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61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在山区出现的、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_(分数:2.00)A.焚风B.山谷风C.季风D.海陆风2.植物对高原生态环境适应方式是_(分数:2.00)A.气孔导度减小、数目增多B.光合作用量子效率升高C.细胞内叶绿体大、数量少D.形成 CO2 的储库3.高原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并有花色素苷形成,其作用是_(分数:2.00)A.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B.提高光合作用量子效率C.降低光合反应适温D.阻止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4.高原植物叶肉组织具有丰富的含较多
2、单宁或胶状物质的异细胞,其作用是_(分数:2.00)A.增加抗寒、抗旱能力B.形成 CO2 的储库C.有利于增加光的吸收量D.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是_(分数:2.00)A.直接作用B.能量交换作用C.间接作用D.物质交换作用6.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_(分数:2.00)A.均匀分布B.成群分布C.随机分布D.带状分布7.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为_(分数:2.00)A.气象学派B.生物学派C.食物因素学派D.自动调节学说8.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发生的条件是_(分数:2.00)A.资源有限B.资源无限C.没有环境阻力D.没有种内种间的竞争9.下列选项
3、中,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的是_(分数:2.00)A.食物调节B.遗传调节C.内分泌调节D.动物的领域性10.公式 N(t)=N t-1 +B-D-I-E 表达人口的增长。其中 D 表示_(分数:2.00)A.出生率B.死亡率C.迁入率D.迁出率11.提出“优势、丰盛、常见、偶见、稀少”的多度等级划分方法的是_(分数:2.00)A.德鲁提B.克列门茨C.奥斯汀D.布朗-布朗喀12.若 X=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样方总数100%,则 X 是_(分数:2.00)A.多度B.频度C.密度D.优势度13.饶基耶尔(C.Raunkiaer)频度定律表明_(分数:2.00)A.属于低级频度的种类通常
4、较多B.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少C.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低D.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高14.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 A、B、C、D 和五级,按饶基耶尔_(分数:2.00)A.ABCDEB.ABCDC.ABCDED.ABCDEC.ABCDED.ABCDE15.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 A、B、C、D 和 E 五级,其中属于 E 级频度的种类往往是_(分数:2.00)A.优势种B.伴生种C.残遗种D.偶见种16.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_(分数:2.00)A.人与饲养的家畜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17.高斯(Gause)将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在
5、一起饲养,最后的结果是_(分数:2.00)A.两者可以长期共存B.只剩前者C.两者都灭亡D.只剩后者18.早稻是不宜连作的农作物,其原因是_(分数:2.00)A.种群调节B.竞争作用C.密度效应D.他感作用19.反刍动物的瘤胃具有密度很高的细菌,这些细菌与反刍动物的关系是_(分数:2.00)A.寄生关系B.共生关系C.捕食关系D.附生关系20.动物间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动是_(分数:2.00)A.反馈调节B.协同进化C.遗传调节D.非密度制约二、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40.00)21.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 1 或 2。 (分数:2.00)22.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
6、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 1 生态因子。 (分数:2.00)23.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的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以及 1。 (分数:2.00)24.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为 1。 (分数:2.00)25.某生物对某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该种生物的 1。 (分数:2.00)26.植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称为 1。 (分数:2.00)27.温度的季节变化形成相对稳定的年周期性变化。生物长期适应于这种节律性变化,形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称为 1。 (分数:2.00)28.林业上常常采用低温和潮湿的环境增
7、加种皮透性以及打破休眠,促进这些植物种子萌发的措施叫 1。 (分数:2.00)29.有些植物的种子经过干燥储藏仍不能发芽,是因为它们尚未通过 1。 (分数:2.00)30.高纬度地区恒温动物的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就是 1。 (分数:2.00)31.把一个山坡划分为 1、 2、 3、 4 和 55 分部。 (分数:2.00)32.山坡有 1、 2 和 33 种基本形态。 (分数:2.00)33.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的干热的风叫做 1。 (分数:2.00)34.在山区,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山 1。 (分数:2.
8、00)35.坡向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和 1,使不同坡向的水热状况有较大差异。 (分数:2.00)36.生态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又称为 1。 (分数:2.00)37.种群各个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称为 1。 (分数:2.00)38.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 1、 2 和 33 种类型。 (分数:2.00)39.种群是 1 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分数:2.00)40.成群分布的原因是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群居性和社会行为及 (分数:2.00)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落叶阔叶林没有明显的季相交替。
9、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2.与北方针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组成通常较简单。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3.冬小麦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5.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在进行间作时,应选择需光性很强的植物种类。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6.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的 CO 2 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 CO 2 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7.在光、温、水和地形等生态因子中,地形是直接因子。 (分数:2
10、.00)A.正确B.错误48.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质逐步降解的过程即为分解作用。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9.氮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分数:2.00)A.正确B.错误50.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物质影响其他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他感作用。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51.简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分数:10.00)_52.简述煤炭对环境的影响。 (分数:10.00)_53.简述人类对全球氮循环的影响。 (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54.论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分数:20.00)_
1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61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在山区出现的、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_(分数:2.00)A.焚风B.山谷风 C.季风D.海陆风解析:2.植物对高原生态环境适应方式是_(分数:2.00)A.气孔导度减小、数目增多B.光合作用量子效率升高C.细胞内叶绿体大、数量少D.形成 CO2 的储库 解析:3.高原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并有花色素苷形成,其作用是_(分数:2.00)A.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B.提高光合作用量子效率C.降低光合反应适温D.阻止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解析:4.高原植物叶
12、肉组织具有丰富的含较多单宁或胶状物质的异细胞,其作用是_(分数:2.00)A.增加抗寒、抗旱能力 B.形成 CO2 的储库C.有利于增加光的吸收量D.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解析: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是_(分数:2.00)A.直接作用B.能量交换作用C.间接作用 D.物质交换作用解析:6.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_(分数:2.00)A.均匀分布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D.带状分布解析:7.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为_(分数:2.00)A.气象学派B.生物学派 C.食物因素学派D.自动调节学说解析:8.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发生的条件是_(分数:2.00)A.资源有限 B.资
13、源无限C.没有环境阻力D.没有种内种间的竞争解析: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的是_(分数:2.00)A.食物调节 B.遗传调节C.内分泌调节D.动物的领域性解析:10.公式 N(t)=N t-1 +B-D-I-E 表达人口的增长。其中 D 表示_(分数:2.00)A.出生率B.死亡率 C.迁入率D.迁出率解析:11.提出“优势、丰盛、常见、偶见、稀少”的多度等级划分方法的是_(分数:2.00)A.德鲁提B.克列门茨 C.奥斯汀D.布朗-布朗喀解析:12.若 X=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样方总数100%,则 X 是_(分数:2.00)A.多度B.频度 C.密度D.优势度解析:13
14、.饶基耶尔(C.Raunkiaer)频度定律表明_(分数:2.00)A.属于低级频度的种类通常较多 B.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少C.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低D.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高解析:14.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 A、B、C、D 和五级,按饶基耶尔_(分数:2.00)A.ABCDEB.ABCDC.ABCDED.ABCDE C.ABCDED.ABCDE解析:15.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 A、B、C、D 和 E 五级,其中属于 E 级频度的种类往往是_(分数:2.00)A.优势种 B.伴生种C.残遗种D.偶见种解析:16.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_(分数:2.00)A.人与饲养的家畜B
15、.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解析:17.高斯(Gause)将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在一起饲养,最后的结果是_(分数:2.00)A.两者可以长期共存B.只剩前者 C.两者都灭亡D.只剩后者解析:18.早稻是不宜连作的农作物,其原因是_(分数:2.00)A.种群调节B.竞争作用C.密度效应D.他感作用 解析:19.反刍动物的瘤胃具有密度很高的细菌,这些细菌与反刍动物的关系是_(分数:2.00)A.寄生关系B.共生关系 C.捕食关系D.附生关系解析:20.动物间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动是_(分数:2.00)A.反馈调节 B.协同进化C.遗传调节D.非密
16、度制约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40.00)21.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 1 或 2。 (分数:2.00)解析:生存因子 生存条件或生活条件22.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 1 生态因子。 (分数:2.00)解析:间接23.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的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以及 1。 (分数:2.00)解析:限制性作用24.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为 1。 (分数:2.00)解析:限制因子25.某生物对某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该种生物的 1。 (分数:2.00)解析
17、:生态幅26.植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称为 1。 (分数:2.00)解析:温周期现象27.温度的季节变化形成相对稳定的年周期性变化。生物长期适应于这种节律性变化,形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称为 1。 (分数:2.00)解析:物候28.林业上常常采用低温和潮湿的环境增加种皮透性以及打破休眠,促进这些植物种子萌发的措施叫 1。 (分数:2.00)解析:层积法29.有些植物的种子经过干燥储藏仍不能发芽,是因为它们尚未通过 1。 (分数:2.00)解析:后熟作用30.高纬度地区恒温动物的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就是 1。 (分数:2.00)解
18、析:Berman 规律31.把一个山坡划分为 1、 2、 3、 4 和 55 分部。 (分数:2.00)解析:山脊 上坡 中坡 下坡 山麓(山谷)32.山坡有 1、 2 和 33 种基本形态。 (分数:2.00)解析:凸形 凹形 直形33.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的干热的风叫做 1。 (分数:2.00)解析:焚风34.在山区,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山 1。 (分数:2.00)解析:谷风35.坡向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和 1,使不同坡向的水热状况有较大差异。 (分数:2.00)解析:日照时数36.生态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又称为 1。 (分数:
19、2.00)解析:实际出生率37.种群各个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称为 1。 (分数:2.00)解析:年龄结构38.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 1、 2 和 33 种类型。 (分数:2.00)解析:增长型种群 稳定型种群 衰退型种群39.种群是 1 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分数:2.00)解析:群落40.成群分布的原因是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群居性和社会行为及 (分数:2.00)解析:环境资源贫富分布不均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落叶阔叶林没有明显的季相交替。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2.与北方针叶林相比,热带雨林
20、的植物种类组成通常较简单。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3.冬小麦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5.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在进行间作时,应选择需光性很强的植物种类。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6.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的 CO 2 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 CO 2 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7.在光、温、水和地形等生态因子中,地形是直接因子。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
21、析:48.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质逐步降解的过程即为分解作用。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9.氮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50.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物质影响其他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他感作用。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51.简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生物群落是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无论群落是一个独立单元,还是连续系列中的片段,由于群落中生物的相互作用,群落绝不是其组成物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定地段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22、的一个整体,生物群落都具有以下特征:(1)种类组成。(2)结构特征。(3)动态特征。52.简述煤炭对环境的影响。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煤炭作为能源的主要缺点是: (1)燃烧时有浓烟、烟尘和有毒气体,尤其是 SO 2 造成严重污染。 (2)开采煤炭,尤其是露天剥采,严重破坏土地。覆土和恢复耗费大、需时长。 (3)废热形成热污染。53.简述人类对全球氮循环的影响。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人类对全球氮循环的影响已经日益增强,主要表现在: (1)人通过自然燃烧大量的木柴、秸秆,特别是化石燃料,大量的氮氧化物(NO x )进入大气库。 (2)耕地的长期垦殖,在多
23、数情况下使土壤有机氮含量及供氮能力下降。 (3)工业固氮的产生和发展,使 N 在大气圈与生物圈及其他各氮库间的流通强度加大,由此带来了能源、成本和环境问题。 (4)集约畜牧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使人畜排泄物的自然循环中断,导致某些氮素丢失途径的增强。其中对氮循环影响显著的是人为固氮量的不断增加和化石燃烧。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54.论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1)在能量供求方面,多数能量需求都在温带地区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将大部分能量都用于取暖和降温,所以,气温的变化影响着能量的需求。 (2)气候变暖的严重后果是北冰洋漂浮海冰和南极西部冰山的融化,海平面将升高。 (3)世界生物群落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尤其是温度和降雨。 (4)由于沿岸和表层水温升高,造成海洋上升流减少,相应产生表层水体营养不足,可能造成秘鲁、美国(加利福尼亚)、纳米比亚、索马里、毛里塔尼亚沿海捕鱼量的下降。 (5)全球变暖可能造成某些疾病发病率的升高。 (6)气候变暖将影响食物生产的分布和稳定性,农业生产力和贸易都可能受到影响。