指数是反映群落中物种 1 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标。 (分数:2.00)22.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是符合 1 式增长模型。 (分数:2.00)23.最小因子律是德国化学家 1 于 1840 年提出的。 (分数:2.00)24.一般来说,大型动物的生态效率低于小型动物, 1 性动物的同化效率高于 2 性动物。 (分数:2.00)25.区域环境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是 1 宏观规划分层的依据之一。 (分数:2.
7、00)三、判断题(总题数:5,分数:9.00)26.海洋是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7.与北方针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组成通常较简单。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8.水对动物有有利的影响。因此,长期大量的雨水对许多种陆生动物都有利。 (分数:1.00)A.正确B.错误29.野外我们第一眼就可以区别出森林和草地,首先依据的是生活型。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0.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越强。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20.00)31.简述群落的水平结构及其
8、复杂性的原因。 (分数:10.00)_32.水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与光、温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5.00)33.论述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举例。 (分数:5.00)_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65 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有关次级生产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分数:2.00)A.二级、三级消费者不能同是次级生产 B.生态学中没有三级、四级生产力C.次级生产是异养生物有机体再利用的过程D.动物性生产都称为次级生产解析:2.引起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垂直地带性
9、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_(分数:2.00)A.温度 B.二氧化碳C.氧气D风解析:3.下面关于群丛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建群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B.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C.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 D.层片结构相似,且优势层片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解析: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_ 。(分数:2.00)A.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生物群体环境B.可以将生态系统看成一个超级生物C.生物地理群落和生态系统为同义语D.某些生态系统为封闭系统 解析:5.中国植被(1980)中未采用的植物群落分类单位是_(分数
10、:2.00)A.群丛B.群系C.植被型D.生态型 解析:6.在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_ 。(分数:2.00)A.光照长度B.光照强度 C.光照时间的早晚D.光照速度解析:7.生物间的他感作用主要存在于 _(分数:2.00)A.种间关系中B.种内关系中C.种内和种间关系中 D.种内和种间都不存在解析:8.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物群落中首先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 _ 。(分数:2.00)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产者和分解者 C.食肉动物和分解者D.草食动物和分解者解析:9.全球范围内,影响陆地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因素不包括_(分数:2.00)A.日光B.温度C.面积 D.降
11、水量解析:10.与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相比,生活在高纬度低温环境下的恒温动物其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一现象称为 _(分数:2.00)A.阿伦定律 B.谢尔福德定律C.贝克曼定律D.霍普金斯定律解析:11.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由于南坡光照较强土温和气温较高,因此在南坡上适宜栽种(分数:2.00)A.阴性植物B.阳性植物 C.耐荫植物D.湿生植物解析:12.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特点是 _ 。(分数:2.00)A.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B.陆地上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C.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最大D.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 解析:
12、13.根据生物类型生态学可分为 _ 。(分数:2.00)A.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 B.分子生态学、细胞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C.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D.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山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解析:14.2007 年我国太湖出现蓝藻大发生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属于 _(分数:2.00)A.年间波动B.种群大爆发 C.生物入侵D.季节性消长解析:15.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_(分数:2.00)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6.
13、由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携带,将某种生物带入新的适宜栖息繁衍的地区,使其快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称为 1。 (分数:2.00)解析:生态入侵17.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表明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 1 上的变化。 (分数:2.00)解析:空间18.可见光对动物的重要性可从动物的 1 器官的进化来说明,绝大多数生物都要借助一定强度的光来判别环境中的食物、天敌和其他静止物体的位置。 (分数:2.00)解析:视觉19.地方性风主要包括海陆风、山谷风和 1。 (分数:2.00)解析:焚风20.各种因子共同对生物产生影响,是生态因子 1 规律。 (分数:2.00)解析:环境21.多样性指
14、数是反映群落中物种 1 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标。 (分数:2.00)解析:丰富度22.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是符合 1 式增长模型。 (分数:2.00)解析:指数23.最小因子律是德国化学家 1 于 1840 年提出的。 (分数:2.00)解析:李比希24.一般来说,大型动物的生态效率低于小型动物, 1 性动物的同化效率高于 2 性动物。 (分数:2.00)解析:肉食、植食25.区域环境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是 1 宏观规划分层的依据之一。 (分数:2.00)解析:农业生产三、判断题(总题数:5,分数:9.00)26.海洋是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
15、27.与北方针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组成通常较简单。 _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28.水对动物有有利的影响。因此,长期大量的雨水对许多种陆生动物都有利。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29.野外我们第一眼就可以区别出森林和草地,首先依据的是生活型。 _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30.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越强。 _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20.00)31.简述群落的水平结构及其复杂性的原因。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
16、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 (2)导致水平结构的复杂性有三方面原因:亲代的扩散分布习性;环境异质性;种间相互作用的结果。32.水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与光、温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水因子不仅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是组成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几乎都离不开水,都必须以水为介质,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除、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水还能维持细胞组织的紧张度,保持器官的直立状态,夏天通过水分的散发还可以降低体温。更重要的是水是原生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水,原生质就死亡,生命就停止。而
17、光和温度则只是为生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而其本身并不能构成生物体本身。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5.00)33.论述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举例。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陆地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规律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又包括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 (1)纬向地带性:由于热量带沿纬度变化而变化,导致群落类型也随纬度变化依次更替,如亚洲大陆东岸从赤道向北极依次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苔原。 (2)经向地带性:由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依次减少导致群落类型沿经度方向依次更替,如亚洲温带大陆东岸,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 (3)垂直地带性:由于山地随海拔升高,温度和降水依次变化从而导致群落类型自下而上依次更替,如马来西亚的基那巴卢山,从下向上依次是山地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高山灌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